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畢業(yè)論文3000字(2)
語文教育畢業(yè)論文3000字篇二
《語文教育與道德教育的關系》
摘 要: 本文從多個視角探討語文教育與道德教育的關系問題,認為語文教育不應該只是一種語言表達的教育,同時還應該成為一種承載美、善和幸福追求的教育載體,在教育過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促使正常社會化。
關鍵詞: 語文教育 文學教學課 道德教育
中外國文學作品以多樣化的藝術形式體現(xiàn)多元化的思想情感。青少年人生經(jīng)歷和生活經(jīng)驗都是有限的,他們可以通過文學作品所營造的世界來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諦,體驗幸福與痛苦的感受,從而提升人生境界,提高道德修養(yǎng)。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威廉・??思{說:“作家的天職在于使人的心靈變得高尚,使他的勇氣、榮譽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憐憫心和自我犧牲精神――這些情操正是昔日人類的光榮一一復活起來,幫助他挺立起來。詩人不應該單純撰寫人的生命的編年史,他的作品應該成為支持人,幫助他巍然挺立并取得勝利的基石和支柱。”[1]我們的文學教學課自然應充分挖掘文學作品中蘊藏的豐富的德育資源,發(fā)揮文學作品融真善美于一身的優(yōu)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來體悟人類自“盤古開天地”以來就一直追求的美好的道德生活,真正實現(xiàn)通過語文教學提高學生道德素質(zhì)的目標。
一、語文教學之于道德教育的作用――以美揚善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無論是像《信客》、《老王》、《出師表》這些褒獎人物優(yōu)秀品質(zhì)的,還是像《皇帝的新裝》、《楊修之死》、《我的叔叔于勒》這些揭露社會陰暗面、批判人性弱點的,它們的藝術形式都是美的,課文從語言表達、結(jié)構(gòu)特點、多種藝術手法的使用等多方面來展示它們形式的美。在中國古代美學思想中,美與善是相通的。孔子曾說:“盡善盡美。”荀子說:“美善相樂。”可見美和善是人所特有的兩種重要的價值觀念。人們在不同的審美活動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道德評價融入各種審美判斷中,在美感體驗的同時摻進道德體驗。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重要任務之一就是,以契合文章內(nèi)容的優(yōu)美深情的語言來創(chuàng)設特定的美好的情境,“披文入情”,“以情感人”。情感可以打開學生的心扉,使他們在審美體驗的愉悅中心靈得到凈化,產(chǎn)生對美的向往與追求,生發(fā)對文學形象蘊含的善的認同感,從而“以美揚善”,從精神的愉悅上升為理性的認識。
如在教學《關雎》時,我讓學生探究這樣的問題:《關雎》的美表現(xiàn)在何處?請你以“我看《關雎》之美,美在……不由得令人想起……”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先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把學生帶入美妙的意境,再對詩歌的背景及“關雎”“荇菜”等關鍵詞作點撥。最后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作出回答。
答案有:我看《關雎》之美,美在如詩如畫的景物,動人的意境,成雙成對的雎鳩在河中的小島上或相依相偎,或嬉戲追逐,關關和鳴;一位美麗賢淑的姑娘正駕著一葉扁舟在碧綠的荇菜叢中采摘著……
我看《關雎》之美,美在回環(huán)往復的語言,詩中多處使用了雙聲、疊韻、疊字的詞匯,增強了詩歌音韻的和諧美、節(jié)奏感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詩中采用了疊章的形式,通過不斷反復的旋律,表現(xiàn)出詩人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
我看《關雎》之美,美在四言的句式,以表面經(jīng)濟的文字建構(gòu)了一個內(nèi)在的十分廣闊的想象和反復咀嚼的空間……我看《關雎》之美,美在小伙子的對愛情的向往和追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yōu)哉游哉,輾轉(zhuǎn)反側(cè)”,表現(xiàn)了小伙子的相思之苦……
我看《關雎》之美,美在采荇女的美好品行。“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毛之”足以體現(xiàn)她的勤勞……
在美的熏陶與體驗中,學生明白了愛情是如此美麗,如此堅貞,可它卻沒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這是一種健康的、節(jié)制的愛情,“發(fā)乎情,止乎禮,止所當止”的愛情。這對于認識愛情,對待青春期感情的萌動,無疑是一次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指導,讓學生明白怎樣處理感情問題才是“善”的。所以說,“美”可以揚“善”。
二、道德教育之于語文教學的作用――以善啟智
語文教學可以促進道德教育,反之,道德教育也可以促進語文教學,善于做學生思想工作的語文老師,其教學成績往往也很好。特別是對于初中生,他們的身體、心理成長都很快,在成長中會面臨很多困惑;學習上由于基礎的、習慣的、環(huán)境的差異,使得一些后進生在理科學習上只能做“無奈的逃兵”。諸多原因造成后進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然而,由于初中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知識與閱歷的積淀,語文即使以前學得不好,及時端正學習態(tài)度,也可以迎頭趕上。如果教師抓住了語文學習的這一特點,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幫助學生解除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以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科學地學習、生活,那么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學好語文。
當我看到有的學生數(shù)理化成績只有一二十分,他們在群體中總是顯得那么低調(diào)與自卑,好似過著無意義的學校生活時,我是多么同情他們。而我所能給予的又很少,我只能鼓勵他們,多與他們談心,安慰他們的心靈。然而他們的回報是令人欣慰的,受到精神鼓舞的他們上語文課時開始認真地聽,積極地思考,不辭勞苦地背誦、練習、習作。最后,他們居然取得了和優(yōu)秀學生差不多的成績。這讓我們彼此都很感動。他們因此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感受到了學校生活的意義,獲得了久違的成功感。
從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體會到育人的樂趣。我想盡方法讓學生感受、領略人生的真、善、美,以善的美德開啟他們的心靈,啟發(fā)他們的智慧。最后,他們會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于我。
三、語文教學與道德教育的共同目標――走向幸福人生
《語文課標》指出:“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地發(fā)展打基礎。”可見,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并不是掌握語文知識,培養(yǎng)言語交際能力,而是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從而成為一個幸福的人。語文基礎好的人走向社會,首先會因為知識豐富、口頭表達能力強成為擅長交際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最大的幸福與快樂就在于與他人的交往。”[2]這是幸福之一。其二,語文教學最終能促使學生形成感性化思維,于是,他們可以從平常的、細微的事中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只有懂得享受生活樂趣的人,才會享有較高的幸福指數(shù)。其三,語文好,理解能力自然好。好的理解能力可以滿足不同工作環(huán)境對新的知識的需求。因為,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快,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在語文學習中鍛煉出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會助我們一臂之力,在生活的大海上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盡情享受幸福人生。同樣,德育的最終目標也是培養(yǎng)能與社會和諧發(fā)展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不會因為成功而狂妄自大,不會因為失敗而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不會為瑣事與人斤斤計較,不會因為嫉妒而落井下石……從這層意義上來說,語文教學與道德教育是殊途同歸,一起邁向人生光明的大道。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和德育滲透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我們用不著擔心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相結(jié)合,會降低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會喧賓奪主。只要不是完全丟開語文形式,放棄引導學生認真地學習課文語言,只做空洞的所謂的“思想教育”,做到內(nèi)容、形式“兩手一起抓”,就不會有問題。因為,學生在學習一篇文章時,除了理解課文中語言文字的運用,學會表現(xiàn)手法的使用,掌握篇章結(jié)構(gòu)的謀劃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領會思想內(nèi)容,這幾者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不可能割裂開來孤立地存在。只有通過理解語言文字的運用,弄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表現(xiàn)手法,才能領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反之,只有在領悟了思想內(nèi)容的基礎上,才能對語言文字的運用等方面理解得更加深刻??偠灾?,語文教學中的“德”與“智”關系處理適當、巧妙,才會收到互相促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美國作家論文學[M].三聯(lián)出版社,1984:368.轉(zhuǎn)引自張文振.新寫實思潮中的后人道主義傾向及其對五四啟蒙話語的消解.戲曲藝術[J].2004,(2).
[2]蘇霍姆林斯基著.蔡汀譯.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15.
語文教育畢業(yè)論文3000字相關文章:
語文教育畢業(yè)論文3000字(2)
上一篇:語文教育相關參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