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季大學生青春勵志文章:別了,大學
畢業(yè)季大學生青春勵志文章:別了,大學
轉眼又到了一年畢業(yè)季,離校的不僅有將要邁入大學大門的高三學子,更有踏入社會的大三大四的大學生,那他們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錄的幾篇畢業(yè)季大學生青春勵志文章,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大學生青春勵志文章篇一:我的大學
大學的生活是散漫中帶著忙碌的,忙綠中充滿著樂趣。不再是單調的學習,學習和生活一為二,誰也不會高過于誰。
我總覺得,在大學上課太自由了,不是因為可以逃課,而是上課很難遲到了,這對我來說很新鮮,每次即使沒趕到,從后門一溜就進去了,不會擔心老師抓著我問,“咋回事啊?鬧鐘又罷工了嗎?”其實有時做下壞學生也是很幸福的事,或者做下小無賴,另一類的體驗。其實大學老師上課還是挺有趣的,至少他們可以放心吹牛,東西南北,天上人間都可以,不會因為覺得因為吹牛少講了道題而懊惱,下課還可以來點music,這個讓我感覺他們跟我們還是生活在一個世界的。
大學上課是學生到老師的教室去,而不是像高中,老師在學生的教室上課,高中我覺得我們是被老師們圈養(yǎng)的,大學至少讓我有被放歸自然地感覺,自己去找那老師,想聽他的課,算是有選擇的權利了吧,從宿舍去教室上課,雖說走路很是苦惱,但是抱著書,聽著音樂,和同伴們說說笑笑的,曬著太陽,吹著風,或淋著雨,這條路變得不再遠了。說道路遠,臨沂大學曾盛行一句經典:臨沂大學第一生活區(qū)和第二生活區(qū)的孩子談的戀愛,都是異地戀……
曾幾何時我們滿懷憧憬,豪情壯志溢于胸。每天都在想我們是某個電視劇電影的主人公,或者是某部小說的主角。每當看到他們如何如何便會幻想要是我們該多好呀,也許這便是每一個孩子和未踏入社會的年輕人的夢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這是我們對外面和對未來對社會的想象,但是大人們的世界會是如何呢?人都會有個理想,但是似乎大多數(shù)人的理想都將會像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樣歸納入海,然后隨著雨云往復循環(huán)。但經過這樣之后便不是我們這一代的夢想了,我們的理想會經過下一代的傳遞下去。所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之后的一句話便是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有時雖然我們實現(xiàn)不了自己的夢想,也許是由于種.種原因比如自身毅力不夠強,心智不堅,或者外部的世界把我們的棱角磨光,但至少我們在追夢的道路上奔跑過,流過淚流過汗,在追夢的道路上有我們的點點滴滴,也許當我們老后我們也可以想想,也許會觸發(fā)特殊的感情。其實我們的世界中能有幾個保爾柯察金,用自己的一生去闡述共產黨人的為他人為社會的精神。我們普通人的心思只是平平安安,不是有人說過人的一生無非是笑笑別人偶爾也笑笑自己罷了,或許我們沒有偉人般的胸懷但我們同樣有一顆年輕的心,年輕的心會隨音樂而律動,也會隨悲傷而顫抖。年輕的心也會在如此夏季綻放青春。
扯遠了,我該說的,是我的大學。
都說臨沂大學有國內最豪華的圖書館,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校園中心有個建筑挺牛的,從四面看都是一個圖案,后來聽某位老師介紹,這就是臨沂大學圖書館,哦,這就是啊,可是各種苦逼的我們一次也沒進去過,有次路過還被查校園文明的幾個小毛孩說了句:這么晚了,你們幾個早點回去歇著吧。拋開臨沂大學查校園文明這件事不談,我接著分析這圖書館之事,放著這么大的圖書館不給我們用,各個學院倒是弄了不少小間存書庫,這樣我們這些愛文學的小青年情何以堪。前日去圖書館借書,管理員阿姨用了幾句標準臨沂加上海的雜合普通話給我們說:臨沂大學擁有三萬多學生,每天來借書的就那么百來十個人,這像大學嘛。我一聽就想哭啊,冤啊,你這么小的存書庫,還沒有地方讓我們看書,還一會就進來趕我們出去說馬上就要關門吃飯了……阿姨,不是大學給您發(fā)的工資的,是我們這些苦逼的學生每年的6000大元啊。(我每次去看書,阿姨都會定時進來把大家攆出去,說是借書就好,謝絕觀看)
說道這個借書的學生少了,那我也納悶,這么多學生都干嘛了呢。好吧,不瞞大家,我理解的我們學校的學生有三類,其一,苦逼死學型。這種學生真的能學,比高中的時候還能學,那講起專業(yè)知識是如魚得水,行云流水,順風順水,整天奔跑于宿舍教室餐廳和廁所之間??蛇@種孩子心里素質極低,平時很少說話,大學生活總共說多少句話都能數(shù)清楚,而且悲催的是一談起生活和感情,完全苦逼了,試想,現(xiàn)在的社會他們的適應度多少?其二,樂在其中型。這種類型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的,懂得適應現(xiàn)實的生活,合理規(guī)劃,該玩使勁玩,該學苦逼學,該愛就敢愛。我覺得這樣的學生到處可見。其三,個性專門導向型。多發(fā)生于女生身上,奔忙于學校和社會之間。我不該說的,但是事實就是這樣,你可以觀察一下,大學女生從大一入學后到大三生活接近尾聲,知識不知高低,穿著絕對高明。一個大三的學姐跟一個大一的小丫頭站在一起,光看穿著,你該怎么看?
大學是青春的尾聲,居無定所,流浪的天地。哦,對,還有愛情。
沒有人會真正反對大學戀愛,因為它有成熟性,也不一定是社會上的人說的那么丑惡,我理解的大學愛情是單純的,我贊美。但是同為90后的我,已經到了不把“愛”放在嘴邊的年紀,年輕的人們喜歡說“永遠”,比如“我永遠愛你”,“我們永遠是朋友”或者說“我永遠不會變”,就連教室的窗簾,走廊,校服上,也能經??匆姟癋orever”的單詞。幾年之后大家都變了,卻沒人再記得自己曾對誰承諾過永遠,要么就是去嘲笑少數(shù)沒變的人長不大,這些年的經驗告訴我——永遠,不要相信“永遠”這個詞,也永遠,不要輕易對人說永遠。
閑話少談,我該說的,是前文中提到的我的大學竟然還查校園文明,不巧,我是學生干部,近期也參與檢查行列。大家可能不知事情原委,據(jù)說是學校某位領導沒事的時候也逛逛校園,不巧看到一對情侶,于是本想和他們打招呼的,誰知這對情侶沒理會。隨后領導緊急召開會議,決定將學校分為幾大板塊,每個學院負責嚴查自己板塊內的校園文明,板塊與板塊之間均有裂縫,不準私通私聊。發(fā)現(xiàn)有男女同學在一起不文明者立刻拍照通報批評。據(jù)說網上還有孩子說“臨沂大學的孩紙傷不起啊,男女生在一起的要格殺勿論”。當然,我希望同學之間互相尊重,師生友誼也是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文明古國,講文明有禮貌才是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
好吧,這些還算青春的小事就先說到這里,以后還會回憶很多的,我的文字還是愿意放下憂傷的色彩,寫下純真的回憶。
如果我現(xiàn)在是大三或者大四的話,我想,我是真的該離開青春的舞臺。在這茫茫人海中或是對未來的迷茫進行一次簡單的告別儀式。告別青春并不意味著離去,而是用心去迎接明天的自己,舍不得青春,舍不得青春里的那些人,舍不得那些在青春里和我們一起快樂、難過的人。什么都舍不得,連青春的悲傷也舍不得。那些絢爛的日子,閉著眼睛,都能感受到它散發(fā)的美好。青春就是如此幸福。不論是明天的自己會是什么樣?我都會好好的活下去,做我最棒的自己!我是一個樂觀的人,別看我的文字多憂傷,都是浮云,我和我的文字之間沒篩管,無關痛癢,也可能會偶感風寒,略寫一二。我是個愛笑的人,如果你看到我安靜了,呆滯了,那十成是我在考慮我自己這人,還有我所觀察的人和事物。
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都透著美好,快樂,我們應該珍惜擁有的好時光。
搖曳在陽光里的青春燦爛絢麗卻同樣蒼白無力。獨自一人之時總憶起高中時光的點點滴滴,害怕提及卻不經意間想起。十多年的校園生涯,讓我難以忘卻的便是這段青澀時光。在那冷冰冰的建筑物里有著暖暖的令我難忘的友誼。我總會想起高一那年的一個夜晚在學校后山度過的一個難忘的生日,想起自己神經的和某說要在籃球場過夜‘養(yǎng)蚊子’、想起某個雨天傻BB的在那里淋雨的場景,想起愛曠課的我和幾個同樣愛曠課的姐妹,窩在床上談天說地,我們逛著逛了無數(shù)遍的街,互相傾訴心中的煩惱、講述心中的未來,唱著跑調的歌……屬于青春的回憶還有好多好多,它們滿滿的充實在我的腦海我的心底、泛起一層叫做想念的漣漪。我淺唱這泛白的往事,緬懷自己單調的青春……
大學生青春勵志文章篇二:那4年,我們好像很有錢
那4年,我們好像很有錢,走進宿舍樓的時候會買一包連老爸都舍不得抽的煙。
那4年,我們好像很有錢,成為自己情侶吃穿的保姆,回家的時候卻不能給媽媽買一條最便宜的珍珠項鏈。
那4年,我們好像很有錢,爸媽的手機只有電話和短信的功能,它的價值不足我們一個月的生活費,然而它最大的意義是在你需要的時候它會告訴你爸爸媽媽在惦記著你。
那4年,我們好像很有錢,秋天到了,你會在柜臺前挑上半天的化妝品,可媽媽用的最多的化妝品卻是年復一年陪伴她左右的洗滌靈。
什么時候,我們忘記了自己兒時做英雄的念頭,只學會了在飯店里叫嚷服務員上菜上酒。
什么時候,網絡的虛擬變成生活的虛榮,讓你和別人聊天時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什么時候,爸媽不再講他們過去的苦日子,而從腰帶上擠出兒女的燈紅酒綠;什么時候,我們學會中午醒來先用腳趾打開桌上的電腦,撥響樓下的飯館的訂餐電話。
父母吃盡千辛萬苦送我們來這樣一個可讀可不讀的大學,而我們卻替父母享受著他們永遠享受不到的幸福。
大學的魔力是讓人覺得所有的虛榮都是心安理得。但我依然不知道大學應該在我的生命里賦予什么意義,只記得老爸常說:要想好好的生活,每一分錢都有它的意義。
那4年,我們真的沒有錢。盡管你嘴里唱的盡是社會里的花花綠綠、愛我愛你。
那4年,我們真的沒有錢。當你有能力賺錢的時候便不再把無知當作個性。
那4年,就讓它只是那4年,我希望我們未來會很有錢,讓爸媽過上幸福的日子,去補償曾經為了向父母要錢而說過的謊言。
我們的大學之路,即承載了我們個人學習的責任,也承載了家長、老師、親朋好友的期待。如果僅僅以一張大學的門票回報他們,未免過于輕賤。4年大學畢業(yè)時的累累碩果,才對得起這張門票,對得起捧月的“眾星”,才無愧于這4年最好的青春年華!
大學生青春勵志文章篇三:別了,大學
今天是畢業(yè)生離校的最后一天。在這兩天里,其它三個姐妹已經陸續(xù)搬走了。如今的宿舍空蕩凌亂,大家?guī)Р蛔呋虿辉笌ё叩臇|西,都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我打開燈,開始最后的整理。
大一潦草的筆記,大二組織活動剩下的稿件,大三沒吃完的藥,大四考研復習的資料。紙片上的電話已經不記得是誰的了,一堆英語書好像都沒有看過……看著看著,我竟不知不覺落下淚來,只有我才能理解每一筆每一劃里包含的意義。還是留下了很多東西沒有拿走,可更多更重要的東西不也永遠地留在了這里了嗎?不論是我?guī)ё叩倪€是留下的,都是我大學四年最真實的寫照。
最后環(huán)視一下空蕩的宿舍。那只小豬靠墊實在塞不進箱子了,只能留在那里。那口鍋也沒有帶走,而未來想必也不會再煮出當時的好味道了。手里的東西都已經滿了,這些就都當作留念,留在這里吧。
依依不舍地關了燈。那一剎那,心里迅速劃過一陣尖利的痛。想起四個字,青春散場。四年以前,我拎著簡單的行李來到這里,而今天,我重新拎起新的行李,將要開始下一站的生活。
像這四年里的每一天一樣,我沿著再熟悉不過的路線走出公寓的大門,不過當我的腳步跨出門檻的一剎那,我將不再是這里的一員。
這一次,我不是去買盒飯,去附近的網吧上網,去校外的小店閑逛,或者是睡眼惺忪地跑去上課。這一次,我會很鄭重地對這個留下我四年青春的地方說一聲--再見!
再見了,我的宿舍,
再見了,我的兄弟,
再見了,我的青春,
再見,我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