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論文的錦集
教育論文知道怎么寫嗎?關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整合了一些關于教育的論文,歡迎閱讀借鑒,希望你喜歡。
高職高專英語教育之我見
摘要: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既是職業(yè)教育又是高等教育,隨著我國對外語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蓬勃發(fā)展的高職教育這一領域,英語教育也就成為一個重要且必要的組成部分。故此分析了當前高職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的原因,提出了高職高專英語教育改革的定位和措施。
關鍵詞:高職教育 英語教育 改革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中國的入世和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現代社會對人才英語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高職高專英語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國高校畢業(yè)生的英語能力未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因此,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改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1 高職高專英語教育的概況
1.1 教材、教學方法及手段
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仍以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為主,大量的時間用以解釋單詞、短語,分析句子結構,翻譯長句、難句,只在處理課后練習中穿插提問,很少進行交際活動,而且教師的授課仍以母語為主。教學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筆的傳統(tǒng)手段,輔以錄音機;有部分課堂利用了多媒體教室和教學課件,但這部分英語課所占比例很小。
1.2 教學評價與效果測試
幾乎所有的院校每學期期末都是依靠一次這種的書面考試對每個學生整個學期的英語學習做出分數評判。這種教學評價和測試方法有悖于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目標的認定,顯然對教學起著誤導作用。
1.3 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計劃
英語教學的實施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在校期間共開設三學期的大學英語課,周學時均為4 小節(jié),沒有專業(yè)英語課;第二類是三學期的大學英語課,周學時均為4 小節(jié),另加一學期的專業(yè)英語課,周學時為2,3,4小節(jié)不等;第三類是部分對英語運用能力要求高的專業(yè)如國際商務、旅游管理等。
2 高職高專英語教育改革的原因
2.1 方向性不明確
長期以來,高等職業(yè)教育中的英語教學一直在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在辦本科的壓縮型教育,強調“厚基礎,寬口徑”,存在著培養(yǎng)目標定位過高、過寬的現象。
2.2 時代的需要
我國的工業(yè)化進程需要大批優(yōu)秀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英語作為高職高專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在構建高職高專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3 高職高專英語教育的現狀
在目前的高職高專學校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相差較大。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認為學習英語枯燥無味,部分學生還存在著一種學了也沒用的錯誤想法,同時,不少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計劃中也將其教學時數一再壓縮,但內容上卻要求完整、連貫。這樣,除極少部分想要繼續(xù)深造的學生外,大都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論文網 LunWenDataCom]
3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改革策略
3.1 建立從英語教學到英語教育的系統(tǒng)觀念英語教學雖然本體上是英語教師與學生合作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但這一過程并非在理想狀態(tài)下發(fā)生,而是受多層次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在國家有關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相關政策影響下,并直接受高校內部各種因素的影響,可以說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因此,只有建立高職高專英語教育系統(tǒng)的大觀念,并從系統(tǒng)論觀點充分發(fā)揮系統(tǒng)內各要素協(xié)調作用,才能實現系統(tǒng)最優(yōu)化,取得最佳效果,真正做好英語教育工作,培養(yǎng)出實用型英語過硬的人才。高職高專英語教育系統(tǒng),其總目標是使學生英語能力最大化,而該系統(tǒng)的一級要素至少包括:學生學習態(tài)度、課內英語教學、課外語言實踐,而每一個一級要素又要由多個二級要素支持,二級要素又由更細分要素構成,這樣構成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學校領導、有關職能部處和英語系統(tǒng)一一認識,確立英語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的觀念,把英語工作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來做,努力使系統(tǒng)內各要素協(xié)調作用,實現系統(tǒng)目標最大化。
3.2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直接影響著現代英語教育的觀念和方法。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給現代英語教育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它的直觀、交互、虛擬等特點給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更寬闊的平臺,使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英語環(huán)境部分地成為現實。
3.3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國家教委明確指出“高職高專教育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基本素質的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本著這一原則,英語作為高職高專教育的必修課,必須服從于??平逃呐囵B(yǎng)目標并服務于畢業(yè)生。因此,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3.4 改革英語教學模式
英語是一門技能,必須根據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難破、習慣難改的定型論觀念,樹立標新立異的創(chuàng)新觀念;把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地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課堂內外多采用啟發(fā)式,通過機械和模仿的語言技能訓練來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斷進行新的教學實踐,重點提高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還可以把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如游戲式、小組討論、報告會、演講、競賽、辯論以及角色扮演、模擬對話等等,把教與學弄得生動有趣,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培養(yǎng)和提高應用語言的能力。
3.5 推行興趣選課體制,橫向實現資源共享
以“大選修、小必修”的興趣選課制代替現有課程設置。根據英語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不同需求,將教學內容分成若干類選修課程,學生根據各自需求調配興趣選課,從而從根本上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教學內容由傳統(tǒng)的“語言單一體系”變?yōu)?ldquo;語言、綜合文化知識雙體系”,更有“味道”、更富“營養(yǎng)”,也更易于“消化”。加強教學內容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力爭實現教學與生活的“零距離”,從而減少由于兩方面存在的差距造成的教育資源浪費。
總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應貫徹素質教育精神,緊扣培養(yǎng)目標,注重英語思想的熏陶和英語素養(yǎng)的提高,加強英語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領會英語教育的精髓,使英語成為他們得心應手的武器,隨時用于解決實際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與問題。[論/文/網 LunWenData/Com]
參考文獻
[1] 黃克孝.構建高等職業(yè)教育課程體系的理論思考[J].職教論壇,2004.
[2] 包天仁.當前我國英語基礎教育的十大人點問題與對策[J].外語教學研究:基礎教育,2006(1):28~35.
[3] 張迎雪.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3).
PEP教材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摘 要:自PEP教材施行以來,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困難,筆者通過分析PET教材的特點,結合實際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幾種靈活運用PEP教材,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本文對這幾種方法做出全面具體的介紹,希望對小學英語教學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PEP教材 教學方法
一、PEP教材特點
PET教材是根據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長遠發(fā)展,由中國課程教材研究所,英語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加拿大lingo metia國際集團合編的一部小學英語教材。PEP教材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通過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語音基礎,初步的語感和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的能力,發(fā)展初步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關差異,增強國際意識,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合作精神和社會公德意識,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偟膩碚f,這部教材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遵照現代語言教學的理念,突出語言的交際性和實踐性
PEP教材按“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的體系,設計了大量形式多樣、情景真實、語言自然、趣味性強的語言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fā)展心智、拓展視野;有利于學生感悟語言,從而.逐步形成初步運用語言進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2、依據兒童的認識特點,體現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
PEP教材在教學要求和教學模式等方面有以下三個主要特點。
(1)以培養(yǎng)能力為教學的主要目標
PEP教材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學習和心理需求,設計了大量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插圖,以利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以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PEP教材所編排的對話和練習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貼近生活、語言地道,有助于學生獲得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
(2)以活動為上課的主要形式
PEP教材根據小學生好動愛玩的特點,設計了視、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大量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讓學生通過具體而生動的體驗逐步領悟語言基礎知識,掌握語言基本技能,提高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3)以聽說為訓練的主要項目
PEP教材按照“以聽帶路,以說助聽,聽說結合,相互促進”的思路,提供了大量的聽說材料,以利于學生在聽說訓練中學到生動的語言,學到比較地道的語音語調。
3、遵循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安排
PEP教材內容淺顯易懂,重點突出;題材結合實際,貼近生活;語言正確規(guī)范,真實地道,插圖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符合兒童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編排過程中,力求做到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跨文化意識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等五個方面的有機結合,緊密聯(lián)系,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力求體現“由淺人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擴展,點面結合,不斷復現”的原則。
4、按照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面向小學英語教學實際
PEP教材面向多數,著眼基礎,目標明確,要求得體,容量適當,難易適中。在要求上,力求符合多數學校的教學實際;在難度上,面向中等偏下水平的學校;在容量上,盡可能讓多數學校每學期能教完一冊教材。與以往傳統(tǒng)教材相比,PEP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材料,精心安排了話題和語言實踐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教材施行以來的問題
PEP教材作為新教材,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種種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在當前英語課程中函待解決的問題。PEP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以下幾個問題:
1、課時不足?!缎W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規(guī)定小學英語課程開設的起始年級為三年級。為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應遵循長短課結合,高頻率的原則;保證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學活動。但是,由于種種客觀因素,我校每周每班只能開三節(jié)英語課。教師在教學中感到由于課時較小,語言的復現不夠,學生遺忘的快,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尤其是五、六年級,教材語言點多,跨度大,教師明顯感到在規(guī)定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有一定的難度。有些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學生發(fā)展不均衡,提前出現兩極分化現象。
2、教材部分內容不太適應實際教學。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我們發(fā)現教材中安排的有些教學內容不太適合實際教學,有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太難,難以實施;有的則過于簡單,達不到使學生得到提高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部分內容進行適當地調整和改變,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少數歌謠節(jié)奏感不強,不夠押韻,歌詞拗口,曲調生疏,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且缺乏興趣。
3、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不多,PEP教材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用教材,要對教材內容和各個板塊進行重組和整合。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tǒng)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tài)。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教“死”書,“死”教書的情況。有的教師,不能恰當地以舊引新,更不會滾動己經學過的知識,巧妙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不會適度拓展,而是死搬教條;只會教本課時、本單元出現的內容,書本上出現的課上一字不漏詳細地講解,要求學生全部掌握,而書本以外的,生怕學生不會掌握不敢拓展。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照本宣科,死搬教材。有的教師不能靈活處理教材內容,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內容和編排順序進行教學。先教A板塊的對話,再教B板塊的生詞,然后操練C、D板塊的句型,接著學習E板塊的短文,不會科學合理地重組教材。
出現這些情況是因為教師沒有正確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沒有在教學中努力將“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起來,并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地使這些活動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的要求,使學生既獲得知識、技能與能力,又逐步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三、教材運用和教學方法改進建議
筆者以為,要解決PEP教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努力,即一方面改進教學方法,一方面在教材的運用上,要進行多方面的調整和改進。
(一)對教學方法改進的建議
1、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那樣,對于課堂教學,我們所看重的,不是老師的精彩表演,而是學生的表現。在PEP教材的教學中,要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為教學目標,以語言運用為中心,以“活動教學”為主線,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手段,以形象的圖片、實物為輔助,力求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真實、平等、和諧的交流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運用直接法、聽說法、功能法、情景教學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任務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視、聽、說、讀、唱、玩、演等饒有趣味的活動中,自主地、偷快地學習英語,發(fā)展能力,維持興趣,力求做到“開課能激趣,講課蘊情趣,練習有興趣,結束藏意趣”。
2、教學手段豐富多彩,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由于客觀條件的差異、學生現有水平的差異以及具體教學實際情況的差異,有時PEP教材推薦或建議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應實際教學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注意調整教學方法。在PEP教材教學過程中,注意采用實物、圖片、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手段,加深學生的印象,強化學生的記憶,調動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如果教學時間比較充裕,學生的英語學習程度較好,我覺得在拓展部分可加人小組的故事表演,如“小蝌蚪找媽媽”等故事,不光讓學生用所學語言說、演,而且能活用,讓學生在參與、協(xié)作、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才華,讓他們充滿自信,感受成功。
3、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根據認知規(guī)律,教師向學生輸人新語言后,學生要經過感知、編碼和儲存這一過程,教師才能要求提取和輸出。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如何學會新知的過程。在PEP教材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首先,教學內容的安排富有條理性和層次性,由易到難,由淺人深;其次,教學活動的設計富有層次與梯度:從機械模仿到趣味操練再到鞏固練習,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充分體現出從“不會到會”這一學習過程。同時在教學中,采用分層互助式教學,真正做到了“教學面向全體學生,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
據素質教育的要求,英語課程的目的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即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在PEP教材教學中中,教師可以設計許多有助于開發(fā)學生智力的教學活動。如通過“看尾巴猜動物”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通過“聽句子猜動物”活動,訓練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自由創(chuàng)編對話”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些活動既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促進了學生的智力發(fā)展。 [論文網 Www.LunWenData.Com]
4、教師關注學生情感,營造寬松民主氛圍
在PEP教材教學中,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鼓勵全體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用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的眼神、手勢、表情等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用贊語激勵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親和的語言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同時用夸張、幽默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樂學、愛學。
5、注重學生過程評價,引入競爭機制輔助
在PEP教材教學過程中及時對學生的參與態(tài)度和參與效果進行適度的鼓勵性評價,以利于保護和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做到小只關注教學的結果,同時也關注教學的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tǒng)一,并在此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獎勵。如果只獎勵個人,涉及面是不夠廣的。因此,我還對小組進行集體獎勵,對做得好的小組,獎勵全組成員。這樣,在多層次的競賽活動中就形成了多角度的評價活動。在每個學生之間有競賽、有評價、有比較,把一個組內對每個學生的評價相加在一起就成了小組之間的競賽,這樣每個小組之間也有競賽、有評價、有比較。如此就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的競賽及多角度的評價網絡和個人、小組的評價體系。在課的最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符合PEP教材提出的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理念。
(二)對教材使用的建議
PEP教材內容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教師可以根據客觀教學條件、學生實際水平和具體教學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教學活動、教學順序和教學方法都可以進行適當調整,使教材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英語學習的需要,促進學生發(fā)展。
1、更改教學內容,注重現實性
由于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和版面的原因,PEP教材所呈現的教例與實際生活及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還有一段差距。如何使陳舊的教材時代化,落后的教材同步化,筆者以為有以下兩種方法:
第一、聯(lián)系生活,補充更改。PEP教材中不少單詞都是以其書面形式出現,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類單詞已經不用或少用了。對于這些單詞,我們可以在簡單介紹之后,另外再教給學生一些口語中常用的單詞,以使我們的教學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如“冰箱”一詞,教材中為refrigerator,但日常口語中則多使用fridge,也有ice box,針對這一使用情況,我們可按上述方法調整教學。同樣,對于教材中出現的不符合交際習慣的句型、對話,我們也可給予更改。
第二、針對學情,調整變通。學生在學習每一新知前,并不是一無所知的。在他們長期的學習和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學習、思想方法,具備了一些必備的認知基礎。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必須尊重并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原有認知,合理調整,充實教材。
2、增加教材內容,體現探索性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小學英語教學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語言知識與技能,還要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外國(尤其是英語國家)的文化,拓展其文化視野,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發(fā)展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教師應進一步豐富英語的文化積淀,挖掘出更多、更好的英語文化背景資料。
例如,“Colors”單元,教材出示了“white,black, red,pink,brown,”等常用顏色單詞,我們可以通過這些顏色單詞向學生滲透相關的英語國家文化的知識:如white在西方國家是“圣潔、高貴”的象征,而在中國則意味著“疾病、死亡”;不少顏色單詞同時還是人的姓氏,像white(懷特)、black(布萊克)、brown(布朗)、green(格林)。此外,顏色單詞還可組成一些有趣的習語,如black tea(紅茶)、brown sugar(紅糖)、low dog(卑鄙小人)等;在Culture單元,可以進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如西方的Christmas與中國的the Spring Festival的對比,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展開討論。豐富的文化知識滲透,使教材體系不斷充實、拓展,從中讓學生感受到了英語的美,英語的有趣,使學生更樂于接近英語。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穿插教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英美國家流行的英語兒歌,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擴展了知識面。
3、調整教學活動,關注人文性
教學活動同樣有一定的彈性和可變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對教材中不太適合的活動進行替換。例如:PEP教材中安排了許多看圖說話的活動。這種形式比較單調,教師完全可以創(chuàng)設真實的場景,將學生的學習用品藏在教室內,用“where is the…”提問,學生用“Is it in/on/under/behind…?”句型來猜。同樣可以達到鞏固應用“in,on,under”等介詞的用法。在教家庭成員稱謂時,可以增加“扮家家”或讓學生自帶家人相片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家人等活動,從而對教材原有活動進行延伸。
新課程標準在原教學大綱對知識要求達到“理解、掌握、運用”的基礎上,同時強調學生“經歷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體會了什么”,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它指出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親身體驗,主動獲取知識或信息。因此,我們提供給學生的外部學習材料要體現探索性,給學生留有一個比較充分的思考、探究的空間,把教材中的素材從原來供教師解釋和分析轉變?yōu)榻o學生討論和探索,從而使知識活靈活現地被學生掌握。如教學“There isare…”一節(jié)時,我們可以這樣處理教材:(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舊知。課件出示1個蘋果在桌上,1個西紅柿在籃子里,引導學生說出句子: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table;There is a tomato in the basket。(2)變換課件,引入新知。將l個蘋果、1個西紅柿變成3個蘋果、4個西紅柿,引出句子:There are 3 apples on the table. There are 4 tomatoes in the basket。(3)小組討論,探究新知。如:這四組句子有什么不同?它們的區(qū)別在哪里?從這些區(qū)別中,你可以總結出什么規(guī)律?以上教學案例遵循了“呈現情境一形成問題一建立模型”的一般學習規(guī)律,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同時又給學生留下了極大的想象和探究空間,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欲望,使他們在自主討論、合作過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識。
4、調整教學順序、突出整體性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特點和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對教師內容的順序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其更符合學生興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引導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教材的整合,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個知識點,而應立足于整體,可以拓展到一個單元、一冊書,乃至整個PEP教材,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充分發(fā)揮整體結構的功能。如助動詞在人稱中的變化這一知識點,在PEP教材中出現“I like/don’t like…Do you like...?”后,可以考慮在下學期在學習 “She/He likes/doesn’t like…Does she/he like...?”這樣安排,其優(yōu)勢在于分散難點,降低難度,但卻減少了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對比,使學生出現助動詞混用的情況,故我們可嘗試將這兩部分合為一個整體,并同時添加they,it為主語的情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對比,發(fā)現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弄清規(guī)律,理順規(guī)則,主動建構知識,形成互補的認知結構。
此外從英語課本身的特點出發(fā),我們還可以對整個小學英語教材進行整合。在學生初次接觸英語時便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簡單的英語問候語、問答語,像“Good morning!”“See you later!”“Are you on duty today?”“fine,thank you!”等等。每天還可滲透星期單詞的教學,以及數詞的學習,這樣就將整個小學階段的英語知識滲透在每節(jié)課、每個單元,從而分散了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 結 語
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但教師應注意教材的整合不能隨意,要有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高度的責任心。不僅要考慮英語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規(guī)律,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對教材進行科學、合理的“裁剪”,從而使教材成為正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材”。
參考書目:
1、王蘊芬、吳霞芳:《小學英語教學中幾個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教學設計》2005年第10期。
2、孫媛媛:《PEP課堂活動教學案例設計》,《小學教學設計》2005年第2期。
3、李永峰:《創(chuàng)新是教學的靈魂》,《小學教學設計》2004年第1期。
4、方瑞芬:《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池州師專學報》2003年第5期。
5、程曉堂:《小學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年第5期。
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2.教育理論論文錦集
關于教育論文的錦集
上一篇:與英語教學相關的論文
下一篇:關于教育論文的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