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忽必烈及其祖孫三代的宗教思想(2)
時間:
薛正昌1由 分享
三、皇孫安西王阿難答的宗教思想
從中外史料和元代人的文字看,第二代安西王阿難答的宗教思想是多源的。
首先,藏傳佛教文化的影響。安西王府的建筑格局與建筑規(guī)模,如果已經(jīng)遺失的《開城志》不能失而復得,可能就沒有相關的史料來詳盡說明它了。筆者曾用《元史·五行志》里的記載,試圖印證安西王府的建筑規(guī)模。大德十年(1306)八月,固原曾發(fā)生過一次較強烈的地震,“開城地震,壞王宮及官民廬舍,壓死故秦王妃也里完等五千余人。”從地震傷亡的人數(shù)看,開城安西王府的建筑規(guī)模是很大的,此其一。其二,“延厘寺”是安西王府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延厘寺的修建,“以都城軟建諸寺為師而小之”,與北京皇家救建寺院一樣,就是小一些而已。是安西王阿難答為紀念其祖父忽必烈和祖母察必皇后,于元貞二年(1296 )報請成宗皇帝準允動工修建的。前后經(jīng)過八年時間,始告峻工。姚隧為新落成的寺院題名并撰寫“延厘寺”碑文。
姚隧(1238-1313 ),號牧庵,是元代著名學者。收人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的《牧庵集》,就是以他的號冠名的。他的伯父姚樞是元代著名的理學家,被忽必烈邀人藩邸,提出過許多“救時之法”。忽必烈征大理時,他力主不妄殺人。忽必烈即位后曾任宣撫使、司農(nóng)使。姚隧曾學于伯父姚樞,有家學淵源。姚隧撰“延厘寺”碑文時,正在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任上。“延厘寺”碑文,收人姚隧的文集—《牧庵集》,文字不是很長,大約不足1300字,但涵蓋的內(nèi)容豐富,信息量大,記載了延厘寺的緣起及碑文撰寫的前前后后。
延厘寺的名字是頗有些佛教文化內(nèi)涵的。在姚隧看來,如果佛教亦視“忠勤”、“孝恭”者為“善”為“福”的話,那么,佛教與儒學在教化方面可謂殊途同歸。緣此,在寺院的命名上,他將宗教與山脈連在一起思考:按傳統(tǒng)禮數(shù),諸侯只祭祀封地內(nèi)的山川。在安西王封地內(nèi),華山為西岳之尊,為安西王封地內(nèi)至尊之山。“揭而宣厘,則表寺之名,莫延厘寺為宜也。”“厘”字如果讀“.‑xi,是“福”的意思,通“禧”,自然是取福、禧之意。即以華山作為標幟,寺門取華山之祠門,延及六盤山,是最為合適的,便有了“延厘寺”的名字。姚縫將安西王府的兩處府邸(西安、固原),用華山和六盤山連在一起,蘊意實在是深遠。
延厘寺是第二代安西王阿難答時期主持修建的。如果延厘寺的取名與佛教文化有關,那么,阿難答的宗教文化思想就是一種多元接受了,當然主要還是伊斯蘭文化。過去國內(nèi)外學者對阿難答的研究認為,信仰伊斯蘭教,是與他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但依照“延厘寺”的取名,能夠看出阿難答在對待宗教文化方面的寬容。從忽必烈到其父忙哥刺,藏傳佛教文化的環(huán)境對阿難答的影響是不能排除的。再者,藏傳佛教還是元代的國教。
其次,伊斯蘭文化的影響。蒙古貴族的伊斯蘭化,是阿難答板依伊斯蘭教的宗教文化背景,這主要是指橫跨歐亞四大汗國(金帳汗國、伊兒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的蒙古貴族上層的伊斯蘭化。這四大汗國在13世紀至14世紀初,都相繼走上了伊斯蘭化的道路。由于他們的影響及其他原因,阿難答就成為信仰伊斯蘭文化的典型。
成吉思汗及其之后的兩次西征,來華的回回人已難以計數(shù),他們被陸續(xù)安排在蒙古諸軍隊之中。因此,在安西王所轄的軍隊中,有大量的伊斯蘭信仰者,這是伊斯蘭文化生成的背景。至元十五年(1278)阿難答襲封王位。忽必烈之后,他的繼承者元成宗把忽必烈時期給予忙哥刺的那支軍隊以及原屬于他的唐兀惕(西夏)地區(qū),賜給了阿難答。這里說的安西王的那支軍隊,就是史籍里記載的“依附于他(阿難答)的十五萬軍隊的大部分阪依于伊斯蘭教”。阿難答便在他的領地上倡導和推行伊斯蘭化政策。史籍還記載了阿難答在飯依和信仰伊斯蘭教的過程中,與皇帝元成宗在對待伊斯蘭文化及其認同問題上發(fā)生過激烈爭執(zhí)。至于巧萬軍隊的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的問題,可能在界定上有出人,有學者對此也提出質疑。但不管怎樣,阿難答飯依伊斯蘭教,接受伊斯蘭文化有特定的歷史原因。
總體上看,忽必烈祖孫三代的宗教思想在經(jīng)歷了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之后,雖然形成并確立了以藏傳佛教文化為主體的宗教文化思想,但專制背景下其他宗教文化信仰相對還是有生存空間的。在阿難答身上就折射出了這樣的影子,在闡釋元代宗教文化的過程中,他應該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阿難答接受伊斯蘭文化,是有其大背景的。蒙古民族進人中原之前,先一步到達的地區(qū)是中亞。在那里,蒙古民族接觸到的是回回人、畏兀人的文化,這些文化本身帶有強烈的伊斯蘭文化色彩。這就意味著蒙古民族在接受漢文化之前已經(jīng)接觸和吸納了伊斯蘭文化,此其一。其二,元朝建立后實際上實施的是一種寬容的宗教政策,是多種宗教接受和傳播的態(tài)勢。
成吉思汗時,就對宗教實行兼容并蓄的政策;成吉思汗之后的繼承者,雖因其本人對某些宗教的好惡而略有所差異外,基本上沿襲了成吉思汗時期的宗教政策。因此,在元代出現(xiàn)宗教多元并存的繁榮局面。從這個意義看安西王阿難答飯依伊斯蘭教,文化背景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