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范例
英美文學從誕生之日起,就在不斷的發(fā)展之中,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成就。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范例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范例篇1
淺談合作學習在英美文學課堂上的實踐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于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于70~80年代取得實質(zhì)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及策略。這種新型學習方式因其在改善課堂社會心理氣氛、大幅度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zhì)等方面的顯著效果而風靡世界,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
我國自80年代末引進合作學習理念,并逐漸開展其研究與實驗,尤其在新世紀啟動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后,合作學習理論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國務院于2001年5月29日頒發(fā)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其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并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于是,合作學習理論作為“近十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在我國教育領域以燎原之勢茁壯發(fā)展起來。
所謂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2]。合作學習按照學習層次及學習內(nèi)容可分為三種類型:“同伴之間的互助合作學習(如課堂中同桌之間的合作學習、課余好朋友之間的合作學習等)、小組合作學習(如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學習、研究性小組學習、興趣小組學習等)、教學活動過程中全員性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教學,如班級授課過程中的討論學習、角色扮演活動等)”[3]。
英美文學課程為英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的一門重要專業(yè)課程,該課程因其對學生的專業(yè)基本功、綜合知識面、人文素養(yǎng)等有較高的要求而使眾多學生心生畏懼,若然以傳統(tǒng)教師一味宣講灌輸?shù)?a href='http://www.yishupeixun.net/way/' target='_blank'>方法講授,學生必然很難產(chǎn)生共鳴,久而久之興味索然,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由是,將合作學習這一結(jié)構(gòu)化的、系統(tǒng)性的學習策略引入英美文學課堂便成了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針對英美文學課堂具體情況,筆者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種方式進行合作學習:討論式合作學習、表演式合作學習及任務性合作學習。
一、討論式合作學習
討論式合作學習即讓學生對某一內(nèi)容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實施自我教育,以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必須掌握學生主體觀的理念,即教學主體是學生,這也是21世紀中國現(xiàn)代教育觀念的核心。此外,教師還必須掌握面向全體觀的理念,即教學任務須面向全體學生,這也是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在討論式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將學生充分調(diào)動起來,使其主動參與學習。當然,在分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綜合能力的差異,科學合理地編排小組成員,以期使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的學生均能主動參與,進而提高個人能力,獲得知識和自信。
以英國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代表作家薩克雷名作《名利場》鑒賞為例具體說明討論是合作學習的應用。教師首先導入信息,介紹薩克雷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寫作風格,然后通過播放電影片段使學生熟悉該作家的代表作《名利場》的故事情節(jié),接著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及課堂表現(xiàn)將學生酌情分成若干小組在限定時間內(nèi)進行合作討論,要求學生經(jīng)過討論總結(jié)分析出作品的主題思想、現(xiàn)實意義、人物性格等,再由小組中口語較好的學生做陳述發(fā)言。最后教師結(jié)合各小組學生的討論意見,對比評論界對作品的分析結(jié)果,讓學生對作品得出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合作討論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加以討論,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訁⑴c。在小組成員參與討論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或多或少地得出一些結(jié)論,最后由教師稍加點撥補充。由于最后結(jié)論是學生自己積極參與的結(jié)果,學生對此作品會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進而逐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調(diào)動學生對英美文學的學習興趣。
二、表演式合作學習
表演式合作學習即通過表演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品質(zhì),或作為課堂小結(jié)形式,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表演式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角色的情感、語言、表情的方面互相評價,使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體驗情感,感悟所學內(nèi)容。誠然,進行表演式合作學習時,由于不同角色要求不同,學生的參與不均衡在所難免,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適當分工,先交代清楚合作學習規(guī)則,再留出充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探究、交流,才能使表演式合作學習順利進行。
以莎士比亞戲劇學習為例。莎士比亞的戲劇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對于英語專業(yè)學生而言,莎士比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閱讀莎士比亞的英文原著對本科學生而言尚有一定困難,因此,鼓勵學生以戲劇表演形式參與學習便成了了解莎士比亞的最佳途徑。
首先,教師需要讓學生對莎士比亞及其作品有一定了解,或采用教師課堂鋪墊的方式,或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上以PPT形式自行講解,在全體學生對該作者及其四大悲劇、四大喜劇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之上,鼓勵學生分組在課余時間排練,然后在課堂上合作表演。
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準備,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展示,學生集體準備排練的過程便是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過程:首先是個人學習,熟悉并深入了解自己所要飾演的角色,然后在小組內(nèi)合作討論,互相交流,逐漸把握整部戲劇的主題、風格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如《奧賽羅》中比善妒輕信的丈夫更為深刻的種族歧視的主題,《麥克白》中比野心殘暴和女巫預言更為隱秘的人生無常、萬事皆空的感悟,《李爾王》中比親人為了權(quán)利相愛相殺更為重要的國家統(tǒng)一的忠告,以及《威尼斯商人》中被視為貪婪殘忍的高利貸商人夏洛克所遭受的歧視不公及其大膽抗爭……
在課堂表演時,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折服。在對傳統(tǒng)劇情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之上,學生對莎士比亞名劇的改編乃至顛覆令人忍俊不禁。羅密歐與朱麗葉殉情未死攜手去買房,哈姆雷特和弒其父、娶其母的叔叔握手言歡,臥薪嘗膽伺機奪取王位……當代大學生在研討吸收傳統(tǒng)經(jīng)典名作之余又幽默風趣地加入對現(xiàn)代社會的批判及嘲諷、對人性的洞察及悲憫,這種深刻的認知是傳統(tǒng)教師一味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學方法無法企及的。正是由于通過合作學習、合作表演,學生成了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只在其中起到指導、輔導和引導的作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化展現(xiàn),在妙趣橫生的表演活動中開啟了其心智,調(diào)動了其積極性,讓學生對涉及的學習內(nèi)容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亦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得以提升,達到合作學習的最佳效果。
三、任務式合作學習
任務型合作學習即以小組活動為教學形式,以學生為中心,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任務,以能力各異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小組每一成員都有明確任務,以合作和互助方式從事學習活動,使學生在異質(zhì)小組間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促進每個人學習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提高整體水平。任務型合作學習給每一個學生用語言展現(xiàn)自己,使個人潛能和需求得到極大滿足的機會,還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改變了傳統(tǒng)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
現(xiàn)以英國著名作家簡·奧斯丁的作品鑒賞為例說明任務型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簡·奧斯丁是英國十九世紀初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大師,其作品被譽為“兩寸牙雕”,以精微的英國鄉(xiāng)紳階層的日常生活描述反映當時社會的全景圖,作品輕松詼諧,極富喜劇沖突,主題多為愛情與婚姻,一生共著有六部長篇小說——《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愛瑪》、《曼斯菲爾德莊園》、《諾桑覺寺》及《勸導》,六部作品均位列世界文學經(jīng)典,堪稱文壇奇跡。
為了讓學生對該位作家及其作品有更為深刻的理解,特將全班學生分為六組,每組分配一部作品,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合作學習,各自分工,課后通過閱讀原著、觀賞電影、查閱資料等形式分析該部作品,最后以PPT形式展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并選派英語口語相對較好的組員在課堂上給全班同學講解。
這種任務型合作學習模式適應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需要。在教師安排指導下,學生在小組內(nèi)自主學習,適當分工,先是個人學習理解,每個小組成員需要先閱讀作品,熟悉該組分配的小說內(nèi)容,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根據(jù)每個組員的特長各自分工,通過查閱資料、電影欣賞、分角色朗讀作品等形式自主能動學習,分析作品的主題、象征意義、文學價值及人物性格,最后還需要擅長PPT制作的組員將全體組員討論得出的結(jié)果以PPT形式展現(xiàn)出來,然后選派英語口語較好的組員在課堂上向全班同學講解,呈現(xiàn)匯報本小組合作學習成果,教師最后做出點評及補充。六個小組雖然分配的作品不同,但各小組之間存在一種潛在的競爭,最后評選出最佳合作小組,使學生在有趣、有益的競爭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通過這種任務型合作學習的分工合作,各組員的主觀能動性都得以調(diào)動起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團隊精神,讓學生互相幫助、互相依存,以期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其中只起指導、輔導和引路的作用,把學生置于教學主體地位,教師全盤把控運作過程,選擇利于學生全程參與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使學生成為真正的教學主體。
綜合以上實踐,將合作學習策略引進英美文學課堂的確大有裨益,然而教師必須注意如下問題:
(一)選擇適合進行合作學習的教學任務。教師在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之前,必須全面綜合地考慮該學習任務的目的性,以及該學習任務是否真正適合采用合作學習手段;
(二)遵循適當?shù)暮献鲗W習步驟。教師在精心慎重地選擇合作學習教學目標之后,應遵循適當?shù)暮献鲗W習步驟,以最大化地達到相對理想的教學結(jié)果?!坝⒄Z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主要包括以下五個階段:參與、探討、轉(zhuǎn)化、呈現(xiàn)和反思”[4]。
(三)科學、合理地評估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果。由于學生的專業(yè)基礎、學習能力、合作能力、性格特點等個體差異較大,教師應循循善誘,盡量做到科學、合理地評估學生合作學習成果,既要肯定、鼓勵團隊合作學習成果,又要肯定、鼓勵個體學習的價值和貢獻,并通過一定的表揚、獎勵等措施肯定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成果,促使其繼續(xù)努力以取得更大進步。
(四)教師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實施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之后,教師應總結(jié)、記錄每次的教學結(jié)果,舉一反三,因勢利導,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以期改善、提高教學質(zhì)量。
科學、適當?shù)暮献鲗W習理念是遵守并體現(xiàn)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有效途徑,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對學生而言,有效的合作學習策略不僅促進其對學習目標系統(tǒng)、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并且對其團隊合作精神與團隊合作能力亦有極大裨益,從而更有效地體現(xiàn)出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涵。
>>>下頁帶來更多的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