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前途由什么決定的?
孩子的前途由什么決定的?
孩子的成績究竟意味著什么呢?還原到本質(zhì),好成績只能說明孩子在學校這套標準的評測下,處于比較高的水平。家長應(yīng)該清楚明白:考試是在“對知識的掌握”的范疇里進行的評測,并不是在“知識的使用”上的考量。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兒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前途由什么決定? 短期看成績,中期看興趣,長期看格局
01
在我們談?wù)摻逃臅r候
我們是在談?wù)撌裁茨?
是學位房,是小升初,是區(qū)重點、市重點,是語數(shù)英,是奧數(shù)金牌,是鋼琴十級,是掐尖兒……還是孩子的興趣,天賦,成長,心理,健康……還是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
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是在談?wù)摰谝粋€層面的教育,這些話題他永遠聊不完。如果你跟他交流下興趣、天賦,他還有可能聽你說幾句,敷衍一陣兒。
但是,你如果跟他聊人生和生命,他準會讓你“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
我其實一直都在想:作為家長,我們到底對孩子的成長,有什么樣的責任。
或者說,什么樣的家長,才是合格的、稱職的家長呢?還有,家長應(yīng)該做的是什么,不應(yīng)該做的又是什么呢?家長的哪些特質(zhì),對孩子的教育起決定性的作用呢?
總之,一句話,孩子的前途,由家長的哪些東西決定?
我和三川有一位老朋友,也是我們近20年的老師——肖鋒。他是把我從內(nèi)地招到新周刊的人。
我經(jīng)常說,我其實是在新周刊上的大學,而肖鋒就是我真正意義上的大學老師。他是具有傳奇性的一位神人,理科讀的清華,文科讀的北大,看問題經(jīng)常直指本質(zhì),對趨勢的判斷異常精準。
他在和我們談到家庭教育的時候,提出了三段論:家長看孩子的發(fā)展,短期看成績,中期看興趣,長期看格局。
我忽然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就是為什么有些家長總是特別的焦慮,特別的緊張,特別的糾結(jié),就是因為家長一直都在“短期”的圈子里打轉(zhuǎn),從來都沒有前行一步!
02
只盯著孩子成績的
會被成績牽著鼻子走
孩子的成績,到底意味著什么?我不知道家長們想沒想過這個問題。
通常意義上,我們會簡單地去劃一個等號:好成績=學習好,學習好=好學生,好學生=好名校,好名校=好前途。
但是,我們都知道,好成績,就是用一套標準的試卷,去考不同的學生,分數(shù)越高成績就越好。那么,還原到本質(zhì),好成績說明了某位同學在這套標準的評測下,贏得了其他的同學。
這都是在“對知識的掌握”的范疇里的評測,并不是在“知識的使用”上的考量。
那么,就注定有一大批不在這個評價體系內(nèi)的學生,會因為成績不好而被“暫時淘汰”。請注意,我使用了“暫時”這個時間的限制詞匯,我想表明的是,“對知識掌握的好的同學”,并不意味著是“擅長使用知識的同學”。
而采用“成績”來印證教育成果的學校,只在乎前者,并不在乎其他的能力。
如果,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也和學校一樣,只用一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就會面臨兩個情況。第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好,皆大歡喜。第二個,孩子的成績不好,著急上火。
跟下棋一樣啊,我們再接著往前看一步。
成績好的,家長自然鼓勵,并期待孩子能夠一貫保持這個優(yōu)勢。當然了,我們也都知道,有一些天生就是學霸的孩子,可以一直都保持著好成績。
但現(xiàn)實的情況,大家其實都知道。成績好,有可能是一時的,小學好了,中學就一般了;中學好了,高中就一般了;高中好了,進入名牌大學后就一般了。還有的,就是某個學科好,其他的一般了,也就是所謂的“偏科”現(xiàn)象。
無論是哪種情況,家長都會努力去維系這種“成績好”的狀態(tài)。比如,不讓孩子玩游戲、讀閑書,耽誤了功課;不讓孩子假期去度假,抓緊時間趕緊追上去;不讓孩子發(fā)展自己的業(yè)余興趣,等考好了再畫畫、唱歌……
總之,孩子的教育,都是以“成績”為指揮棒,全家人都圍繞著“成績”團團轉(zhuǎn)。
然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家長特別關(guān)心考試的標準,如果有消息說,要改革考試標準了,某某加大寫作的分值了,他就馬上會讓孩子趕緊補上寫作的課程,某某學科要加大聽力的分值了,他就會讓孩子趕緊去訓練聽力……而只要是考試不考的題目,甚至是科目,堅決不能占用孩子的時間。
久而久之,孩子的評價體系,就變成了“唯分數(shù)論”。
在這里,我說一句實話,我并不是一個反對“考試”的人。相反,我在做學生的早期,也就是中小學期間,成績一直都是很好的,上的都是當?shù)刈詈玫某踔泻透咧小S绕涫窃谛W和初中,經(jīng)常在全校名列前茅,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內(nèi)心里真的是盼著“考試”——因為每次考試都是自己最享受最風光的時刻。
記得有一次,我實在是忍不住了,在課堂上充滿著期待地問老師,“老師,咱們什么時候考試啊?”后來,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欠揍。
我一直都沒有想到,“成績”會真的只對“自己”有意義。后來,我才知道,其實世界上有很多的國家,給孩子的考核是針對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的,目的也是為了幫助孩子如何進一步提高。
我就親眼看到,芬蘭的老師,在課堂上會拿出三份題目,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當孩子輕松地完成了一份簡單的之后,還可以自己去選擇難度更高一些的。
也就是說,通過孩子自己對自己的檢測,來真實地了解孩子的水平。從而,針對每個孩子的情況,進行分組的學習,布置不同的任務(wù)。最后的目的,就是幫助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不斷提高。
如果,我們的考試,是這樣的形式,這樣的目的,我就愿意也贊成考試。因為,這樣考試出來的成績,只對我自己有意義,而且,是幫助我更好地學習的。
當然了,這樣的考試在目前的中國,還是近乎于癡人說夢的。那么,我們的家長,就要特別清晰地知道,你的孩子的成績,到底意味著什么。
我想,就算我們現(xiàn)在的選拔機制,還是唯分數(shù)論的,作為家長,也沒有必要太過緊張。因為,一個孩子如果真正熱愛學習,就算沒有進入到所謂的中國名校,也有很多的國內(nèi)的、國外的學??梢陨稀?/p>
甚至,只會考試的孩子,去上國外的大學反倒是很難適應(yīng)——這一點我就不展開講了,很多教育專家都做了很詳盡的研究。
所以呢,無論孩子的成績好還是不好,只要孩子能夠一直都保持“熱愛學習”的狀態(tài),家長就算是盡到責任了。反之,如果孩子的成績還可以,但已經(jīng)開始厭惡學習了,那么,家長應(yīng)該反省自己在教育上出現(xiàn)的偏離。
03
興趣如果高于成績
可以當飯吃嗎?
如果家長過了“成績焦慮”這一短期考驗,就要面臨著“興趣”這一中期考驗了。
我知道,很多家長無論嘴里怎么說“孩子喜歡什么就發(fā)展什么”,但心里總會有自己的“興趣高下”之分的。
這和家長自身的人生經(jīng)歷、職業(yè)發(fā)展都有深切的關(guān)系,這無可厚非,非常正常。但是,家長對孩子未來發(fā)展的方向,是擁有“建議權(quán)”還是“決定權(quán)”呢?這就很值得商榷了。
比如,我的父親是農(nóng)村參軍的,后來進入航空學校,畢業(yè)后擔任了空軍的機械師。他自己的命運因此而改變,也很希望我能夠“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能夠擁有一技伴身,一輩子不會餓肚子。
所以,當我從小就喜歡閱讀和寫作,喜歡文化的時候,他就很不以為然,到了高中分科的時候,我剛一提自己想上文科班,就被父親斬釘截鐵地駁回了。
當然了,我是上了工學院的機械設(shè)計與制造專業(yè),但是因為實在讀不下去而被學校勒令退學。這個時候,父親也就妥協(xié)了,說你還是學你喜歡的東西吧。就這樣,我后來又輾轉(zhuǎn)了好幾年,最終還是進入到了媒體行業(yè),做了記者。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經(jīng)歷,我對興趣、職業(yè)、人生,有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每個人喜歡什么,是裝不出來的。我曾經(jīng)很努力的想說服自己做一個很好的工程師,做一個很好的營銷人員,做一個很好的公務(wù)員……
但無論我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最后都失敗了。但是,我自從進入媒體行業(yè)以來,每一天我都特別自在,就算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我也很有信心去面對和解決。
我曾經(jīng)遇到過很多的家長,為了把孩子的興趣給扭轉(zhuǎn)到“他所認可的方向”上,費了很多的精力,和孩子較了很久的勁兒。但是,實際的效果并不明顯。
我想,我的父親曾經(jīng)想用他的經(jīng)驗來引導我,我反而走了彎路。那么,我就不要以我的經(jīng)驗來引導我的孩子了。
再說了,我們的孩子,生活在20年后,我們?nèi)绻?0年前的見識,來指導孩子未來20年的成長,肯定是不靠譜的。
我就說一個我的親身經(jīng)歷吧。我因為熱愛文化,所以挺瞧不起很多俗的行業(yè)的,比如,開店的、做工業(yè)產(chǎn)品的。但是,隨著我的閱歷的增加,自己也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了做產(chǎn)品的過程,我才深深地理解,任何一個行業(yè)做好了都不容易,都是一種藝術(shù)。
甚至,由于我原來不進廚房,不會做飯,總覺得做一個廚師實在不怎么有價值。后來,我自己開始嘗試著做飯,覺得把美食做好的難度可不逾于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一個藝術(shù)作品。
我就在那里想,有些人不讓孩子學藝術(shù)、學廚師、學寫作、學音樂、學畫畫……讓孩子學習數(shù)理化,學技術(shù)。最后呢,孩子學有所成,功成名就了,然后呢,開始花大價錢,去品嘗米其林的美食,去購買當代藝術(shù)的作品,去音樂廳聽交響樂……這不是挺諷刺的嗎?
其實啊,人到中年,我越來越覺得,無論哪一個行業(yè),做好了都不容易。既然要想做出一些成績,任何一個行業(yè)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和代價,那么,為什么不干脆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領(lǐng)域呢?!
04
更大的格局
是生存和幸福的必須
我們再說說家長格局。
這里所說的格局,并不專屬于大城市、收入高、學歷高的家長,任何對人生理解足夠樸實的家長都可以也都應(yīng)該擁有這樣格局。
所以啊,這個格局,更多的是指家長為人處世的準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價值觀。
很神奇的是,當家長的價值觀正確的時候,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成長的經(jīng)歷中,會顯得比較單純,甚至有點兒傻,會經(jīng)常吃虧。但是,放長遠里看,這些孩子往往會發(fā)展得很好,取得很大的人生成就,生活也過得很幸福。
我有一個朋友,陜西農(nóng)村出身的,北大畢業(yè),三十多歲就把企業(yè)拿到納斯達克上市了。就是這樣一個青年才俊,我見到了他不識字的母親之后,就深深地理解了這位朋友身上所擁有的優(yōu)良的品質(zhì)的來源了。
他的母親樸實、真誠、堅韌,具有極高的道德感,而且具有一股特別的俠義之氣。我看到,我朋友的精神品質(zhì)幾乎就是他母親的翻版。
我想,當我們把格局定義于對人生,對世界的理解的時候,就給很多家長減少心理上的壓力了。
有人說,說到格局,難道不應(yīng)該是知識更深厚,視野更寬廣,才能擁有更大的格局嗎?其實還真不是。有的人都讀到名校的博士了,都在世界五百強工作了,都在美國定居了,依然會讓孩子去鉆營取巧,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樣的例子,可謂不勝枚舉。
真正的大格局,是經(jīng)受時間考驗的,是適應(yīng)不同時代的,是可以應(yīng)對人生跌宕起伏的……而擁有這樣大格局的家長,其實可以是生活在任何一個城市、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從事科技、教育、文化、服務(wù)、經(jīng)營店鋪、開飯店、做裁縫、種植果園等等,任何一種行業(yè);擁有博士、碩士、學士,或者沒有上過大學,只會簡單的閱讀,甚至沒有什么文化的——任何一位家長。
最后,關(guān)于家長可以給孩子什么樣的教育,也就有答案了:
不要緊緊盯著孩子每天的作業(yè)和每次考試的成績;關(guān)心下孩子真正的興趣,了解孩子的天賦所在;最終幫助孩子找到他人生的價值所在,讓他的生命從此有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這就是家長能夠給孩子的最好的教育,而且,每個家長其實都可以做得到。
05
延伸閱讀: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兒子出生于二十世紀的最后一年,如今已經(jīng)長大成人,順利成為一名大學生?;叵胧四陙韺鹤拥呐囵B(yǎng),我始終秉持的教育原則是:讓孩子最終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成為父母所希望的人;成績永遠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保持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我們經(jīng)常傳遞給他這樣一個信息: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想:不管他將來發(fā)展如何,不論他未來從事何種工作,都要以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為基礎(chǔ)。因此,成績在我的心目中至少排在第三位以后。
順其自然,相信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者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是揠苗助長的現(xiàn)代翻版,不知毀了多少孩子、多少家庭。“把人生看作是一場馬拉松”,這句話說起來輕松,做起來很難?;氐浇逃谋举|(zhì),孩子本應(yīng)是順應(yīng)年齡自然發(fā)展,心智逐步走向成熟。孩子在幼兒園、小學就應(yīng)該無憂無慮地享受童年時光,卻經(jīng)常接受著家長傳導過來的壓力和焦慮。
我堅定地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者。與同齡的小朋友相比,兒子學會走路和說話都比較晚,我一直告訴自己要順其自然。3歲以后,我們逐漸教他認字、算數(shù)、操作電腦,孩子學得很快,并自己取名為“一休”。
幼兒園期間,我和他爸爸一直注重培養(yǎng)他的學習興趣,如識字、畫畫、下棋、看日歷等,培養(yǎng)他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在幼兒園大班時就可以讀報紙了。在幼兒階段,我們一直適當引導他自主學習,對什么感興趣,就教他什么,奉行了一種“自然主義教育”。
相信孩子,在學業(yè)上為孩子減壓
孩子上了初中以后,科目增多,課程難度加大。在小學時各科成績都是優(yōu)秀甚至滿分,中學第一次考試,語文成績就差1分未上優(yōu)秀,孩子為此心情不悅,我就安慰他說“沒關(guān)系,分數(shù)不重要,重要的是把答錯的題目弄懂了”。
記得孩子在小學五六年級和初二初三時,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語文考試閱讀題丟分較多,他為此也很煩惱。我問是否需要媽媽幫忙,比如請一個家教或老師給補一補,孩子都說不需要。最終,每次都是他自己苦思冥想,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終于開竅,突破瓶頸,總結(jié)出自己的學習方法,語文也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
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普遍學習壓力大、學業(yè)負擔重。我一直很警惕“學業(yè)枯竭”現(xiàn)象,就是厭惡學習,對學什么都沒有興趣。我覺得在北京這樣的教育發(fā)達地區(qū),教育質(zhì)量普遍是有保證的,大部分學校學風也不錯,孩子在學校會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熏陶,老師日常督促和同學之間的“比學趕幫超”,自然會給孩子帶來一定壓力。
這種情形下,如果家長再給孩子施壓,孩子就很容易厭惡學習。所以我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相信孩子,給孩子減壓。只要他完成學校要求的學習任務(wù),剩下的時間允許他自己靈活安排,比如網(wǎng)聊、玩游戲、看課外書等。
主動放手,滿足孩子內(nèi)在的需求
孩子從3歲開始接觸電腦,一直到現(xiàn)在,家里沒有禁過網(wǎng)。雖然有時我看到他不是在學習,而是在上網(wǎng),或者擺弄東西放松自己,也想有嘮叨或命令的沖動,但幾次都欲言又止。我想我不能把他的任務(wù)變成我的任務(wù),不能把他的事情轉(zhuǎn)化為我的事情,我裝作視而不見,見而不管,若無其事地從他身邊走過。
我希望傳遞給他一個信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是給自己學的,不是給父母學的。兒子喜歡計算機,從初中開始就立志做計算機工程師,高中在完成學業(yè)之余,還自學了四門計算機語言,在網(wǎng)上建設(shè)虛擬社區(qū),通過自己的編程技能,幫助網(wǎng)友解決技術(shù)疑難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強,可能家長越督促他學習,他越不愛學習,甚至與家長作對。所有的人,包括孩子,從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自主發(fā)展的渴望,這是人的天性。也許正是因為我保持淡定,對孩子的學習適度引導,才使孩子平穩(wěn)度過了青春期,沒有發(fā)生過親子沖突,微信朋友圈也沒有被孩子屏蔽。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人有能力締造一個幸福的人生,做最好的自己。反思這些年的育兒經(jīng)歷,我的教育信條就是:相信孩子,放飛孩子,媽媽不焦慮,孩子也會少受一些煎熬。
2.家庭教育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