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價值觀念的文章
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xiàn)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關于價值觀念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經(jīng)濟是時代主旋律,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體現(xiàn)和量化指標;金錢與個人生活緊密相連、密不可分。隨著市場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市場交換原則將更加明顯的影響和滲透人們生活,金錢在交換中的媒介作用也更加直白。
因此,一些人唯利是圖、視財如命,對金錢盲目、對利益盲動,“認錢不認人”“講錢不講理”,以金錢來衡量利益,掂量事務,評價情感,不在乎道德、責任,不管社會價值和個人名利,把“經(jīng)濟人”演繹得淋漓盡致,金錢錯位、越位現(xiàn)象嚴重。
市場經(jīng)濟伴隨著科技進步和交流交換擴大化,呈現(xiàn)出快節(jié)奏、快速度、高流動的特征,其中快和高的主要體現(xiàn)是盈利、掙錢。時下,人們思維、心理、價值往往習慣把金錢作為衡量成功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標準,將成功的大小用金錢的多寡來評判。將有錢作為人生的首要甚至唯一目標,趨利避害,一切行為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就是“錢途”。
所以傳銷主要是騙錢殺熟,腐敗分子為官從政動輒占有很多房產(chǎn)、大量現(xiàn)金,年紀輕輕甘做小三;也有為富不仁,有了錢就不尊重他人,開著豪車卻往窗外亂丟垃圾,還美其名曰“有環(huán)衛(wèi)工”,真是大煞風景。如此總總,都是太看重金錢,而忽視人格、品行、道義等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zhì)要求。
有人形容“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有錢走遍天下,沒錢寸步難行”。視乎金錢萬能,金錢可以買來感情、幸福、快樂、健康等等,甚至緊要關頭、關鍵時刻還能挽救生命。其實不然,金錢和感情無關,金錢買來的感情其實就是一種交易,雖然有人“愿意在寶馬車上哭,不愿意在自行車上笑”,但一旦失去了“寶馬”這層光鮮亮麗的屏障,一般而言,離“各自飛”也會為時不遠,大都市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就值得深思;金錢買不來幸福,沒有科學能夠證明幸福與金錢多寡成正比,擺正不了心態(tài)反而會受“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作用,金錢越多,開心、開懷越少,巴爾扎克筆下的守財奴、莫里哀筆下的吝嗇人,都是最好的證明。
同樣,健康與金錢無直接必然聯(lián)系,健康需要好的體質(zhì),只有強化鍛煉,健全心態(tài),才是明智之舉。人們常說,前三十年,用健康換錢;后三十年,用錢買健康。不是說錢能買來健康,而是描繪一種偏重金錢、忽視健康的不良現(xiàn)象,提醒、警醒人們要時刻關注身體,別為了錢而拼命蠻干,進而退化成“亞健康”。
其實真正的幸福、快樂、健康源于內(nèi)心。因此,要守住內(nèi)心的坦然與平和,方能培育健康心態(tài)。近年來,國內(nèi)外許多有志之士越來越傾向關注心態(tài)健康,追求心靈平和,且大多都是富人。所以在追求物質(zhì)財富的同時,要格外關注心靈,培育健康心態(tài),這已經(jīng)成為提升生活品質(zhì)的重要手段。培育健康的心態(tài),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義利觀。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個人在社會活動中,要做個有價值的“公共人”、“社會人”,可不能任道德墮落、良知滑坡、情感荒蕪、精神空虛而成為“衰落的公共人”。因此,社會要呈現(xiàn)、涌現(xiàn)美好“風景”,為那些盡職盡責、兢兢業(yè)業(yè)的勞動者,給予尊重、尊敬,這是社會秩序、社會價值的長城,本身也是社會應有之義。為此,要多一份感動、感恩,但凡他人職責范圍內(nèi)之事,只要他們做到了盡職盡責、盡心盡力,我們能從中感受溫馨、享受便利,就要多一份贊同欣賞,多一點理解支持,而不是僅僅給予“他們有工資”。殊不知,金錢不能衡量的東西太多,對于他人的真誠付出而投入感動、予以感懷比金錢給人帶來的精神要富足和充實得多。對于個人,則要看重責任,注重本職,真誠勞動,把工作當成理所當然,干一行愛一行,切莫僅僅為金錢而活,正如人們常說的,掉進錢眼里去了就不好。畢竟人活著需要講究責任和道義。
人區(qū)別與動物的鮮明特征是人能思維、有思想。但不是表現(xiàn)在怎么掙錢,怎么活得趾高氣揚、專橫跋扈,而在于活得有理,心底寬慰,理直氣壯,即有道德有品質(zhì)的生活。因此,要把握好追求經(jīng)濟利益和做好“社會人”的關系,個人正當合法權(quán)益要敢于爭取、積極爭取,這是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的必要、必須;同時,要講究社會公德,遵守法律,做個社會人、公共人,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必備、必然。同樣,人生來就是平等的。雖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平等,也不是物質(zhì)財富上的均衡,但在法律道德上、人格尊嚴上,應該要享受規(guī)則平等、機會平等、權(quán)利平等,不能因為金錢、權(quán)力等資源而產(chǎn)生差別,導致涇渭分明。個人也要從思維和行為上形成自覺,認同并維護這種公平,從而尊重他人。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在經(jīng)濟、金錢上,積極爭取不為過,因為生存需要、養(yǎng)家糊口使然,這是對家庭的責任;但應該在法律范圍內(nèi),注重道德,做一個懂法律、有道德的文明人,這是對社會的責任。特別是現(xiàn)代社會,學歷“滿天飛”,大街小巷隨處都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就要有讀書人的擔當和覺悟:修身、養(yǎng)性、齊家、治國、平天下。學歷不是胭脂粉,誰都可以涂一涂,往自己臉上貼金,裝點門面,而是要講責任擔當,注重文明素質(zhì),注重社會公德,否則就是自欺欺人。讀書人雖不用做視錢財如糞土之雅士,但也不能做沾滿銅臭味的俗人,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義利觀,靠合法勞動、誠實勞動致富,不行坑蒙拐騙、違紀違法之舉,試圖不勞而獲。
如老一輩革命家,兩袖清風,一心為民,清正廉潔,粗茶淡飯,即使一貧如洗,也深為人民所愛戴;清代巨貪和珅,雖富可敵國,但民怨沸騰,留下罵名、臭名。孰是孰非、孰輕孰重不辯自明。面對金錢,要把握“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原則、底線,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社會人,在道義和利益之間,千萬莫迷失了方向,喪失了立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發(fā)展的時代命題。人是破題的關鍵因素??刹粌H是哪個人、哪些人,而是全體人。小康社會,是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精神狀態(tài)的富足,社會秩序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等等,是系統(tǒng)工程,切不可偏廢其一,顧此失彼。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個人,一定要做公共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開放心靈,過好利益誘惑這道關口,這既是法律問題,也是道德良知問題。畢竟,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