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任性有關的勵志文章
我們在生活中只有努力成為更好的人,才有資格任性,才能為自己曾經任性的行為買單。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與任性有關的勵志文章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眾人皆知,我和我老大素來“不和”。這種不和更多不是關系上的,而是思想上的。當初剛進公司的時候我就發(fā)現,我與他對運營的理解就有偏差,理念也不一致。
我思想更激進,更前衛(wèi);他則有些保守,不太敢突破。
因為我接觸新媒體比較早,喜歡玩病毒營銷,想靠用戶主動分享去傳播,然后再從大量用戶中培養(yǎng)相關受眾;他則更傾向于一開始就從目標受眾做起,一點一點慢慢積累,一點一點穩(wěn)步擴大。
當然我能理解他,因為傳統(tǒng)的教育行業(yè)轉型很慢,并沒有用互聯網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他穩(wěn)扎穩(wěn)打一步步走來,做得也很不錯;很多時候他可以用經歷來壓人,我卻無話可說。
而在他眼里,我可能也是冒失的,癲狂的,這我也清楚。
于是,我倆在會議室里吵架是常有的事。因為意見相左,或者態(tài)度不對,爆粗口也時常發(fā)生。
比如我說:產品就這屎樣子,不投那么多錢,要那么多量,還想怎么推?
他回:一點一點推。
我駁:大哥,咱們是有KPI的。
他反擊:靠,產品就是屎,好的運營也能賣出去!
我譏諷:行,您說的對??删退闶鞘海墼趺匆驳冒b一下吧,玩?zhèn)€概念,換個口味吧?
他堅持:再怎么換,產品的本質也不能變!營銷的口味不能太濃!
我無奈:我就不信了,還真有愛吃屎的人!
……
我很少用感嘆號,但我們對話的語氣,除了這個標點我想不出其他的。每次我們基本總是在同一個觀點上爭執(zhí),來來回回就那幾句話。
爭執(zhí)時常是好事,說明彼此重視??蓵r間久了,的確心煩意亂,沒有心情做事。時間久了,我自然表現得有些消極。
不久,就被老大發(fā)現,于是又被拉出來單練。
“最近怎么不跟我吵了?”他瞄了我一眼,試探性地隨口一說。
“吵有什么用?吵了也不被重視。”我順著話茬,想要借氣發(fā)氣。
“沒用就不吵了么,你的價值呢?”他反問。
“如果是你呢?你的意見不被采納,你怎么做?”他反問,我也反問。
“我會繼續(xù)堅持。因為我必須在團隊里體現價值。”他這么說,其實我早有預見,促進員工積極向上嘛,誰不會?我心里暗自不服。
“別以為我看不出來你的反感。我又不是沒在你這職位上呆過。”還沒等我的逆反心理醞釀徹底,他則當頭一棒:“我跟你一樣,上頭也有人盯著,我的績效跟你差不多。我的策略其實常常也是上頭的策略,我有時也想嘗試一下你的想法,但常常上頭決策說不冒這個風險,那我有什么辦法?”
他看了看我,突然語氣又平和下來:“你以為咱這個錢是這么輕松掙的么?我們都不是決策者,所以實話告訴你,你掙得這些錢里,公司買的不單單是你的能力,還有你的忍氣吞聲。”
我憋了一肚子的火想要發(fā)泄,心想你要再跟我吵,我直接不干了。沒想到老大直截了當的兩句話,讓我立馬熄火,無力反駁。
嗯,嗯,我頻頻點頭。我知道有些話是在安撫民心,不能全信;但他的這些,的確是親身感悟,戳人肺腑。
原來我們都是一枚棋子,不是那下棋的人,更不是觀棋的人。
許多道理我們可能平時也懂,但這種“懂”只停留在認知的層面,尚未通透。
這兩天我不斷思考這句話,越想越覺得他這句話說得太對。我以往自信滿滿,覺得公司選我,無非是看重個人能力,想要通過我的能力為他們獲利。所以我才敢吵架,敢任性:是啊,我牛逼你能把我怎么樣呢?
可單憑我一人,真的有力挽狂瀾的本領么?
沒有,除非你是決策者。
那么企業(yè)找你來做什么?
做事,而且按照企業(yè)想要的方式去做事。
Bingo!企業(yè)是靠流水作業(yè)生存的,越大的企業(yè)越是,每個人更像是一枚小小螺絲釘,所以在他們看來,只要你保證運轉正常,不怠工,不生銹,也就夠了。
而能力嘛,呵呵,匹配即可。溢出來的部分,更多是為你自身增姿添色,體現你的個人價值,對于公司的整體運轉,波動不大。
我曾待過的某家公司,整個營銷團隊內亂,三十多人的團隊基本上只剩三五人做事。
當初商量好一齊跳槽的人,都以為集體的負能量至少可以撼動集團??傻筋^來呢,不出一個禮拜,公司又引進一個新的團隊進來,雖然整個月的業(yè)績受到了影響,但整個季度的利潤卻絲毫沒變。
后面才知道,早在這次“內亂”之前,人力就已經準備“換血”了。
當然我不是說能力不行,只是你個人的能力,的確有太多的局限性。最常見的情況,是我們太容易高估能力,而忽略其他。這種過于自我的優(yōu)越感一旦形成,便容易偏激,容易傲慢,最終誤了自己的前程。
能力是基礎,但相比于能力,很多公司更看重的是員工的執(zhí)行力。這一點,小公司不明顯,越大的公司越是看重。
而說到執(zhí)行,這里面必然夾雜了太多的不情愿。包括工作量爆表,包括任務分配不均,包括生活、情感因素,包括老板的做事方式與態(tài)度,也包括上文所提到的,你的意見與上級領導的相左。
等等這些,你所承受的苦與累,勞與怨,仇與恨,都應該算你工資的一部分。這部分薪水,就是要你去克服你的負面情緒,往白了說,就是花錢買你心情。
這很現實。上周我去見某出版公司的編輯,她也做了一些知名的暢銷書,但讓她頭疼的卻是,她目前所在的出版公司,只對重量級的作者費心思宣傳,卻不會給未成名的作者太多資源,包括廣告包括營銷,有些書即便加印了,也不可能因此獲得更大力度的推廣。
在她看來,這種對于新人的不器重,便是她一直不能接受的事實,她一直認為,大紅大紫的作者的書賣得好,并不能證明她自身的實力,把一個新作者做成紅人,才算本事。
可如果你是決策者,那些知名作者或許會給公司,都帶來足夠的收益,無論品牌還是利潤。
兩者矛盾明顯,各有苦衷。
但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她并不會走,原因很簡單,接連跳槽于她發(fā)展不利。
那么這份工資里,除了她的能力以外,一定還有許多的隱忍和不情愿。
是啊,我們可以有骨氣,但不必故意跟錢過不去。
好了,與你們說道了一番,勸解的同時,也是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忍耐一些,理解一些。至少我現在的能力,還沒有到達說走就走、走后無悔的地步。
我腦后一塊反骨,生性不受約束,唯有寄托給歲月和見識,一點點去磨礪去安撫。
其實教人妥協的我,是一個極其偏執(zhí)任性的頑童。
因為任性,我吃過太多的虧,我深知倔強害人之深,所以才不想讓你們如我一般,不著待見。
老總監(jiān)一句話至今記得:你這種人,生來驕傲,是別人眼中的刺;但你也有你的路,只不過一定要比別人更拼更賣命才行。
如今的隱忍,是為了將來游刃有余的改變。一個人只有努力成為更好的人,才有資格任性,才有理由放肆,才有資本去選擇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一只站在樹上的鳥兒,從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自己的翅膀。一個敢做敢言的人,也不會輕易被環(huán)境左右,他相信的不是運氣,而是自己的實力。
鳥兒的安全感,不是它有枝可棲,而是它知道就算樹枝斷裂它還可以飛翔。人也一樣,或許你有很好的家境,有朋友依賴,有金錢支撐,但這都不是你的安全感,這是你的幸運。唯有自己內心愈發(fā)沉穩(wěn),身懷的本事才能夠支撐你的整個人生吶。
2.你要為自己的任性買單
這兩天,因我的一篇《人總有認慫的時候》,大伙兒發(fā)生了一些爭論。
人到底該不該認慫?
支持者是多數,覺得社會上妥協無處不在;歲月更迭,每個人當初銳利的棱角,早已被磨得平滑光潤。
但也有些人會說,這種認慫的態(tài)度不對,畢竟年紀輕輕,為什么要對別人低三下四;活得像是下水道里的老鼠一樣,見貓躲,見人逃,永遠都藏在潮濕的角落里,活著還有什么勁兒。
是啊,敢說就說,敢為即為,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多么銷魂。
愿意上班就上班,不愿意上班,寫一封任性的辭職信就滾蛋,多酸爽。
我也曾有過大膽任性的時候。
你要為自己的任性買單
第一份工作,主要負責集團的新媒體運營,考核微博的粉絲量和轉發(fā)數。
我是最早玩微博的一批,對微博運營自然是信心滿滿。但當時除了掃地大媽,我算是公司里最底層的員工了吧,所以中途的一些事情,卻不得不令人低頭。
比如今天這個老總打電話過來,讓我在微博上發(fā)一條廣告;明天那個分公司經理在群里找我,想要一個推廣位。
可發(fā)硬廣掉粉的道理,誰都清楚,這樣一來集團的微博毀了,我的KPI拼死也完不成。
于是不假思索,我直接越級找我們總監(jiān)談話,直截了當跟她說:如果想做好微博,就必須給我自主運營的權限,不管層級怎樣,這個地方我做主。是的,我并沒有考慮層級關系,也懶得討好逢迎,只想單純地把事情做好。
總監(jiān)仿佛被我的氣勢洶洶嚇住了,想了半分鐘才緩過神問我,假設給我特權,能做到什么樣。
我信誓旦旦,保證一定比原來定的標高。
高多少,他問。
一倍,我賭氣回應。
話音剛落,總監(jiān)就爽快拍了下桌子,事后又鄭重地發(fā)郵件,抄送給各區(qū)域、各領導,聲明我在微博管理上的自主權。
郵件一出,壓力瞬間撲面而來,仿佛整個集團的領導都在盯著微博看,有時微博上的某些錯別字,也會被人揪出來放在群里公示,拐著彎向我諷刺。
那段日子,我像是埋在土里的種子一樣,被無數人踩在腳下。
那段日子,促我生長的不是溫暖的太陽,而是冰冷的目光。
幸好,一個季度下來,保證的績效雖然沒有完成,卻比原有的績效高出不少,總算是對上有了交待,于己也有了證明。
然而即便這樣,今后的日子也并沒有多好過。
成見在,怨恨在,我必須不斷地用能力去抵擋非議,去爭取更多工作上的自由。
當時年紀小,只顧把手里的事情做好,但當你發(fā)現,周圍的人或阿諛奉迎、或委曲求全的時候,你這種驕傲的姿態(tài),在他們眼中如同毒刺一般,人人都想拔除。
是啊,你想任性地去做事,不受人指使,不被人管制,就必須要有任性的資本,否則就得付出任性的代價。
沒背景沒后臺,我也沒有混到相應的層級,所以想要自由做事,自然就得亮出自己的本事,承受更多的孤獨和忍耐。
當然人們崇尚英雄,更愿意聽到有關英雄的傳說,講述他們不妥協的故事。
但其一,許多英雄形象都是被塑造出來的;其二,這種英雄情結,大多數人僅僅停留在精神層面。
就好像許多人都希望團隊里有一個起義者,不低頭不認慫的榜樣,每當有事情的時候,他都可以出面代表民意,為民伸冤,奮起反抗。
可不妥協的是英雄,最先倒下的也是英雄。
一旦英雄倒下,眾人皆走,無人問津。
老實講,我現在的做事風格,早已不是當年英雄的模樣——尖銳、鋒利、盲目逞強。
即便該有的原則仍和初入職場的時候差不多,但經歷這些年的歷練,我開始能夠理解那些圓滑,也逐漸體會了“力不從心”這四個字的無奈;我也知道,有時我有能力為我的不妥協撐腰,但有時候,也不能。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前一家公司兩大領導鬧紛爭的時候,眾員工各自選擇靠山,站隊表態(tài)。
有幾人很抵觸這件事,不想妥協,于是拎包走人。
當時我問大柱,你想走么?
大柱使勁兒搖了搖頭,沖著我一頓吐槽:臥槽,你學他們干嘛,人家走的都是提前把工作找好了,你不投簡歷不面試,跟他們學干嘛?
所以要不要認慫這件事,單從言論的層面而言,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發(fā)表看法,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現實中的你是否有資本有能力,去為你的不妥協善后;即使放手一搏,你也是否準備好為自己的蠻橫付出代價。
“你要學著為自己的行為買單。”這是當年給我特權的老總監(jiān),在我離職的時候送給我的話。
“現在的人壞著呢,那些看似囂張的人,經歷的妥協比誰都多。”這句話,也是她跟我講的。(文/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