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時間:
畢凌燕 1由 分享
【摘 要】現(xiàn)在中學的信息技術課,很多老師或同學都稱它為微機課。當今社會。掌握電腦的運用與操作,已普遍被人們接受,那么在課堂上,特別是教授剛接觸電腦、網(wǎng)絡的學習時,如何調(diào)整教學手段,運用靈活多樣的媒體手段,使學生樂學、想學,激發(fā)學生主動、自覺地探索,饒有興趣地開掘信息技術未知領域,成為我們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作為一名計算機課程的教師,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學,讓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計算機知識,下面說說自己的一些想法,與大家一起交流。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1.明確課程教學目標,重視對教材的再創(chuàng)造
信息技術業(yè)是一門發(fā)展特別迅速的產(chǎn)業(yè),可以說兩三個月就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教材的編發(fā)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這樣就導致了學生所用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落后于實際發(fā)展。國家教育部對信息技術課程所用教材在宏觀管理上也一直實行“一綱多本”的原則,因此,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應在遵循“一綱”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再創(chuàng)造,刪掉一些過時的、被淘汰的知識,添加一些相應的新知識,使所教授的知識更貼近現(xiàn)實應用。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知識動態(tài),而且可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信息技術課程教材的規(guī)范化。
2.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興趣能激發(fā)和引導人們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種事物的真相,是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導。興趣是學習自覺性的起點,沒有學習的興趣就不會有智慧和靈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有以下兩種方法:
一是引導法。所謂引導法就是指運用某種外部誘因調(diào)動學生學習電腦的積極性的方法。引導法可分為理論引導法和實踐引導法。理論引導就是教師利用自己對電腦的豐富知識去引導學生打開電腦這個神秘的殿堂。例如教師在講理論知識時,可以插許多正在流行的信息動態(tài),讓學生對電腦產(chǎn)生新鮮感,講一些有關電腦的奇聞怪事。如電腦黑客(黑客闖進美國五角大樓安全系統(tǒng),印尼小神童險進美國導彈防御系統(tǒng))、網(wǎng)上病毒,把電腦能說得多神奇就說多神奇,把學生帶入那神秘的殿堂,再打開它。實踐引導法就是教師要利用自己對電腦的熟練操作的優(yōu)點,來引導學生產(chǎn)生興趣。老師在電腦房里上課,讓學生各自坐在自己的電腦前,老師可以運用深藍公司的易多思軟件----網(wǎng)絡教室軟件來控制學生機,然后老師進行如下演示操作:開始→程序→附件→游戲→紙牌,這樣,游戲就啟動了,這時同學們肯定會很愕然,心里不盡會想:電腦也可以用來玩紙牌,真是新喜若狂。這里老師可以乘勢而入,馬上玩勝一局游戲,這樣學生不僅想自己玩,而且還會對老師很佩服。然后老師把一些游戲規(guī)則及技巧講給學生們聽,再讓學生們自己操作,這樣,還有助于學生熟練使用鼠標。如此一來,學生的興趣也就尤然而生了。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操作實踐出發(fā),強調(diào)的是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易消化、易吸收。
二是比喻法。所謂比喻法就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來傳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生動性和積極性。比喻法可分為故事比喻法和實物比喻法,這兩種方法是根據(jù)計算機的軟、硬件而定的方法。故事比喻法就是把計算機理論知識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傳授知識的方法。例如,在學習初一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這一章時,我們完全可以采用一個古老離奇的故事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故事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位同學相對于電腦來說,就是一個古代的人,然后呢,通過穿越時空,來到了現(xiàn)代,他們看到一棟裝飾華麗的小樓房(老師停頓,做補充:把電腦比喻成小樓房),然后想進入小樓房去瞧一?。ɡ蠋熃忉專何覀円獙W習電腦,那么就要開電腦,進入樓房就是開電腦),他們進入樓房后,來到一個大廳(windows的桌面)里,然后走進其中一個房間(打開“我的電腦”),看見衣柜和幾個箱子之類的家具(老師解釋為:這是A盤、C盤、D盤和控制面板等之類),他們再打開其中一個箱子(打開其中一個盤符)。發(fā)現(xiàn)箱子里還有些漂亮的小箱及衣服(解釋為:文件夾及文件)……,如此精彩的講下去,再加上老師栩栩如生的描繪,同學們一定聽得嘴如癡如醉,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以上是從教學微觀方面講的,從宏觀方面講就是實物比喻法,即把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中常用的物體聯(lián)系起來,以加強無意識中的記憶的一種教學法。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捕捉生活中熟悉的東西去引導學生不由的想起課本的知識。
3.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出示問題,提出任務,自主探討”的過程,體現(xiàn)了集體的智慧,深化了學生對問題和知識的理解,開闊了視野,打開了思路,幫助學生學會用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在知識內(nèi)涵加深的同時,讓學生當堂操作,驗證或嘗試完成本課知識內(nèi)容,進一步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如在講述計算機的構(gòu)造和工作原理時,將一臺計算機拆開,將主板、CPU、內(nèi)存條、顯示卡等硬件通過視頻實物演示平臺展現(xiàn)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學都對計算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讓他們初步了解計算機內(nèi)部是由一些集成電路芯片和邏輯控制電路共同組成,打開了學生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學生對計算機內(nèi)部的神秘感。這時可以將一些問題提出來讓學生進行思索:這些芯片是怎樣組裝在一起而成為一臺能工作的計算機呢?各個芯片之間又將是如何工作的呢?學生思索之后,教師將這些硬件組裝在主板上,同時將CPU的作用、內(nèi)存條的功能,磁盤驅(qū)動器的用途一一進行解說,最后啟動機器,當學生看到顯示器出現(xiàn)熟悉的英文字幕時,都會產(chǎn)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欲望。針對剛才組裝時的操作進行提問,讓回答較準確的學生上臺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快速掌握該知識點,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愛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的習慣,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能力。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自主探索學習,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認識,漸漸掌握了學習的技巧和規(guī)律,就會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比較透徹的理解。
總之,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從更新教學觀念入手,營造創(chuàng)新環(huán)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保證學生有創(chuàng)新的時間和空間,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1.明確課程教學目標,重視對教材的再創(chuàng)造
信息技術業(yè)是一門發(fā)展特別迅速的產(chǎn)業(yè),可以說兩三個月就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教材的編發(fā)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這樣就導致了學生所用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落后于實際發(fā)展。國家教育部對信息技術課程所用教材在宏觀管理上也一直實行“一綱多本”的原則,因此,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應在遵循“一綱”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再創(chuàng)造,刪掉一些過時的、被淘汰的知識,添加一些相應的新知識,使所教授的知識更貼近現(xiàn)實應用。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知識動態(tài),而且可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信息技術課程教材的規(guī)范化。
2.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興趣能激發(fā)和引導人們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種事物的真相,是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導。興趣是學習自覺性的起點,沒有學習的興趣就不會有智慧和靈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有以下兩種方法:
一是引導法。所謂引導法就是指運用某種外部誘因調(diào)動學生學習電腦的積極性的方法。引導法可分為理論引導法和實踐引導法。理論引導就是教師利用自己對電腦的豐富知識去引導學生打開電腦這個神秘的殿堂。例如教師在講理論知識時,可以插許多正在流行的信息動態(tài),讓學生對電腦產(chǎn)生新鮮感,講一些有關電腦的奇聞怪事。如電腦黑客(黑客闖進美國五角大樓安全系統(tǒng),印尼小神童險進美國導彈防御系統(tǒng))、網(wǎng)上病毒,把電腦能說得多神奇就說多神奇,把學生帶入那神秘的殿堂,再打開它。實踐引導法就是教師要利用自己對電腦的熟練操作的優(yōu)點,來引導學生產(chǎn)生興趣。老師在電腦房里上課,讓學生各自坐在自己的電腦前,老師可以運用深藍公司的易多思軟件----網(wǎng)絡教室軟件來控制學生機,然后老師進行如下演示操作:開始→程序→附件→游戲→紙牌,這樣,游戲就啟動了,這時同學們肯定會很愕然,心里不盡會想:電腦也可以用來玩紙牌,真是新喜若狂。這里老師可以乘勢而入,馬上玩勝一局游戲,這樣學生不僅想自己玩,而且還會對老師很佩服。然后老師把一些游戲規(guī)則及技巧講給學生們聽,再讓學生們自己操作,這樣,還有助于學生熟練使用鼠標。如此一來,學生的興趣也就尤然而生了。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操作實踐出發(fā),強調(diào)的是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易消化、易吸收。
二是比喻法。所謂比喻法就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來傳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生動性和積極性。比喻法可分為故事比喻法和實物比喻法,這兩種方法是根據(jù)計算機的軟、硬件而定的方法。故事比喻法就是把計算機理論知識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傳授知識的方法。例如,在學習初一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這一章時,我們完全可以采用一個古老離奇的故事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故事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位同學相對于電腦來說,就是一個古代的人,然后呢,通過穿越時空,來到了現(xiàn)代,他們看到一棟裝飾華麗的小樓房(老師停頓,做補充:把電腦比喻成小樓房),然后想進入小樓房去瞧一?。ɡ蠋熃忉專何覀円獙W習電腦,那么就要開電腦,進入樓房就是開電腦),他們進入樓房后,來到一個大廳(windows的桌面)里,然后走進其中一個房間(打開“我的電腦”),看見衣柜和幾個箱子之類的家具(老師解釋為:這是A盤、C盤、D盤和控制面板等之類),他們再打開其中一個箱子(打開其中一個盤符)。發(fā)現(xiàn)箱子里還有些漂亮的小箱及衣服(解釋為:文件夾及文件)……,如此精彩的講下去,再加上老師栩栩如生的描繪,同學們一定聽得嘴如癡如醉,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以上是從教學微觀方面講的,從宏觀方面講就是實物比喻法,即把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中常用的物體聯(lián)系起來,以加強無意識中的記憶的一種教學法。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捕捉生活中熟悉的東西去引導學生不由的想起課本的知識。
3.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出示問題,提出任務,自主探討”的過程,體現(xiàn)了集體的智慧,深化了學生對問題和知識的理解,開闊了視野,打開了思路,幫助學生學會用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在知識內(nèi)涵加深的同時,讓學生當堂操作,驗證或嘗試完成本課知識內(nèi)容,進一步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如在講述計算機的構(gòu)造和工作原理時,將一臺計算機拆開,將主板、CPU、內(nèi)存條、顯示卡等硬件通過視頻實物演示平臺展現(xiàn)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學都對計算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讓他們初步了解計算機內(nèi)部是由一些集成電路芯片和邏輯控制電路共同組成,打開了學生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學生對計算機內(nèi)部的神秘感。這時可以將一些問題提出來讓學生進行思索:這些芯片是怎樣組裝在一起而成為一臺能工作的計算機呢?各個芯片之間又將是如何工作的呢?學生思索之后,教師將這些硬件組裝在主板上,同時將CPU的作用、內(nèi)存條的功能,磁盤驅(qū)動器的用途一一進行解說,最后啟動機器,當學生看到顯示器出現(xiàn)熟悉的英文字幕時,都會產(chǎn)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欲望。針對剛才組裝時的操作進行提問,讓回答較準確的學生上臺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快速掌握該知識點,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愛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的習慣,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能力。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自主探索學習,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認識,漸漸掌握了學習的技巧和規(guī)律,就會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比較透徹的理解。
總之,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從更新教學觀念入手,營造創(chuàng)新環(huán)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保證學生有創(chuàng)新的時間和空間,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