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現代古箏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
吳慧菁1由 分享
摘要:時代在不斷的發(fā)展,人類文明也在不斷進步, 21世紀的社會里,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全發(fā)面發(fā)展,而不再是局限于課堂知識。古箏藝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慢慢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現在學習古箏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在古箏教學中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大家一起探討。
關健詞:現代古箏;教學;問題分析;對策
古箏是古老的民族樂器,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后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是它結構的組成部分。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guī)格為二十一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與繆金林共同發(fā)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在眾樂器中,古箏不僅音色優(yōu)美,而且在演奏時姿態(tài)要優(yōu)雅,所以很多家長選擇自己的孩子去學習古箏,來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修養(yǎng)。
一、古箏的歷史起源
古箏是一件古老的民族樂器,戰(zhàn)國時期盛于“秦”地,箏乃“真秦之聲也”,故而歷來就“秦箏”之名。有關箏的命名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有瑟分劈而來,另一個說法是因發(fā)音錚錚而得名。《集韻》就持“分瑟之箏”說:“秦俗薄惡,父子有爭瑟者,人各其半,當時名為箏。”當里,除了父子爭瑟的說法外,還有兄弟及姊妹爭瑟的說法,這么多大同小異的說法讓我們覺得并不完全可靠。第二種說法是因為它發(fā)音的性質而得名的,劉熙在《釋名》中“箏,施弦高,箏箏然”,就持此說。說箏因“施弦高”而發(fā)音“箏箏然”,這音色顯然乃是對瑟的音色舒緩而言的,這就把箏與瑟聯(lián)系起來了。確實,我們的民族樂器可以因樂器的來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烏,這兒的箏因音色發(fā)音“箏(錚)箏然”,而得名也未嘗不可。
二、古箏教學的目的
箏史,是一部歷史悠久、不斷改革、在動態(tài)中發(fā)展的歷史。古箏在現代國際樂壇上已經擁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國家的強盛、民族的興旺、經濟的繁榮、科技的發(fā)達都與之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古箏教學有利于古箏的進一步發(fā)展,普及與提高,它對音樂學、表演專業(yè)器樂選修課等都起著良好的推進作用,對整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古箏教學課程的推廣,除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校文化建設外,更能進一步發(fā)揚出我們偉大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古箏教學普及能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了解、傳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更多的人喜歡古箏,讓古箏藝術不斷的發(fā)展。
三、現代古箏教學存在著的問題
1.集體合作精神意識不強;一對一的教學是現在古箏教學課堂中采用最多的教學模式。其實這種教學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它會花費教師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雖然教師的收入是高了,但是會出現高投入與低產能的現象,另一方面還會嚴重影響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他們失去很多原本可以合作的機會。不難看出,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甚至是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是很不利的,所以經常會出現個人演奏水平高,但是卻不知道怎么和別的同學一起合作演奏,沒有合作技巧,在合奏中聲部中的和諧、均衡都把握不住。這會就進一步造成有的學生寧愿獨奏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學合作,集體意識很淡漠。
2.心態(tài)問題;無論做什么事,最重要的心態(tài),只有心態(tài)正了,就是成功了一半。要想學好古箏演奏,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除了學生,教師和家長們同樣要明白,必須要以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家長們要根據孩子們的興趣來培養(yǎng)相關的內容,不要盲目跟從,你學這個,我也學這個,大家都學這個,這樣對孩子來說只有壞處。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方式,不能急于求成,而采用生硬的教學方法。不管老師也好,還是學生,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堅持到底。
四、現代古箏教學中問題的解決對策
1.認識民族音樂的重要性;音樂文化的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不先認識、了解,就不可能弘揚、重視。所以在開展古箏教學過程中,強化民族音樂教育,讓學習者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更加地了解,培養(yǎng)出強烈的愛國心,強化他們的自豪感與自信,讓他們更好地學習古箏藝術。
2.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和處事方式。如果不友好的溝通,肉眼是很難發(fā)現的,所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讓老師們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等,用他們習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并加引指點,這樣肯定會事半功倍的。課堂幾十分鐘的時間,不能夠及時發(fā)現學生學習過程的問題,其實課后師生可以通過電話、QQ、Email等通訊方式進行聯(lián)系,加快教學進度。
3.教材的科學規(guī)范化;現在市場上關于古箏教學的教材各種各樣,有的是教材是不規(guī)范的,有很多的問題,對于初學者來說一本正確的教材對他們的古箏學習是很重要的,否則會帶入誤區(qū)的,后果不堪設想。現的古箏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只曲目量有所增加,側重的內容和要求不一樣,但還是缺少層次和質的變化。
五、結論
古箏藝術是一門很有講究的學問,在古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是要引起我們的共同關注,我們要結合實際,慢慢地進步,經過大家的一起努力,讓古箏這朵美麗而又古老的鮮花開得更加鮮艷。
參考文獻:
[1]謝芳.古箏演奏及教學中的體態(tài)律動[J].湖南第一師 范學報.2009;3(02):98-101.
[2]劉暢.成人古箏教學之我見[J].大眾文藝.2009;3 (3):142-143.
[3]張維.淺談高校古箏專業(yè)教學[J].長江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2008;9(6):152-153.
[4]張靜.少年宮,我培育音樂之花的樂園:北京市海淀區(qū)古 箏教師蘇嘉訪談[J].樂器 2009;8(2):12-14.
關健詞:現代古箏;教學;問題分析;對策
古箏是古老的民族樂器,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后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是它結構的組成部分。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guī)格為二十一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與繆金林共同發(fā)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在眾樂器中,古箏不僅音色優(yōu)美,而且在演奏時姿態(tài)要優(yōu)雅,所以很多家長選擇自己的孩子去學習古箏,來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修養(yǎng)。
一、古箏的歷史起源
古箏是一件古老的民族樂器,戰(zhàn)國時期盛于“秦”地,箏乃“真秦之聲也”,故而歷來就“秦箏”之名。有關箏的命名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有瑟分劈而來,另一個說法是因發(fā)音錚錚而得名。《集韻》就持“分瑟之箏”說:“秦俗薄惡,父子有爭瑟者,人各其半,當時名為箏。”當里,除了父子爭瑟的說法外,還有兄弟及姊妹爭瑟的說法,這么多大同小異的說法讓我們覺得并不完全可靠。第二種說法是因為它發(fā)音的性質而得名的,劉熙在《釋名》中“箏,施弦高,箏箏然”,就持此說。說箏因“施弦高”而發(fā)音“箏箏然”,這音色顯然乃是對瑟的音色舒緩而言的,這就把箏與瑟聯(lián)系起來了。確實,我們的民族樂器可以因樂器的來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烏,這兒的箏因音色發(fā)音“箏(錚)箏然”,而得名也未嘗不可。
二、古箏教學的目的
箏史,是一部歷史悠久、不斷改革、在動態(tài)中發(fā)展的歷史。古箏在現代國際樂壇上已經擁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國家的強盛、民族的興旺、經濟的繁榮、科技的發(fā)達都與之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古箏教學有利于古箏的進一步發(fā)展,普及與提高,它對音樂學、表演專業(yè)器樂選修課等都起著良好的推進作用,對整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古箏教學課程的推廣,除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校文化建設外,更能進一步發(fā)揚出我們偉大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古箏教學普及能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了解、傳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更多的人喜歡古箏,讓古箏藝術不斷的發(fā)展。
三、現代古箏教學存在著的問題
1.集體合作精神意識不強;一對一的教學是現在古箏教學課堂中采用最多的教學模式。其實這種教學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它會花費教師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雖然教師的收入是高了,但是會出現高投入與低產能的現象,另一方面還會嚴重影響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他們失去很多原本可以合作的機會。不難看出,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甚至是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是很不利的,所以經常會出現個人演奏水平高,但是卻不知道怎么和別的同學一起合作演奏,沒有合作技巧,在合奏中聲部中的和諧、均衡都把握不住。這會就進一步造成有的學生寧愿獨奏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學合作,集體意識很淡漠。
2.心態(tài)問題;無論做什么事,最重要的心態(tài),只有心態(tài)正了,就是成功了一半。要想學好古箏演奏,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除了學生,教師和家長們同樣要明白,必須要以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家長們要根據孩子們的興趣來培養(yǎng)相關的內容,不要盲目跟從,你學這個,我也學這個,大家都學這個,這樣對孩子來說只有壞處。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方式,不能急于求成,而采用生硬的教學方法。不管老師也好,還是學生,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堅持到底。
四、現代古箏教學中問題的解決對策
1.認識民族音樂的重要性;音樂文化的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不先認識、了解,就不可能弘揚、重視。所以在開展古箏教學過程中,強化民族音樂教育,讓學習者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更加地了解,培養(yǎng)出強烈的愛國心,強化他們的自豪感與自信,讓他們更好地學習古箏藝術。
2.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和處事方式。如果不友好的溝通,肉眼是很難發(fā)現的,所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讓老師們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等,用他們習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并加引指點,這樣肯定會事半功倍的。課堂幾十分鐘的時間,不能夠及時發(fā)現學生學習過程的問題,其實課后師生可以通過電話、QQ、Email等通訊方式進行聯(lián)系,加快教學進度。
3.教材的科學規(guī)范化;現在市場上關于古箏教學的教材各種各樣,有的是教材是不規(guī)范的,有很多的問題,對于初學者來說一本正確的教材對他們的古箏學習是很重要的,否則會帶入誤區(qū)的,后果不堪設想。現的古箏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只曲目量有所增加,側重的內容和要求不一樣,但還是缺少層次和質的變化。
五、結論
古箏藝術是一門很有講究的學問,在古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是要引起我們的共同關注,我們要結合實際,慢慢地進步,經過大家的一起努力,讓古箏這朵美麗而又古老的鮮花開得更加鮮艷。
參考文獻:
[1]謝芳.古箏演奏及教學中的體態(tài)律動[J].湖南第一師 范學報.2009;3(02):98-101.
[2]劉暢.成人古箏教學之我見[J].大眾文藝.2009;3 (3):142-143.
[3]張維.淺談高校古箏專業(yè)教學[J].長江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2008;9(6):152-153.
[4]張靜.少年宮,我培育音樂之花的樂園:北京市海淀區(qū)古 箏教師蘇嘉訪談[J].樂器 2009;8(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