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危機管理論文(2)
公共安全危機管理論文篇二
淺論公共危機管理機制
摘 要: 公共危機直接威脅到公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是人類面臨的災難。從運行機制的角度而言,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機管理的預警、救治、恢復機制,可以有效地預防危機、救治危機,減少危機帶來的損失。
關鍵詞: 公共危機管理 預警機制 救治機制 恢復機制
公共危機管理,是指政府針對公共危機事件的管理,在公共危機事件產生、發(fā)展過程中,為減少、消除危機的危害,根據(jù)危機管理計劃和程序而對危機直接采取的對策及管理活動。危機事件的發(fā)生既有必然因素,又有偶然因素,完全避免不可能,因此危機管理本身具有戰(zhàn)略性。如何建立危機管理機制?我認為應該從預警、救治、恢復等綜合治理的高度,從根本上防止危機的形成和爆發(fā)。我就如何建立健全危機管理機制談談自己的觀點。
1.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機管理預警機制
任何危機都是由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構成的,必然因素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和可認知性,屬于危機可規(guī)避范圍,偶然因素則存在不確定性或者不可認知性,屬于危機不可規(guī)避范圍。而建立危機預警機制的前提是完全掌控必然因素,合理預警偶然因素,這就對當今政府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樣,如果做好危機預警工作,整個危機管理機制將成功大半。預警離不開各行各業(yè)專家隊伍,因此預警機制的成功,歸根結底還是教育機制的健全和完善。做好危機管理的預警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培養(yǎng)危機意識。
危機意識是危機預警的起點。危機意識要求管理者從長遠的、戰(zhàn)略的角度出發(fā),在和平、發(fā)展的時期,抱著遭遇和應付危機狀態(tài)的心態(tài),預先考慮和預測可能面臨的各種緊急的和極度困難的形勢,在心理上和物質上做好對抗困難境地的準備,預期提出對抗危機的應急對策,以防止在危機發(fā)生時束手無策,無法積極回應,而遭受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必須強化危機意識。首先,我國的各級政府要從關系黨和國家進一步生存發(fā)展的高度上認識危機處理的重大意義,做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存而不忘亡”,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同時,要從各種危機中汲取教訓,從黨和國家的興衰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從源頭和制度上建立健全防范、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其次,對公眾而言,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不變應萬變”的思想,增強居安思危的預警意識,普及危機知識,讓公眾掌握應對危機的方法,提高危機意識。
1.2進行危機監(jiān)測。
任何危機事件都有前兆,這就需要政府或其他公共組織設立專門機構對危機事件的前兆進行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xiàn)潛伏的危機,以便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同時,根據(jù)監(jiān)測情況,結合災害發(fā)生的歷史規(guī)律進行綜合分析,對災害爆發(fā)的可能性、強度、范圍做出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告知社會公眾,使其及時做好防范準備。一般來說,經濟長期困難、社會結構失衡、貧富差距擴大、各種矛盾激化均是重大社會危機出現(xiàn)的重要條件。評價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貧富差距,一般利用基尼系數(shù)和恩格爾系數(shù)。如果按照這兩個標準,通過社會調查,發(fā)現(xiàn)一個國家或者地區(qū)的貧富差距比較大,就有必要警示決策機構采取相應措施來防范危機發(fā)生。
1.3編制應急預案,制訂危機反應和恢復計劃。
居安思危就是不能等到危機發(fā)生后才開始被動地反應,而是在危機發(fā)生之前就做好各種防范和準備。危機反應和恢復計劃就是由政府事先制定的在危機發(fā)生時進行危機控制和處理的組織指揮、行動方案、物質準備、通訊演練等方面的計劃,由于它是以危機的發(fā)生來設想的,因此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危機反應和恢復計劃應該包括:分析可能發(fā)生的危機狀態(tài);制定預防措施和危機時應采取的戰(zhàn)略策略;確定可能受危機影響的公眾和機構。制訂危機反應和恢復計劃時要注意,“危機計劃應該是行動的真正靈活的指導原則”,“并不是單獨描述行動或程序的死板教條”。所以,首先,在制訂危機計劃時,應全面系統(tǒng)地收集相關信息,以避免計劃的不完全性。其次,要將計劃的原則性和執(zhí)行計劃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因為高度不確定性和無法預知的變化是危機情境的特征,所以計劃應考慮到根據(jù)環(huán)境的變化作出適當?shù)恼{整。最后,計劃制訂者要讓計劃執(zhí)行者了解并理解計劃,使計劃在危機發(fā)生時真正成為危機管理的有效手段。
2.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機管理救治機制
由于危機具有突發(fā)性、緊急性,因此危機一旦發(fā)生,就要求政府必須迅速做出反應,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危機處理領導小組,迅速展開工作,力爭將危機損失降至最低。
2.1進行危機決策。
要對付危機,“政府中樞決策系統(tǒng)就必須享有發(fā)號施令的權威,并且可以制定和執(zhí)行帶有強制性的政策”。在危機狀態(tài)下,決策者處于一種非理性狀態(tài),要么亢奮,要么保守。同時還會遇到各方面的阻力,其風險性使得決策參與者的意見難以達成妥協(xié)和統(tǒng)一,有時還會出現(xiàn)巨大的分歧。因此,政府必須根據(jù)危機的性質和發(fā)展趨勢迅速做出權威的決策,并強制性地執(zhí)行。第一,這種決策需要一個最高的機構來進行,各級政府機構和部門按照最高機構的決策做出自己本單位、本部門的子決策,并嚴格執(zhí)行。第二,這種決策是一種不同于程序化決策的非程序化決策,需要決策者迅速決斷。當危機出現(xiàn)時,決策者應該在危機信息調查和準確的危機預測基礎上迅速做出決策、穩(wěn)定秩序,如果決策者優(yōu)柔寡斷、猶豫不定、過度分析,就會失去解決危機的寶貴時機,可能使危機迅速蔓延,造成更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事實上,人們關心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決策者對于事件的態(tài)度。
2.2實施危機隔離。
由于危機具有不確定性,并且演變迅速,因此必須對危機進行隔離,這樣就可以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避免造成更大的公眾心理傷害。世界各國都從“損失小利益,保護更大利益”的原則出發(fā),對憲法中所確定的基本人權做出一定范圍的限制,以達到更好地保護公民權利的目的。實施危機隔離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危機隔離必須建立在正確信息的基礎上。確立危機隔離的前提,是盡可能地收集各方面的危機信息,只有在準確信息的基礎上才能實施隔離和決定隔離的層次。第二,危機隔離必須樹立“生命第一”的原則。在危機中我們要始終把危機事件對人的影響放在首位加以考慮。第三,在危機管理部門和政府其他部門之間設立一道“防火墻”,以保證政府其他部門正常運行。針對某類危機事件,不應該影響政府整體的正常運行,除非危機發(fā)展致使整個政府陷于無序、癱瘓和嚴重混亂狀態(tài)。
3.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機管理恢復機制
實現(xiàn)對危機事件發(fā)展的有效控制并不意味著危機事件處理過程的結束,還必須進行一些善后處理。亡羊補牢,在這個階段政府應認真思考危機產生的直接原因,重塑政府形象。如果處理不當,危機恢復期可能成為新危機的發(fā)生期。
3.1恢復社會秩序。
危機造成組織或社會整體或某一局部的失衡和混亂,一定范圍內的人群失去了和諧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生活在高度的不穩(wěn)定中。因此,政府在危機管理的后期要采取多種措施,盡快恢復社會秩序。第一,開展生產自救。如政府可以通過對受災企業(yè)減免稅收,彌補其危機損失,以幫助其迅速恢復生產。第二,建立和健全災害心理援助制度。對社會來說,危機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會正常秩序遭到破壞并由此帶來社會心理的脆弱。人們對危機的體驗會誘發(fā)一種復合性負情緒―――焦慮。所以,邀請一些專家、學者,通過電視、報紙、網(wǎng)絡等新聞媒體對社會公眾進行心理輔導十分必要。
3.2實行國家援助。
國家援助是在傳統(tǒng)社會保障之外,提供事前承諾與事后援助的一種新型制度性財政安排,它在美國、英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的危機管理中被廣泛使用,實踐證明它能有效克服突發(fā)事件引起的社會恐慌。所以,我們有必要及早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國家援助機制,承諾對國民和境內的外國人在特定突發(fā)事件中受到的生命和財產傷害進行國家援助。
3.3調查危機根源。
危機事件的發(fā)生,往往具有多元化的社會誘因,“從某種意義上說,危機是一定時期內,潛在的社會制度問題的外在表現(xiàn)。”因此,建立突發(fā)事件調查制度,由突發(fā)事件調查組從多方面、多角度探尋危機的根源,這是危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調查組在查明事件發(fā)生的原因、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應急措施、事故性質和責任的基礎上寫出危機事件報告和措施建議,并盡快公之于眾。這樣可以讓民眾了解危機真相,暫時安撫心理情緒,保證社會穩(wěn)定,為進一步采取措施,消除危機做準備。另外,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從技術、管理、組織以及運行程序上加以改進,避免以后類似危機事件的發(fā)生。
公共危機是人類的一場災難,它直接威脅到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我們要正視公共危機存在,居安思危、思則有備,通過建立和完善公共危機管理的預警、救治、恢復機制,提升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能力,保護公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所危機管理與對策研究中心.國際危機管理概論.時事出版社.2003.
[2]張成福.公共危機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與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03.
[3]普勞斯.決策與判斷[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4]薛求知等.行為經濟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系東北大學文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看了“公共安全危機管理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