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學相關論文優(yōu)秀范文
英美文學是世界文學最重要的構成,其對世界文學發(fā)展起到最頂級的促進作用。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英美文學相關論文優(yōu)秀范文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英美文學相關論文優(yōu)秀范文篇1
淺談英美文學中的愛情婚姻觀
摘要 英美文學中描繪愛情和婚姻的小說眾多,為世人展示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階層的人們豐富多彩的愛情和婚姻觀。這些不同的愛情婚姻觀既是作品主人公性格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對人物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歷史背景的深刻剖析。論文以描寫幾對不同人物之間波瀾不驚的愛情故事聞名于世的經(jīng)典愛情小說――《傲慢與偏見》為例,來分析作品中倡導的獨特的西方愛情婚姻觀。
關鍵詞:英美文學 《傲慢與偏見》 簡・奧斯丁 愛情婚姻觀
梁山伯與祝英臺凄美的愛情悲劇讓我們唏噓不已,崔鶯鶯和張生沖破重重障礙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讓人為之欣慰,這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的經(jīng)典愛情故事。當我們把目光轉(zhuǎn)向英美文學,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忠貞愛情深刻地為我們詮釋了愛情的真諦;于連・索雷爾兩段截然不同的愛情經(jīng)歷和其最終悲劇性的結局卻告訴我們當愛情被虛榮占據(jù)后,結果唯有悲劇。
英美文學名著中描寫愛情的名家之作非常之多,眾多的愛情經(jīng)典讓我們回味無窮,為我們展示了各式各樣、色彩紛呈的愛情婚姻觀。正如有多少個讀者,就會有多少個不同的哈姆雷特一樣,每個讀者都會在這些名作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產(chǎn)生共鳴。以下就以《傲慢與偏見》為例,來分析英美文學中各式各樣、與眾不同的愛情婚姻觀。
一 《傲慢與偏見》簡介及主旨分析
英國知名女作家簡・奧斯丁(Jane Austen)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以日常瑣事為事件出發(fā)點,運用非??季康恼Z言,通過對不同人物性格的詳實刻畫,以及當時處于社會壓迫與反抗不同地位的各個階層間復雜關系的深刻剖析,以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描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飽受封閉守舊思想禁錮下英國鄉(xiāng)村的風土人情。
作品中,奧斯丁以其獨特的觀察力、詼諧幽默的語言,通過對班納特家的五個女兒及其密友在對待婚姻時的不同抉擇,真實地描述了中小地主及資產(chǎn)階級“紳士”和“淑女”之間荒誕的婚姻與愛情風波,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們在愛情婚姻觀方面不斷學習、探索和前進的心路歷程,繼而提出了自己主張“既不贊同為了金錢而結婚,也不認同將婚姻當做兒戲而草率對待”這一鮮明的愛情婚姻立場??v然時過境遷,我們依然能從中體會到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
二 一段相互吸引至真至純的愛情故事
簡是班納特家中的大女兒,屬于那種漂亮大方、溫柔可愛的大家閨秀式的女孩子,她看待任何的人和事物都總會往好的一面去聯(lián)想。她身上散發(fā)出的與眾不同的獨特氣質(zhì)深深地吸引了年輕英俊且極度富有的賓利。但兩人身份地位的懸殊預示著二者結合的不可能性,達西也曾因簡的家庭背景差而極力反對賓利與其結婚。但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兩人終因相互的吸引和愛慕,拋棄身份地位的差距和重重阻礙走到了一起,這著實是一樁令人艷羨的婚姻。在他們的婚姻上,愛情并不是最主要的推動力,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一種相互的吸引力。賓利為簡的美貌和善良所吸引,簡為賓利的英俊瀟灑和紳士風度所吸引,他們之間的愛情與婚姻觀更多表現(xiàn)為一種相互吸引的仰慕之情。
三 一場情欲和金錢催生的鬧劇
莉迪亞是班納特家中的小女兒,從小就被寵愛有加。在性格上,她大大咧咧,小小年紀便熱衷于社會交際,尤其喜歡與梅里頓的眾軍官往來,并引以為榮;在思想上,她又是一個輕浮、魯莽、缺乏判斷意識且虛榮心很強的一個小姑娘。此外,莉迪亞還經(jīng)常陶醉于男人們對她的殷勤和追捧,對勾引她的男人們基本上是來者不拒。在她的“愛情字典”里,英俊與否即為衡量這個男人是否是值得她托付終身的唯一標準。
莉迪亞在漂亮男人的面前,向來都是難以把持自己的情感的,“只要任何人一慫恿,她就會投入任何人的懷抱。她的感情總是不停地起伏波動,搖擺不定”。而威克漢姆則是一個外表光鮮英俊,實際上道德敗壞、生活奢侈且又背信棄義的人。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的結合,一向都是不被看好的,奧斯丁在寫作時也不時有所體現(xiàn)。
莉迪亞對威克漢姆的愛慕完全是因為對方那俊俏的臉面、勻稱的身材,還有他那所謂的“迷人的談吐”,她從來都不會去問自己是否會真正愛上對方,更不在乎對方是不是會喜歡她。而威克姆是個純粹的花花公子,生活奢侈習慣了,之前就曾經(jīng)引誘和追求過富有的金小姐和達西小姐,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夠通過婚姻得到二人的金錢,以便繼續(xù)他奢侈的生活,但最后均以失敗結局。
后來,他之所以要極力取悅莉迪亞,其本質(zhì)也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的,即是以達西先生為其還清債務,并為其買了個官職為條件的??傊?,莉迪亞與威克漢姆的關系完全是建立在金錢、情欲和外貌的基礎上,莉迪亞在婚姻中得到了對情欲的需求,威克漢姆也得到了他所極力追求的金錢財富,二人各得其所,這恐怕就是他們對婚姻最好的詮釋。但因自始至終二者相互之間都毫無愛情可言,這也就注定了這段婚姻必定會以失敗而告終。
四 一項目的明確各取所需的抉擇
夏洛特是伊麗莎白最要好的閨蜜,二人情如姐妹,但在對待婚姻的態(tài)度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夏洛特沒有豐厚的財產(chǎn),也沒有驚艷的外表;但卻非常有頭腦,精明過人。是她第一個看出了達西對伊麗莎白的愛意,并且向伊麗莎白陳述了她對簡和賓利感情發(fā)展的擔憂,這些判斷在后來的故事發(fā)展中都得到了驗證。
她的聰明和伶俐讓人印象深刻,而她對自己婚姻所作出的精明選擇也不得不令人感慨。作為一個已經(jīng)27歲的“老女人”,她對婚姻的態(tài)度完全是出于對實際生活的考慮??铝炙故且粋€牧師,自負且缺乏應有的男子漢氣概。
他不懂得如何去愛自己的另一半以及如何去經(jīng)營自己的婚姻,其愛情和婚姻觀深受當時社會流行的婚姻理念的影響,與其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即:“凡是有財產(chǎn)的單身漢必定要娶位太太”。
當他們第一次相遇的時候,夏洛特就見識了柯林斯的愚昧至極,而且在他向她求婚之前,她就已經(jīng)很清楚地知道,柯林斯肯定不是一個通情達理、能夠討人歡喜的男人。但是她還是立刻答應了,因為她婚姻的目的僅僅是需要一個歸宿:一個能夠確保她不會忍饑挨凍,也不會擔心丈夫會在外面鬼混的一個“安樂窩”即可。至于兩人是否有真感情,婚后的生活品質(zhì)如何等等均不在她的考慮范疇之內(nèi)。
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并不是因為二人之間產(chǎn)生了愛情。究其原因,只不過兩個人恰好符合彼此的擇偶標準罷了。對于柯林斯而言,他自認為是一個生活寬裕的牧師,就應當在婚姻方面為其他的人樹立起一個榜樣,確立婚姻也能夠極大地增加他的幸福指數(shù)。而對于夏洛特小姐來說,則完完全全是為了對方的金錢而結婚,通過婚姻她得到了一個富有的牧師,從而有了經(jīng)濟上的安全感?;橐鰧λ钥芍^是一項任務,通過婚姻她得到了安定、富足的生活。各取所需,即是他們的愛情婚姻觀的充分體現(xiàn)。
五 一部理智與情感完美結合的浪漫史
伊麗莎白是班納特家中的二女兒,她雖然沒有姣好的面容,但卻聰明活潑,兼具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貴品質(zhì),是一個具有反抗精神和獨立思想的新時代女性。
她清楚地意識到地位和財富是當時社會確立婚姻的主要因素,盡管如此,她也不會因為哪個男人有錢便嫁給他,沒有愛情她寧愿終身不嫁。她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勇敢得追尋自己心目中的愛情。達西作為一個內(nèi)向的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豪門子弟,有錢有勢使得他成為眾多女孩理想中的結婚對象。也正是因為在金錢上的富裕使得他總是高高在上,經(jīng)常以一副傲慢與冷漠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人,總喜歡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身邊所有的人和事。
伊麗莎白和達西的第一次“碰撞”發(fā)生在舞會上,達西的傲慢令她十分厭惡;而達西也并不在意伊麗莎白,認為她缺少上流女性具有的風度,更重要的是這個女子出身低微,與其地位懸殊太大。但慢慢地,隨著兩人接觸的增多,達西感覺到這個女人不同于他身邊的其他女性,正如她不會像賓利小姐那樣矯揉造作、虛偽以及不斷地去奉承自己一樣,在與伊麗莎白的接觸中,他看到了這個女性的所言所作都是其個性的真實體現(xiàn)。他逐漸喜歡上了這個體態(tài)輕盈、愛憎分明而又時不時招人喜愛的小姑娘,他覺得這個小姑娘“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
伊麗莎白那機智的頭腦和她詼諧幽默的言語更是深深吸引住了他。于是他“降低身份”,主動向其求婚,同時又說了許多自認為合情合理但卻句句刺人心脾的傲慢的話,文中如是寫道:he was not more than eloquent on the subject of tenderness than of pride(其傲慢的表述方式,絕不會比傾訴甜言蜜語來得遜色)。伊麗莎白本就對像他這樣的紈绔子弟存有偏見之情,聽了他那些所謂的求婚“表白“之后,不僅斷然拒絕了他的傲慢求婚請求,還非常憤怒地指責了他的傲慢無禮。此次求婚的打擊使得達西第一次認識到自己的驕傲和自負所帶來的惡果,也為他日后的改變買下了伏筆。
“沒有愛情是絕對不會結婚的”――這是伊麗莎白對愛情婚姻觀的態(tài)度,從根本上說也是作者奧斯丁想表達的觀點。隨著二人接觸的增多,達西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并為追求到伊麗莎白而努力改變了自己一向的傲慢姿態(tài),這正是因為他真的是從心底愛上了伊麗莎白,才會愿意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由于他真心的希望改變,也讓伊麗莎白逐漸改變了對他的偏見,慢慢地接受了他,并愛上他,促使他們最后步入美滿的婚姻殿堂。俗話說得好:“浪子回頭金不換”。
愛情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令一個原本惹人討厭的人為心愛的人而改變;同時也可以讓你拋開執(zhí)著和偏見,重新認識并接受一個人。達西和伊麗莎白之間的婚姻是以曲折、跌宕卻又刻骨銘心的愛情為基礎的,他們的婚姻不是沖動的,而是理性的,是作品中奧斯丁傾盡全力所要表現(xiàn)的最理想、最完美的婚姻。
六 結語
盡管奧斯丁的時代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了,但人們追求美好愛情和婚姻的愿望卻從未“退燒”過,反而愈加強烈,更顯突出。即使在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中,《傲慢與偏見》里的種種情境依然隨處可見,說它是現(xiàn)代社會愛情婚姻觀的一個縮影也不足為過,篇中人物的所思所做總是能給我們啟迪良多。
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必然導致截然不同的選擇結果,但無論做出怎樣的抉擇,只要雙方都能感受到幸福,我們相信:二者的愛情就是完美的,婚姻就是成功的。根據(jù)權威調(diào)查顯示,在英國社會中,對人們愛情婚姻觀影響最大的若干部文學作品中,《傲慢與偏見》始終名列第一。
《傲慢與偏見》向我們展示了眾人所持不同的愛情婚姻觀,也不得不讓我們思考這樣一些問題:怎樣的婚姻才是我們想要的?又是怎樣的婚姻才是適合自己的?正如蘇格拉底曾說的那樣:對于結婚,無論你怎么做,你都會后悔。
而經(jīng)濟因素是否應該作為衡量婚姻的標準?簡・奧斯丁在文章通篇中也給出了她的回答,即:二者只有建立在存有真實愛情感受的基礎之上的婚姻才能夠幸福長久,而建立在金錢和情欲基礎上的婚姻最終都是不會得到祝福,得不到幸福的;同時,承認財產(chǎn)和社會地位在婚姻中將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但絕不應該單純地為了金錢和財產(chǎn)而結婚。
參考文獻:
[1] Jane Austin.Pride and Prejudice[M].NTC/Contemporary Publishing Company,1991.
[2] 簡・奧斯?。骸栋谅c偏見》,譯林出版社,2002年版。
[3] 王麗敏:《論〈傲慢與偏見〉中婚姻與金錢的關系》,《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第21期。
[4] 袁素華:《從〈傲慢與偏見〉的婚戀模式看奧斯丁的婚戀觀》,《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12期。
[5] 張旭慧:《解讀〈傲慢與偏見〉中的不同婚姻類型》,《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1期。
[6] Lin Ling.Intimacy,Passion and Commitment:A Study of Pride and Prejudice through the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年第1期。
英美文學相關論文優(yōu)秀范文篇2
淺談英美文學評論存在的文化差異
摘 要:不同民族文化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造就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在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環(huán)境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絢麗文化中也存在著因文化差異而帶來的理解障礙。英美文學有著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在英美文學評論領域也有著不同的見解。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探討一下英美文學評論存在的文化差異。
關鍵詞:英美文學;文化差異;文學評論
當我們涉及到一些西方文學的時候可能會被其中濃郁的文學氛圍所折服,對于他們的文化底蘊和文學風格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特別是對于英美文學評論這一塊兒來說。文學評論是直接與文學著作掛鉤的,我們在閱讀一些文學著作的時候就是在閱讀他們的文學評論。一般來說,文學評論深藏在文學著作當中,文學著作的內(nèi)容就是一種文學的見解,換句話說,文學著作就是文學評論的內(nèi)容。
1.英美文學所具有的特點
1.1 英國文學的特點
英國文學的歷史悠久,最為人熟知的要數(shù)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大繁榮了,自文藝復興后,英國文學經(jīng)過發(fā)展相繼經(jīng)歷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等階段。在這些階段中,英美文學得以快速的發(fā)展,并在不同時代掀起了一股股文學思潮。在每一股文學思潮的背后,都有一大批的文學追捧者和擁護者,當然每個時期也有批判主義思潮的出現(xiàn)。對于英國文學來說,這些思潮都不影響英國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反而進一步推進了其文化的發(fā)展。
對于一些讀者來說,英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也是許多學者爭先學習模仿和研究的對象。英國文化在經(jīng)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洗禮后變得更加寫實了,也更加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更加注重實踐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英國文學目前正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fā)展,在世界文化發(fā)展趨勢和全球化的影響下,英國文化更加發(fā)展完全。
1.2 美國文學的特點
對于一個民族歷史并不悠久的國家來說,美國文學的成長是短期的、多元集合的。美國是在二戰(zhàn)后許多移民的遷入才逐漸的壯大發(fā)展的,對于美國來說,它的文化具有模仿他國的現(xiàn)象。不可否認,美國的移民政策為其爭取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口,美國這個新生代國家因此匯集了不同種類、不同膚色和不同國度的人民。當然,隨著這些不同地方的人來到這里,帶來了他們各自地區(qū)的思想文化、民風習俗以及科學技術,其中許多不同的文化思想在這里得到大融合、大碰撞,并逐漸形成一種特殊的民族文化。
美國文學深受其它國家的影響,尤其是文化大繁榮的英國。在19世紀以前,美國由于自身特殊的國情,對于文化的接受都是從別的國家“移植”過來的。但是隨著民族的融合,思想的交流和發(fā)展,在20世紀之后美國逐漸的形成了自身獨立的文化,這個文化是建立在多民族融合的基礎上的,這也是由美國本身是一個移民國家所決定的。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美國經(jīng)歷的文化斗爭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民族文化,即多種文化的匯合。
也正是由于美國文化的特色,使得美國文化得以迅速發(fā)展,很快的壯大并對一些其它的國家造成“唯馬首是瞻”的影響。隨著全球化浪潮的逆襲,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的應用和發(fā)展,全球化逐漸的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產(chǎn)生影響,現(xiàn)如今美國文學又逐漸的多元化起來,這也是一個民族文化發(fā)展的趨勢所在。
2.影響英美文學評論的文化因素
2.1 語言文化的差異
文化認識決定了文學發(fā)展,文學發(fā)展又決定了文學評論的發(fā)展。對于文化差異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語言文化的差異。語言文化的是一個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沒有統(tǒng)一的約定俗稱的語言,那么群體就不會形成,相對應的國家也就不會形成。雖然有些國家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整體,他們還是對這些語言都能理解和夠運用的。拿印度來說,印度的語言就有許多種,常見的就有印地語和英語兩種。
通常情況下英語是作為官方語言進行運用的,而印地語則是人們平時使用的語言。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掌握這兩種語言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人們通常會根據(jù)場合來選擇語言的運用,通常情況下人們一般在社交場合會習慣性的使用英語,而在與自己家庭成員在一起的時候則會選用印地語比較多。
對于英美兩國來說,他們一般都采用的是英語(美國北部有少數(shù)印第安人除外),但是即使是同樣的英語也有不同之處。隨著各自民族的發(fā)展變化,一些合成詞和新生詞的不同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行成的特殊詞匯的衍伸,導致了英語在兩種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特點,我們一般情況下會把這兩種語言區(qū)分為“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對于這兩種英語來說,他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發(fā)音和詞義時有發(fā)生,盡管他們本來是“本家”的,都是由原始的英語衍伸而來的。語言差異是造成英美文化差異的一個重要因素。
2.2 社會發(fā)展水平的差異
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設,社會的發(fā)展水平?jīng)Q定了文化的發(fā)展。隨著美國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其文化也在不斷地加速發(fā)展,從而出現(xiàn)繁榮。對于英國來說,因為其繼承了許多古典文化的傳承,加上其民族文化的莊重,反而減慢了社會文化的發(fā)展。隨著英美文化出現(xiàn)的差異不斷加深,英美文學評論的方式和側(cè)重點也有所不同。
2.3 人道主義觀的差異
人道主義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人道主義是建立在文化和經(jīng)濟基礎之上的,它不僅展現(xiàn)了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實力還體現(xiàn)了這個民族的道德和責任。英美文學評論存在差異主要就是因為其人道主義觀的層次不同。人道主義跟人文主義的聯(lián)系是非常緊密的,和人道主義相對的霸權主義是大家共同抵制的。對于英國來說,受其傳統(tǒng)文學的影響,由先前的“神權主義”和“禁欲主義”發(fā)展成比較開放的人道主義觀。但對于美國來說,人道主義精神相對的要激進些,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問題的看法一針見血,而且往往有著自身獨特的觀點。人道主義是英美文學評論存在差異的基礎,文學評論不僅展現(xiàn)一個民族的民族觀還體現(xiàn)了這個國家的風范。
參考文獻:
1、屣素賢,榮麗.被禁錮的心靈――壹爾斯・狄更斯小說《遠大前程>中的“監(jiān)獄意象”田[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01)
2、尹振球.他人的局限還是自己的局限――關于西方文學中的個人主義、人道主義和宗教觀念的審視與思考陰[J].韶關學院學報,2005(04)
3、馬強才.略論<神曲》“元故事”敘事結構――兼說熱奈特的敘事分層及元故事的功能陰[J].重慶社會科學,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