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說閱讀人不老
今年4月23日是第二十個世界讀書日。“讀書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古人講,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養(yǎng)性,一個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讀書。多次談到自己的讀書愛好,認為讀書“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fā),讓人滋養(yǎng)浩然之氣”,并希望各級領導干部“多用一些時間靜心讀書、靜心思考”。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學有所成,必是讀有所得。從今天起,我們開設“干部談讀書”欄目,希望各級領導干部,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在全民閱讀中享受閱讀樂趣、豐富精神生活;把讀書作為一種工作方式,在治國理政中鞏固立身之本、夯實從政之基。
——小編
大約在30多年前,1984年,我的人生有一個小挫折。也許是境由心生,我注意到當時的一個社會現(xiàn)象。
當年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雖都落實政策回城安排了工作,但結果卻大不相同。有的人身體垮了,學業(yè)荒了,不能再重振旗鼓,只有坐家養(yǎng)老,等待物質生命的結束。有的人卻神奇般地事業(yè)復起,演戲、寫書、搞研究等,又成果累累,身體也好了,精神變物質。這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們沒有停止讀書,反而趁機補充了知識,補充了生活。
我又聯(lián)想到““””中很多學者都是靠讀書挺了過來,并留下了著作。如季羨林的《牛棚雜憶》,楊絳的《干校六記》。我當時有感寫了一首小詩以自勉:“能工作時就工作,不能工作時就寫作。二者皆不能,讀書、積累、思索。”我的一位干部朋友,受挫折后就去讀書,他說讀書可以療傷,后來也很有學術成就。毛澤東在病床上一直讀書,直到距去世70多個小時的時候還在閱讀。只要有閱讀,人就不會倒,不會老。
什么是閱讀?閱讀就是思考。閱者,看也。但是比看要深一些,它不是隨意地、可有可無地觀看。是有目的的、帶著問題觀看,是一個思維過程,邊看邊想。比如,我們說:閱兵、閱卷、閱人、閱盡人間春色,就不說“看兵、看卷、看人、看盡人間春色”。而對不須太動腦子的,淺一點的東西,消遣、娛樂的,則常說看,不說閱。如看電影、看風景、看熱鬧、看耍猴,不說“閱電影、閱風景、閱熱鬧、閱耍猴”。所以當我們說閱讀的時候,心境是平靜的、嚴肅的,也是美好的、向往的。
廣義來說,人有六個閱讀層次,前三個信息、刺激、娛樂,是維持人的初級的淺層的精神需求,可以用“看”來解決。后三個知識、思想、審美,是維持高級的深層的精神需求,則只看不行,還要想,這才是真正的閱讀,可稱為狹義的閱讀?,F(xiàn)在電子讀物盛行,主要承擔提供信息、刺激和娛樂的任務。它的特點是快捷、方便、形象,但也帶來另一個問題,淺顯、浮躁,形象思維多,邏輯思維少。這有點像計算器普及之后,很多人就不再費力心算。電視上播放德國的一個街頭測問,多數(shù)人背不出九九乘法表。這作為生活實用可以,但作為人的思維訓練,生命進化,卻是一大缺陷。
錢學森年輕時在美國讀書,幾個好朋友相約,大家都不看電視。他到晚年還自己剪貼報紙。文字有一種神奇的誘導人思考、豐富人精神的功能。我注意觀察,很多干部家里沒有書架,好像既然有了飯碗就不用再讀書,這是一種精神缺失。一次跟某地機關干部交流讀書體會,我說閱讀是為了精神生命的成長和延長,要把這種精神生命延伸到下一代去。就算你自己實在不愛看書,為了后代,也希望你能在家里裝出一個愛讀書的樣子。散場時,有人邊走邊說:“今天回家后,不讀書也要裝裝樣子了。”一說到為了后代,這個道理一下就明白了。
以上就是學習啦網(wǎng)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續(xù)關注學習啦網(wǎng),我們將會為你奉上最全最新鮮的內容哦! 學習啦,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