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基礎教育改革論文(2)
小學基礎教育改革論文篇二
《淺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論文關鍵詞]基礎教育 課程改革 作文教學
[論文摘要]以《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試用)》的作文教學理念為參照,結合當前小學作文教學實際,本文提出了“聯(lián)系實際,激勵評價,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提倡‘五多’,厚積薄發(fā),幫助學生打好習作底子;關注現(xiàn)實,感受生活,拓展學生寫作背景;淡化形式,自由表達,放開學生作文手腳”的小學作文教學策略,對搞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作文教學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問題。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全日制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試用)》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怎樣才能完成課標賦予我們語文教師的以上任務呢?這里,結合自己近來年來實施新課程的體會,就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中的策略性問題談幾點看法。
一、聯(lián)系實際,激勵評價,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
興趣是習作的不竭動力。當學生對某些事物產(chǎn)生興趣、有了表達的欲望時,就能主動地、心情愉快地寫作,習作過程也就成了一種快樂的勞動過程和抒發(fā)情感的過程。因而,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應該成為小學作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一方面,我們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以學生情感為導引指導學生寫作。例如:某教師在指導學生寫《××,我想對你說……》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包括長輩、同伴、親人、朋友,甚至虛擬的人物,或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植物,甚至玩具。學生的習作興趣一下子被調(diào)動了起來,有的同學甚至寫出了《唐僧,我想對你說……》,為孫悟空抱不平,讓人覺得可笑又有趣。第二方面,教師要巧妙利用激勵評價這個武器,改革作文評價機制,讓激勵評價使學生的習作興趣之花悄然綻放。我們應該認識到,評價的作用主要是激勵和校正,其目的是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正面評價,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我們講改變作文評價機制,首先要改變作文評價標準,主張使用不拘一格的評價尺度。文如其人,千人千面,不能主觀地用一個固定不變的標準去衡量所有學生的作文。評價學生作文。一要著力找到學生作文中最富個性的那一點,肯定他,讓他嘗到甜頭,讓他有一種成功的心理體驗;二要改變評價方式,變單純的教師評為師評、自評及學生互評相結合。此外,還要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發(fā)表機會(如向刊物投稿、辦班級作文小報、開設學習園地、出學習習作板報等)。這也是一種評價,而且是更具激勵作用的評價。另外,學生習作的好壞從來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差,教師不能抱著一種追求完美的心態(tài)去看待學生的習作。在平時的習作訓練中,學生達到了該次習作的基本要求,就應該給予好成績。習作訓練后要及時評閱,評閱中要根據(jù)孩子習作水平的不同分門別類地進行表揚,多肯定、多鼓勵、多激勵、多稱贊、多建議,多挖掘“閃光點”,盡量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品嘗到“豐收果實”,這樣便能持續(xù)激勵孩子們的進取意識,使他們一天天愛上作文,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二、提倡“五多”,厚積薄發(fā),幫助學生打好習作底子
古人認為:“為學之道,在厚積而薄發(fā)。”為此,在日常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強調(diào)“五多”,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習作訓練,為他們寫好作文打下堅實的“底子”。一是多讀書:通過多讀書積累寫作的素材。學生大量閱讀才能增加知識,才能學會怎樣描述事物,也才能有“物”可寫、有話可說。如果學生閱讀量不足,當他們看到某些事物或某些現(xiàn)象時就很難進行準確的語言表達,只一味地感嘆“好美呵”或“真美呵”,寫好作文也只能是空話一句了。二是多觀察:觀察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前提條件。學生要想寫好作文,就必須對寫的對象進行細致的觀察,通過觀察獲得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在習作中以自己獨特的視角進行獨特的表述。有鑒于此,教師應多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自己準備記敘的對象,并將閱讀中積累的好詞佳句找出來并恰當?shù)貫樽约簩懽髦?。只有多觀察,學生才會有屬于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反映在習作中。三是多思考:教師應引導學生把看到的事物先經(jīng)過大腦的思考、加工,變成有自己個性特征的東西,然后再寫下來,這樣才有可能寫出好的習作。四是多練筆:習作能力的提高要靠大量的寫作實踐。因而,教師應經(jīng)常讓學生寫一寫身邊發(fā)生的事,寫一寫自己熟悉的人(哪怕以日記、周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也好)。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會逐步提高。五是多修改:某種程度上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所以,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多修改習作:改錯別字,改用得不恰當?shù)脑~語、標點,改不通順、不完整、表達不準確的句子。既可以是同桌互改,也可以小組一起討論著改,還可以請家長幫助改??傊?,直到學生把習作改到自己滿意為止。
三、關注現(xiàn)實,感受生活,拓展學生寫作背景
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小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每天都發(fā)生豐富多彩的事。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觀察生活,引導學生將習作內(nèi)容與校園生活相結合,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與社會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寫,在生活中學會習作。如:在寫春天景色的習作時,教師可以不必讓學生拿到題馬上就寫,而是先組織學生展開尋找春天的活動:讓喜歡畫畫的學生去寫生,喜歡古詩的學生收集描寫春天的古詞古詩、佳作名篇,讓他們?nèi)ヒ巴庥^賞明媚的春色,增加他們對大自然的直接感受。接著結合《走進春天》的語文活動課。讓孩子們誦春詩、賞春景、品春趣、表春情,促進學生對春天親身體驗的內(nèi)化。最后進行寫作。這樣,學生的習作背景就得到有效拓展,動起筆來就會有情可表、有話可寫,充滿生活氣息。
四、淡化形式,自由表達,放開學生作文手腳
以往,作文教學的形式化傾向十分嚴重,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偏重于技巧、構思、次序、結構等方面的指導,不厭其煩地要求學生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怎樣結尾。長此以往,學生的習作個性化就會逐步被湮沒。我們認為,作文教學應淡化形式(并非不要形式),順應學生的天性,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擺脫束縛,力求習作構思“與眾不同”。使具有不同閱歷、不同思維特點的個體選擇能很好地在學生習作中得到彰顯。這正是語文課程標準中“重內(nèi)容,輕形式”理念的生動體現(xiàn)。
淡化形式有利于學生自由地、表情達意地潑灑寫作內(nèi)容,張揚獨特個性。學生動筆之前,如果先給他個框框——硬性地規(guī)定寫作內(nèi)容,這也不能寫,那也不能寫,習作就不是學生自由傾吐的樂事,而成為應付教師的苦事。因而,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文本習作訓練內(nèi)容的同時,應允許并鼓勵學生依照單元的訓練重點,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不一定要“有意義”、“記憶深刻”。哪怕是一件細微的小事、一個小小的微笑、一絲淡淡的心緒都可以在筆下表現(xiàn)出來。另外,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獨特的心靈世界。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認識和體驗“原汁原味”地表達出來,“心里想什么,筆下就寫什么,此時此地只有‘我’……只聽憑此時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從頭腦中流到指上,從指上落到筆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灑灑落落、自自然然地畫在紙上”(著名文學家冰心語錄),切莫引導學生說那些沒有真情實感、真實體驗的空話、套話,特別是不要強加給學生高于生活、遠離現(xiàn)實的所謂“深刻立意”的價值傾向,讓學生成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宰,成為習作的主人。
[ 參考文獻]
1、吳鼓鋒:新課程怎樣教[M],遼寧:遼寧大擘出版社,2005
2、倪高武:習作: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載體[J],中國民族 教育,2006(2)
3、張鵬舉:談作文個性化教學[J],中國民蘸教育,2006(12)
4、黃惠蓉:小學習作教學點滴談[J],基礎教育參考,2008(12)
5、楊史:如何進行想象習作訓練[J],語丈研究與教學,2008(6)
6、胡蓉:讓“童話”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習作興趣[J],語文研究與教舉,2008(12)
小學基礎教育改革論文相關文章:
3.小學教育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