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電影字幕的翻譯策略
摘要:影視翻譯是一個新興的翻譯領(lǐng)域,尤其是字幕的翻譯,在邏輯性、藝術(shù)性,感染力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翻譯理論中的歸化和異化策略同樣適用于影視字幕的翻譯,且二者的配合使用才能相得益彰,翻譯時應(yīng)顧及影視作品的主題、人物性格以及情節(jié)發(fā)展需要,因為適合語境的語言才最有意義。
關(guān)鍵詞:字幕翻譯;歸化;異化
中國翻譯的歷史源遠流長,影視翻譯卻少有人涉足。由于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廣泛和深入,越來越多的國產(chǎn)影視作品沖出國門,外國的譯制片也蜂擁而入,令人目不暇接。動畫片、文化片、驚險片、恐怖片等題材廣泛,作品的產(chǎn)量逐年增加,涉及的人群更是男女老幼,皆可欣賞。影視作品翻譯情景大好。影視翻譯是一個新興的翻譯領(lǐng)域,尤其是字幕的翻譯,更是不同于其他形式。它在語言的邏輯性,藝術(shù)性,感染力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較之單純的文學(xué)翻譯,又有更高的通俗性和廣泛性。因此影視翻譯中的真正難點并不在于詞匯或是文章的嚴謹縝密,而往往在于最普通最地道的語言。
錢紹昌教授曾極為精辟地將影視翻譯的特點歸納為五個特性:聆聽性、綜合性、瞬間性、通俗性與無注性,字幕的語言受時間,空間限制,Basil Hatim和Iran Mason就曾指出過:“從空間上來說,屏幕上字幕不超過兩行,一般來說每行最多33個字符數(shù)(有時可達40個)。從時間上來說,字幕在屏幕上最少停留2秒鐘,最多停留7秒。”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既要人們明白內(nèi)容,又要讓人們欣賞到畫面,還不能添加注釋,這就給字幕的翻譯增加了難度。因此,語言簡潔,符合人物個性,淺顯易懂是其基本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還不能影響觀眾的視覺享受和對異域文化的領(lǐng)略。
電影是雅俗共賞的,翻譯電影一定要讓觀眾看起來感到熟悉和親切,不會因為缺乏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而感到不能理解。要想有此效果,就必須使自己的譯文在“順”字上靠近大眾,清楚明白,通俗易懂,例如“What’s done cannot be undone。”這一句在小說里可譯為“木已成舟”或“生米煮成了熟飯”,但在影視翻譯中,后者卻是最佳選擇。
文學(xué)翻譯中存在兩種觀點,翻譯的歸化與異化(domestication and forelgnizing),是美國翻譯理論家Lawrence Venuti提出的表示翻譯策略的術(shù)語,在字幕翻譯中同樣適用。歸化旨在盡量減少譯文中的異國情調(diào),為讀者提供一種透明、自然流暢的譯文。而異化翻譯則是譯文沖破常規(guī),保留源文中的異國情調(diào)。
一、翻譯的異化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字幕翻譯的異化現(xiàn)象越來越明顯。美國情景喜劇《老友記》,女主人公莫尼卡向客人介紹她所做的飯時說:“Yeah,I think we’re readyfor our first course。Ok,um,these arerot—shrimp ravioli,and cilantropandousauce,有人將此處的“ravioli”翻譯成為云吞。然而“ravioli”其實是指一種方形的意大利食品,內(nèi)有餡。而云吞是中國廣東傳統(tǒng)地方食品,如果這樣翻譯,很多的中國觀眾就會想,原來外國人也會做中國地方菜,這樣既曲解了原意又不利于觀眾了解外國文化。所以使用異化的翻譯方式譯為“意大利小方餃”就更為恰當(dāng)。
《阿甘正傳》是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一部好萊塢作品,曾一舉獲得1995年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導(dǎo)演等六項桂冠。該劇以獨特的視角展現(xiàn)了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片中語言貼近生活,政治、宗教等文化內(nèi)涵豐富,許多對白被奉為經(jīng)典而廣為傳頌:
Forrest:Lieutenant Dan,what areyou doing here?
Lieutenant Dan:Well,thought I’dtry OUt my sea legs。
福雷斯:丹中尉,你來做什么?丹中尉:嗯,我想到海中施展拳腳。劇中“sealeg”的含義是“不暈船”,此處譯者沒有直接使用歸化的策略,將其譯為“我想來看看我暈不暈船”,而是采用異化策略,保留了源語中“?!焙汀叭_”的文化意象,這是符合人物個性的。首先,丹中尉出身軍人,言語中必然會有幾分豪邁和張狂;其次,丹中尉在戰(zhàn)爭中失去雙腿,強調(diào)他仍然有“腳”可施展,體現(xiàn)他不服輸、敢與命運斗爭的性格,為他最終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又如中國電影《功夫》中“洪家鐵線拳”,采用異化策略譯為“Iron Fistfrom the Hung School”;“昆侖派的蛤蟆功”譯為“the Toad Style of Kwan LunSchool”:“虎行”譯為“Tiger Style”。通過這些字幕的翻譯,使得異域觀眾有機會走進中國文化,體會中國武學(xué)的博大精深。
二、翻譯的歸化
隨著文化的滲入,異化策略的使用確實是越來越明顯,但不代表可以不再使用歸化策略,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句法特點,在句子結(jié)構(gòu)的翻譯上還是盡可能使用歸化的方式,當(dāng)然也不可生搬硬套。
《阿甘正傳》中阿甘從中國回去后描述自己出名的一句話:“I was a nationalcelebrity,famous even than CaptainKangaroo,”在這句話里面,阿甘說自己比“Captain Kangaroo”還有名。而“CaptainKangaroo”指的是美國的一個兒童電視節(jié)目中的主人公,此劇多次獲獎,可謂在美國家喻戶曉。但是在中國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這是誰。因此如果采取異化的方式翻譯成“回國后我成了英雄,比卡通片里的那個有名的袋鼠上尉還出名”,大部分人會摸不著頭腦。而如果采取歸化的手法說“回國后我成了名人,比天皇巨星還有名”則使人一目了然。而且也會適合阿甘這個智商不是太高的人物的特點。所以,在此歸化比異化更勝一籌。
再如:Forrest:From that day on,wewere always together。Jenny and me werelike peas and carrots。福雷斯:從那天起,我們總是在一起。珍妮和我形影不離。這是阿甘對自己和珍妮之間親密關(guān)系的描述。如采用異化策略,則其中的“peas andcarrots”要譯為“豌豆和胡蘿卜”,這對中國觀眾會造成理解障礙,因為多數(shù)人對豌豆和胡蘿卜之間的關(guān)系不甚了解。在西方國家中,豌豆和胡蘿卜經(jīng)常被一起用來做菜,二者都同樣味道清淡,營養(yǎng)豐富,因此經(jīng)常被用來形容兩人關(guān)系密切。而漢語中,人們形容關(guān)系密切慣用“形影不離”,因此譯者使用歸化策略,用具有相同聯(lián)想含義的譯語成語替換源語俗語,使譯文生動、地道。
英國電影《呼嘯山莊》中有這樣一個片斷:
Isabella:It’s a brother’s duty,dear Edgar。to introduce his sisterto some other type than fops and paleyoung poets。
Edgar:Oh,you want a dragon?
Isabella:Yes,I do With a fierymustache。
依莎貝拉;這是一個哥哥的義務(wù),親愛的埃得加,你總不能把自己的妹妹介紹給那些花花公子或弱不禁風(fēng)的年輕詩人吧。
埃得加:哦,你該不是想嫁一個龍騎兵吧?
依莎貝拉:是的,還長著火紅的大胡子。
在上述翻譯中“dragon”給人帶來了翻譯上的異議,在中國文化中“龍”象征著“高貴,至高無上”,中國人稱自己為“龍的傳人”。而“dragon”在西方語言中。其文化意象的寓意卻是截然相反,用“龍騎兵”來硬譯“dragon”一詞顯然不妥當(dāng)。堂堂正正的“龍騎兵”怎么會是“長著火紅的大胡子”呢?如此生搬硬套不僅不能處理好東西方語言文化中意象錯位這一棘手問題,同時也不能傳神地譯出這段對白的真實含義,反而給上下文語義的貫通設(shè)置了語言障礙。因此,dragon譯為“野蠻人”可能更適應(yīng)于中國觀眾。這也使用了歸化的翻譯方法。當(dāng)然歸化的好處在于很容易讓觀眾理解和接受,不會產(chǎn)生陌生感,而缺點在于譯文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對中西方文化的直接交流帶來不利的影響。
尤金·奈達所說:“就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譯者的雙文化功底甚至比雙語言功底更重要。處理影視作品中的文化因素時,語言層面的文化差異可以首選歸化策略,歷史層面上的文化差異則可考慮異化策略,但二者不可斷然分開的,影視作品的歸化和異化的配合使用才能相得益彰,翻譯時應(yīng)顧及影視作品的主題、人物性格以及情節(jié)發(fā)展需要,因為適合語境的語言才最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