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shù)賞析方面的論文
電影藝術(shù)賞析方面的論文
電影作為一個集大成的藝術(shù)門類,自誕生以來就集各家所長,不僅表現(xiàn)在對繪畫、音樂、攝影等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的汲取,還表現(xiàn)在故事題材的借鑒。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guān)于電影藝術(shù)賞析方面的論文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影藝術(shù)賞析方面的論文篇1
淺談電影《香水》感悟藝術(shù)美
[摘 要] 人類對于美感的欣賞和享受來源于對各種事物接觸時所產(chǎn)生的感動,是一種能夠讓人心靈愉悅和放松的精神狀態(tài)。電影《香水》運用時空、光影、聲音、畫面等元素,將嗅覺視覺化,帶給觀眾無限的美的體驗,通過神奇的嗅覺視覺化之旅將《香水》所要表達的文化內(nèi)涵與藝術(shù)之美相結(jié)合,從多個角度展現(xiàn)了《香水》的藝術(shù)美,讓觀眾獲得了豐富的審美感受,更深刻體味到真善美與愛等情感體驗,在欣賞、感悟電影魅力的同時,讓觀眾體會到了電影背后的魅力,給觀眾帶來了心靈上和視覺上的饕餮盛宴。
[關(guān)鍵詞] 《香水》;藝術(shù)感悟;審美體驗
人類對于美感的欣賞和享受來源于對各種事物接觸時所產(chǎn)生的感動,是一種能夠讓人心靈愉悅和放松的精神狀態(tài),對于美的享受和感受是人們從各項事物中獲得的寶貴回饋。人類對美感的感受和享受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主要是審美主體對于客觀存在的審美對象的具體感受,廣義上,則是人類的審美意識,通過審美主體對各種美的存在的反應形成變化多樣的審美趣味、審美觀念和審美理想等。在電影《香水》中,導演湯姆・提克威就通過將嗅覺影像化和審美化的方式將其搬上銀幕,運用畫面聲音、時空光影等視覺造型元素,給觀者帶來了一次神奇的嗅覺視覺化之旅,讓人們深刻感受都了藝術(shù)之美。下面我們對于電影《香水》所表現(xiàn)的藝術(shù)美略作賞析。
一、電影《香水》介紹
影片講述了男主人公讓-馬普蒂斯特・格雷諾耶因為對于香水的迷戀而最終走向了犯罪道路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對于人性、道德、理想、價值觀和審美傾向都進行了拷問,是一部非常獨特的作品,它的導演湯姆・提克威爾對于影片所表現(xiàn)的內(nèi)涵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影片講述了一個并不復雜的故事,出生在巴黎最骯臟、惡臭遍地的魚市場上的格雷諾天賦異稟,對于各種味道有著極為驚人的記憶力,并且在嗅覺上得天獨厚,能夠輕易分辨各種味道。這種天賦給他的人生帶來了轉(zhuǎn)機,同時也是他悲劇的源泉。在孤兒院長到13歲的時候,格雷諾被孤兒院長賣給了制皮匠,在那里他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艱難困苦,但是在機緣巧合下,他將自己天賦異稟的嗅覺展現(xiàn)在了香水調(diào)配師巴爾蒂尼面前,成功獲得其青睞,開始進入香水鋪工作,在這里,他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但是隨著自己的天賦的展現(xiàn)和應用,格雷諾漸漸開始不滿足于制作世界上最芳香的香水,他開始狂熱地追求能夠?qū)⑷f物的氣味保存的方法。格雷諾毫不猶豫拿著巴爾蒂尼的推薦信到了格拉斯小鎮(zhèn)。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制作出世界上最完美的香水,保存萬物的味道,格雷諾選擇使用十三種少女的體香來代替古典的十三種精油配方,在制作香水的過程中,他愛上了少女的體香,并且狂熱不已,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保存這些香味,成全自己的愛戀,他最終走上了殺手的道路。格雷諾與世俗不同的追求美好事物的方式使得他逾越了身為人的底線,成為一只盲目追求美的野獸,使自己陷入了悲劇的結(jié)局。
二、《香水》的藝術(shù)感悟
該片改編自德國作家Patrick Süskind(帕特里克・聚斯金德)暢銷國際的小說《香水――一個殺手的故事),原著小說自從出版之后,在各國都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其作者不僅一躍成為德國最受歡迎的暢銷書作家,且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范圍內(nèi)傳播,同時吸引了眾多導演的興趣,想要將其改編成為電影,但是卻因為原作者擔憂作品被電影化后的質(zhì)量而一直未能成行。后來著名導演湯姆・提克威最終獲得電影改變版權(quán),這也是電影《香水》的由來。
影片從小說改編而來,由于對“香味”表達的難度和對“嗅覺”演繹的高難度,一直以來,原作者在授予改編權(quán)方面都非常慎重,直到導演湯姆・提克威的出現(xiàn),才最終出現(xiàn)了這部精美的藝術(shù)電影。電影中,導演使用獨特的手法通過嗅覺來感知美,這種手法與較長使用的視覺和聽覺不同,神秘的嗅覺所帶來的想象空間更讓人在感知美的過程中變得敏銳。但是因為美感的獲取與視覺關(guān)系密切,因此又采用電影這種直觀的視覺藝術(shù)手法來調(diào)動人們的視覺感受增加形象感,更好讓人體味美、感受美。[1]
《香水》是一部深刻演繹了人性、社會,探討了感性與理性的優(yōu)秀電影作品,電影通過格雷諾的眼睛看世界,將欲望扼殺天真和欲望帶來激情真實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影片中,格雷諾剛出道的時候,天真而純粹,他對香水世界充滿了好奇,喜歡各種味道,花草樹木、有著人氣味的衣物,這些都曾經(jīng)讓他獲得靈感和快樂,但是隨著他好奇心的增長,這些已經(jīng)不能滿足他的精神需求,開始狂熱地追求最完美的香水,從而走上了殘酷的殺人之路,可以說是欲望驅(qū)使他走向了生命的終結(jié)。前半部的格雷諾是天真的令人同情的,但是狂熱的欲望促使他謀殺了別人,走上了追求美的歧路,在無形中也殺死了天真而純粹的自己。[2]
電影的男主角格雷諾對于任何味道都非常敏感,他天賦異稟,甚至只是單純通過氣味就能感受到遠處的物體,在電影中,導演多次對男主角的深呼吸和鼻部做了特寫,同時還通過對群眾演員的特寫來表現(xiàn)香氣和嗅覺對于人們的影響。影片中有兩次極為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寫,一次是在格雷諾即將執(zhí)行死刑時,通過將香水灑出的方式讓一眾王公貴族們縱欲狂歡,目的就是為了證明美是可以通過嗅覺產(chǎn)生的,由神秘的嗅覺產(chǎn)生的美讓人在無限的遐想空間中沉醉。
第二次是他再次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魚市場的時候,窮人們在聞到香水味道的時候無限沉醉,產(chǎn)生了深深的向往,與之前形成鮮明的對比,表明無論何種階層任何人種對于美的感受都是相同的,對于美的追求都是純粹的強烈的。影片通過各種方式調(diào)動了觀眾們的感官,在表現(xiàn)香氣的魔力時,觀眾也忍不住閉著眼睛深呼吸,仿佛感受到了影片中那種令人沉醉的美好香味,產(chǎn)生了各種聯(lián)想。主人公格雷諾在看到美麗的年輕女子時,不同于一般成年男性對其產(chǎn)生諸如愛慕之類的感情,而是貪戀著她們身上的香氣之美,對于他來說,嗅覺是他獲得各種美的源泉,他對于這種美好的氣味的感動都是通過嗅覺來傳達和表現(xiàn)的。他在這種過程中產(chǎn)生的愉悅的心理感受,使他貪婪享受的這種美好的狀態(tài),最終背棄了自己純粹的天真,而走上了成為一個殺人魔的道路。 三、《香水》的藝術(shù)之美
(一)美感的直覺性
美感具有直覺性,電影畫面中,導演使用了不斷變化場景色彩的手法來表達主人公的心境和對美的向往,電影的明暗色調(diào)和氤氳情境好似真的把觀眾帶回來18世紀的法國,大量灰色色調(diào)的使用表現(xiàn)了主人公命運的殘酷,比如出生在骯臟的魚市場、暗無天日的孤兒院、絕望的制革廠,這些都是格雷諾生命中不得不承受的悲哀,同時也為影片接下來想要表現(xiàn)的美做了對比與鋪墊。在格雷諾意識到自己天賦異稟的嗅覺時,世界是彩色的,當他可以脫離絕望的制革廠成為巴爾蒂尼的徒弟加入香水制作時,他是幸福的,影片中在這些地方大量使用了鮮艷的色彩來表現(xiàn)格雷諾對于世界中美的感知,表現(xiàn)了最初他純粹的天真心靈之美和對于美的追求與向往。影片在結(jié)束時,使用了兩個大型場景,將觀眾們再次拉入了神秘的嗅覺之美的遐想空間,通過類似古典油畫的觀影表現(xiàn)手法,以直觀的、直接的方式讓人們獲得具體、純粹的視覺享受,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不需要抽象的思考,只需要通過畫面就能感受到嗅覺的神秘和美感,產(chǎn)生讓人心馳神往的意境。[3]
(二)美感的社會功利性
影片的名字是《香水》,給人無盡的遐想空間,看到影片介紹時,也很難與謀殺這種事情聯(lián)系到一起,影片所展現(xiàn),既非香水,也并非謀殺,雖然香水和謀殺確實是主人公兩種最典型的行為,但是在這些行為的背后,是不同的愛和對于美、對于生活的向往,格雷諾所追求的是人類心靈深處最美最純粹的東西。[4]在影片所表達的追求里,是對人類生活有益的內(nèi)容,是讓人們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愛的重要,滿足人類對于美的追求的狂熱和對于愛的渴望??梢哉f,這部電影的審美享受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并且以表達真、善、美為主,讓人們在獲得悲情的感動同時收獲屬于自己的人生感悟。[5]
(三)美感的愉悅性
結(jié)合電影劇情來看,它無疑是一個悲劇,格雷諾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狂熱的對于美的追求,創(chuàng)作出世間極致的完美香水,因而向眾多少女下了毒手,當他殺害了第26個少女時,他仍舊未感到害怕或愧疚,因為他認為自己這是在追求美,將生命的精髓――氣味進行保存。但是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沒有任何氣味,沒有任何能夠讓他覺得可以證明自己是存活在這個世上的時候,他害怕了,退縮了,崩潰了,影片在快要結(jié)束時,格雷諾看到不同的人在香水面前展露的真實,真、善、美、假、惡、丑,在意識到自己幾十年來不過是一具行尸走肉,自己所追求的美的真諦――氣味原來不過是世界之美的一部分,他無法收集所有的美,也并未感受到所有的美,這種擊碎他人生支柱的認知讓他崩潰了,于是,他選擇了自我了斷。格雷諾的遭遇,既讓人悲嘆同情也讓人痛心惋惜,但是在痛過卻又讓人充滿遐想,讓觀眾從精神層面獲得一種滿足。在滿足的同時,又會發(fā)現(xiàn)這只是一部電影,一部充滿藝術(shù)之美的影片,無論是演員的演技還是用片的表現(xiàn)手法、拍攝角度,都給人強烈的美的感受。[6]
(四)美感的主觀性
由于個體在生理心理方面不同,所呈現(xiàn)出的審美特點也各自不同。審美活動中個人受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外在環(huán)境和生理心理等因素影響,在獲得審美體驗的過程中出現(xiàn)眾多差異。這種差異與審美主體的年齡、文化修養(yǎng)、情趣傾向、情緒心境和審美理想各自相關(guān),因而美感的主觀性非常強。對于《香水》這部電影來說,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所獲得感觸是不同的,比如觀看影片時,一個兒童可能只會對電影的色彩感興趣,但是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上較低,具有一定深度的成年人可能對影片所反映的深層次的內(nèi)容感興趣,喜歡小說的觀眾可能更關(guān)注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和對原作精髓的把握,美感的主觀性就是在這些千差萬別的審美主體中得到展現(xiàn)的。
在觀賞《香水》這部電影的過程中,觀眾不只能夠獲得豐富的美的享受,同時對于格雷諾命運的反思、對于真善美和愛的認識也會讓其獲得深厚的情感體驗,隨著對電影感悟的加深,能夠在其中獲得更多的美的體會與感悟。
[參考文獻]
[1] 劉強.康德對美感生命正向引領(lǐng)活動的感悟及局限[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0(04).
[2] 黃健云.發(fā)現(xiàn)特殊――美感生成觀新探[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
[3] 沈魯,胡辛.淺議“新民俗電影”的審美旨趣[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
[4] 林洪桐.電影的現(xiàn)代性與銀幕表演[A].我的角色與我們的劇團――第六屆電影表演藝術(shù)學會獎文集[C].1997.
[5] 潘予.一點體會――在電影《安居》中扮演角色的心得[A].新世紀電影表演論壇(上)――第七屆“電影表演藝術(shù)學會獎”文集[C].1999.
[6] 斯坦芬尼・德波爾.跨區(qū)域空間的探尋與整合:三池崇史電影中的性別、類型觀念與亞洲[A].沖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2.
電影藝術(shù)賞析方面的論文篇2
淺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藝術(shù)賞析
張藝謀導演總是以文化反思和人文關(guān)懷為宗旨,在創(chuàng)作電影中習慣于暗含一些對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因此觀眾總能在其作品中感受到強烈的歷史感和生命意識。《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導演試圖在申張個人的生命價值,強調(diào)對個人價值的理解和尊重,本文就將從《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中使用的藝術(shù)技巧逐一揭開這部經(jīng)典作品中的主題思想意蘊。
一、《大紅燈籠高高掛》故事梗概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著名導演張藝謀根據(jù)蘇童中篇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它成功地勾勒出“一夫多妻”的封建家庭制度下,妻妾之間相互勾心斗角的人生圖景以及男權(quán)統(tǒng)治下形成的生存規(guī)則。影片里的核心人物是一個名叫頌蓮的女人,她受過高等教育,可是為了能在勾心斗角、明爭暗斗的陳家生存下去,頌蓮的性格在斗爭過程中被異化、被扭曲。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故事開始在夏末秋初的季節(jié),當時的頌蓮才19歲,她是個年輕有為的女大學生,有著新的思想和執(zhí)拗不屈服的個性。然而她卻也沒能成功的逃離當時的封建傳統(tǒng)對女人迫害的悲慘命運。隨著父親去世,她被繼母逼迫輟學最后嫁給了陳佐千做四太太,陳家有祖?zhèn)飨聛淼囊?guī)矩:老爺在誰房中過夜,其院房內(nèi)外就掛起高高的紅燈籠。為了一盞盞不熄的紅燈籠能夠高高掛起,頌蓮與二太太卓云、三太太梅珊、甚至還有爭寵的丫鬟雁兒之間展開了女人們可怕的斗爭,直到次年夏,陳府迎來了第五位姨太太,這樣沒有盡頭的斗爭故事在封閉的深閨大院中循環(huán)上演。
影片敘述平淡,但其中包含了眾多具有研究價值的要素,例如,在電影中多次巧妙的通過顏色的變化反映人物當時的心境,導演非常善于運用聲音符號渲染氣氛,借用音樂的變換到達一定的表意效果。除了顏色和音樂,鏡頭的控制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張藝謀導演運用一系列的技巧只是為了表現(xiàn)這個陳舊的大家庭里生活的最不像女人的女人們,借此給人們新的思考和反省。
二、 影片藝術(shù)特色解析
(一)色彩的巧妙運用
《大紅燈籠高高掛》對色彩的運用是極為講究的。片中不同色彩基調(diào)的反復出現(xiàn),使觀眾的情緒也隨著劇情忽高忽低。各式各樣色彩鮮艷的服裝,也使這部電影顯得更為精致。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最常使用的就是紅、白、黑三種顏色。首先不得不說紅色,影片的題目就是紅燈籠,所以紅色無疑成了影片的主色調(diào)。紅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代表著幸福、欲望、希望,電影中的紅燈籠也是陳家院里女人爭寵的象征物,在陳家擁有了紅燈籠,就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榮譽和權(quán)利。隨著紅燈籠的點燃、熄滅,女人們命運也在受著紅燈籠的擺布。紅燈籠點燃,女人們的希望就被點燃;然而當紅燈籠熄滅,陳家院呈現(xiàn)出一片死寂,空空的院落沒有一點人氣,只剩下女人們勾心斗角的鬧劇。
影片中溫暖的象征希望的紅色與象征禁錮死亡壓抑的黑色交錯呈現(xiàn),冷暖色調(diào)的對比強化了電影想要表達的被壓抑的思想內(nèi)涵。白色也是影片常出現(xiàn)的顏色,頌蓮的大部分鏡頭都是穿著白色旗袍。白色在影片中更多的意味著落寞,暗示著在封建社會下女性早已被設定好了的悲慘命運,白色的幔帳、埋葬罪惡的雪花,大少爺脖子上帶著的白色圍巾。但這一切隨著大少爺?shù)碾x開,屋子里又剩下恐怖凝重的黑色,好像預示著女人們永遠逃不出黑白世界的捆綁和束縛。當三太太被發(fā)現(xiàn)和高醫(yī)生私情之后,三太太被仆人抱著上屋頂處死的時候,一群人也是踏著一地白花花的雪。仆人身上穿著明顯的黑色衣褲,手抱著一身白色睡衣的三太太匆忙的走在白雪覆蓋的屋頂上,這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強烈的黑白對峙,三太太最終也沒能逃脫懲罰,她被永遠地束縛在了黑暗陰冷的樓頂屋子里。
屋子鎖住了三太太的靈魂,實則是象征著當時的女人根本無法與封建勢力作斗爭,女性成為依附于男性的物品,失去自身的尊嚴。細心的觀眾會發(fā)現(xiàn),影片中唯獨沒有春天,這或許是導演想通過這一個季節(jié)的缺漏含蓄的告訴觀眾,當時封建大家庭對女性而言永遠沒有春天。綠色是春天的代表,在影片中是有部分鏡頭的,電影一開始頌蓮朝著迎親隊相反的方向走的時候,兩旁出現(xiàn)了模糊不清的綠色,隨著頌蓮一步步走進陳家,綠色也離她越來越遠。似乎隱喻著充滿美好未來的春天不屬于頌蓮,隱約的暗示頌蓮未來不可逆轉(zhuǎn)悲慘命運。
(二)音效的有效融入
在電影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音樂的使用,電影中的音樂可以最敏銳地撲捉到人脆弱的感情和情緒變化,從而給觀眾帶去一定的聽覺刺激,依靠音樂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一定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張藝謀導演因為認知到音樂的重要性,所以他在電影中靈活的使用多種變換的音樂從而增加電影震撼效果,同時也增強了影片的文化魅力。中國傳統(tǒng)音樂與張藝謀的系列影片二者合理融合,不僅使得中國傳統(tǒng)音樂廣泛流傳,而且使觀眾對影片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中,中國傳統(tǒng)音樂與要表現(xiàn)的故事情節(jié)渾然一體,這對增強影片的氛圍和暢快表達人物內(nèi)心情感都起到了積極的正面作用。影片充滿了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崇尚,其中包括京劇、民歌、嗩吶獨奏、民間打擊樂等多種中國傳統(tǒng)音樂元素。電影開篇上來就是京劇中的打擊樂,鑼聲應和著鼓聲緩緩地拉開電影序幕。伴隨著主人公頌蓮的出現(xiàn),這些音樂戛然而止,這時頌蓮的臉部是凝重而冷漠的,電影開場時的京劇打擊樂仿佛暗示著一場有關(guān)于頌蓮的深閨故事即將上演。頌蓮對繼母說的一句話:“女人不就是那么回事嗎,當小老婆就當小老婆。”
與之前開場熱鬧喜慶的京劇打擊樂形成鮮明的反差,這或許是導演有意而為之,用最熱鬧的歡樂去襯托無法言說的痛苦。這樣的京劇打擊樂并非只出現(xiàn)在開頭,在影片中每次點燈、滅燈的時候也會放這樣的音樂。京劇打擊樂的熱鬧與陰冷空曠冷清的深閨院落又形成了第二重強烈的對比,作為影片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京劇貫穿于影片的開頭、中間、結(jié)尾,并大致以兩種方式出現(xiàn)。第一種是三太太梅珊自己唱的三次京劇。
第一次唱是在頌蓮新婚夜的第二天,目的是表達心中對于陳老爺娶四太太的不滿;第二次是當著陳老爺面唱的《蘇三起解》,這是中國傳統(tǒng)京劇中的著名選段,在影片中具有強烈的暗示隱喻作用;第三次則是梅珊為自己唱,唱的目的也隨著劇情的不斷發(fā)展而變換著,凸顯了陳家大院里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女性長期不被尊重的窘迫現(xiàn)狀。梅珊唱的京劇更像是沒有說出來的旁白,用音樂代替言語在表達自身情感的同時也深化了主題內(nèi)蘊。第二種是以留聲機的方式放出來。第一次是在三太太和高醫(yī)生邀請頌蓮去打牌,隨著京劇鑼聲、鼓聲熱鬧緊張的相互應和演奏,頌蓮也發(fā)現(xiàn)了三太太和高醫(yī)生不為人知的私情,這時候的京劇不僅迎合了秘密被發(fā)現(xiàn)的緊張氣氛,更加重了故事情節(jié)的緊張濃度;第二次是在頌蓮知道三太太被迫害致死之后,到三太太房間點燈放音樂來祭奠她。這時候的音樂更是暗示了陳家大院里女人無法逃脫的悲慘命運。這時候的音樂仿佛變成了院落里所有女人可悲的吶喊――有聲卻無力。
(三)鏡頭的獨特記錄
影片成功的地方除了顏色、音樂,就是對鏡頭的選擇處理上。整部影片都是平穩(wěn)的推拉搖鏡頭,有很多的定格、特寫。常常借助于兩面高墻來造成強烈的壓迫感,這樣的鏡頭處理方式奠定了影片苦悶、壓抑、悲涼的感情基調(diào)。影片一開始就給了頌蓮一個特寫,鏡頭穩(wěn)穩(wěn)的定格在頌蓮的面部,頌蓮說的云淡風輕,像在講訴別人的事情。但是話語中透露出的傷心難過更加強了絕望的悲涼感。頌蓮去拜見各位姐姐的鏡頭是典型的長鏡頭,鏡頭跟隨頌蓮將陳家幽深、安靜、空曠表露無遺,通過一系列慢鏡頭的展示表現(xiàn)了無奈的氣息。
三太太被處死的時候,通過頌蓮的“眼睛”真實呈現(xiàn)了屋頂角樓上的兇殺案,遠近景的來回切換將頌蓮恐懼、不安的心情充分傳達了出來。當影片快結(jié)束的時候,鏡頭逐漸拉出,從近景到中遠景,高高的院墻和紅彤彤的燈籠圈住了來回走動的頌蓮,壓抑和封閉發(fā)揮到了極致,象征著頌蓮根本逃不出的牢籠。
三、《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主題窺探
(一)大紅燈籠的符號與隱喻
影片中的大紅燈籠,代表著一種影像符號,影像符號的隱喻是一個具體到抽象的表意過程。影片中的主要語言符號就是“大紅燈籠”,象征新的希望,又因為形狀是橢圓,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象征著“團圓”,但是影片卻賦予了她相反的全新涵義。影片中的紅燈籠有三個隱喻,分別是時間、空間、顏色隱喻,因為之前說過顏色隱喻,所以這著重說時間和空間隱喻。
“大紅燈籠”出現(xiàn)的順序和時間變化是一種同構(gòu)關(guān)系,即:夏、秋、冬、夏。夏天頌蓮來到陳府,也是紅燈籠首次出現(xiàn)。接著秋天成了故事敘事的轉(zhuǎn)折點,“大紅燈籠”開始在二院亮起,隨之而來的矛盾是非也沒有間斷過。冬天的到來更是激化了矛盾:二太太揭發(fā)頌蓮假懷孕,三太太被頌蓮酒后口誤而死于非命,雁兒私掛燈籠被揭發(fā)。到了次年的夏天正是頌蓮出家的時間,唯獨沒有了春天。這也暗示了陳家的女人始終等不來希望,留給他們的將是無盡的絕望。
影片中點燈形成的空間構(gòu)圖間接地表現(xiàn)了“大紅燈籠”所關(guān)涉的人物之間復雜的矛盾關(guān)系。四個太太的院落成一個“口”字分布,而4個太太又住在其中,意為“囚”字,這正應驗了頌蓮的話:“院里的人像任何東西,就是不像人。”影片中主要的矛盾來自二太太、三太太、四太太。他們的位置是一個三角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架勢。但是他們的關(guān)系開始是互補的,頌蓮與菩薩臉蝎子心的二太太成為知己,一起對付三太太。隨后發(fā)現(xiàn)刁蠻的三太太其實并沒有太多壞心眼而且與自己有很多相似的性格特質(zhì),這時候矛盾成了二太太與頌蓮和三太太兩人之間的矛盾。她們?nèi)齻€關(guān)系既對立又互補。然而陳老爺居于院落最高位置,他決定著燈籠的亮、滅,體現(xiàn)了至高無上的“男權(quán)文化”。
(二)女性背后的男性虛影
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女性一直按照社會定義好了的性別角色生活和思考,體現(xiàn)在電影作品里更是如此。父權(quán)宗法制對歷史發(fā)展具有的長期影響,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社會次序,女性的依附心理也隨之根深蒂固。對女人來說放棄傳統(tǒng)談何容易,包括影片中具有新思想的頌蓮也不例外,讀書之前是依附自己的父親,父親去世后開始選擇依附陳佐千,仿佛頌蓮的一身都只有依附男性才能生存下去。不僅僅是頌蓮,陳家剩下的三個姨太太更是活在男人的權(quán)威之下,女人們每天生活的意義就在于爭奪紅燈籠,紅燈籠又是由男性代表――陳老爺決定的,這其實就是象征著男性主導控制下的大家庭。女性背后的潛在的男性虛影,首先就體現(xiàn)在男性對女性的控制和女性對男性的不自覺的依附上。
除此之外男性的權(quán)威還體現(xiàn)在對女性性格的改造上,一開始的頌蓮是接受新知識的大學生,是一個人提著行李拒絕迎新車的叛逆少女,可是逐漸的為了高高掛起的紅燈籠,也開始淪陷墮落,其實換句話就是逐漸開始接受和效仿陳老爺制定的男權(quán)規(guī)則。頌蓮開始謊稱自己懷孕、用太太身份揭露雁兒直到迫害雁兒至死、與其他太太爭風吃醋……這一切的改變已經(jīng)把一個全新的知識女性變成了封建婚姻制度的囚徒。
盡管陳老爺至始至終都沒有給過正面的特寫鏡頭,似乎在有意回避,但是這都無法改變他是大家庭中主宰所有人命運的事實。電影很大程度上對女性的生存困境給予了高度關(guān)注,女性或許只有徹底的擺脫男性陰影,才能真正的獲得自身的尊嚴和價值。
結(jié)語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一部意蘊非常豐富、主題深刻的優(yōu)秀巨作,其中很多嫻熟的電影技巧令人折服。本文通過藝術(shù)特色切入,細致通過分析三個方面的藝術(shù)成就,從而正確的把握影片的主題。在對影片深入思考之后,我們重新審視考量電影的文化價值,這或許是未來文化電影需要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電影藝術(shù)賞析方面的論文篇3
淺談大學英語電影賞析課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外語特別是英語的重視,基礎(chǔ)英語教育日漸完善和成熟,學生的英語水平也越來越高,不少學生在大一便已通過四、六級考試,具備了較高水平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根據(jù)2007 年9 月教育部頒布的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規(guī)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而英語綜合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英語語言知識,如語音知識、構(gòu)詞知識、語法知識等;(2) 語言使用技能,如聽、說、讀、寫、譯等;(3) 相關(guān)文化知識,包括本國以及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社會知識等; (4) 相關(guān)策略,如學習策略、交際策略等。因此在能力(1)和(2)得到發(fā)展后,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所保障,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交流意識,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國際交流的視野和能力成了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時必須要考慮的因素。改變傳統(tǒng)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對此作出相應的改革和調(diào)整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是勢在必行的事。由此各類大學英語拓展課程應時而生,而英語電影賞析便是其中之一。筆者以本校開設的英語電影賞析課為例談談對該拓展課的幾點看法。
1 英語電影賞析課程的設置和教材
英語電影賞析課為本校大二下學期的英語拓展課程,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chǔ),良好的英語口語和聽力能力。課程以原版英語電影為教學材料,選取不同的電影,進行聽力理解訓練、經(jīng)典臺詞誦讀、對話模擬、小組討論等教學活動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剖析歐美世界,特別是英國和美國的社會文化特征,分析中西文化在教育、家庭、職場等方面存在的異同,從而完成從單純的信息輸入到對影片從語言習得和文化認知角度的深入了解,再到課堂上的各抒己見,充分互動的學習過程。本校的英語電影賞析課為每周2學時,共17周。鑒于課程需要,上課要求配備多媒體教室。
因社會需要,目前市場上有關(guān)英語電影賞析的教材也應運而生,比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Andrew Lynn的《英語電影賞析》,書中簡單地介紹了電影的分析和閱讀方法,并選取10部電影對各種不同電影類型的典型文本進行個案解讀。筆者選用的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徐志英、鄧杉、趙蓉編著的《英語電影視聽說》。該書以電影題材為導線,以8部影片為材料,從影片簡介、文化折射、語言賞析等方面由淺入深進行編寫。因課時有限本校選取包括“死亡詩社”、“喜福會”、“時尚女魔頭”、“美女與野獸”、“特洛伊”在內(nèi)的5單元進行學習、討論。
2 英語電影賞析的課堂模式
無可否認,很多學生選擇該課程是因為“電影賞析課上課看電影很輕松”,當然同時也是對英語電影感興趣的學生。我們知道“賞析”不僅僅是“賞”,還包括“析”,是對影片從各個角度進行深入、透徹的欣賞、分析,從而使學生對影片從臺詞、背景、文化有徹底的了解,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所以,電影賞析課不是簡單的“看電影”,還包括聽、說、演、論等互動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前先行搜素相關(guān)信息,對影片有大致的了解,在欣賞完影片后,就影片中的一些細節(jié)提出問題。這些問題涉及語言理解、細節(jié)場景等。
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對影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之后,便是對影片人物性格的理解和臺詞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回放典型、經(jīng)典場景,要求學生對影片人物性格作出分析總結(jié),同時與學生共同學習、提煉影片中的經(jīng)典臺詞。在此之后,便進入展開深入地“論”的環(huán)節(jié)。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就某一話題進行討論,比如在“死亡詩社”中就“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Neil’s death,the father or the teacher or…”,之后由各小組選派代表總結(jié)陳詞,再將持不同意見的小組分成2大組進行辯論。通過這種深度的討論、辯論,學生不僅對影片,對其中的思想主題、文化背景均有了深入的了解,從中也能發(fā)現(xiàn)其中與中國文化的差異。通過以上各環(huán)節(jié)的知識輸入和輸出,可以說學生對影片已經(jīng)了如指掌,所以我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余時間編排影片部分場景,進行模擬表演或自由發(fā)揮加入新鮮元素,以此進一步訓練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3 反思和總結(jié)
可以說,英語電影賞析課絕不的簡單的影片播放,而是包括種種教學活動和互動的常規(guī)課堂。然而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還是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
首先,學生程度參差不齊,這就給一些教學活動順利的開展帶來了障礙,比如辯論等,需要學生有較高程度的語言組織能力,這對于那些只是“圖輕松,純娛樂、 賺學分”的學生來說無疑也是一種煎熬。所以,在進行公選時,不妨先讓學生對課程有個比較清晰的了解,或者設定一些能力要求標準,比如已過CET-4等。
其次,教材在選擇影片上稍顯“過時”。筆者所使用的教材中的影片均拍攝于2010年前,其中某些現(xiàn)象在近幾年也發(fā)生了變化,當然我們無可否認“經(jīng)典是永恒的”的道理,但對于90后的學生來說,我們可以選擇類似更經(jīng)典更貼近他們生活的影片來表現(xiàn)主題和文化的差異,比如冗長的“喜福會”可以用情節(jié)更緊湊的“刮痧”來取代。
第三,課時受限。賞析不是簡單的賞,而是要通過賞來分析影片的各種美,這不是看一遍電影便能達到的。要想通過看英語電影達到學英語的目的,沒有三遍五遍是無法做到的。但課時有限,所以在分析討論時難免無法深入,對于影片中語言等細節(jié)的學習更容易被忽略。
社會上相關(guān)大學英語課程的研究、討論和交流活動甚多,資源也教豐富,然而包括英語電影賞析課在內(nèi)的拓展課程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陷,還有待相關(guān)的教師在實踐中相互學習和討論,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電影藝術(shù)賞析方面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