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術鑒賞教育的論文
關于美術鑒賞教育的論文
教育作為文化傳遞、繼承和交流的一種方式,既是對已有文化的繼承,也是對新文化的創(chuàng)造,它們統(tǒng)一于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動態(tài)過程之中。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鑒賞教育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美術鑒賞教育的論文范文一:對美術鑒賞教學的幾點思考
美術欣賞課是實施全面素質(zhì)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早已成為普通高級中學的必修課,各普通高級中學對這門課程也越來越重視。從事美術欣賞教學已有多年,從筆者個人不成熟的經(jīng)驗來看,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應重視這樣幾個問題,即理性與感性、西方與中國、繼承與創(chuàng)新、做事與做人,在這幾個問題中,又應有所側(cè)重。
一、美術欣賞教學中,更注重感性教育
列寧曾經(jīng)指出:“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很多情況下,情感在調(diào)節(jié)人的行動的方向和力量上起著重大的作用,積極的情感,對人的行為具有增力作用;消極的情感,則反之。
科學重邏輯、推理,重理性;而藝術則重情感、情緒,重感性。既然這樣,在美術欣賞課上就應更重視啟動、激發(fā)學生感性方面的潛能,想方設法用作品去撞擊學生的認知和感悟,讓學生去意會那難以言傳的情感世界,讓學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魯迅先生也曾說過:“蓋使舉世惟知識之崇,人生必大歸于枯寂,如是既久,則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謂科學,亦同趣于無有矣。”所以面對今天高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我們更應注意用情感的平衡,來維持人心靈的和諧與人性的完整。
二、美術欣賞教學中,更注重中國畫的欣賞教學
有人認為現(xiàn)在的社會是講真、講科學的社會。西方的科學技術遠遠領先于我們,而西方美術又正是側(cè)重于這方面的,于是舍本求末,崇洋媚外。也有人認為中國美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成就輝煌,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于是盲目排外。這兩種做法顯然都是片面的、極端的、錯誤的??陀^與主觀,真與善都是相依而存、缺一不可的。然而,美術本身就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等屬性,民族文化要生存和發(fā)展,要靠所有人的努力,學生不熱愛自己的文化,不繼承和弘揚自己的文化,怎么行呢?所以,教學中還是應側(cè)重一點中國美術。徐悲鴻、劉海粟這些美術大家既畫油畫,又畫中國畫,但都側(cè)重于中國畫;董希文、羅工柳雖然以油畫為主,但他們在取材、立意等多方面卻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使油畫富有中國特色,成為中國美術的一部分。
三、美術欣賞教學中,更注重創(chuàng)新教育
繼承與創(chuàng)新是相輔相成的,所謂“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其核心在一個“創(chuàng)”字。由何而創(chuàng)?那就是創(chuàng)的基礎,即繼承。創(chuàng)什么?那就是繼承的目的,即創(chuàng)新。
美術欣賞課,重在教學生怎樣去欣賞美術,這就涉及到欣賞方法的問題。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審美經(jīng)驗都有別,因而,通過怎樣的途徑去實現(xiàn)審美感知、心境共鳴也不盡相同。教學生欣賞時,常提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提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實質(zhì)上就是提倡個性,提倡“創(chuàng)”。創(chuàng)造性是潛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層面的性質(zhì),江澤民說過,“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新能力也像種子一樣,它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包括土壤、氣候、科學的灌溉、施肥、培養(yǎng),才能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而事實上,教師也經(jīng)常要求學生按特定的框框來欣賞,要求學生“應該這樣”而“不應該那樣”去欣賞。這實際上就把“創(chuàng)新”扼殺在搖籃里了,所以在課堂上要多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多一點肯定,多一點鼓勵,努力營一個適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環(huán)境。 四、美術欣賞教學中,更注重做人教育
世界上有很多宗教派別,無論它的教義多么的復雜,其實說穿了也很簡單,無非就是提倡或要求人們適應當時的潮流,按照當時的需要去做好人。同樣,美術在這方面的功能也不小,文藝復興時期的“三杰”的作品,在提倡個性,提倡以人為中心,提倡自由等方面起了極大的宣傳、鼓動作用。鄭板橋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正是他“高風亮節(jié)”的做人寫照,而這種“做人”精髓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
有些美術作品,他本來并沒有這方面的功能,但是后來也同樣具備了,如秦始皇兵馬俑。起初,秦始皇是把它用來陪葬的,根本不可能考慮到給人欣賞,更不可能考慮到利用它來教育別人怎樣去做人。但對于今天的人來說,兵馬俑除了它本身的欣賞價值外,它更能激起人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也有些美術作品,它本來就有這方面的功能,而后來這方面的功能改變了。如敦煌莫高窟里的雕塑、壁畫,它所包涵的佛教思想對人的教育越來越小,而它所包涵的人文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對人們?nèi)杂泻艽蟮挠绊?,它的輝煌成就更能激起人們對民族文化藝術的熱愛與追求。由于它曾遭帝國主義的侵略而產(chǎn)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這更易激發(fā)起中國人強烈的愛國熱情,更迫切感到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感到奮發(fā)圖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重要。
美術作品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凝聚著人的理想、信念、愿望、情感、情緒、意志、道德、尊嚴、個性、修養(yǎng)、生存狀態(tài)、智慧、美、愛、憎、自由,等等。而這些內(nèi)涵的價值主要通過“做人”得到體現(xiàn),所以,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做出表率,在做人上多講求人文品格、人文素養(yǎng)。
美術鑒賞教育的論文范文二:淺析通俗美術在美術鑒賞教育中的可行性
摘 要:與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美術作品欣賞課相比,通俗美術的提出是具有一定的壓力的,之所以不能成為經(jīng)典,就是因為不具有時代的代表性。它的提出,具有怎樣的意義呢?它的提出有沒有實施的可行性呢?
關鍵詞:通俗美術 美術鑒賞 中學生
長期以來,無論是國家還是美術院校的專家,或是課堂上的美術教師,從來都不會放棄對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美術作品進行介紹,因為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美術作品具有不同時代的代表性。我們的美術欣賞教材和有關美術史類的書籍都是圍繞著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美術作品來說的。當然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這是一種重要的傳承作用。通俗美術的提到底有沒有實際意義呢?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來定義一下什么才是“通俗美術”?簡單地說就是大眾的、民間的、容易理解的、適用的等等。
藝術一遇到通俗,很多人就會嗤之以鼻。為什么?因為如果和大眾混在一起,人就沒那么高貴,沒那么有品味了。這在很多人的心里面的確是會有那么一點點的介懷。在這里我要講的就是,藝術從一開始本來就是通俗的,都是大眾的。從藝術的五個起源學說(勞動說、游戲說、模仿說、巫術說、情感說)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無論藝術在哪一個學說里面,它都是產(chǎn)生在大眾的平凡生活里,它從來都不應該是某些精英的游戲。
正史是統(tǒng)治者的歷史,美術的歷史也是統(tǒng)治者的歷史。同樣歷史需要野史的補充,美術也需要通俗美術來對我們的文化還有生活進行補充。
在長期的美術欣賞教學里,都會遇到一些這樣的情況,每當提到他們身邊的事例時,學生就會特別來勁,一改往日的那種沉悶的氣氛,馬上活躍起來。比如,有一次講到色彩的情感傾向問題時,在對學生色彩偏好的調(diào)查中,學生就會非?;钴S。還有在穿衣服的色彩搭配對精神狀態(tài)的表露當中,女同學就會提出很多的問題。比如“某某同學比較喜歡穿粉紅色的衣服,他是不是談戀愛啦?”(因為上課的時候介紹過畢加索的粉紅色時期);“結(jié)婚的時候為什么要穿白色的婚紗?”等等。
這里反映出什么問題?我們的學生只會關心身邊的事物,不關心國家大事嗎?在這個層面上我覺得,學生能夠在身邊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已經(jīng)是很不錯的了。作為中學生,他還生活在父母的呵護之下,每天都是在兩個地點間來回奔跑,每天除了課本就是茶余飯后的點點滴滴。他能有那么多的心志去研究國家大事嗎?對于美術教育,我覺得更多的應該是啟發(fā)他們在身邊尋找點點滴滴的美,也就是廣義上的通俗的美。
無論是在興趣方面,還是在學生的理解上面,通俗美術教育是更有實際意義的教育方式。
在平時的美術欣賞教育里面,我們可以將那些內(nèi)容向?qū)W生進行教育?我們上面談到,通俗的也就是大眾的、民間的、容易理解的、適用的。如果是在音樂里面,大家就比較好把握了,因為它里面就有一種通俗音樂的叫法,也就是“流行音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美術類型的事物是屬于通俗的呢?
首先,在學生當中最受到關注的就是“漫畫”。漫畫,盡管它的最基本的欣賞人群是以青少年為主,但是隨著漫畫產(chǎn)業(yè)化不斷向深層次發(fā)展,現(xiàn)在的漫畫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代的文化主流。在電影、電視、廣告、服裝、飾品、包裝等等方面已經(jīng)逐漸地顯示出它的強勢地位,就是藝術作品也基本上進入了一個漫畫的消費時代。比如最具典型的就是廣州“卡通一代”。
其次就是“服裝設計”。盡管學生基本上都是以校服為主,但是對每一個學生來說,最值得他關心的估計就是穿衣服的問題了。在面對各種形式的潮流衣服時,怎樣引導學生分析當前流行的各種風格,哪些才是他們這個年齡所適用的,怎樣才能展現(xiàn)自我的個性等等,這些都是很有必要對學生以美的角度去進行教育的。
隨著數(shù)碼相機的普及,攝影已經(jīng)不是少數(shù)貴族的專利。現(xiàn)在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會擁有一臺數(shù)碼相機。照相已經(jīng)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在這個方面能夠給學生一點幫助,估計學生會非常歡迎。
另外還有建筑藝術、工業(yè)產(chǎn)品設計、公共環(huán)境藝術等方面也是學生平常所耳熟能詳?shù)氖挛铮@些都是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在進行欣賞教學時學生的興趣也會是很濃厚的。
我們在對以上的美術類型進行欣賞教學時,主要是圍繞學生身邊的事物,既然是學生所熟悉的,那么學生就會有參與的熱情。有了參與的熱情,就可以達到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無論怎么說,在學習中學到知識才是關鍵,在學習中學會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才會有意義。在美的欣賞中提高自我修養(yǎng)才是我們進行美術鑒賞的根本。
關于美術鑒賞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2.美術鑒賞論文范文
5.美術論文
6.美術方面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