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課件,構建生動高效課堂
時間:
趙巖1由 分享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課堂教學之中,把課件作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教學過程,必將對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產生巨大的影響。
下面結合我所制作的課件《鄉(xiāng)愁》膚淺談談幾點看法:
一、導入新課要富于“新意”
課件導學,激發(fā)學趣。一堂課的開場白很重要,教師應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導入,相機引入課件。
在制作課件《鄉(xiāng)愁》的過程中,我先播放歌曲《故鄉(xiāng)的云》,那深遠的意境、婉轉的歌聲、如詩般的語言引領學生進入了思鄉(xiāng)這一話題。媒體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生動再現(xiàn)了與課文主題相關的畫面,讓學生感到有新意、有懸念、有學頭、愿意學、喜歡聽。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二、攻克重、難點要富于“新意”
課件促學,突出重點與難點,優(yōu)化課堂教學。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攻克以及是否突出了現(xiàn)代教育思想、理論和觀念。一個適宜的課件應貫穿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它既要包含簡潔有序的教學流程,又要再現(xiàn)課文的重點內容,以達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的目的,還不致于浪費時間,要盡可能避開非學科性的活動把教學內容講“腫”,應讓課件成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催化劑。
詩歌重在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才能品語言、悟情感。
在《鄉(xiāng)愁》的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利用課件突破重、難點的:
1、品語言:
我設制了“鄉(xiāng)愁歌曲”和“朗誦欣賞”。歌曲的欣賞,可以更進一步體驗情感,并且圖片的移動與歌詞對應,增強了形象性。首先播放“朗誦欣賞”。由于教師的口語素質以及對課文朗讀的理解和把握的差異,往往對聽說訓練造成一些偏差。而課文朗讀錄音教材是朗讀等語言專業(yè)工作者經過認真揣摩、反復推敲后制作而成的優(yōu)秀語言作品,它用準確、響亮、清晰的有聲語言轉換了書本上的文字語言,恰到好處地再現(xiàn)了文章的語言、節(jié)奏、格調以及作品所蘊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復操作性,從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學生學有標準、學有興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尋找朗讀的技巧和誦讀的靈感,在此基礎上再及時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在音樂和畫面的配合下學生進行詩歌朗誦,幫助學生回憶詩歌的內容。
2、悟情感:
“詩言志”,詩歌感情深沉而內蘊、講意境,這使得詩歌教學只有讓學生的身心都進入詩的特定氛圍情趣之中,才能體味到詩的深層含義。“品味賞析”是最重點的環(huán)節(jié),我反復修改,最后確定了“整體感知”和“合作探究”兩個環(huán)節(jié)。“整體感知”我設制了兩個問題:
(1)作者是以什么變化組詩的?
(2)作者濃濃的鄉(xiāng)情是借什么來表達的?
目的是讓學生對全詩有個整體了解。然后合作探究,讓學生多角度賞析詩歌,可以從詩的結構、情感、韻律、語言等方面著手。對此我設制了四個相對獨立的環(huán)節(jié)——每個小節(jié)的內容和與其相對應的畫面(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可讓學生任意選擇想要賞析的小節(jié),點擊畫面即可進入。逼真的畫面再配以文字,很快使學生進入了情境。在耳聞目睹和心靈感應中學生終于悟到作者此時內心的情感,從而使學生準確地把握了課文的中心。靜止的圖片與文字結合更直觀、更形象、更易于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
3、用意象: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思考問題時不只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以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當這種思考完成之后,我要花費很大力氣把它們轉換成語言。”這表明在人們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離不開想象和驗證的機會。如何讓學生學會“用意象”這種寫法呢?我設計了習作:“同學們,假如你離開了家鄉(xiāng),離開了親人,你會選用哪一種物象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呢?”通過習作學生自然會明白用意象體會作者內心感受、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妙處。
三、鞏固練習要富于“新意”
我把鞏固練習分為“拓展延伸”和“想象練習”兩個部分。在“拓展延伸”部分運用“習作”讓學生靜下心來自主思考創(chuàng)作,再運用余光中先生體現(xiàn)鄉(xiāng)愁的“相關作品”,配樂朗誦“春天,遂想起”、歌曲“鄉(xiāng)愁四韻”,引導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想象練習”部分運用“習作園”讓學生學以致用,運用“收藏屋”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余光中先生,這樣就達到了鞏固本節(jié)課的目的。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難看出運用課件的多種益處。當然,多媒體課件只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輔助工具,絕對不可能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避免“教師東指西指,學生東看西看”等為了多媒體而運用多媒體、只圖好看而不重實效的現(xiàn)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能以新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去精心搜集選擇適合教材內容、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電教手段,選擇適當?shù)慕虒W時機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求得最佳教學的效果,學生也能發(fā)揮潛能,求得最佳學習的效果。挖掘靈性與精彩是需要我們始終努力的!
下面結合我所制作的課件《鄉(xiāng)愁》膚淺談談幾點看法:
一、導入新課要富于“新意”
課件導學,激發(fā)學趣。一堂課的開場白很重要,教師應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導入,相機引入課件。
在制作課件《鄉(xiāng)愁》的過程中,我先播放歌曲《故鄉(xiāng)的云》,那深遠的意境、婉轉的歌聲、如詩般的語言引領學生進入了思鄉(xiāng)這一話題。媒體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生動再現(xiàn)了與課文主題相關的畫面,讓學生感到有新意、有懸念、有學頭、愿意學、喜歡聽。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二、攻克重、難點要富于“新意”
課件促學,突出重點與難點,優(yōu)化課堂教學。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于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攻克以及是否突出了現(xiàn)代教育思想、理論和觀念。一個適宜的課件應貫穿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它既要包含簡潔有序的教學流程,又要再現(xiàn)課文的重點內容,以達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的目的,還不致于浪費時間,要盡可能避開非學科性的活動把教學內容講“腫”,應讓課件成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催化劑。
詩歌重在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才能品語言、悟情感。
在《鄉(xiāng)愁》的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利用課件突破重、難點的:
1、品語言:
我設制了“鄉(xiāng)愁歌曲”和“朗誦欣賞”。歌曲的欣賞,可以更進一步體驗情感,并且圖片的移動與歌詞對應,增強了形象性。首先播放“朗誦欣賞”。由于教師的口語素質以及對課文朗讀的理解和把握的差異,往往對聽說訓練造成一些偏差。而課文朗讀錄音教材是朗讀等語言專業(yè)工作者經過認真揣摩、反復推敲后制作而成的優(yōu)秀語言作品,它用準確、響亮、清晰的有聲語言轉換了書本上的文字語言,恰到好處地再現(xiàn)了文章的語言、節(jié)奏、格調以及作品所蘊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復操作性,從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學生學有標準、學有興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尋找朗讀的技巧和誦讀的靈感,在此基礎上再及時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在音樂和畫面的配合下學生進行詩歌朗誦,幫助學生回憶詩歌的內容。
2、悟情感:
“詩言志”,詩歌感情深沉而內蘊、講意境,這使得詩歌教學只有讓學生的身心都進入詩的特定氛圍情趣之中,才能體味到詩的深層含義。“品味賞析”是最重點的環(huán)節(jié),我反復修改,最后確定了“整體感知”和“合作探究”兩個環(huán)節(jié)。“整體感知”我設制了兩個問題:
(1)作者是以什么變化組詩的?
(2)作者濃濃的鄉(xiāng)情是借什么來表達的?
目的是讓學生對全詩有個整體了解。然后合作探究,讓學生多角度賞析詩歌,可以從詩的結構、情感、韻律、語言等方面著手。對此我設制了四個相對獨立的環(huán)節(jié)——每個小節(jié)的內容和與其相對應的畫面(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可讓學生任意選擇想要賞析的小節(jié),點擊畫面即可進入。逼真的畫面再配以文字,很快使學生進入了情境。在耳聞目睹和心靈感應中學生終于悟到作者此時內心的情感,從而使學生準確地把握了課文的中心。靜止的圖片與文字結合更直觀、更形象、更易于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
3、用意象: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思考問題時不只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以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當這種思考完成之后,我要花費很大力氣把它們轉換成語言。”這表明在人們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離不開想象和驗證的機會。如何讓學生學會“用意象”這種寫法呢?我設計了習作:“同學們,假如你離開了家鄉(xiāng),離開了親人,你會選用哪一種物象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呢?”通過習作學生自然會明白用意象體會作者內心感受、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妙處。
三、鞏固練習要富于“新意”
我把鞏固練習分為“拓展延伸”和“想象練習”兩個部分。在“拓展延伸”部分運用“習作”讓學生靜下心來自主思考創(chuàng)作,再運用余光中先生體現(xiàn)鄉(xiāng)愁的“相關作品”,配樂朗誦“春天,遂想起”、歌曲“鄉(xiāng)愁四韻”,引導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想象練習”部分運用“習作園”讓學生學以致用,運用“收藏屋”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余光中先生,這樣就達到了鞏固本節(jié)課的目的。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難看出運用課件的多種益處。當然,多媒體課件只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輔助工具,絕對不可能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避免“教師東指西指,學生東看西看”等為了多媒體而運用多媒體、只圖好看而不重實效的現(xiàn)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能以新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去精心搜集選擇適合教材內容、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電教手段,選擇適當?shù)慕虒W時機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求得最佳教學的效果,學生也能發(fā)揮潛能,求得最佳學習的效果。挖掘靈性與精彩是需要我們始終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