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歐•亨利小說中的人性意識
時間:
李艷云 歐陽友珍1由 分享
〔論文關鍵詞]歐·亨利 小說 人性意識
〔論文摘要]歐·亨利被稱為“現(xiàn)當代美國短篇小說的莫基人”,"20世紀初期美國最廣為人知的作家”,他的小說題材廣泛,內(nèi)涵豐富,于司空見慣的尋常事件中,達到不奇而奇的神效,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種種不平之事進行了琳漓盡致的批判和鞭撻,而對于合乎人性的真善美則給予了熱情的謳歌和贊美,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人性意識。
美國小說家、文學評論家亨利·詹姆斯說“在最廣泛的范圍里,可以把小說看作個人的和直接的生活印象的反映”,即作家小說主題的選擇不是偶然的,往往與他們各自不同的體驗,及對人生的感受和無止境的思考等相關,可以說,作家所寫的是其對人生的反思。
歐·亨利在(麥琪的禮物》中的感嘆,“人生是由吸泣、抽噎、微笑組成的,而抽噎占了大部分”,可謂是他人生之路的真實寫照!他短暫的一生命途多外,不堪回首,“經(jīng)歷了生活中所有的主要場景—不平常的冒險、城市生活、上流社會,以及…”更多的“底層生活”,這一切使他經(jīng)歷了煉獄似的人生,深切地感受了底層社會的痛苦、不幸,看透了美國豺狼社會的罪惡本質(zhì),非常的經(jīng)歷帶給他非常的痛苦,卻也令他“得到經(jīng)驗所能給他的一切世故人情”,換來了他特有的小說創(chuàng)作素材,造就了杰出的世界性作家。
歐·亨利善于綜合自己所熟知的各種生活現(xiàn)象,并用小說中的人物來體現(xiàn)他對生活的理解。他的小說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邃,從各個不同視角,真實、生動、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現(xiàn)實面貌。他的整個創(chuàng)作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重大社會事件,也絕無波瀾壯闊的生活畫面,他所描寫的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側(cè)面、局部甚至是反面,選用的則是普通生活中的細小瑣事、平凡素材。但作者有著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和生活庫存,以及新穎、銳利的眼力,善于以小見大,從平常的小事中反映出不平常的社會意義,從而能夠在有限的場景里極自然地推出生活中最深刻的真實,使讀者于管窺茲測中見到騰飛的龍、洶涌的波,達到不奇而奇之效。他認為受注意的應當是紐約的“四百萬”個普通人—紐約的基礎,而不是那些被視為城市精華的、“四百個”腦滿腸肥的、所謂的成功的上流人物。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充當起了小人物的代言人,訴說他們的苦辣酸甜,挖掘和歌頌他們的人情味和人性美,而對資產(chǎn)階級上流人物,則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抨擊,揭露和抨擊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正常的現(xiàn)象。因而,揚清擊濁、褒美貶惡、歌頌人性世界中的真善美,抨擊美國世界中違反人性的假惡丑,便成了他小說的總主題,表現(xiàn)出強烈的人性意識。
一、孜孜為利—摩天大廈“叢林中的孩子們的生存法則”
作為一個年輕的國家,美國是個平民社會,沒有什么天生就高人一等的王公貴族,衡量人們高低貴賤、成功與否的唯一尺度就是金錢,所以貧富就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而歐·亨利所處的時代正值美國由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邁人壟斷帝國主義階段,“黃金時代”露出了“鍍金時代”的真相,國內(nèi)貧富尖銳對立,極少數(shù)資本寡頭—“強盜大亨”成了“美國的實際主宰”。美國并沒有成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所描繪的“人人享有民主、自由、幸福權利”的天堂,卻一變而為世界上“貧富鴻溝最深的國家之一,在那里一方面是一小撮卑鄙醒凝的沉溺于奢侈生活的億萬富翁,另一方面是千百萬永遠在饑餓線上掙扎的勞苦大眾”。當時拜金主義盛行,為了金錢,人人趨之若鶩,真可謂坑蒙拐騙樣樣齊全,貪污舞弊泛濫成災,偷盜搶劫稀松平常。只要能弄到錢,便是成功,根本無人問津金錢的來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人的心靈體系也為金錢所維系和異化。與歐·亨利同時代的馬克·吐溫對此曾有過人木三分的評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貧窮總是不方便的。但只有在美國,貧窮是恥辱”。歐·亨利對美國這個名利場的把戲也看得十分透徹,并對這個“金元帝國”的金錢崇拜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諷刺和批判。作家筆鋒所指,是美國大城市,因為“在大城市里,本性喪失得最快”。大城市是“四百個”富豪的天堂,“四百萬個”貧民的地獄,是罪惡的淵蔽,抓住了大城市,就能擊中資本主義的要害。歐·亨利的小說可謂刺向資本主義社會的一把看似小巧實則鋒利無比的匕首。
在歐·亨利筆下,那些摩天大廈的“叢林中的孩子們”,一個個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惟利是圖,損人利己,巧取豪奪,行的都是“叢林法則”,為的則是追金逐銀。華爾街的百萬富翁原是靠搶劫、謀殺、吞贓的手段發(fā)跡,后又通過卑鄙手段操縱股票,把朋友剝奪得傾家蕩產(chǎn),他們的強盜邏輯是“一匹馬馱不動兩個人”,似乎一切權利和金錢都該歸之所有,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就是強盜、投資商就是匪徒、百萬富翁就是魚肉他人的“鰲魚”的實質(zhì)((我們選擇的道路》)。已退休的肥皂大王“始終認為錢能通神”,憑借每天能調(diào)度上千萬美元的財力,過問少爺“發(fā)動的太遲”的婚事,使紐約在三分鐘內(nèi)發(fā)生一次空前的交通堵塞事故,從而使得財神戰(zhàn)勝了愛神,揭露了資本家勾心斗角、明搶暗奪、損人利己、危害社會的本質(zhì)((財神與愛神》)。搶、騙、偷,是資產(chǎn)階級發(fā)財致富的手段;狡猾與奸詐、殘暴與毒辣、冷酷與無情是他們成功的因素。就連殺人放火犯,也恥與為伍,鳴冤叫屈說沒有他們的罪孽深重((沒有完的故事》)。他們是“領有許可證的搶劫無產(chǎn)階級的人”,不放過“能搜刮克扣的每一塊錢”(《新天方夜譚》)。
歐·亨利小說題材中出現(xiàn)最多的當屬騙子,這是大有用意、令人深思的。因為這正是作者對身處其間的現(xiàn)實社會的總體的印象,是對當時整個歷史時代的真實的寫照,旨在向人們展示“文明社會”黑暗與滑稽的本質(zhì):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是非混淆,人妖顛倒,騙子、強盜當?shù)?,罪犯兇手發(fā)跡,資本家、上流人物則是隱身的、最合法的真正的騙子和強盜。所謂的“慈善事業(yè)”,實際是最賺錢的營生(《慈善事業(yè)數(shù)學講座》);而堪稱成人之美的“婚姻介紹所”也成了投機賺錢,輕松取財兼玩弄別人感情于股掌的生財之道((精確的婚姻學》);分別“代表勞動力、貿(mào)易和資本”的三個不名一文的“貪心漢”聚會一起,自鳴得意的強盜搶來錢財,卻被騙子騙走,騙子把騙來的錢轉(zhuǎn)向金融家的企業(yè)投資,金融家卻大搞買空賣空,把騙子的錢全部吞掉,真?zhèn)€是,“蝗螂捕蟬,黃雀在后”((黃雀在后》),“強中更有強中手”(《催眠術家杰甫·彼得斯》、(刮狼皮》)。
另外,對人性丑的批判,還表現(xiàn)在一些描寫被金錢扭曲異化了人性的市民的作品中,借助這類滑稽荒誕的故事,歐·亨利深刻揭示出一個存在于西方社會中的重大、嚴肅的社會問題:物質(zhì)文明的發(fā)展,卻帶來了蕓蕓眾生精神上的極端空虛匾乏,包括家庭親屬成員在內(nèi)的整個社會人際關系受到嚴重惡化、扭曲和異變,人與人之間仿佛隔著一堵堅厚無比的墻,橫亙著一片茫茫沙漠那樣,難以甚至根本無法理解、溝通,彼此孤獨、隔絕乃至于互相敵視、仇視。忙碌的經(jīng)紀人成了賺錢的機器,忘掉了一切,上演了一出婚后求婚的丑劇((忙碌經(jīng)紀人的浪漫史》);為了追富求貴,青年男女弄虛作假,出盡洋相,假扮演著富男貴女的角色,卻弄巧成拙,斷送了有望成為事實的好姻緣((華而不實》、(汽車等候的時候));原本有著草原主人純真和清新天性的夫妻,一來到“高聳人云的公寓懸崖和大樓絕壁”的城市,成了“紐約巖洞的居民”,便沒了人性,夫妻關系“變得麻木不仁”。妻子愛寵犬勝過丈夫,丈夫卻淪為狗的奴隸《俄底修斯和狗人);因為沒錢,火氣卻盛,夫婦整天在空虛、無聊、打鬧和敵對中混日子((回合之間》、(春天的先兆》);而另一些人則因此有熱鬧可看,且以此為樂,樂此不疲,一對市儈典型居然在看熱鬧的喜劇中相識、相愛、及至結婚,而更好笑更可悲的是他們竟然在自己的婚禮上,難以自持地加人到看熱鬧的人群中,結果,上演了一個被“擠扁踩爛”,一個“渾身是傷”悲劇((看熱鬧的喜劇》)。通過這一類作品的創(chuàng)作,作者意在開掘更值得人們在哈哈大笑之后需要去思索的悲劇性內(nèi)涵。
二、逆境施愛—夾縫中盛開的人性之花
歐·亨利通過心細如塵的觀察,一方面對丑惡的社會現(xiàn)實進行了無情地批駁,另一方面,作為來自社會底層的作家,他始終站在被壓迫被剝削的底層人民一邊,以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和人道主義的思想,塑造了為數(shù)可觀的小人物的形象,反映他們在弱肉強食的法則下展轉(zhuǎn)反側(cè)、備受欺凌、饑貧無告的凄慘情景,并熱情謳歌了他們身上人性的閃光,純潔的愛情和友誼、自我犧牲、相濡以沫、同舟共濟的人情味等,這和有錢人之間的金錢關系形成鮮明的對照。作者在他們身上,追求著合乎人性觀點的社會理想,使人們從銅臭四溢的華爾街聞到人情味的芬芳,在紐約摩天大樓的“森林”里看到了美麗的人性之花。
歐·亨利小說中感人至深的是在生活重壓下落魄、掙扎的小人物,雖身處艱苦的求生環(huán)境,他們?nèi)阅軐λ吮憩F(xiàn)出真誠的愛,做出難能可貴的犧牲。貧窮潦倒的老畫家貝爾門,為了幫助青年女畫家瓊珊重樹生的希望,打消她因藤葉片片凋落而日愈一日想死的“傻念頭”,不顧年老體弱,于一個“凄風苦雨的夜里”,在瓊珊窗口對面的墻壁畫上了一片綠色的、永不凋落的藤葉,終于使瓊珊戰(zhàn)勝了死神,而老畫家卻因此被肺炎死神奪去了生命(《最后的常青藤葉》);貧賤夫妻為了向?qū)Ψ奖磉_深沉的愛意,不惜犧牲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使對方得到快樂和驚喜((麥琪的禮物》、(愛的犧牲》);為了掩護新婚姊妹的愛人逃脫警察的追捕,新娘機智巧妙地把誤會和災難引到自己新郎身上,無私地讓自己的新郎在抗拒逮捕的搏斗中吃盡了苦頭,為逃脫者贏得了時間,保護了新婚夫婦蜜月旅行的幸福(《新婚的姊妹們》)。
歐·亨利喜歡引用吉卜林(1865 -1936 )年的一句話:“西方是西方,東方是東方,它們永不會相遇”,但他所說的西方是指廣闊自由、富有浪漫氣息的美國西南部各州。在他看來,西部大草原是“美國的希望”,“第二天堂”,它遠離東部大都市文明的污染,沒有染上金錢的銅臭,這里有清新的空氣,芳香的泥土,勃發(fā)的活力。離開草原或鄉(xiāng)村,人們就會失去人性,而一旦返回大自然,美麗的人性之花,便會自由開放。患有不治之癥的病人,只要在這兒呆上一段時期,定然能夠不藥而愈((索托利牧場的衛(wèi)生學》);這里人情醇厚,人們彼此信任,無有猜疑((活期貸款》、(劃頸之交》);這里是愛情和幸福的溫床,迷失于都市中的青年,在這兒可找到愛情和人生的幸福((牧場上的博皮普夫人》)。作者把他的希望和快樂寄托在他心目的凈土,夢幻中的伊甸園,心馳神往的極樂世界,神奇美麗的人性之邦—西部大草原。可以說,西部牛仔小說表現(xiàn)了作者的理想主義追求,標志著歐·亨利創(chuàng)作的又一座文學豐碑。
對人性美的贊美,還包括那些在某種力量的感召下,所產(chǎn)生的良心的發(fā)現(xiàn)、感情的激發(fā)、愛的醒悟等人性的閃光。在愛情的感召下,盜竊高手吉米決心放棄舊業(yè),規(guī)矩做人,但為了救出意外反鎖保險庫中、生命岌岌可危的孩子,他冒著失去愛情的危險,“重操舊業(yè)”,面對改過自新的罪犯,偵探班也表現(xiàn)出很人性的一面,放棄了逮捕吉米的念頭((重新做人》);殺人詐騙犯小利亞諾受美國領事的唆使和誘惑,冒充老紳士夫婦幼年走失的兒子,在老夫婦無微不至的愛護之下,人性得以復蘇,尤其不忍心讓剛剛重享天倫而精神煥發(fā)的老人,再次經(jīng)受失去兒子的致命打擊,斷然與陰謀家領事決裂,表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人性色彩(《雙料騙子》)。
縱觀歐·亨利小說,反映生活的深度廣度達到令人驚嘆的地步:有表現(xiàn)時代脈搏、現(xiàn)實糾葛的;有表現(xiàn)心靈軌跡、地方風情的;同時他把表現(xiàn)的觸角伸人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道德、人情世態(tài)的“禁區(qū)”,對美國世界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程度,較之其他文學作品類型,可說毫不遜色。他那鋒利的筆觸橫掃了美國社會各個角落,挑破了美國資本主義社會華麗外衣下的一塊塊膿瘡,通過一篇篇思想境界和藝術水平爐火純青的小說,真實地反映了19世紀末、加世紀初的美國社會,無情地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歐·亨利無愧一個徹底的現(xiàn)實主義者。
應當指出,有人認為歐·亨利小說的幽默及其光明的結局,削弱了小說的批判性,有安慰人生之嫌,其實并非如此。當時,整個社會,物欲橫流,金錢至上,道德沉淪,世風日下,文學界也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即揭露黑幕運動)。歐·亨利也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他通過自己所擅長的通俗小說透露出對現(xiàn)實的思考和警示,教育人們不要為了虛名浮利而拋棄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他的小說表露出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憤怒和聲討,對貧窮小人物的愛護和同情等,無不在倔強地表明,自己對壟斷資本主義社會中生命價值、道德準則、人際關系、家庭觀念等問題極為憤慨,并以貌似平常的細節(jié),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jié),不露痕跡地加以展示,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揭露,更致力于重建新的道德秩序,重樹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和美好的人性。馬克思說過:“…當我輕松地對待可笑的事物時,我也是嚴肅地對待它”。歐·亨利亦然,他的含淚的笑絕非為笑而笑,他輕松的笑的外殼中,實際包含的卻是嚴峻的社會主題,他從“為世人所看得見的笑料”中看到的卻是“為世人所看不見的眼淚”。實際上,“含淚的微笑”的破壞力遠要比裂毗憤怒、長歌當哭的批評大得多。
〔論文摘要]歐·亨利被稱為“現(xiàn)當代美國短篇小說的莫基人”,"20世紀初期美國最廣為人知的作家”,他的小說題材廣泛,內(nèi)涵豐富,于司空見慣的尋常事件中,達到不奇而奇的神效,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種種不平之事進行了琳漓盡致的批判和鞭撻,而對于合乎人性的真善美則給予了熱情的謳歌和贊美,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人性意識。
美國小說家、文學評論家亨利·詹姆斯說“在最廣泛的范圍里,可以把小說看作個人的和直接的生活印象的反映”,即作家小說主題的選擇不是偶然的,往往與他們各自不同的體驗,及對人生的感受和無止境的思考等相關,可以說,作家所寫的是其對人生的反思。
歐·亨利在(麥琪的禮物》中的感嘆,“人生是由吸泣、抽噎、微笑組成的,而抽噎占了大部分”,可謂是他人生之路的真實寫照!他短暫的一生命途多外,不堪回首,“經(jīng)歷了生活中所有的主要場景—不平常的冒險、城市生活、上流社會,以及…”更多的“底層生活”,這一切使他經(jīng)歷了煉獄似的人生,深切地感受了底層社會的痛苦、不幸,看透了美國豺狼社會的罪惡本質(zhì),非常的經(jīng)歷帶給他非常的痛苦,卻也令他“得到經(jīng)驗所能給他的一切世故人情”,換來了他特有的小說創(chuàng)作素材,造就了杰出的世界性作家。
歐·亨利善于綜合自己所熟知的各種生活現(xiàn)象,并用小說中的人物來體現(xiàn)他對生活的理解。他的小說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邃,從各個不同視角,真實、生動、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社會現(xiàn)實面貌。他的整個創(chuàng)作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重大社會事件,也絕無波瀾壯闊的生活畫面,他所描寫的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側(cè)面、局部甚至是反面,選用的則是普通生活中的細小瑣事、平凡素材。但作者有著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和生活庫存,以及新穎、銳利的眼力,善于以小見大,從平常的小事中反映出不平常的社會意義,從而能夠在有限的場景里極自然地推出生活中最深刻的真實,使讀者于管窺茲測中見到騰飛的龍、洶涌的波,達到不奇而奇之效。他認為受注意的應當是紐約的“四百萬”個普通人—紐約的基礎,而不是那些被視為城市精華的、“四百個”腦滿腸肥的、所謂的成功的上流人物。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充當起了小人物的代言人,訴說他們的苦辣酸甜,挖掘和歌頌他們的人情味和人性美,而對資產(chǎn)階級上流人物,則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抨擊,揭露和抨擊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正常的現(xiàn)象。因而,揚清擊濁、褒美貶惡、歌頌人性世界中的真善美,抨擊美國世界中違反人性的假惡丑,便成了他小說的總主題,表現(xiàn)出強烈的人性意識。
一、孜孜為利—摩天大廈“叢林中的孩子們的生存法則”
作為一個年輕的國家,美國是個平民社會,沒有什么天生就高人一等的王公貴族,衡量人們高低貴賤、成功與否的唯一尺度就是金錢,所以貧富就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而歐·亨利所處的時代正值美國由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邁人壟斷帝國主義階段,“黃金時代”露出了“鍍金時代”的真相,國內(nèi)貧富尖銳對立,極少數(shù)資本寡頭—“強盜大亨”成了“美國的實際主宰”。美國并沒有成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所描繪的“人人享有民主、自由、幸福權利”的天堂,卻一變而為世界上“貧富鴻溝最深的國家之一,在那里一方面是一小撮卑鄙醒凝的沉溺于奢侈生活的億萬富翁,另一方面是千百萬永遠在饑餓線上掙扎的勞苦大眾”。當時拜金主義盛行,為了金錢,人人趨之若鶩,真可謂坑蒙拐騙樣樣齊全,貪污舞弊泛濫成災,偷盜搶劫稀松平常。只要能弄到錢,便是成功,根本無人問津金錢的來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人的心靈體系也為金錢所維系和異化。與歐·亨利同時代的馬克·吐溫對此曾有過人木三分的評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貧窮總是不方便的。但只有在美國,貧窮是恥辱”。歐·亨利對美國這個名利場的把戲也看得十分透徹,并對這個“金元帝國”的金錢崇拜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諷刺和批判。作家筆鋒所指,是美國大城市,因為“在大城市里,本性喪失得最快”。大城市是“四百個”富豪的天堂,“四百萬個”貧民的地獄,是罪惡的淵蔽,抓住了大城市,就能擊中資本主義的要害。歐·亨利的小說可謂刺向資本主義社會的一把看似小巧實則鋒利無比的匕首。
在歐·亨利筆下,那些摩天大廈的“叢林中的孩子們”,一個個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惟利是圖,損人利己,巧取豪奪,行的都是“叢林法則”,為的則是追金逐銀。華爾街的百萬富翁原是靠搶劫、謀殺、吞贓的手段發(fā)跡,后又通過卑鄙手段操縱股票,把朋友剝奪得傾家蕩產(chǎn),他們的強盜邏輯是“一匹馬馱不動兩個人”,似乎一切權利和金錢都該歸之所有,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就是強盜、投資商就是匪徒、百萬富翁就是魚肉他人的“鰲魚”的實質(zhì)((我們選擇的道路》)。已退休的肥皂大王“始終認為錢能通神”,憑借每天能調(diào)度上千萬美元的財力,過問少爺“發(fā)動的太遲”的婚事,使紐約在三分鐘內(nèi)發(fā)生一次空前的交通堵塞事故,從而使得財神戰(zhàn)勝了愛神,揭露了資本家勾心斗角、明搶暗奪、損人利己、危害社會的本質(zhì)((財神與愛神》)。搶、騙、偷,是資產(chǎn)階級發(fā)財致富的手段;狡猾與奸詐、殘暴與毒辣、冷酷與無情是他們成功的因素。就連殺人放火犯,也恥與為伍,鳴冤叫屈說沒有他們的罪孽深重((沒有完的故事》)。他們是“領有許可證的搶劫無產(chǎn)階級的人”,不放過“能搜刮克扣的每一塊錢”(《新天方夜譚》)。
歐·亨利小說題材中出現(xiàn)最多的當屬騙子,這是大有用意、令人深思的。因為這正是作者對身處其間的現(xiàn)實社會的總體的印象,是對當時整個歷史時代的真實的寫照,旨在向人們展示“文明社會”黑暗與滑稽的本質(zhì):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是非混淆,人妖顛倒,騙子、強盜當?shù)?,罪犯兇手發(fā)跡,資本家、上流人物則是隱身的、最合法的真正的騙子和強盜。所謂的“慈善事業(yè)”,實際是最賺錢的營生(《慈善事業(yè)數(shù)學講座》);而堪稱成人之美的“婚姻介紹所”也成了投機賺錢,輕松取財兼玩弄別人感情于股掌的生財之道((精確的婚姻學》);分別“代表勞動力、貿(mào)易和資本”的三個不名一文的“貪心漢”聚會一起,自鳴得意的強盜搶來錢財,卻被騙子騙走,騙子把騙來的錢轉(zhuǎn)向金融家的企業(yè)投資,金融家卻大搞買空賣空,把騙子的錢全部吞掉,真?zhèn)€是,“蝗螂捕蟬,黃雀在后”((黃雀在后》),“強中更有強中手”(《催眠術家杰甫·彼得斯》、(刮狼皮》)。
另外,對人性丑的批判,還表現(xiàn)在一些描寫被金錢扭曲異化了人性的市民的作品中,借助這類滑稽荒誕的故事,歐·亨利深刻揭示出一個存在于西方社會中的重大、嚴肅的社會問題:物質(zhì)文明的發(fā)展,卻帶來了蕓蕓眾生精神上的極端空虛匾乏,包括家庭親屬成員在內(nèi)的整個社會人際關系受到嚴重惡化、扭曲和異變,人與人之間仿佛隔著一堵堅厚無比的墻,橫亙著一片茫茫沙漠那樣,難以甚至根本無法理解、溝通,彼此孤獨、隔絕乃至于互相敵視、仇視。忙碌的經(jīng)紀人成了賺錢的機器,忘掉了一切,上演了一出婚后求婚的丑劇((忙碌經(jīng)紀人的浪漫史》);為了追富求貴,青年男女弄虛作假,出盡洋相,假扮演著富男貴女的角色,卻弄巧成拙,斷送了有望成為事實的好姻緣((華而不實》、(汽車等候的時候));原本有著草原主人純真和清新天性的夫妻,一來到“高聳人云的公寓懸崖和大樓絕壁”的城市,成了“紐約巖洞的居民”,便沒了人性,夫妻關系“變得麻木不仁”。妻子愛寵犬勝過丈夫,丈夫卻淪為狗的奴隸《俄底修斯和狗人);因為沒錢,火氣卻盛,夫婦整天在空虛、無聊、打鬧和敵對中混日子((回合之間》、(春天的先兆》);而另一些人則因此有熱鬧可看,且以此為樂,樂此不疲,一對市儈典型居然在看熱鬧的喜劇中相識、相愛、及至結婚,而更好笑更可悲的是他們竟然在自己的婚禮上,難以自持地加人到看熱鬧的人群中,結果,上演了一個被“擠扁踩爛”,一個“渾身是傷”悲劇((看熱鬧的喜劇》)。通過這一類作品的創(chuàng)作,作者意在開掘更值得人們在哈哈大笑之后需要去思索的悲劇性內(nèi)涵。
二、逆境施愛—夾縫中盛開的人性之花
歐·亨利通過心細如塵的觀察,一方面對丑惡的社會現(xiàn)實進行了無情地批駁,另一方面,作為來自社會底層的作家,他始終站在被壓迫被剝削的底層人民一邊,以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和人道主義的思想,塑造了為數(shù)可觀的小人物的形象,反映他們在弱肉強食的法則下展轉(zhuǎn)反側(cè)、備受欺凌、饑貧無告的凄慘情景,并熱情謳歌了他們身上人性的閃光,純潔的愛情和友誼、自我犧牲、相濡以沫、同舟共濟的人情味等,這和有錢人之間的金錢關系形成鮮明的對照。作者在他們身上,追求著合乎人性觀點的社會理想,使人們從銅臭四溢的華爾街聞到人情味的芬芳,在紐約摩天大樓的“森林”里看到了美麗的人性之花。
歐·亨利小說中感人至深的是在生活重壓下落魄、掙扎的小人物,雖身處艱苦的求生環(huán)境,他們?nèi)阅軐λ吮憩F(xiàn)出真誠的愛,做出難能可貴的犧牲。貧窮潦倒的老畫家貝爾門,為了幫助青年女畫家瓊珊重樹生的希望,打消她因藤葉片片凋落而日愈一日想死的“傻念頭”,不顧年老體弱,于一個“凄風苦雨的夜里”,在瓊珊窗口對面的墻壁畫上了一片綠色的、永不凋落的藤葉,終于使瓊珊戰(zhàn)勝了死神,而老畫家卻因此被肺炎死神奪去了生命(《最后的常青藤葉》);貧賤夫妻為了向?qū)Ψ奖磉_深沉的愛意,不惜犧牲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使對方得到快樂和驚喜((麥琪的禮物》、(愛的犧牲》);為了掩護新婚姊妹的愛人逃脫警察的追捕,新娘機智巧妙地把誤會和災難引到自己新郎身上,無私地讓自己的新郎在抗拒逮捕的搏斗中吃盡了苦頭,為逃脫者贏得了時間,保護了新婚夫婦蜜月旅行的幸福(《新婚的姊妹們》)。
歐·亨利喜歡引用吉卜林(1865 -1936 )年的一句話:“西方是西方,東方是東方,它們永不會相遇”,但他所說的西方是指廣闊自由、富有浪漫氣息的美國西南部各州。在他看來,西部大草原是“美國的希望”,“第二天堂”,它遠離東部大都市文明的污染,沒有染上金錢的銅臭,這里有清新的空氣,芳香的泥土,勃發(fā)的活力。離開草原或鄉(xiāng)村,人們就會失去人性,而一旦返回大自然,美麗的人性之花,便會自由開放。患有不治之癥的病人,只要在這兒呆上一段時期,定然能夠不藥而愈((索托利牧場的衛(wèi)生學》);這里人情醇厚,人們彼此信任,無有猜疑((活期貸款》、(劃頸之交》);這里是愛情和幸福的溫床,迷失于都市中的青年,在這兒可找到愛情和人生的幸福((牧場上的博皮普夫人》)。作者把他的希望和快樂寄托在他心目的凈土,夢幻中的伊甸園,心馳神往的極樂世界,神奇美麗的人性之邦—西部大草原。可以說,西部牛仔小說表現(xiàn)了作者的理想主義追求,標志著歐·亨利創(chuàng)作的又一座文學豐碑。
對人性美的贊美,還包括那些在某種力量的感召下,所產(chǎn)生的良心的發(fā)現(xiàn)、感情的激發(fā)、愛的醒悟等人性的閃光。在愛情的感召下,盜竊高手吉米決心放棄舊業(yè),規(guī)矩做人,但為了救出意外反鎖保險庫中、生命岌岌可危的孩子,他冒著失去愛情的危險,“重操舊業(yè)”,面對改過自新的罪犯,偵探班也表現(xiàn)出很人性的一面,放棄了逮捕吉米的念頭((重新做人》);殺人詐騙犯小利亞諾受美國領事的唆使和誘惑,冒充老紳士夫婦幼年走失的兒子,在老夫婦無微不至的愛護之下,人性得以復蘇,尤其不忍心讓剛剛重享天倫而精神煥發(fā)的老人,再次經(jīng)受失去兒子的致命打擊,斷然與陰謀家領事決裂,表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人性色彩(《雙料騙子》)。
縱觀歐·亨利小說,反映生活的深度廣度達到令人驚嘆的地步:有表現(xiàn)時代脈搏、現(xiàn)實糾葛的;有表現(xiàn)心靈軌跡、地方風情的;同時他把表現(xiàn)的觸角伸人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道德、人情世態(tài)的“禁區(qū)”,對美國世界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程度,較之其他文學作品類型,可說毫不遜色。他那鋒利的筆觸橫掃了美國社會各個角落,挑破了美國資本主義社會華麗外衣下的一塊塊膿瘡,通過一篇篇思想境界和藝術水平爐火純青的小說,真實地反映了19世紀末、加世紀初的美國社會,無情地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歐·亨利無愧一個徹底的現(xiàn)實主義者。
應當指出,有人認為歐·亨利小說的幽默及其光明的結局,削弱了小說的批判性,有安慰人生之嫌,其實并非如此。當時,整個社會,物欲橫流,金錢至上,道德沉淪,世風日下,文學界也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即揭露黑幕運動)。歐·亨利也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他通過自己所擅長的通俗小說透露出對現(xiàn)實的思考和警示,教育人們不要為了虛名浮利而拋棄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他的小說表露出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憤怒和聲討,對貧窮小人物的愛護和同情等,無不在倔強地表明,自己對壟斷資本主義社會中生命價值、道德準則、人際關系、家庭觀念等問題極為憤慨,并以貌似平常的細節(jié),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jié),不露痕跡地加以展示,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揭露,更致力于重建新的道德秩序,重樹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和美好的人性。馬克思說過:“…當我輕松地對待可笑的事物時,我也是嚴肅地對待它”。歐·亨利亦然,他的含淚的笑絕非為笑而笑,他輕松的笑的外殼中,實際包含的卻是嚴峻的社會主題,他從“為世人所看得見的笑料”中看到的卻是“為世人所看不見的眼淚”。實際上,“含淚的微笑”的破壞力遠要比裂毗憤怒、長歌當哭的批評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