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計算機應用相關的論文精選
與計算機應用相關的論文精選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合整理的一些計算機應用相關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借鑒,希望對你喜歡。
基于能力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過程化考核標準構建與實施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院校中一門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公共基礎課,在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專業(yè)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各院校都在積極推進這門課的課程改革,筆者查閱了大量的論文,大部分只是針對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然而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考試,研究成果卻寥寥無幾??荚囀菣z測教師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科學的考試方式對建立先進教學理念、設置合理教學內容起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在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1目前考試制度存在的弊端
分析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考核方式無外乎有兩種:期末筆試和期末上機考試,筆試現(xiàn)在采用的較少,大部分院校采用期末上機考試,雖然也有平時成績,但平時成績主要考察學生的考勤情況和學習態(tài)度,比較主觀。這樣的考試制度主要有兩個弊端:
1)考試題目仍然偏向于應試,考試試卷只是一些題目和分數(shù)的羅列,即表象,題目和分數(shù)背后的能力學生是否掌握不得而知?,F(xiàn)在企業(yè)越來越看重大學生的實際計算機應用能力,而不只是一紙成績。
2)考試功能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大學課程考試的目的不同于以選拔人才為目的的高考,我認為大學課程考試的目的是以考促學,以考促教,及時反饋,調節(jié)教學,實現(xiàn)教學目標?,F(xiàn)在的期末考試直到學期結束才發(fā)現(xiàn)學生第一個基礎能力都沒有掌握,比如不會熟練選中,而計算機中所有操作都是先選中再操作,后面的問題自然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很難迎頭趕上,所以補考后還是不及格??荚嚨姆答佌{節(jié)功能沒有發(fā)揮出來,也沒有實現(xiàn)以考促學的目的。
鑒于此,筆者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提出基于能力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過程化考核標準。
該考核標準是教、學、做、評合一的教學模式的最后一環(huán),實現(xiàn)了考核內容和課程目標的完美統(tǒng)一,達到了以考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
2基于能力的過程化考核標準
能力的考核是一項復雜的任務,需要對能力進行合理描述和分解,從而可量化可考核,大部分能力用會來描述,比如會安裝與卸載應用程序,少部分能力用了解、理解識記來描述,比如了解計算機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傳播途徑,理解本地資源和遠程資源的區(qū)別,識記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和層次結構,關于文字錄入部分,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作為指標,比如中文錄入達到50漢字/分鐘且準確率大于等于95%。不同類型的能力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2.1關于能力的分解
本文將7個一級能力分解為16個二級能力,針對每一個二級能力設置若干觀測點,觀測點的設置是對二級能力的進一步分解,使其可考核,因為能力越小越容易考核。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設計需要掌握的能力,即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比如word排版,先會制作自薦信(基本編輯排版)、個人簡歷(word表格),再會排版畢業(yè)論文(圖文混排、分頁分節(jié)、頁眉頁腳等);遵循能力之間的遞進關系,比如先會選中,才會其他操作。
2.2現(xiàn)場操作實時打分的考核方式
《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重在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即強調計算機的工具性用途。通過觀察學生使用計算機的過程,就可以判斷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是否規(guī)范,是否熟練。因此筆者大膽提出現(xiàn)場操作實時打分的考核方式,即教師觀察學生操作,當場給分。這一考核方式主要針對會部分的能力。針對三大辦公軟件部分的能力4,5,6采用現(xiàn)場操作實時打分+作品打分,即在上機操作中對照觀測點現(xiàn)場打分,完成部分觀測點的考核,其余觀測點通過學生提交的作品完成情況分析背后的能力是否掌握。因為辦公軟件部分,觀測點較多,所有觀測點都采用現(xiàn)場操作實時打分時間來不及,而且作品可以反映學生的審美、藝術方面的能力,比如word、ppt部分設置字體、樣式等排版不會要求具體設置成哪一種,學生自己來設置,這和目前很多計算機考試不一樣。
2.3過程化考核
過程考核模式是通過不斷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得出的信息被用來調節(jié)教學,是為學習而進行的評價。強調對學習活動的指導和引導,強調促進能力的形成過程。
本文的過程化考核采用學完一個能力考核一個能力的方式,類似于駕??荚?。通過該過程化考核標準,教師可以及時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每一個學生每一個能力是否掌握都有記錄),有問題及時解決,克服了傳統(tǒng)的一卷定乾坤的期末考試的學期結束時才發(fā)現(xiàn)學生最基礎的能力都沒有掌握的弊端,充分發(fā)揮考試的激勵功能和反饋調節(jié)功能,實現(xiàn)了以考促學的目的。
2.4設置關鍵能力及能力的權重
學完這門課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能力,比如會正確開機、關機和重啟電腦,會創(chuàng)建新文檔并將文檔保存在指定位置等,如果這些最基本的能力都不會,其他能力即使都會,這門課也過不了,這些最基本的能力稱為關鍵能力。只要有一項關鍵能力不合格,這門課即不合格,因為所有的能力都是以這些關鍵點為基礎。
每一項觀測點根據(jù)它的難易程度有不同的權重。
為了體現(xiàn)分層教學,針對學有余力的同學再設置一組選考的內容,完成其他能力之后再來考核這些選考能力,類似于附加題,不是每個同學都必須要求達到。該考核標準的具體內容如表格1,表格2所示:
表格2就是每一個學生的過程考核評價單,因為表格太大,這里只截取了一小部分。每個學生都有一張表格2,相當于傳統(tǒng)的期末試卷。每一項觀測點的得分只有兩個結果,l和0(1為會,0為不會),每一個能力最后的得分為該能力中每一項觀測點的得分乘以對應的權重再相加,總分為各能力的得分相加。總分超過100分,使用公式轉換為百分制:最后得分=實際得分/162*100。
3教學效果分析
現(xiàn)就本校2014級某專業(yè)的兩個班級為測試對象,進行為期一學期的考核方式研究試驗。首先,將兩個班級定義為傳統(tǒng)班和改革試點班,每個班學生人數(shù)均為78人。然后,對傳統(tǒng)班的學生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上機考試的考核方式。而改革試點班的學生,則采用基于能力的過程化考核方式。最后,以這兩個班級的期末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的方式為參考依據(jù)進行對比。
3.1期末考試成績對比
兩個班級的期末考試成績分布數(shù)據(jù)如圖1和圖2所示。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分別對兩個班級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后,80~90分數(shù)段,改革試點班高出7個百分點,70~80分數(shù)段,改革試點班高出10個百分點,60~70分數(shù)段,改革試點班降低8個百分點,0~60分數(shù)段,改革試點班降低9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采用了基于能力的過程化考核方式后,學生的整體成績有了一個較大幅度的提升,實現(xiàn)了以考促學的目的。
3.2學習效果問卷調查
分別對兩個班級隨機取樣20名學生,展開學習效果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5個問題:1)學習完這門課程后,你對計算機的組成、分類、工作原理是否了解?2)你認為這門課程的學習中,自己的辦公能力(word、excel、ppt)是否提升較大?3)你是否清楚這門課程的課程目標?4)你是否達到了課程目標的要求?5)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興趣是否有所提高?
本文以兩個班回答是的問卷為例,統(tǒng)計了解計算機組成、覺得自己辦公能力提升較大、學習興趣較為濃厚等5個問題的人數(shù),調查情況如圖3所示。
由圖3所示,對調研問題的回答情況中,覺得對計算機的組成、分類、工作原理了解的人數(shù),傳統(tǒng)班為10人,改革試點班為15人;認為自己的辦公能力有較大提升的人數(shù),傳統(tǒng)班為16人,改革試點班為19人;覺得清楚這門課程的課程目標的人數(shù),傳統(tǒng)班為12人,改革試點班為18人;認為達到了課程目標的要求的人數(shù),傳統(tǒng)班為10人,改革試點班為17人;覺得自己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的人數(shù),傳統(tǒng)班為13人,改革試點班為19人。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考試成績,還是學習效果問卷調查情況來看,改革試點班的學生在綜合評定上都表現(xiàn)更佳。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能力的過程化考核標準較傳統(tǒng)的上機考試,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
4小結
本文提出了基于能力的過程化考核標準并經(jīng)過反復實踐修改,終于完成了基于能力的過程考核評價單的設計,并通過采用傳統(tǒng)期末上機考試和采用基于能力的過程化考核方案兩個班教學效果的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該考核方案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
該考核方案使考試真正發(fā)揮其評價、指導的作用,實現(xiàn)了以考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達到教、學、考的和諧統(tǒng)一。
《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制作經(jīng)驗談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各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涉及面廣、影響大,它是傳授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培養(yǎng)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入門課程。為高職學生熟練應用計算機辦公軟件進行常用的辦公事務處理提供保障,為后續(xù)課程學習提供知識儲備,為學生工作就業(yè)奠定基礎。因此,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高效靈活的教學服務是十分必要的。
1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設計的意義
高職學生普遍存在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學習碎片化現(xiàn)象。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具有系統(tǒng)性優(yōu)點,但結構化的課程體系與網(wǎng)絡時代知識碎片化、學習碎片化、時間碎片化之間存在矛盾,因此,高職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極其容易受影響,《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類實踐性較強課程,許多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在教學方式上采用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老師演示操作時,學生或因走神、或因為自己曾經(jīng)學過而滿不在乎,結果在某些操作細節(jié)疏忽了,導致后面的操作不會做,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對學生課堂疏漏的知識點進行重復指導,這在課時有限的正常教學中往往很難周全。許多院校由于學生要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教學內容上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上主要是結合等級考試內容進行案例教學,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較差,缺乏知識的應用能力,即使考試通過,學生也難將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因此,如何讓學生通過自學、互助學習所需知識,彌補課堂缺陷很重要,許多學校通過校園網(wǎng)、精品課程對學生進行課外延伸教育,但這些課程通常需要較完整時間進行學習,許多高職學生無法堅持,造成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微課的誕生使得這個困惑了多年的問題得以解決。
微課是一種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不同的教學設計,又有別于傳統(tǒng)精品課程的教學課件,是在傳統(tǒng)教學課例等資源類型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由于其短小精悍、靈活高效的授課特點,在方便學生們的學習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的效率,確為教學一大利器。由于生源地域差別,基礎起點不同,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公共基礎必修課,課程學習側重點不同,在課堂上的訴求也不同。要在滿足高職學生的學習愿望,必需為其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學習資源。因此,高職院?!队嬎銠C應用基礎》微課的制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教學的可行性
2.1微課的含義
微課之所以稱之為微,有兩重含義,時間之微和傳授知識量之微。
1)時間:微課的時長一般為幾分鐘左右,最短時長不受限,最長時長不宜超過10分鐘,以講清楚一兩個獨立完整的教學知識點為最終教學目標。是內容短小、能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微型課程。也稱之為微課堂。
2)知識量:相對于內容較寬泛的傳統(tǒng)課堂,微課所涉及的教學內容較單純,主題突出,針對性強: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單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疑難點)的教學,或是截取課堂中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某個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傳統(tǒng)一堂課,在45分鐘內通常要完成連貫的較復雜的教學內容,相對比微課的內容則更加精簡,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程。
2.2《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設計制作的可行性
《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操作性強,與邏輯理論性強的演算課程不同,學生光憑看書預習不進行實際操作,即使書看懂了仍會操作失誤,無法熟練掌握。但由于辦公軟件類操作知識點能夠獨立分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發(fā)展成熟。因此,為《計算機應用》微課程的制作提供了確實可行的途徑。
3《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教學設計
微課制作通用流程為:選題課件文案編寫制作課件教學實施與拍攝教學反思后期制作,其中,微課件是其核心。根據(jù)《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其教學實施與拍攝部分也有其鮮明特色,具體教學設計簡述如下。
3.1如何設計高質量《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
微課不是隨意錄制的教學視頻片段,而應是主題獨立、目的明確、內容完整的一件作品,制作中我們遵循了以下原則:
1)設計核心授課主題明確
微課的授課內容是微課制作最關鍵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為此我們收集了歷年福建省等級考試試題,選擇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或者帶有普遍性、容易出錯的問題。同時向學院各專業(yè)課程咨詢《計算機應用基礎》在其專業(yè)應用經(jīng)常涉及的知識,及學生中容易出錯的問題。列出相關知識點表格(如圖1)進行微課件授課內容篩選,為制作課件做積累。
2)制作原則簡潔、直觀、有效
制作原則以學生為中心,原則上要求:主題突出,切人正題快,教學直觀明了,不拖泥帶水。以能很快地吸引學生,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為目的。一節(jié)微課一般只講授一兩個知識點,內容具體、簡潔,不必花哨的片頭設計制作,怎么直觀、有效就怎么制作。至于課件的小結,宜采用總結式收尾,強化知識并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2《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課件制作實施
微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微課件?!队嬎銠C應用基礎》微課件有三種主導類型:PVF式微課程,其中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網(wǎng)絡知識教學內容以此類型為重點;講課式微課程,以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應用等教學內容(操作演示較多)以此類型為重點;情景劇式微課程,電腦配置組裝過程以此類型為主(這部分內容占比例極少)。
制作工具與軟件:計算機、耳麥(附帶話筒)為基本配置,選用視頻錄像軟件Camtasia Studio,Camtasia Studio能在任何顏色模式下靈活的錄制屏幕動作(屏幕/攝像頭):錄制區(qū)域為全屏區(qū)域或自定義屏幕區(qū)域,支持聲音和攝像頭同步,錄制后的視頻可直接輸出為常規(guī)視頻文件或導人到Camtasia Studio中剪輯輸出。是較為理想的微課建設軟件(也可以是屏幕錄像專家等其他錄編兩用軟件)。
微課視頻的后期處理:微課視頻拍攝完后通常還需要進行后期剪輯和完善美化,例如多段畫面修剪調整、聲音配制、字幕制作、片頭片尾設計制作等,視頻錄像軟件Camtasia Studio能完成大部分功能,并能轉化成多種格式輸出。這里建議,制作時一次至少制作兩種格式輸出,以免后期再次轉換格式。
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微教案通常采用PPT格式(字幕大、能控制播放速度)、微練習應配有習(試)題庫、微反思與小結一起設計。
對于教學中的重難點,特別像辦公軟件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數(shù),僅有一兩個案例,不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公式或函數(shù)的真正功能和應用,例如Ⅱ函數(shù)經(jīng)常嵌套使用,Rank()函數(shù)應用時通常采用絕對引用等,因此,理解Excel函數(shù)中各參數(shù)的功能、參數(shù)中絕對引用與相對引用的應用,必須制作輔助動畫字幕。
3.3《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制作體會
制作過程中鼠標不要在屏幕上亂晃,字體和背景的顏色要搭配好,有文字部分最好以閱讀形式出現(xiàn),操作時鼠標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關鍵點最好有標注提示。
不同于其他理論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結束后,總結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問題和深入思考這類課后小結不宜太多太占時間。
4應用小結
在當今的信息化時代,微課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了教育界的青睞。微課作為傳統(tǒng)課堂的輔助教學手段,打破了學生在學習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個性化學習,在我院實施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參加省等級考通過率,推動了教學模式的變革,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翻轉教學課堂的實現(xiàn)要與任務式教學結合
傳統(tǒng)課堂是先教后練,教師先講完知識點學生再練習,是一對多的教學,翻轉教學課堂,是讓學生先自學未講的知識點(預習),然后在課堂上直接練習,教師指導。學生先練后學,是一種新型教學理念,它改變傳統(tǒng)教學順序。微課可以幫助師生實現(xiàn)翻轉教學,學生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個性化、自主的按需學習。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由于實踐性強,必須動手操作實踐才能驗證學習效果。因此,不能光是單向教學,只有將其與任務式教學結合起來,學生有目標有任務才能有效地完成完整的教學過程。
2)微課程不能完全替代課堂
微課程具有教學時間短、應用性強、學習方式靈活的特點。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課堂的教學互動在微課上難以實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方面、創(chuàng)新意識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方面微課程仍難以勝任,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培養(yǎng)。另外,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學習成果的考核也是微課所不能完成的任務。
微課件資源容量較小,方便上傳下載,使得教育由線下向線上發(fā)展,學生將微課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上,就能將學生喜歡玩的手機變?yōu)閷W習工具,實現(xiàn)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實現(xiàn)移動式學習、碎片化學習、網(wǎng)絡化學習。但也要預防學生以此為沉迷手機找借口。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更建議將微課件導人一體化網(wǎng)絡教室的服務器中,既利用了計算機多任務運行功能,又能及時演練操作、提升技能,提高教學效率。讓微課程與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更好地結合起來,實現(xiàn)教學的內在價值。真正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教學效果。
計算機應用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