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管理論文3000字(2)
國有資產管理論文3000字
國有資產管理論文3000字篇二
試論高校國有資產管理
[摘 要]高校的國有資產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加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合理有效地配置校內資源,促進學校資產結構、布局的優(yōu)化,保障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資產流失、閑置和重復購置,實現資源共享,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發(fā)揮資產的最大效益。
[關鍵詞]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09)05-0134-02
隨著高校招生數量增加、 辦學規(guī)模擴大, 高校擁有越來越龐大的國有資產。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快速發(fā)展, 高校投資體制、 資金來源渠道發(fā)生變革以及高校后勤社會化的發(fā)展, 高校國有資產呈現多樣化、 巨大化、 復雜化的特點。目前的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已不能滿足高校發(fā)展和形勢變化的要求。高校在改革發(fā)展中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因此, 面對新的形勢、 新的機遇, 加強和完善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也是高校發(fā)展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1 高校國有資產的含義
高校國有資產是保證教學、科研、生產、后勤工作順利開展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高校國有資產屬于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是指高校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和,包括國家下?lián)艿馁Y產以及高校按照國家政策規(guī)定運用國有資產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以及接受捐贈和其他經法律確認為國有的資產。
2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基本現狀
我國對高校國有資產實行的是“國家所有,政府各級有關部門共同管理,高校占有、使用”的管理框架,即高校國有資產歸國家所有,各級政府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共同管理,高校擁有資產占有權和使用權。
2.1 固定資產管理
隨著高校學生擴招、辦學規(guī)模擴大,國家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加,高校固定資產的總量日益增長。于是,管好用好高校的固定資產就顯得尤為重要,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更加刻不容緩。但是,長期以來,在高校普遍存在重支出輕回收,重購置輕管理、輕保養(yǎng)的問題,同時會計核算與固定資產管理銜接不緊,致使固定資產管理混亂,流失現象也較為嚴重?,F行固定資產管理體制不完善,相關管理部門不能密切配合,由于缺乏有效的統(tǒng)一管理機構,造成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與協(xié)調,導致固定資產賬實不符、賬賬不符、數據失實、多頭統(tǒng)計、口徑不一致等,并且瞞報漏報問題時有發(fā)生。
2.2 流動資產管理
流動資產的管理主要包括貨幣資金管理、存貨管理、應收及暫付款管理,對高校而言,其核心是貨幣資金的管理。高校的貨幣資金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以及可隨時在證券市場上自由轉化的國債等。它不僅直接承擔著高校在經濟活動中所必需的支付職能,接受財務處的指導和檢查。目前,高校貨幣資金等流動資產的管理已比較完善。
2.3 無形資產管理
高校既擔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任務,又是基礎科學和邊緣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同時還從事適用新型技術研究,是高新產品、新成果的孵化器。高校擁有一大批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的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軟件、合同及各類契約、公共關系、人力資本、非專利技術、商譽、土地使用權及校名等。
目前,高校無形資產的管理情況是:一方面是能轉化為生產力的科研成果,如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和計算機軟件開發(fā)專用技術等大量無形資產的不斷涌現;另一方面是無形資產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未能及時實現其經濟效益,甚至出現無形資產流失現象,我國高校很多科研成果的轉化始終存在著“梗阻”現象,有資料表明科研成果轉化率在科研成果總量中僅占6%~8%??茖W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在我國目前生產力布局中的地位尚未得到真正體現,高等學校每年都創(chuàng)造出可觀數量的科研成果,但這僅僅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
3 完善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措施
3.1 強化管理意識
強化管理意識,是改善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前提。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有賴于高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有賴于資產管理人員提高認識,以及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參與。要拋棄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觀念,樹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市場經濟意識,充分認識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要廣泛宣傳、樹立國有資產全民管理意識,對學校財產的管理,從校領導到廣大教職工,要做到人人關心,人人有責。增強保護學校的國有資產權益的主動意識,自覺維護學校的國有資產的合法權益,樹立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觀念,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
學校要加強對國有資產管理政策法規(guī)和產權知識的宣傳、培訓和學習,使全校教職工和學生都有國有資產管理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杜絕為了小團體或個人利益而侵害學校利益的情況,在全校師生中樹立以愛惜國有資產為榮、以損害國有資產為恥的觀念。學校領導、各級單位負責人更要強化國有資產管理意識,要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發(fā)揮資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只有在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的基礎和前提下,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順利進行。對于那些仍認為“學校資產僅僅是財政經費撥款的應用”的人員,要轉變觀念,改“經費”為“資產”,樹立資產效益意識,樹立資產保值增值意識。
3.2 加強對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的管理
要合理界定、科學評估投入產業(yè)的國有資產,明確產權責任及責、權、利關系,實行有償使用制度。落實投入資產的管理與監(jiān)督責任,對非經營性資產轉經營性資產做徹底的清理,建立其國有資產賬目。在國有資產投入經營前進行資產評估,按投資比例取得投資收益。高校對外投資、聯(lián)營、出租、出借等形式的非經營性轉經營性的國有資產要進行可行性論證、簽訂經濟合同,并通過相應審計,進行資產價值評估等完整手續(xù),并經主管部門審批。要加強合資、聯(lián)營等項目中,投入資產的共同管理和監(jiān)督工作,維護高校國有資產的合法權益,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高國有資產的投資效益。
3.3 完善資產形成、處置、調配制度
高校的資產購置計劃要進行可行性論證,防止資產重復購置和閑置,采用公共預算和政府采購方式,建立配置標準公正、配置手段科學的資產形成機制。不論學校以何種方式取得的資產,都要納入預算,實行資產核算。采購和驗收分開,要有使用單位對購置的固定資產共同驗收,登記入庫及對資產的調撥、轉讓、報廢和變賣等記錄,嚴格遵守資產的處置權限和程序。加強對有償轉讓資產的評估,根據資產的實物價值確定是由本單位或上級或社會資產評估中介機構進行評估,嚴防低價調出和變賣。對閑置不用的資產重新調配,要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促進資產合理流動,達到校內資源最佳配置,盤活內部資產存量,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通過組建試驗中心、計算中心等,提高共享性強的設備的使用率,為學校節(jié)約大量的重復購置資金。同時在完成日常教學、科研任務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對外有償技術服務。
參考文獻:
[1]陳慧雄,武瑤.深化高校資產管理改革優(yōu)化資源配置[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12-244.
[2]陳康.高校國有資產良性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27.
[作者簡介]田曉芬(1967―),女,四川南充人,經濟師,本科,主要從事高校后勤財務管理工作。于東江(1968―),男,山東聊城人,講師,研究生,主要從事高校后勤管理及思想政治研究工作。
看了“國有資產管理論文3000字”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