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里的勵志故事
莉斯·默里的故事是如此的令人心靈震撼,以致于被拍成電影并獲得大獎。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命運挑戰(zhàn),最后踏入了哈佛大學的學術(shù)殿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哈佛大學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哈佛大學勵志故事:1
莉斯·默里的故事是如此的令人心靈震撼,以致于被拍成電影并獲得大獎。一個生活在無家可歸者家庭的女孩,父母雙雙感染上艾滋病,但這個女孩沒有放棄人生的希望,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命運挑戰(zhàn),最后踏入了哈佛大學的學術(shù)殿堂。
由于父母都染上了毒癮,默里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于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從此默里流落街頭。她在17歲決定回到學校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雖然小小年紀就無家可歸,但在她的身上卻充滿了優(yōu)雅的氣質(zhì)和真摯的性情,她的執(zhí)著、不向命運屈服、堅強的意志和不斷地進取鼓舞了成千上萬美國人,人們從這個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如何跨域艱難與困境障礙的一種精神、一種面對人生自我選擇的動力。
有些人出生以后就具有反叛性,默里就屬于這種類型的孩子。她的父母吸食可卡因成癮,家庭的收入幾乎都被父母用來滿足他們的毒癮上,默里和她的姐姐從小就被父母忽略,缺少食物和保暖的衣服。但在15歲以前,小小的默里并無太大的追求,過著貧困的生活,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么樣。在她看來,長大后能有一份工作,能養(yǎng)活自己就不錯了。
默里10歲時,她的母親被檢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此后默里一直照顧在病魔中掙扎的母親。默里不愿母親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也不愿走上同母親一樣的生活道路。默里的母親在她15歲時過世,這把她帶入了噩夢般的生活,但也讓她清醒,開始尋求自己的人生之路。默里在母親過世后向自己發(fā)誓,她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她不會像母親那樣輕易地放棄對人生目標的追求,她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默里看到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回到學校,接受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
默里終于明白,不管怎樣,人是不能向命運低頭的,世界在不停的運轉(zhuǎn),生活仍在繼續(xù),不會因為你的失落與沮喪而改變,一味的傷心只會堵塞自己前方的路途而使自己更加沉淪,于是她決定堅強,堅強的開始新的生活。
默里在一次演講中談到,我是屬于一個自我教育型成長起來的孩子,當我無家可歸時,沒有人來指導我,引導我。那時,我會到自助書店去偷我喜歡看的書。當然,今天我會原諒自己年青時的行為。在一次被我偷過書老板主持的演講會上,我作為主講人對他說,我想我欠你25美元。
默里說,在人的一生中,感恩應是一個人首要的特質(zhì),我不知道為什么,但感恩的心從我記事時起就深含在我的內(nèi)心。我能有今天,我感激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其次,不論環(huán)境如何,我都有自己的選擇。當我住在大街上時,我在思考人生的價值,我知道當我克服每天遭遇的這些障礙后,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擋我邁向自己的目標。
當然,在我的生活中,我有過無數(shù)次的抱怨,我抱怨到了晚上不知要睡在哪兒?我抱怨一無所有,我抱怨為什么是我要流落街頭?
默里談到,然而,我知道我需要改變,我沒有了媽媽,但我卻有我自己。面對人生你可以選擇怨恨也可以選擇感恩。我選擇了回到學校學習,我穿著臟兮兮、散發(fā)著臭味的衣服,一家家學校去申請入學。我向?qū)W校發(fā)誓,每一門功課我都要爭取拿到A,校方問我為什么要這么努力,我問校方,如果我十二分的努力,它會改變我的人生嗎?
17歲那年,默里終于回到高中讀書,學校的每一個人都不知道她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在高中,她選早上的課、下午的課、晚上的科、選獨立研究的課,她每天要做一個小時的地鐵到學校,還要去打工養(yǎng)活自己。
默里說,我盡一切努力來學習,這是我對自己的承諾,我必須要完成承諾,很快我成了學校學業(yè)成績最優(yōu)秀的學生之一。在這過程中,我感到生活是殘酷的,我也想到退縮,但我想起了自己的承諾,我不能放棄。
默里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始了她的高中學習生活,雖然依然是缺衣少食。默里進入高中的一個兩年畢業(yè)的加速班,每天晚上她依然要露宿街頭,只能在馬路邊的樓梯角借著路燈看書、做作業(yè)。但她卻在讀書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是那么地喜愛讀書,結(jié)果默里用兩年的時光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績和頑強克服困難的經(jīng)歷獲得《紐約時報》獎學金,獲得獎學金1萬2000美元。而當她的故事在報紙上披露以后,讓冷漠的紐約人也十分感動,民眾捐獻出20萬美元,資助默里上大學。
默里談到,高中畢業(yè)前,我的老師帶著我和其他9名學校最優(yōu)秀的學生來到哈佛校園,站在哈佛校園,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是一個超出你的預料的夢想可能變成事實時的那種驚奇、那種難以言表的時刻。她又一次問自己“這些人和我有什么區(qū)別嗎?為什么他們能夠在這里學習?是命運還是因為他們的出身?人的出身真的有很大區(qū)別嗎?如果不是出身又是什么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呢?
默里決定申請哈佛大學,她說,我是如此地喜愛哈佛大學,這里的教育會使人與眾不同。最終默里被哈佛大學錄取,在接到錄取通知書時,默里喜悅地表示,我感到如今就好像身上插上了翅膀,我可以做到我想做的事。
對于童年時代的境遇以及父母壓在她生活和精神上的重負,默里回答她既不感到痛苦也不感到憤怒。雖然父母染上不良嗜好,但她的父母依然是愛她的。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父母染上了可怕的疾病,父母也盡量避免傳染給她。默里說,人的一生無法割斷童年,童年的記憶會伴隨自己成長,重要的是從往事的經(jīng)歷學到人生的道理。
默里說,我愛我的媽媽,自始至終,自始至終,盡管她吸毒,盡管她沒有照顧女兒,而一直是我在照顧她,好像她變成了我的孩子。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媽媽,就算在世人的眼里你是人見人怕的癮君子,媽媽,我依然那么地愛你。如果可能,我愿意放棄我所有的一切,來換取我家庭的完整。
默里的童年對她而言是不幸的,也是無助的,小小的孩子是從哪里獲得力量的呢?默里說,是愛。盡管父母染上毒癮,但我還是能夠感受到他們對的愛,我的叔叔就想教父一樣,他十分關心我。學校的同學對我也很關心,他們成為我最好的朋友。
默里說,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接受很多東西,但他們可能不知道,不論發(fā)生什么事,父母都會與孩子站在一起。小時候我雖然得不到父母的照顧,就像許多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對孩子的照顧一樣,我必須面對被父母忽略的這一現(xiàn)實,但父母的愛是永存的。我從小很早就開始讀書,我的父親常帶我去圖書館借書,他是紐約大學心理學博士候選人,早年他有著很好的人生,但毒品毀了他。
默里在哈佛大學三年級時,她的父親也成為艾滋病重癥患者,默里休學回到父親身邊照顧他。父親過世后,默里又重新回到哈佛就讀,并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2009年,默里再度進入哈佛大學攻讀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
默里談到,我極度渴望成功,想進入哈佛大學,想獲得《紐約時報》的獎學金用來供自己讀書,我得到了這一切,當我坐在哈佛大學學生宿舍時,我突然感到孤獨,因為盡管我獲得了這一切,但我的母親卻離我而去。我意識到,任何的成功如果沒有履行職責那就是一種失敗,我的職責是要作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人一生可以獲得很多,但如果要彌補自己身上的創(chuàng)傷,需要自己去正視它。成功是一種對選擇的滿足,即使沒有名利,一個人也會做到成功。
當回答記者提出的“你曾經(jīng)睡在街上,流浪,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很可憐”這一問題時,默里說,我為什么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么不能做到?
默里說,我的人生之路走到今天,下一步是要為更多的人服務,我愿意去幫助他人,傾聽他們的心聲并盡我所能來幫助他們。這是我的人生目標,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人生追求,重要的是這種追求是來自你的內(nèi)心。我會記住媽媽曾同我說的一句話,生活并不會停留在那等候每一個人,你的生活永遠都不會晚,生活之路就在你的面前、你的腳下。
波什在電影《風雨哈佛路》中飾演默里,她曾和默里一起呆過兩個星期,她說,默里并不是在告訴我無論處境如何艱難都要振作,絕對不是告誡或教訓你要鍥而不舍。這樣說有些奇怪,但默里不斷努力的目的只是像她說的那樣她已經(jīng)很糟了,生活對她來說已無退路,那么她就要看看生活到底還會有多糟。這點也正是默里故事的價值之一,它不是簡單對你進行勵志的說教。
哈佛大學勵志故事:2
這是俞敏洪老師在新東方給無數(shù)學員講過無數(shù)遍的一則小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做任何事情,無論它多么難,你只要做好我所說的兩步法,你就一定會成功。這個兩步法就是:
第一步:努力每天比別人多做一點。
第二步:把一個高的目標分成幾步來走。
在這里我想舉我一個朋友的例子。他只是一個中專畢業(yè)生,但是最后他到了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去讀書。他的經(jīng)歷是這樣的:中專畢業(yè)后分到了山西內(nèi)地一個小縣城的縣政府工作,工作兩年以后,他覺得在縣政府的工作平庸無奇,而且周圍的人都不思上進,平平淡淡。人就怕你想要比周圍的人過得更好一點,于是他就想要比周圍的人生活得更好一點,于是他就背著個破書包來到了北京。在北大旁邊租了個小平房,開始自學高自考。
這樣在北京堅持學習并最終通過了這個考試,拿到了高自考大專的文憑。其中他在學習的 過程中認識了一些北大的教師和同學,這些人就鼓勵他考北大政治系的研究生。那時北大還接受大專生考碩士。于是他拿到高自考大專文憑后就開始準備北大政治系 研究生的考試。經(jīng)過兩年艱苦的努力,他竟然考上了北大政治系的研究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學生會活動,曾經(jīng)做到北大研究生會主席。
在北大上了三年研究生后,他只想畢業(yè)后留在北京工作,為社會多做一些事情。并沒有想到要去國外留學。但是在上班的時候,他看到周圍的同學好像 都有畢業(yè)后留學的打算,他意識到留學對于他的工作和事業(yè)的重要性。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新東方的一個教師,經(jīng)新東方教師的分析,覺得他出國留學很有希 望,唯一要準備的就是要通過TOEFL和GRE的考試。于是他又要定決定,考TOEFL和GRE。結(jié)果邊工作邊學習,準備了兩年多,因為他的英語基礎也不是很好,最后他TOEFL考到了600多分,GRE考了2200多分。有了TOEFL和GRE的分數(shù),他就有了出國最基本的條件。
于是他就開始聯(lián)系國外的大學。開始的時候他只是想聯(lián)系美國很一般的大學,但是在朋友們的鼓勵下,他有了聯(lián)系好大學的想法。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開始聯(lián)系 哈佛、耶魯?shù)葘W校。最后他就被哈佛大學錄取了,但是哈佛大學沒有給他獎學金,于是他又到處借錢做自我擔保。在簽證時簽證官一看他是去哈佛大學讀書,只例行 公事問了他幾個簡單的問題就給了他簽證。因為他沒有獎學金,所以到了哈佛以后過得很艱苦,第一年拼命地學習,結(jié)果成果優(yōu)異,第二年哈佛大學就給了他獎學金。1999年7月的時候,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yè),我們曾經(jīng)請他來新東方演講。他雖然目前服務于世界級大型金融機構(gòu),但據(jù)說一直想尋求回國發(fā)展的機會。他最近還和我聯(lián)系,希望在中國干一番事業(yè)。
他的奮斗過程很艱苦,也很令人佩服。從一個中專生奮斗到哈佛大學,他整整用了10年時間。但他這奮斗的十年,是踏實奮斗、目標明確的十年,是充滿可以 實現(xiàn)目標的十年。他開始的時候并沒有想到自己能去哈佛讀書,他只是想取得中專、大專文憑、研究生文憑。但正像我剛才說的,當?shù)谝粋€目標達到了,肯定會有更 高的第二個目標,
第二個目標實現(xiàn)了,肯定會有更高的下一個目標。只要為了目標奮斗,你就一定能夠成功。
榜樣的力量是無究的,在他去了哈佛之后,他在北大的一個同學聽說他此事,心想既然他能去哈佛,我也不比他笨,我也能去。他是一位記者,而且在中國小有名氣,他覺得自己也行。于是他辭去了自己的工作,來到新東方學習TOEFL和GRE,學習一年多后,最后他TOEFL考了610多分,GRE考了滿分2400分。最后他通過聯(lián)系也被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錄取,學習公共管理專業(yè)?,F(xiàn)在已經(jīng)畢業(yè)歸國,做著對于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非常重要的工作。
這兩個哈佛學生的故事,第一個告訴我們的是,只要你設置了切實可行的目標,每天比別人多做一點,你就可以成功。第二個告訴告訴我們,有時也許你自己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潛力的時候,而另外一個很平?;蛏踔敛⒉蝗缒愕娜私o你做了榜樣,這時你就會產(chǎn)生無窮的信心和力量。
發(fā)現(xiàn)你的榜樣、追逐你的榜樣吧,你也可以成功!
哈佛大學勵志故事:3
哈佛大學圖書館有這樣一條館訓:“現(xiàn)在睡覺的話,會做美夢;而現(xiàn)在讀書的話,會將美夢變?yōu)楝F(xiàn)實?!蔽业矫绹糜螘r,首站就選了哈佛大學。而參觀哈佛大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維德勒圖書館。
維德勒圖書館藏書345萬冊,是哈佛大學100多座圖書館中極為普通的一座。然而,這座普通的圖書館卻極不尋常。
由新英格蘭紅磚砌筑的堅實墻體外,聳立著兩塊石碑,其中一塊的碑文是:“維德勒,哈佛大學學生,生于1885年6月3日,1912年4月12日與泰坦尼克號一起沉入大海?!绷硪粔K碑文為:“這座圖書館由維德勒的母親捐建于1915年6月24日。館內(nèi)最有意義的一本書是《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p>
原來,當泰坦尼克號沉沒之時,維德勒和他的母親一起正準備登上小船逃生。突然,維德勒轉(zhuǎn)過身,讓母親先上小船,自己卻轉(zhuǎn)身要返回船艙。他告訴母親:“我忘帶《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了。我不能讓這本我喜愛的書沉入海底!”就這樣,愛書如命的哈佛學子維德勒,為搶救一本書,最終和書一起沉入海底。
在圖書館中廳的一角,終于找到了我渴望已久的那本《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它擺放于一個不大而密封的玻璃框內(nèi),書已完全褪色。此書是維德勒的母親捐建該圖書館后,購買的第一本書。這本書在此已經(jīng)靜靜地躺了95個年頭了。書的下方寫著一行字:“書與維德勒同在!”
我懷著異樣的心情走出維德勒圖書館,深情地望著正沐浴在燦爛陽光下的哈佛校園。哈佛的塑像屹立于舊校園的墻前。路上的行人,不見濃妝,沒有艷服,只有匆匆的腳步;湖邊、樹下、草坪上,到處是學子們讀書、做記錄、思考問題的情景。
哈佛占地154公頃,沒有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隨處可見用新英格蘭紅磚建筑的圖書館。哈佛人愛書如命??梢哉f,在哈佛大學每個人就是一座圖書館。
哈佛的博士每天要啃3本大書,還得向?qū)熃簧项H具獨到見解的閱讀報告。英國一家電視臺曾做過一個題為《凌晨四點半》的專題節(jié)目,內(nèi)容反映的是,在一個普通的凌晨4點半,哈佛圖書館內(nèi)座無虛席,已經(jīng)坐滿了靜靜地看書、認真做筆記、積極思考問題的哈佛學子……
我在哈佛大學旁的旅館住了下來,決定親自目睹一下哈佛校園的凌晨4點半。
第二天凌晨4時剛過,我再一次來到哈佛校園。美麗的校園沉靜于晨光曦色中,湖邊、路邊,許多學子正在聚精會神地晨讀。走進哈佛大學圖書館,只見每間閱覽室都燈火通明,每個座位上都坐著看書的學子……
如今的哈佛大學,已經(jīng)誕生了8位美國總統(tǒng)、40位諾貝爾獎得主和30位普利策獎得主。哈佛人的成功,離不開圖書館,他們愛書如命。他們通過認真讀書,大膽創(chuàng)新,將一個個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
哈佛大學里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哈佛大學里的勵志故事
上一篇:家庭主婦的勵志故事
下一篇:關于困難的激勵向上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