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與經濟自由主義思想是什么論文(2)
亞當·斯密與經濟自由主義思想論文篇3
淺談斯密經濟自由主義思想及其借鑒意義
論文 關鍵詞: 經濟 自由主義 市場經濟 轉軌 借鑒
論文摘要: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是經濟自由主義思想的一面旗幟。在我國經濟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時期,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對我國社會倫理道德建設、市場主體建設、理論研究開展和政府行為實施等方面都有借鑒意義。
一、斯密經濟自由主義思想的產生背景
亞當·斯密(1723 --1790)是英國產業(yè)革命前期工場手 工業(yè) 時期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創(chuàng)立者。斯密所處的時代是英國資本主義的成長時期,一方面殘余的封建制度和重商主義的限制政策束縛著英國產業(yè)革命的進一步 發(fā)展 ,另一方面,基督教的謙恭順從、禁欲、忍耐等傳統(tǒng)信條也束縛著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進取心和創(chuàng)造力。處于青年時期的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清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迫切要求一個自由的經濟學說體系。在英國資產階級力求實現(xiàn)商業(yè)自由競爭的呼聲中,斯密從理論上論述了資產階級經濟自由思想。1759年,斯密在倫 理學 講義的基礎上整理出版了《道德情操論》,反映了斯密早期的經濟思想;
1776年他的巨著《國富論》出版, 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 經驗,在批判吸收了當時有關重要經濟理論的基礎上,就整個國民經濟運動過程作了較系統(tǒng)、較明白的描述,被許多資產階級學者奉為至寶。在 實踐中,斯密的經濟學思想適應當時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在理論上,它成為了經濟自由主義的一面旗幟。經濟自由主義,競爭和勞動價值論,是古典經濟學的主要特征,斯密的思想是這一學派的重要部分,而且成為新古典經濟學的基礎。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對處于轉軌期的我國的政策選擇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斯密經濟自由主義思想的內容
一種經濟思想總是有它的 哲學 基礎的,斯密在《天 文學史》中集中表達了他的哲學思想。他認為,哲學是關于 自然 界相互 聯(lián)系 規(guī)律 的 科學 ,而哲學體系在很多方面就像機器,發(fā)明它是為了在想象之中把現(xiàn)實中已經產生的不同活動和后果連接起來。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是以自然法則的哲學思想為基礎的。斯密受到赫奇森的哲學思想影響,赫奇森特別強調分工的重要性,主張人人都有為自身經濟利益而活動的自由。斯密還受到大衛(wèi)·休漠思想的影響,特別是其“同情學說”。休漠認為一切科學都或多或少與人性有關,在其著作《人性論》中認為人的德行是利他的,人的同情心使“利己”和“利他”相一致。經濟自由主義思想扎根于斯密的哲學思想之中,這種哲學思想也構成了《國富論》的一個基本部分。
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指出,支配人類行為的動機有自愛、對自由的渴望、正義感、勞動習慣、交換傾向等,同情心即“對別人的遭遇的關』,}L"”則是道德世界的出發(fā)點,而人們又總是在自愛的 心理指導下追求私利的。這些心理相互制約,支配和決定人們的行為,形成人類社會的自然秩序。在《國富論》中,斯密在考察市場秩序時,從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及其行為出發(fā),強調了在經濟領域中追求私利的重要性。斯密沒有明確提出“經濟人”的概念,但是,在考察經濟生活時他區(qū)分開作為多種品質的人和作為經濟活動的人,而驅使經濟人努力的動機是追求自身物質利益的利己主義本性。斯密在《道德情操論》里最早提出了“看不見的手”的概念,并指出,人們在自愛心理引導下追求私利時,在“看不見的手”的指引下,無形中促進了全人類福利的目的。在《國富論》中,斯密從經濟理論上發(fā)揮了“看不見的手”的概念,把它理解為客觀經濟規(guī)律對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
斯密從理論上系統(tǒng)地論述了資產階級經濟自由思想。他認為分工一旦確立,每個人的勞動產品只能滿足自己極少部分的需要,其他大部分生活需要必須依靠他人的勞動產品。即每個人都要依靠交換而生活。交換不是恩惠和贈予,而是有償?shù)奈锲妨鬓D。商品交換的規(guī)則是等價交換。
所以,如果人們要享受更多的物品,就必須能夠生產更多的東西來獲取交換的媒介—貨幣;要使自己的產品順利的轉化為貨幣,取得盈利,必須投資和生產社會上最需要的東西;每個人越是追求其個人的利益,就越會為社會生產更多的產品,社會財富的增長就越快。因此,斯密主張,在人們不違反正義的 法律 時,應該保證每個人的自由,讓他以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用他的勞動和資本與其他人競爭。就是說,國家應該廢除一切特惠和限制,采取自由的政策,讓每個人在平等自由和正義公平的制度下,按各自的路線自由經營,謀求各自的利益,從而使勞動和資本得到充分利用,并使社會財富增長。斯密的經濟自由思想,既是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破除封建專制束縛的資本主義時代精神的反映。
斯密認為除了分工能提高勞動生產力外,經濟學說以及國家采取的經濟政策也直接關系國民經濟財富的消長。如重商主義代表商業(yè)資本的利益,并且片面強調財富是金銀,財富僅產生于流通領域,否認社會財富包括各種物品和消費品,看不到工 農業(yè)是財富生產源泉,因而不利于生產的發(fā)展。重商主義國家對經濟生活的種種限制政策,對商人經濟活動的干預也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在《國富論》里,斯密強烈反對國家對經濟的種種干預政策,并且從原則上否認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他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實質上就是反對以壟斷和國家干預為特征的經濟政策和主張,提倡自由競爭、自由貿易以及勞動、資本和其他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認為國家廢除一切特惠和限制制度,就是經濟的自由。
但是,斯密也不是主張完全不要干預的極端經濟自由主義者,他認為國家主要有三項應盡的義務和職能:第一是保護國家安全,第二是維護社會安定,第三是建設并維持某些社會公共事業(yè)以及某些公共設施的經濟方面的職能。斯密也不否認國家在一定條件下具有采取某些保護政策的經濟職能。直到現(xiàn)在,斯密提出的國家干預和市場調節(jié)問題,保護主義和自由放任問題,依然是各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三、斯密思想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它在我國現(xiàn)階段至少有以下幾方面借鑒意義。
(一)在社會倫理道德建設方面的借鑒意義
斯密不僅揭示了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 規(guī)律 ,而且構建了 現(xiàn)代 市場經濟有效運轉所必須遵循的道德原則和倫理秩序,這對處于轉軌時期我國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改造和更新,對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 發(fā)展 ,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互利原則是斯密推崇的基本原則。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指出:人類社會的所有成員,都處在一種需要互相幫助的狀態(tài)之中,同時也面臨著相互之間的傷害,在出于熱愛、感激、友誼和尊敬而相互提供了必要幫助的地方,社會便興旺發(fā)達并令人愉快,社會成員通過愛和感情這種令人愉快的紐帶連接在一起,社會便像是互相行善的公共中心;如果社會成員之間缺乏相互的愛和感情,社會必定要減少許多幸福和愉快,但是,社會仍然可以根據(jù)一種一致的估價,完全著眼于勢利的互惡行為而被維持下去;倘若這種互利的準則也被拋棄,不義行為的盛行將毀滅社會。因此,斯密推崇互利原則是保障社會正常運轉的基本道德準則。《國富論》認為互利原則既是自利的界限,也是他利的實現(xiàn)條件,互利因此也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原則和應有的道德準則。
斯密認為在商品交換之中,以自利為出發(fā)點,自由競爭,優(yōu)勝劣汰,是實現(xiàn)互利的途徑。因而,關于眾多人爭論的“斯密問題”,斯密實際上在他的兩部著作之中已經闡明?!兜赖虑椴僬摗氛撌隼?為,《國富論》論述了利己的重要性,利己是解決并達到利他的最優(yōu)路徑。因此,斯密的互利思想,也為我國市場經濟建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理論借鑒,對建設有 中國 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倫理秩序,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 參考 價值。在我國幾千年封建社會中,人們長期重 農業(yè)生產,輕商業(yè)流通,重義輕利。新中國成立后,實行了 計劃經濟體制,人們對市場經濟誤解很深,將“自利”看成“自私”,將“利他”與“利己”完全對立。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后,必然引發(fā)人們思想的深刻革命,盡管任何一個全新的事物在被人們認識和接受的初期,都會引起爭論和誤解,但我們可以采取各種方法縮短人們的思想轉型過程,其中,從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中汲取合理成分,便是引導人們走出對市場經濟認識誤區(qū)的有效辦法。通過對斯密思想的了解,可以認識市場經濟的有序性,可以學會遵守市場經濟的倫理秩序,這不僅會在交易活動中給雙方帶來長期利益,還會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經濟人”假設的借鑒意義
“經濟人”首先是自由人,有進行經濟活動的自由權利,是一個財產獨立的人,擁有明晰的產權界定。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夠建立與市場原則相一致的利益最大化原則和相應的市場方法,讓市場機制充分發(fā)揮作用,以價格信號為導向,調節(jié)經濟活動。經濟人是市場活動的主體,是市場經濟正常運作的微觀基礎,經濟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引導下,會自發(fā)促進社會利益的實現(xiàn)。
我國要實現(xiàn)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就要創(chuàng)建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微觀主體,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要形成與兩種轉變相適應、進而推動兩種轉變得以實現(xiàn)的經濟增長主體。這個經濟增長主體的特征是,一方面要符合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增長方式改變的本性與要求,另一方面同其他主體相比,它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必須具有絕對的市場實力或技術實力,從而使其他主體隸屬于自己。以上兩點,正是斯密“經濟人”假設給予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
(三)國家干預主義與經濟自由主義及其相互關系的借鑒意義
國家干預主義與經濟自由主義的關系是一個爭論已久的話題。斯密的相關思想和主張,對我國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一是要重視市場機制的作用,重新構建市場主體,加快培育和發(fā)展市場體系,使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能夠發(fā)揮基礎作用。二是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需要國家干預,但國家必須轉變政府職能,實行政企分開,政府該管的要管住,該放的要放開,通過采取經濟手段,實現(xiàn)國家對經濟的間接調控,建立健全宏觀經濟調控體系。三是國家要按照法制經濟的基本要求,從保護市場競爭、維護市場秩序出發(fā),建立健全與現(xiàn)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 法律 體系,以保護市場經濟的公正平等競爭,保證市場機制的有效性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序性。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