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參考論文(2)
中國電影參考論文篇2
淺談中國電影中的若干意象
在中國電影的鏡頭中,有著許多獨特的意象構造,它們深受佛教 文化的影響而體現(xiàn)出了濃濃的佛味和禪趣。一種是如寒雪、幽林、曲徑、空山、扁舟一類能營造出古典淡雅的審美意境,寄托了創(chuàng)造者清高閑適的審美理想;另一種則是如晨鐘暮鼓、油燈、蓮花、寺廟、經(jīng)幡、嘛呢輪、哈達等專屬于佛教文化的富于宗教含義的意象,它們大量充斥于中國電影的畫面中,既極大地豐富了鏡語的表現(xiàn)力,也使得中國電影難得地呈現(xiàn)出了一定的宗教意味。這在無神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國度里確實難能可貴。下面筆者挑選幾個比較典型的意象來加以具體分析:
一、冷月
很少有民族象中國人這樣對月亮有著深厚的感情,并在 藝術作品中將這種感情加以詩意的呈現(xiàn)。可以說,是月亮的皎皎光輝映照了中國的美學世界。月圓如輪,月彎如牙,月的境界,清冷,神秘,無限幽遠。月是佛教中無比重要的一個意象。甚至佛教的發(fā)源地印度國家的名字也與月亮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二《印度總述》中寫道:“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稱。言諸群生輪回不息,無明長夜,莫有司晨,其猶白日既隱,宵月斯繼,雖有星光之照,豈如朗月之照!茍緣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圣賢繼軌,導凡御物。由是義故,謂之印度。””’在中國佛教中,月亮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直觀喻象,象征著本體佛性。永嘉玄覺說:“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攝。”(《永嘉證道歌》)佛家著名的著作《指月錄)就是以手指比喻借以證悟的法門。而月亮就是如如不動的清靜法體。有關月亮的最著名的一個比喻我們可以在《大涅槃經(jīng)》卷九《如來性品》中看到:‘譬如有人見月不現(xiàn),皆言月沒而作沒想。而此月性實無沒也。轉現(xiàn)他方,彼處忠實復謂月出,而此月性實無出也。何以故?以須彌,山障故不現(xiàn)。其月常生性無出沒,如來應正遍知亦復如是…,如是眾生所見不同,或見半月,或見滿月,或見月蝕。而此月性實無增減,常是滿月。如來之身亦復如是,是故名為常住不變。復次善男子譬如滿月,一切皆現(xiàn),在在處處。城邑聚落山澤水中若井若池若盆,一切皆現(xiàn)。””’經(jīng)中認為,月本無圓缺,是人由于自身肉眼的局限性和被物所遮擋,才誤以為月亮有變化。其實月亮所比喻的如來佛性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凈不垢的。
除了本體的比喻。禪門中人也最喜用月來描繪明心見性后不可言說的境界。比如禪宗燈錄中記載。唐代寶積寺的一個和尚描繪自己得道后的境界:‘決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另外一個僧人解釋這種境界:‘鸞倚雪巢猶可辨,光吞萬象事難明。””可見,一輪冷月當空,正是佛家的無可分別而又朗照十方的自在境界。
禪鏡就是詩境。月亮這一美好的禪鏡對中國藝術的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不論在 文學作品還是在畫作中??梢哉f無月無以成詩情無以成畫意。著名的如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李白的‘筒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王維的“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至于禪師們以月來談佛論道,寄托雅意,那就更是屢見不鮮了。如法演的《送仁禪者》云:“白云巖上月,太平松下影。深夜秋風生,都成一片境。”(《古尊宿語錄》卷二十二《黃梅山東山(法)演和尚語錄》)比如三平禪師有頌云:‘害提慧日朝朝照,般若涼風夜夜吹。此處不生聚雜樹,滿山明月是禪枝。”(《祖堂集)卷五艾三平和尚》)”’
在中國電影中,月的意象也是俯拾即是。在追求傳統(tǒng)美學風格的作品中,月是體現(xiàn)諍晴畫意最好的手段,可謂無月無相思;在有關佛教題材的作品中,月更是作者闡釋佛理,揮發(fā)佛趣的最好工具,可謂有月方有禪。學者劉書亮在 總結謝晉電影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創(chuàng)作規(guī)律,那就是“白天敘事,夜里抒情;鬧中敘事,靜中抒情”。僻靜單純的空間非夜色莫屬,而月亮又是夜晚最美的主角。以月光為光源,便可營造出白天所不具備的特殊意境效果。這點連明代的張大復也深諳其道,他在《梅花草堂筆淡》里寫道:‘邵茂齊有言:天上月色能移世界。果然!故夫山石泉澗,梵剎圓亭,屋廬竹樹,種種常見之物,月照之則深,蒙之則靜;金碧之彩,批之則醇;慘悴之容,乘之則奇;淺深濃淡之色,按之望之,則屢易而不可了。以至河山大地,藐若皇古,犬吠松濤,遠于巖谷,草木生長,閑如坐臥,人在月下,亦嘗忘我之為我也。””’在電影的光影世界中,這種‘能移世界’的月色更是被運用的出神人化。曝光控制技術和照明手段的利用,可以使得景物在月光下呈現(xiàn)出單純化潔凈化的審美效果。比如被學者經(jīng)常提起的謝晉導演的《芙蓉鎮(zhèn)》中‘掃街’的場景中,白天的世態(tài)紛雜、眾聲喧嘩都隱沒在黑暗之中,小鎮(zhèn)的青石板街道在月光這一假定光源中被純化和強化,形成了一個寧靜、空靈的“良知的樂園”。
營造意境的大師無不是利用月亮的能手,蔡楚生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將月亮的意象反復運用,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時空里,月亮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但相同的是,月亮都成了創(chuàng)造意境的最好手段。
在佛教題材影片中,月亮的出現(xiàn)就不僅僅是出于美學氛圍的考慮,它充滿了強烈的宗教意味。比如《一輪明月)是近代高僧弘一法師的{軌己影片,片名本身就用明月的形象象征了傳主高蹈清潔的人格和超凡脫俗、圓融無礙的佛門境界。中國佛教協(xié)會前會長趙樸初生前為弘一法師一生的題詞便是:‘‘x盡奇珍供肚眼,一輪明月耀天心。”在片中幾次出現(xiàn)的月亮都恰到好處的表現(xiàn)了導演的創(chuàng)作宗旨。其中一處是描寫叔同成長時,池塘中一彎月,鏡頭慢搖,主人公已經(jīng)長大,琴聲不變,時空已經(jīng)悄悄轉換。另外一處是李叔同出家前夕與妻子在:一個房間內(nèi),兩人分坐在床的兩側,李叔同告訴妻子要出家的決定。這時房間是黑的。從窗外躬進一束月光,照亮了李叔同的身體。月光是藍色的冷光源,在大面積的黑色中尤其顯眼,既使畫面風格寧靜素樸,也很好的象征了李叔同此時欲沖破紅塵、奔向凈土的心境。影片最后的畫面是,已近老年的弘一法師乘小船,在滿是油燈的湖上前行。前方遠處一輪明月懸于半天,光輝皎潔,照徹大干世界。令觀眾再一次感受到了弘一法師那如月亮般光輝燦爛的人生。 二、寒雪
世界各個民族的^都喜歡雪。雪白,雪凈,雪能蕩滌塵埃,雪能凈化躁氣。在中國,雪更是被賦予了 哲學的眼光和宗教的意味。 西國高祖就說:‘雪山喻大涅槃。”比如有位僧人問道于鎮(zhèn)州的萬壽大和尚:‘如何是迦葉上行衣?”萬壽回答說:,鶴飛千點雪,云鎖萬重山。”又有僧問:‘什么是摩訶般若?”青聳禪師回答:‘雪落茫茫。”“雪是白的,“白茫茫一片好干凈’,因此雪又是無的,是空的。而在這一片虛無之中,又不是一無所有,一個靈動的心靈世界蘊含其中,這又非常符合禪宗的‘真空生妙有’的理論。
中國詩人喜歡吟雪。在雪中,詩人 體會著永恒的寧靜,性情的怡然。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白居易的‘數(shù)峰太白雪,一卷陶潛詩”,司空曙的“閉門空有雪,看竹永無人”,這些詠雪詩,無不 是詩人內(nèi)心清靜孤往世界的真實寫照。
中國畫家喜歡畫雪,中國的導演也是喜歡對雪濃墨重彩,不惜鏡頭。《早春二月》中,蕭澗秋首次去文嫂家,導演便安排在一個雪天。當蕭澗秋準備幫助文嫂的愿望實現(xiàn)后,在回家的路上,鏡頭特別展示了潔凈雅素的雪國世界。白雪皚皚如此清新如此干凈,正象征了蕭澗秋純潔善良的心靈。在臺灣導演李行的《秋決》中對雪景的 應用很是經(jīng)典。蓮兒兩次去牢房幫助闊家惡少裴剛都是在雪天。第一次是懷著對養(yǎng)母的感恩之心而去,第二次則是為了去拯救裴剛尚未完全泯滅的靈魂而去。因此當蓮兒第二次去時,一身潔白,純潔的宛若圣女,慈悲的就像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而凄涼的牢房大院也被漫天大雪裝點成了一片玉潔冰清,仿佛是一個雪國世界。
正是對雪國世界的向往,中國的電影創(chuàng)造者愿意將鏡頭對著那莽莽蒼蒼的雪域高原?!鹅o靜的瑪尼石)雪景中的寺廟儼然是毫無裝飾的本色世界;《鷹笛天緣》正是在莽莽風雪中訴說了關于輪回和救贖的故事;《云水謠》也將凄美絕倫的愛情故事的一處背景放在雪域,象征了愛情的純潔美好。
和中國電影不同,其他國家電影中的冰雪冷世界,則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往往體現(xiàn)著一種粗糲的暴力美學,昭示著人心的冷漠和殘酷。比如李安拍攝的好萊塢風格的電影《冰風暴》中,天寒地凍和冰天雪地預示了在混亂的性觀念的困擾下,美國普通家庭的瀕臨破碎以及倫理的凍結和崩潰。冰雪甚至直接參與了敘事,鄰家男孩就是死于冰雪引起的電擊。這場降臨在感恩節(jié)夜晚的冰風暴更像是一場報應和天譴。而在科恩兄弟的《雪花膏離奇命案》則把拍攝地定在美國中西部的冰天雪地中,那漫天的大雪為暴力的滋生提供了最好的場所。人與冰雪世界的關系不像中國電影中呈現(xiàn)的那樣體現(xiàn)出一種融合,反而令人感到壓抑、無助。這部影片里的冰雪世界就象征了片中反面人物陰暗殘暴的內(nèi)心世界。
而在與中國影像風格相近的日本電影中,雪也與超然怡然的超越晴懷無關,更多的是體現(xiàn)了幽玄之美,甚至指向死亡。如在今村昌平導演的《楢山節(jié)考》的片尾,阿玲婆被背到槽山上準備丟棄時,天上飄起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阿玲婆則在大雪紛飛中靜靜的等待著死亡的降臨。這時的雪沒有一絲一毫的詩意,反而令觀眾仿佛嗅到了死亡的氣息。三、凈水
“冰”的意象在中國電影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虿凉L滾,或水光瀲滟,或大江東去,或小溪歡漾,‘冰:’與“山”一同構成了充滿東方審美特征的山水意境,并負載了一定的 文化和宗教方面的內(nèi)涵。在道教中,水被比喻為上德者的人格,水性溫柔,水處于卑下位置,水能滋潤萬物,這些特征被道家推崇為最完善的人格?!兜赖陆?jīng)》中說:‘工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DtA2_所惡,故幾與道。””’,水被老子推崇到了幾近于道的崇高位置。在佛教中,則有祛病除疾的大悲水,有醍醐灌頂?shù)母事端?。在平素的佛像供養(yǎng)乃至佛教密宗里十分神秘莊嚴的壇城前,水都是不可或缺的供養(yǎng)品。水的清凈圣潔在佛家被譽為心性和妙法?!稛o量義經(jīng)》云:‘鯽口水,能洗垢穢。”《金光明經(jīng)》云:‘夏火熾然,惟愿世尊,賜我慈悲清涼法水,以滅是火√’在佛經(jīng)中,甘露法水比喻為涅槃之法,永生之法。‘為大眾說甘露凈潑’(《法華經(jīng),藥草喻品》)。佛法就像甘甜的清泉,為眾生洗去煩曬,帶來寂滅和快樂。‘
因此,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書畫影視,水這一意象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含義。在青年導演張揚的電影《洗澡》中,水的宗教意味被表現(xiàn)得淋漓至盡。<洗澡肼的是:喪偶的老劉開了一輩子的澡堂,他有兩個兒子,大明在深圳 工作,二明是個傻子,跟他生活在澡堂子。大明以為父親生病,從深州回到家里,父親和傻弟弟的工作生活已經(jīng)讓他十分不習慣了,就在他要買機票返回深圳時,父親病故了,他只好暫時留下來照顧弟弟和澡堂子。影片的最后是澡堂子被政府拆除,大明帶著二明回深州了。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但其中傳統(tǒng)文明和現(xiàn)代文明的沖撞、人倫親情的矛盾糾纏非常動人。尤其是里面關于水的隱喻比比皆是,以影像的方式完成了水的一系列象征。
澡堂子就像一個慰藉^靈魂的樂園,各侖,^等均在這里匣s息。那些晅沐的老人躺在水里的舒服姿態(tài),讓人想到了母親溫暖的子宮;傻子二明在澡堂子里舒展自如,戲水的鏡頭lLM齬帕冰中傻子竟也00赤子:般天差河愛;顧客張金浩與妻子常年不和,TRL臣自己還患上了陽痿,他的這些危機竟然也是在澡堂子的水里得到消融化解。更有意思的是fQ醃韻容峻常在澡堂于里邊淋浴邊高歌《我的太陽九可是只要閉掉水閥門,他{甕卜句歌詞也唱不出來。以至后來他在廣場演出時也站在舞臺上失聲,這時傻子二咐拿眷叱杉L頭澆向他,他的歌聲瞰口源源不斷的水一樣傾瀉而出。在這些片段里,水利旦供^去除污瘉茚爭身體,還無疑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除了生活中水的場景外,電影還加入了由老劉講給兒子的有關水的故事:在西藏高原,一個老奶奶帶著她的孫女要步行到很遠的圣湖去洗澡。她們轉著經(jīng)筒,磕著大頭,艱苦虔誠的洗浴之路宛然是一種朝拜,充滿了佛教意味。此處倉00堵的意圖卻十分明顯,在他看來,洗浴是一個神圣的宗教儀式,水則是幫助完洲義式的圣物。
水如此神圣,人們x,lTK的祈禱和尋找也就充滿了宗教感。陳凱歌的《黃土地》中,五百個農(nóng)民光著膀子,跪在地上,唱著虔誠的求雨歌,形成的視覺沖擊力十分強烈;吳天明的《老井》中,水無疑是民族賴以升息繁衍的源泉,也是沖洗塵垢、凈化靈魂的圣水妙湯。
電影^熱衷于喲霸咖另外一個原因是,空氣會被雨水凈化,畫面中有了雨,不但色調柔和清新,還會浸麗水中的景物呈現(xiàn)出一定的光感,所謂‘紐呵梱勛范光’?;艄杵鸬淖髌贰杜癁R緹在‘憑邊絲南細如憋’中展開敘事,使得影片呈現(xiàn)了迷^的降隋畫意。
中國電影參考論文(2)
上一篇:中國電影論文相關范文
下一篇:中國電影論文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