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從文化語言學角度解析網絡用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互聯(lián)網絡的普及,一種新興的有別于傳統(tǒng)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網絡用語就此產生。這類語言的出現(xiàn)和傳播主要寄生于龐大的網絡人群,即“網民”。網絡用語生動活潑,傳播語言簡便快捷,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和生命力。本文試圖從文化語言學的角度來剖析網絡用語產生的文化背景以及自身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并闡述它對文化所造成的影響。
一、網絡用語和文化的介紹
“文化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是語言和文化的關系,論及語言同文化的關系,需先界定語言、文化這兩個概念。”(邢福義,2000)首先對本文中特定的概念——網絡用語的含義做一個簡單的梳理。網絡用語在計算機媒體剛興起時,多是指描述網絡和電腦的專業(yè)術語,除此之外,還有網絡經濟,網絡教育,電子商務等與電腦有關的專業(yè)術語。隨著電腦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普及,語言生活也隨之產生巨大變化時,網絡上出現(xiàn)了一種使用隨意并具有自己特點的自然語言,也稱為網絡用語,這種語言是網民們在聊天室或者BBS上常使用的語言和符號。
“文化是為社會成員所共同擁有的生活方式和為滿足這些方式而共同創(chuàng)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為,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層次。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chuàng)造的種種物質文明,包括生產和交通工具,日用器具,服飾,飲食和和其他人類行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二、網絡用語產生的文化背景
網絡用語與文化的關系密切,它的產生和流行都離不開文化因素的影響。作為一種新型的語言形式,它之所以能夠產生強大的生命力和社會影響力都是因為其背后深刻的物質、制度以及心理文化原因。
(一)物質文化原因。網絡用語是隨著網絡的出現(xiàn)和普及而產生的一種新興的媒介語言,所以網絡是網絡用語產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質基礎。由于網絡是在科學技術的支撐下應運而生的,所以總的來說網絡用語是科技發(fā)展下的產物。
(二)制度文化原因。語言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創(chuàng)新、經濟的繁榮發(fā)展、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接觸的背景下,推動了語言的發(fā)展和變化。如:新詞的產生,新義的增加,外來詞的吸收等都是語言變化的表現(xiàn)。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網絡用語這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才能得以產生。
(三)心理文化原因。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思維也會跟著發(fā)展和進步,必然會出現(xiàn)與之相對應新的語言形式和語言規(guī)則。據統(tǒng)計,網絡的使用者大部分都是年輕的一代。這代人生活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日益豐富繁榮的新時代,具有更加開放,更加活躍的思想,并且敢于質疑,敢于挑戰(zhàn),敢于創(chuàng)新。所以一般的語言經過他們的改造和變異并用于網絡,逐漸被其他大部分網絡成員所接受并廣泛運用以后,便成了相對固定網絡用語。
三、網絡用語的文化內涵
網絡用語是由于網絡交際的需要而產生的,它之所以能夠如此輕易地被大眾所接受和廣泛流傳,原因之一是因為網民們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將文字、數(shù)字、符號、英語等進行隨意的的組合,創(chuàng)造出大量的網絡用語。網絡用語根據不同的組合形式,可以簡單的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每種類型的網絡用語背后都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分析網絡網絡用語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對于網絡用語的發(fā)展和走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一)縮略型網絡用語的文化內涵??s略型網絡用語是網民們將漢語、英語或者漢語拼音變形成簡單的形式,起初這只是網民們?yōu)榱颂岣呔W上交流的效率而采取的一種方式,但是久而久之,就成為固定的網絡用語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跟著加快,網絡這種新興的交流媒介為了適應這種發(fā)展要求也做出了一定的反應:即允許網民們使用經濟簡潔的語言形式來表達相對完整準確的信息??s略語的產生大大的縮短地輸入信息的時間,體現(xiàn)出了語言的經濟原則,提高了人們交流的效率。
(二)諧音型網絡用語的文化內涵。諧音型網絡用語是使用漢字或者數(shù)字中語音上相似的成分來進行替代而產生的,包括漢字的諧音:神馬(什么),杯具(悲劇),米國(美國),童鞋(同學),粉(很)等;數(shù)字的諧音:886(拜拜咯),9494(就是就是),等;英語字母與數(shù)字結合的諧音(V5“威武”)等。
諧音型網絡用語的產生是物質文化和心理文化影響下的結果。隨著計算機拼音輸入法的普及,大部分網民逐漸摒棄了以往操作較為麻煩的五筆輸入法和智能ABC輸入法,再加上拼音輸入法具有多字連拼以及選擇項較多的特點,在使用的時候,比如明明想輸入“同學”,可是出現(xiàn)的首選項是“童鞋”;想輸入“悲劇”,卻出來的是“杯具”,由于出于節(jié)約時間的考慮,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就直接將錯就錯了。
(三)新造型網絡用語的文化內涵。新造型網絡用語是網絡中最常見最多種的一種類型,有“宅男”,“宅女”,“走你”,“裸婚”,“高富帥”,“給力”,“hold住”,“切糕”,“神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剛”,“元芳,你怎么看?”等。新造型網絡用語是歷史發(fā)展的結果,是網絡時代在語言上的投影。隨著網絡環(huán)境的發(fā)展,會不斷出現(xiàn)新的事物、新的概念。這時就需要產生新的詞或者利用已有的詞增加新的詞義來表示。
四、網絡用語對文化的影響
由上文可知,網絡用語是體現(xiàn)文化和認識文化的一個信息系統(tǒng),諸多的文化特點都可以在網絡用語中得到映射。因此,我們也可以通過與時俱進的網絡用語來審視當今中國文化的發(fā)展狀況。
(一)網絡用語對文化的負面影響。網絡用語一打出現(xiàn)就伴隨著隨意性和便捷性的特點應用發(fā)展起來。隨著網民隊伍的逐漸壯大,再加上網民們語文水平的參差不齊,對漢語的改造和創(chuàng)新不一定會遵循語言的規(guī)律,所以首先不可避免地對現(xiàn)代漢語的的規(guī)范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和沖擊。其次,網絡語言中層出不窮的錯字,怪字破壞了語言的純潔性,而且其中很多低俗的網絡用語對于大部分青少年網民的成長是不利的。
(二)網絡用語對文化的正面影響。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原因。網絡用語能具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且被廣泛地接受也正是因為它對于文化也有積極向上的正面影響。首先,網絡用語其中的“精華”部分豐富了漢語的語言詞匯,給人們的生活和交流帶來了樂趣,很多網絡用語已經被收錄到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了,如“囧”,“裸婚”等。
網絡用語是時代的產物,是科技的產物,也是文化的產物。它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文化背景,它自身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網絡用語對于文化有著消極卻又積極的影響。所以我們一味地排斥和抵制網絡用語是不可取的,不能僅僅因為它的不足而忽視了它的生命力。在如今勢不可擋的網絡環(huán)境下,我們不如對網絡用語多點寬容,讓它自己在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下自我選擇和淘汰。那些不符合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語言最終會被拋棄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只有那些被大多數(shù)人所認可的,經過約定俗成過后的網絡語言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
淺析從文化語言學角度解析網絡用語
下一篇:試論社會語言學對英語教學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