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系實務論文
公共關系作為一種與人類社會共始終的客觀現象,它的歷史非常悠久,但是作為理論和學科,它只是近代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和傳播技術等發(fā)展的結果,在中國的傳播則只有幾十年的時間。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公共關系實務論文,供大家參考。
公共關系實務論文篇一
《 淺談關于我國公共管理市場化趨勢的研究 》
摘要:我國在市場經濟建設方面已經將近20年,時間雖短但是卻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經濟和社會獲取全面發(fā)展的同時,公共管理的發(fā)展遠遠趕不上前面兩者的發(fā)展速度,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社會整體發(fā)展的短板。在市場化的今天,我國公共管理市場化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對我國公共管理市場化趨勢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公共管理 市場化 趨勢
近幾年,我國市場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發(fā)展,社會發(fā)展得到了很大進步。但是,公共管理則成為制約經濟發(fā)展的瓶頸。原因是因為公共管理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的錯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管理也應當與市場接軌,如今,加快公共管理市場化成為我國公共管理改革的趨勢。
一、與市場職能相適應的機構設置
(一)機構設置要對市場信號做出反應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部門應是市場的主體,能及時收集到市場信息,并對市場信號做出反應。因此,公共部門的設置就應當面向市場,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和針對性地解決市場中出現的問題。
(二)對公共部門基層組織加大授權,加強其決策自主性
在現代的管理中,授權越來越被大家所接受,因為授權可以分解上級部門的工作負擔,增強下級部門的工作主動性,激發(fā)他的創(chuàng)造性。授權主要通過分散決策與政策執(zhí)行的權力來進行,也可以通過將大部門分散成若干小的機構或者將職權下放給較低層的政府機關等方法來實現。有了自主權力,公共服務部門才能對市場靈敏地做出反應。
(三)加強機構設置的靈活性,提高效率
減少部分公共服務機構設置的固定性,增加其機動性有利于機構利用效率的提高。在公共管理事務中,有一些是季節(jié)性和周期性強的事務,其相應的機構一旦設立,在完成特定時期的工作任務后就處于閑置狀態(tài),只有到下一個周期期滿后才能發(fā)揮其作用,這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因此。需要用靈活的機構設置來代替固定的機構設置,合理利用臨時辦事機構,既能有效解決問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又不增加政府負擔,達到機構精簡的效果。
二、突出服務性的行政職能
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公共商品和服務的提供上,包括有益于社會整體的收費和不收費的公共商品和服務,將其稱為“公共產品”,這些公共產品不具有排他性。在我國公共服務體制改革中,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突出服務性。
(一)實現職能定位的轉換,減少管制功能,增強服務功能
中國發(fā)展到今天,社會文明、市場發(fā)育和社會法制都發(fā)展到較高的程度,社會自治的要求表現得越來越強,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增加,社會保障、道路交通、公共文教衛(wèi)生等公共產品的需要日益增強,而公共部門提供的這些服務功能卻相對滯后。因此,政府實現職能定位的轉變顯得日益緊追。實踐證明,一個國家公共產品的提供水平明顯制約著該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進度。
(二)合理劃定公共部門和公民的角色關系
所謂合理劃定公共部門和公民的角色關系,是說公共部門以服務者的角色出現,將公民視作消費者,在公民交納稅收的前提下,公民以消費者的身份享受公共部門提供的公共產品,并保證公民對公共產品的選擇權。公共部門與公眾的關系是商品和服務交換的責任關系。以顧客為中心的改革意識使公共部門能更好地對顧客的要求作出反應,這是“行政就是服務,公眾就是顧客”運動的一部分。
三、競爭機制的引入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方式。同樣,涉及廣泛領域的公共行政活動,也需要引進競爭機制,有效配置有限的公共資源。
(一)實現公共產品供給的多元化
所謂公共產品供給的多元化指打破政府對公共產品供給的壟斷,將關系到公眾利益的公共產品的供給權納入競爭范疇,實現供給主體的多元化,允許民營企業(yè)參與到公共產品供給的行業(yè)中來,政府充當購買者的角色。公共管理改革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將購買者與提供者分開,這種改革也是一種保證公共部門普遍采用市場原則的重要機制。將公共服務的購買者與提供者分開,不僅能降低公共服務供給的成本,也減少了政府的工作負擔。
(二)公共決策的市場化
由于公共部門自身的局限性,在技術性強、專業(yè)要求高的情況下,決策容易出現失誤。在現代社會自治的觀念下,政府自身的決策問題其實也是公眾的決策問題,因此保證政府公共決策的科學性顯得非常重要。鑒于此,公共決策應當引進市場機制.允許私人部門和社會組織對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務提出決策方案,政府組織論證,一旦符合要求,政府付給提供者費用。這樣,政府就擺脫了決策事務多,容易出現失誤的困境,而以公共決策的拍板者和購買者的身份來行使公共事務的決策權。
四、市場化的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的市場化指公共行政部門的績效考核打破傳統的內部考核機制,代之以市場化的考核機制,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
(一)公共行政結果驗收的市場化
行政結果驗收的市場化是指公共行政的效果的評價不應單獨由政府內部考核,它要以社會效益、財政結果與公眾的滿意度為標準進行綜合考核。傳統的考核主要著重于行政事務數量的多少和過程的合法性.而對結果考慮得比較少,在市場化驗收的方式下,行政結果的檢驗主要從行政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公眾滿意度三個方面來進行,而不僅僅在于行政活動的數量與過程。
(二)機關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應引進市場考核機制
關于報酬,公共部門人員的工資收入應該符合市場經濟的水平,他們工資報酬的多少應取決于他們工作成績的好壞,工作成績越好,所得到的報酬就應越多。在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中國,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能力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fā)展。所以,結合中國市場經濟的實際,改革與完善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機制和職能,加快市場化趨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公共關系實務論文篇二
《 淺談新公共管理對于企業(yè)管理的影響 》
摘要:新公共管理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思想是使公共服務部門的服務積極性能夠得到提高,促使他們產生動力,進而以公民為公共服務的對象,根據公民的需求和相關的支付能力來提供服務。在市場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的今天,除了注重經濟效益的提高,企業(yè)越越來越注重管理的重要性。而新公共管理在企業(yè)管理中的作用也收到各個企業(yè)乃至社會的關注。本文就此以“新公共管理對于企業(yè)管理的影響探析”為主題,提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論構成;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革命對企業(yè)管理的影響;新公共管理在企業(yè)發(fā)展中起到的影響作用。
關鍵詞:新公共管理;企業(yè)發(fā)展;影響;優(yōu)化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mgemem,NPM)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英、美等西方國家的盛行的一種新的公共行政理論和管理模式,同時也是近年來指導西方等國家行政改革的主體思想之一。其由理論基礎、核心價值與思想、操作規(guī)則與手段三個層次構成。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在于:強調要優(yōu)先發(fā)揮經濟的的價值、強調市場機能的重要性、強調要大規(guī)模的使用企業(yè)管理哲學與技術、強調要形成以顧客為導向的行政風格。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論構成
首先,新公共理論和傳統的公共行政的基本構成要素不同。傳統的公共行政的基礎理論是在威爾遜、古德諾的政治一行政二分論和韋伯的科層制論基礎上形成的,而新公共理論的支撐點是建立在現代經濟學和私營企業(yè)管理理論方法之上的。
其次,新公共理論最重要的核心內容是引入了競爭機制,更加注重公共服務的效率、效果、質量以及產生的結果;強化國家核心的戰(zhàn)略能力,實現公共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提高公共資源的使用功效,引導國家對外界的變化和不同利益的需要作出自主、靈活的反應。
再次,新公共理論強調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對政府和公眾關的關系進行重塑。倡導政府改變以往發(fā)號施令的權威官僚機構的形象,應該懷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提供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對經濟資源進行合理的調動和配置,使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使公眾成為最終的利益最大的獲得者。
二、新公共管理對于企業(yè)管理的影響分析
1.新公共管理中的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革命理念對企業(yè)管理的影響
新公共管理中的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革命新理念,要求企業(yè)轉變以往單調死板的管理模式,尋求新的適合市場需求的管理理念與機制為企業(yè)注入活力。而新公共管理體制恰恰迎合了市場下的企業(yè)改革需求。
全球化使得各國企業(yè)無法避免地參與到國際競爭舞臺當中,與諸多外國、跨國公司在同一平臺上展開角逐和競爭。顯然,企業(yè)面臨的壓力比以往更大,因此,他們就必須面向市場,以市場的需要和客戶的要求為導向,對企業(yè)內部的組織管理和人事管理決策進行不斷的調整,從而達到降低生產投入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占有率,實現服務強有力的競爭的目的。新公共管理引入市場機制的理念,符合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需求,進而能夠通過對企業(yè)管理體制的完善提高企業(yè)的競爭水平,這符合企業(yè)當前和長遠利益的要求。
信息技術的變革也對企業(yè)管理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日新月異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使得信息無需通過傳統介質就可以進行傳播和儲存,大量的中間管理層次就可以被裁減,企業(yè)本身具備的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就可以變“扁”變“瘦”,這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組織機構扁平化。新公共管理蘊含的內涵能夠為企業(yè)實現機構扁平化提供充實的理論依據,用該理論來指導實踐,完成企業(yè)的管理體制改革變不是一個泛泛而談的空洞概念,而是切切實實的能夠實現的實踐活動。
新公共管理對企業(yè)發(fā)展中的影響
傳統公共行政模式下的人事管理體制十分僵硬,而新共共管理體制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一缺陷和不足帶來的問題,它更為重視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注重企業(yè)在人員錄用、任期、工資及其他人事管理一節(jié)上的靈活性的提高。傳統的企業(yè)機構組織機械化,比較封閉,上下級之間等級過于明顯,管理相互制約,部門安排不靈活,降低了企業(yè)效率。而新公共管理模式則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管理模式的不足之處。這樣以來,既對企業(yè)人事制度的管理注入了新的理念,又在實踐上減輕了由機構龐大的帶來的弊端,優(yōu)化了企業(yè)的人才和經濟資源的配置,實現了企業(yè)的雙重發(fā)展,新公共管理在企業(yè)發(fā)展中的影響是必不可少的。新公共管理從組織行為上倡導新的倫理觀,強調“顧客至上”,改變了傳統公共模式下的企業(yè)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強調了企業(yè)的服務應以顧客為導向,應增強對社會公眾需要的響應力。
綜合所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通過新公共管理理念來對企業(yè)實施管理,能夠減少對組織管理層次的過分依賴,通過對行政管理層次的減少,對冗余人員的裁減進而使企業(yè)辦事機構得到精簡,最后建立起一種不僅管理層次少、而且管理幅度大的新的組織機構。這種結構一方面減少了行政層次,另一方面又增寬了管理幅度,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因而能夠最大程度的調動。從企業(yè)內部來看,信息暢通,準確性高不易失真,縮短了決策執(zhí)行時間;管理成本降低,辦事效率能夠得到大幅度提高。從企業(yè)外部來看,這種管理體制上的革新帶來的無形資產能夠幫助企業(yè)更好的樹立自身的形象,擴大影響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贏得一席之地。
此外,企業(yè)還需根據自身情況將新公共管理進行創(chuàng)新,大膽嘗試,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管理體制。
有關公共關系實務論文推薦:
5.論公共關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