關(guān)于謙讓的勵志日志3篇
關(guān)于謙讓的勵志日志3篇
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中,素來就以謙讓為美,以謙讓為君子風度,以謙讓為品德標準。有哪些關(guān)于謙讓的日志?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關(guān)于謙讓的勵志日志,希望能幫到你。
關(guān)于謙讓的勵志日志篇一:懂得謙讓
謙讓,是一種理解,是一種關(guān)愛,是一種寬容。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這不正反映出讓之貴嗎?
藺相如就是一位懷有讓之心的人。廉頗曾出惡言辱罵他,而已位居廉頗之上的他并沒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而是“不肯與會”,“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在路上“望見廉頗”就“引車避匿”。這是何等的寬容忍讓啊。他這樣做,為的不是自己,而是整個國家。因為他知道“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知道后,深愧不已,親自到藺相如府門負荊請罪。正是藺相如的忍讓,使得將相重新和好,并成刎頸之交。
這一歷史怎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呢?如果當初藺相如沒有接受廉頗的道歉,而是以一顆強硬的心去對待的話,那么將會給趙國帶來什么?歷史將會發(fā)生多大的變化?我覺得留下人們唯一的答案便是趙國的滅亡。由此看來,讓之貴是多么重要呀!
可是,隨著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寬容這美德卻被不少人淡忘,而藺相如這類人更是被一些人拋到九霄云外去了。人與人之間的忍讓越來越罕見,同學之間常為一點小事而爭吵,鄰里之間常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而爭得面紅耳赤;兄弟之間常為一些家庭瑣事而大打出手…… 如果人人都多一份忍讓,多一份寬容,同學之間就不會發(fā)生那么多爭吵,鄰里之間就不會發(fā)生那么多吵鬧,兄弟之間也就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的反目。
寬容是水蒸氣,能化成無數(shù)的小雨滴;
寬容是小雨滴,能匯成一條條小河溝;
寬容是小河溝,能匯聚成一片愛的海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成語不正說出了讓之貴嗎?讓是一種精神體驗,讓是一種道德修養(yǎng),讓是一種文明行為。從古到今,人人都提倡忍讓之風,但又有幾個人做到了呢?
請常懷一顆寬容之心去待人待物吧,這樣世界將會多一些溫暖,多一些關(guān)懷,多一些愛心。
關(guān)于謙讓的勵志日志篇二:學會謙讓
說到“謙讓”一詞,我便不由得想起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列寧說過的一句話:“謙讓也是一種美。”是啊,在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中素來就以謙讓為美,以謙讓為君子風度,以謙讓為品德標準。
在今“謙讓”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似乎已經(jīng)不復存在,他們忘掉自己身處在一個素有禮儀之邦的國家。整天的爾虞我詐、鉤心斗角早已將謙讓棄之門外。
正因為謙讓之禮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不復存在,所以我現(xiàn)在要在此大力呼吁:“謙讓也是一種美。”想想看,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出現(xiàn)了多少以謙讓之美而流芳百世的名人。如清朝大學士張英讓給鄰家三尺地而被傳為佳話;當今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提攜自己的弟子陳景潤,讓陳景潤奪得了數(shù)學界的最高桂冠……記得有位名人說過:“謙讓即是對自己人格的詮釋,更是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在我們的人生中可能會擁有許多成就,占據(jù)許多風光,但不管在什么時候,我們都應(yīng)該不要忘掉一種好的品質(zhì)——謙讓。
謙讓是一種美,它是我們走向成功的臺階,它是我們在為人處事方面的潤滑油,它是我們遭遇挫折時的推進器。謙讓他人,會讓你的人生多姿多彩,更會讓你贏得了別人的尊重。記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這成語嗎?謙讓他人,自己也能收獲很多的。
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你是否動搖過自己的謙讓之心。無論有沒有,你都要記住謙讓并不等于懦弱,它給予我們的是公平公正的。你謙讓他人,他人也會謙讓于你。
上帝是公平的,他沒有賦予你金錢、智慧,但他給予了你走向它們的臺階,那就是謙讓。用你的謙讓之心換回每一次的成功,用你的謙讓之心去創(chuàng)造未來,去改變自己,去獲得上帝所沒有給予你的東西,去找回以前丟失的東西。
人若謙讓,得到的是友情,是財富,更是逆境中伸出的援手。所以朋友,請你找回你那謙讓之心,永遠不要拋棄它,不要懷疑它……
朋友,請記住,謙讓也是一種美。
關(guān)于謙讓的勵志日志篇三:謙讓
梅之所以贏得“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贊嘆,是因為它對于冰雪的謙讓;荷之所以贏得“出淤泥而不染”是因為它對于污泥的謙讓;竹之所以贏得“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美譽,是因為對于陡崖的謙讓。
要學會謙讓,謙讓是一種魅力,更是一種豁達的胸襟。謙讓是蘇東坡“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的從容;謙讓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然;謙讓是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慨。雄鷹學會謙讓狂風驟雨,才能使它展翅高空。我們學會謙讓,胸襟會變得更加寬廣。
要學會謙讓,謙讓是一種修養(yǎng)。縱觀三國,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但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倒在嫉妒的血泊中?周瑜,一代能才。因為心胸狹窄,不能容人,導致自己吐血而死,時年三十六歲。公瑾死前還仰聲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我想,如果當時周公瑾知道謙讓,與孔明共同伐魏,恐怕三國的歷史將要重寫。
要學會謙讓,謙讓是一種品質(zhì)。我們在學會謙讓別人的同時,更要學會謙讓自己,謙讓人生。面對于生命的挫折,我們要學會謙讓,必要時,我們更要感激它。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要因為挫折而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不要因為挫折而失去了活下來的勇氣。學會謙讓,它將成為我們走向成功的風帆。太史公對于生命的謙讓,完成了被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貝多芬對于生命的謙讓,使之完成了舉世矚目的“命運交響曲”,奧斯特洛夫斯基對于生命的謙讓,完成了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謙讓生命,謙讓自然。正是因為有了它,才有“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贊嘆;才有“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的感慨;才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麗。
要學會謙讓。謙讓不是一葉扁舟,隨波逐流;謙讓不是一葉浮萍,飄搖不定;謙讓不是一束曇花,轉(zhuǎn)瞬即逝。謙讓是永恒的,正是因為這樣,世間才充滿著和諧。
看了“關(guān)于謙讓的勵志日志3篇”的人還看了:
1.謙讓的勵志名言
5.人生勵志日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