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法家經(jīng)典勵志故事
書法相對比起學習繪畫,舞蹈等更為枯燥。但是書法有利于孩子思維形式的過渡,拓寬思維層面,以生動有趣的形式來激發(fā)習字的興趣和沖動,促動學生刻苦求學,增強信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古代書法家經(jīng)典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古代書法家經(jīng)典勵志故事:蔡邕的“飛白書”
“飛白書”是漢朝著名的書法家蔡邕獨創(chuàng)的。什么叫“飛白書”呢?你們聽完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一天,蔡邕把寫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書的鴻都門去。在等待接見的時候,有幾個工匠正用掃帚蘸著石灰水在刷墻。他就站在一邊看了起來,看著看著,卻看出了“門道兒”。只見工匠一掃帚下去,墻上出現(xiàn)了一道白印。由于掃帚苗比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墻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掃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墻皮來。采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寫字用筆蘸足了墨汁,一筆下去,筆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墻一樣,讓黑筆道里露出些帛或紙來,那不是更加生動自然嗎?想到這兒,他一下來了情緒。辦完了事,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顧不上休息,準備好筆墨紙硯。想著工匠刷墻時的情景,提筆就寫。誰知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一開始不是露不出紙來,就是露出來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終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筆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寫出了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道,使字變得飄逸飛動,別有風味。蔡邕獨創(chuàng)的這種寫法,很快就推廣開來,并成為“飛白書”。直到今天,還被書法家們所應用。
古代書法家經(jīng)典勵志故事:肖顯拜師
傳說明朝書法家肖顯少兒時,同村里好書的孩子們聚在一起作“寫大字比賽”。有一位砍柴的老爺爺路過這里,見他們寫字,便放下柴擔走近前來觀看。肖顯手舉著自己書寫的“天下第一”條幅讓砍柴老人看,老人說:“這字寫得并不好,怎么能稱得上第一呢?”肖顯不服氣地說:“那就請您寫字,讓我們開開眼界如何?”老人便脫下一只草鞋,用鞋頭蘸著墨在紙上一揮,寫出個“一”字。這一橫遒勁、濃枯、厚實、奔放,用筆頗有深法。肖顯看罷驚呆了,立刻跪在老人面前,說道:“老爺爺,我要拜您為師。”老人道:“‘一’字似柴擔,須剛柔兼而有之?!毙わ@拜師之后,遂將老人寫的“一”字貼在床頭,日日觀賞琢磨其用筆之法,后來終于成為一名書法家。
古代書法家經(jīng)典勵志故事:張芝臨池
書法家張芝在書法上具有高深造詣和杰出的貢獻。張芝自幼通經(jīng)史,勤學書法,練字不擇紙筆,他有時拿著抹布蘸水在石上寫,有時執(zhí)筷子在桌上劃,甚至家里準備縫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顏色書寫后再染了使用。但是他對書寫的姿勢卻十分講究,常常是對著銅鏡揮毫,這樣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過鏡面上的反光看得一清二楚。
為了便于練字,張芝在自己的家門前掘了一個方圓數(shù)丈的洗硯池。一天的功課做完了,他就上池塘邊將硯臺和毛筆上的余墨洗滌干凈,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他洗呀,洗呀,日子一久,整個池塘里的清水也被染黑了。后來,人們把練字稱做“臨池”,就是從張芝的這個學書故事中演變而來的。
古代書法家經(jīng)典勵志故事
篇一:柳公權發(fā)奮練字
柳公權,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并稱“楷書四大家”。柳公權從小就發(fā)奮練字,他繼承了前輩書體結構,自創(chuàng)所謂“柳體”,并為后世百代楷模。其書體化身萬千,流傳于民間,乃至國外。文宗皇帝稱他的字是“鐘王復生,無以復加焉”。
篇二:顏真卿極高的書法成就
顏真卿,唐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創(chuàng)立“顏體”楷書,為四大書法家之首。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他的書法用筆肥愚,行筆衄挫不爽落,書法藝術尖端的”飛白書“于顏氏而不顯;顏體楷書,于圓滿中見筋骨,筆力雄健,力沉勢足,大氣磅礴,樹立了一代新風。如果說在中國書壇上還有誰能和書圣王羲之并肩而立的話,也只有顏真卿有這個聲望與影響力了。
篇三:王羲之潛心苦學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于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 "書圣"。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F(xiàn)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