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地方性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及其管理
時間:
金羽1由 分享
論文關鍵詞:地方性數字圖書館 數據庫 地方文獻
論文摘 要:數字圖書館是新型信息傳播和儲存形態(tài),地方性數字圖書館建設,需要結合本地歷史文化特點,構建差異性的數字文獻資源庫。本文以南京圖書館的數字圖書館建設實例,闡述了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發(fā)展策略。
1數字圖書館的概念和特點
從概念上來看,數字圖書館是指通過網絡存取的分布式數據庫,它是信息高速公路上一種重要的信息資源。數字圖書館建設不是指某一個圖書館的自動化系統水平或某一個圖書館的館藏文獻數字化程度,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數字圖書館是一項技術極其復雜、規(guī)模十分龐大、數據資源極為豐富,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相當長時間才能實現的一項浩瀚的知識工程。館藏文獻資源的數字化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基礎,是實現資源共享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必須以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數字化作為起點。
數字圖書館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高效的計算機管理,即使用計算機管理各種文獻資源,用數字化的信息提供網上服務。二是新型的存儲技術,即采用先進的數字化存儲技術,對信息資源建立分布式的大型文獻信息庫及檢索系統進行存儲與維護。三是方便、快捷的聯網查詢,即通過各種電訊手段,特別是利用網絡連接各種信息服務機構或各種分散的地區(qū)、國家和國際信息數據庫系統,方便用戶遠程檢索,所有信息都是共享的。四是以用戶為主的服務模式,即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用戶不必親自到圖書館查閱文獻,只要在身邊的計算機終端前,將終端接入網絡,使用鍵盤、鼠標,借助電子貨幣,就可輕松地對遠程的數據庫進行聯機瀏覽、檢索、套錄和下載。五是數字圖書館是一個“互聯空間”,亦稱為虛擬圖書館。它不像傳統圖書館那樣,有固定的館舍、有限的館藏和規(guī)定的訪問時間,而是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訪問全球范圍擁有的海量的數字化信息資源。
2南京圖書館建設數字資源庫的措施
南京圖書館是江蘇省省級公共圖書館,國家一級圖書館,前身可追溯至1907年創(chuàng)辦的江南圖書館和1933年國民政府時期籌建的中央圖書館,1954年正式定名為南京圖書館,館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南京圖書館歷來重視數字圖書館建設,目前,南圖的數字資源主要有外購資源、自建資源和地方文獻。外購資源主要包括電子圖書、中英文數據庫和光盤版數據庫等三大類。在電子圖書方面,南圖引進了Apabi數字資源平臺,其中特別以工具書資源全文數據庫為主要代表。在數據庫方面,除國內影響力較大的知網、維普、萬方等數據庫外,南圖還分不同專業(yè)購進了北大法意、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宏、國研網、慧科訊業(yè)等法律、經濟、科技類數據庫。此外,結合南京圖書館古籍典藏的特點,還引進了中國基本古籍庫、中國方志庫、中國譜牒庫等數據庫。外文數據庫方面,南圖主要與Proquest和EI合作,引進了相當數量的學術、科技和期刊文獻數據庫。
自建數據庫和地方數字文獻是南圖建設地方數字圖書館的主要舉措。首先,為體現為江蘇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的發(fā)展理念,南圖建立了江蘇文化數據庫、江蘇省五星工程數據庫、南京圖書館藏稀見江蘇方志全文數據庫等地方文獻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江蘇省文化資源。其次,南圖結合南京作為民國首都的歷史淵源,整合館藏文獻資源,建立民國商標、民國期刊、抗日戰(zhàn)爭歷史圖庫等極具歷史特色的地方文獻數據庫,為保護民國文化、促進歷史研究作出了貢獻。
除館藏文獻數字化外,南京圖書館作為江蘇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簡稱“共享工程”)中唯一的省級中心,承擔了連接國家中心和江蘇省三百多家基層中心的紐帶作用,“共享工程”是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通過網絡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公眾享用的文化工程,它開辟了一個不受地域、時空限制的嶄新的文化傳播渠道。南京圖書館在“共享工程”中的主要工作包括:負責工程實施的技術路線,組織起草有關項目管理辦法與驗收辦法;制定、推廣有關標準規(guī)范,具體組織全省性的數字資源建設,指導各基層中心的業(yè)務建設和承擔“共享工程”系統的日常運轉。
論文摘 要:數字圖書館是新型信息傳播和儲存形態(tài),地方性數字圖書館建設,需要結合本地歷史文化特點,構建差異性的數字文獻資源庫。本文以南京圖書館的數字圖書館建設實例,闡述了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發(fā)展策略。
1數字圖書館的概念和特點
從概念上來看,數字圖書館是指通過網絡存取的分布式數據庫,它是信息高速公路上一種重要的信息資源。數字圖書館建設不是指某一個圖書館的自動化系統水平或某一個圖書館的館藏文獻數字化程度,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數字圖書館是一項技術極其復雜、規(guī)模十分龐大、數據資源極為豐富,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相當長時間才能實現的一項浩瀚的知識工程。館藏文獻資源的數字化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基礎,是實現資源共享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必須以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數字化作為起點。
數字圖書館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高效的計算機管理,即使用計算機管理各種文獻資源,用數字化的信息提供網上服務。二是新型的存儲技術,即采用先進的數字化存儲技術,對信息資源建立分布式的大型文獻信息庫及檢索系統進行存儲與維護。三是方便、快捷的聯網查詢,即通過各種電訊手段,特別是利用網絡連接各種信息服務機構或各種分散的地區(qū)、國家和國際信息數據庫系統,方便用戶遠程檢索,所有信息都是共享的。四是以用戶為主的服務模式,即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用戶不必親自到圖書館查閱文獻,只要在身邊的計算機終端前,將終端接入網絡,使用鍵盤、鼠標,借助電子貨幣,就可輕松地對遠程的數據庫進行聯機瀏覽、檢索、套錄和下載。五是數字圖書館是一個“互聯空間”,亦稱為虛擬圖書館。它不像傳統圖書館那樣,有固定的館舍、有限的館藏和規(guī)定的訪問時間,而是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訪問全球范圍擁有的海量的數字化信息資源。
2南京圖書館建設數字資源庫的措施
南京圖書館是江蘇省省級公共圖書館,國家一級圖書館,前身可追溯至1907年創(chuàng)辦的江南圖書館和1933年國民政府時期籌建的中央圖書館,1954年正式定名為南京圖書館,館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南京圖書館歷來重視數字圖書館建設,目前,南圖的數字資源主要有外購資源、自建資源和地方文獻。外購資源主要包括電子圖書、中英文數據庫和光盤版數據庫等三大類。在電子圖書方面,南圖引進了Apabi數字資源平臺,其中特別以工具書資源全文數據庫為主要代表。在數據庫方面,除國內影響力較大的知網、維普、萬方等數據庫外,南圖還分不同專業(yè)購進了北大法意、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宏、國研網、慧科訊業(yè)等法律、經濟、科技類數據庫。此外,結合南京圖書館古籍典藏的特點,還引進了中國基本古籍庫、中國方志庫、中國譜牒庫等數據庫。外文數據庫方面,南圖主要與Proquest和EI合作,引進了相當數量的學術、科技和期刊文獻數據庫。
自建數據庫和地方數字文獻是南圖建設地方數字圖書館的主要舉措。首先,為體現為江蘇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的發(fā)展理念,南圖建立了江蘇文化數據庫、江蘇省五星工程數據庫、南京圖書館藏稀見江蘇方志全文數據庫等地方文獻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江蘇省文化資源。其次,南圖結合南京作為民國首都的歷史淵源,整合館藏文獻資源,建立民國商標、民國期刊、抗日戰(zhàn)爭歷史圖庫等極具歷史特色的地方文獻數據庫,為保護民國文化、促進歷史研究作出了貢獻。
除館藏文獻數字化外,南京圖書館作為江蘇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簡稱“共享工程”)中唯一的省級中心,承擔了連接國家中心和江蘇省三百多家基層中心的紐帶作用,“共享工程”是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通過網絡最大限度地為社會公眾享用的文化工程,它開辟了一個不受地域、時空限制的嶄新的文化傳播渠道。南京圖書館在“共享工程”中的主要工作包括:負責工程實施的技術路線,組織起草有關項目管理辦法與驗收辦法;制定、推廣有關標準規(guī)范,具體組織全省性的數字資源建設,指導各基層中心的業(yè)務建設和承擔“共享工程”系統的日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