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論文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的應用已廣泛滲透到各個領域。同時,對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課程已成為初中課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學科,并逐步引起教育界更多的重視及關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奠定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為學生今后的信息技術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作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保證每一位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對信息技術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班內(nèi)學生分層教學的方法便由此產(chǎn)生。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初探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相關論文。內(nèi)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初探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全文如下:
【摘要】由于各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極不平衡,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情況也很不一樣,來自不同小學的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差異很大。因此本文針對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參差不齊,教學方式無法再沿用舊的方式時,提出使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這分層教學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學生的分層、教學目標的分層、課堂教學的分層、課堂練習的分層、測驗的分層和教學評價的分層。
一、信息技術分層教學的原因
其他學科的老師說計算機課好上,是因為它沒有中考高考的壓力。而計算機老師說它難上,主要難在于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為沒有中考高考的壓力,以至于學校領導、老師、學生不重視,把他視為可有可無的課程。筆者對剛入學的七年級新生進行了一個調(diào)查統(tǒng)計,了解到有些小學沒有開設信息技術課,那么這些學生可能就沒有碰過電腦。而有些尤其是城里的小學,在三年級至六年級均開設了信息技術課,那么這些學生等于比前者多學了4年電腦,那么差異可想而知了。
2、學習條件各不相同,條件好的學生,自己家里已經(jīng)購置了電腦,甚至從小就開始接觸電腦了,成為了一個“電腦小專家”了,而另外的學生,除了在學校上信息技術課時有機會接觸電腦外,沒有更多的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3、學習態(tài)度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求知欲望強烈,樂于并且善于積極主動地學習,有的學生則是被動地等待教師布置學習任務,缺乏主動學習的欲望。
4、學生自身素質(zhì)也有著較大的差異,如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等等。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的限制,出現(xiàn)了好的學生,接觸電腦早,基礎好,學習興趣高,接收能力強,自學能力也相當好,有了這些基礎后他們的學習是非常順利的;相反,另一部分學生,他們接觸電腦的機會很少,或者對電腦并沒有什么興趣,接收能力也相當差,課堂習慣又不好。針對這一現(xiàn)象,如果仍是用老的教學方式,將相同的知識內(nèi)容傳授給差異性很大的學生,勢必會造成好學生吃不飽,教師的過多講解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浪費,不利于他們的更進一步發(fā)展;差生則會認為講解進度太快,自己無法跟上,以至喪失了學習興趣,越學越差,形成對信息技術課的恐懼心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對差異大的學生進行分開教學,成了勢在必行的方式,由此筆者想到了分層教學。
二、分層教學的概念
分層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先后達到目標要求。
分層教學理論的指導思想在于:
素質(zhì)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突出素質(zhì)教育的三種特性:基礎性、全體性、發(fā)展性。(即基礎性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素質(zhì)和能力;全體性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素質(zhì)都有所提高;發(fā)展性是開發(fā)潛能,發(fā)展個性特長。)
2、堅持因材施教、分層指導的原則,解決學生個性發(fā)展差異的矛盾。
3、重視中學生在由少年到青春期過渡階段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穩(wěn)定性和知識、智力、能力與行為的差異性。
三、分層教學的實驗
筆者根據(jù)學生的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異,把七年級、八年級各一個班作為實驗班級,那么,如何對這些學生進行分層的呢?
首先,筆者讓剛入學的七年級新生填寫一個調(diào)查表,了解學生有沒有學過電腦或者有無參加過興趣班、學過哪些知識點、家里有沒有電腦、對學習哪些內(nèi)容感興趣,自己在電腦方面有沒有什么專長等等,通過這些方面的調(diào)查可以初步了解各個學生的一些情況,從而為分層做好鋪墊。隨著教學的進行,學生會表現(xiàn)出一些分化現(xiàn)象。此時,教師可以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態(tài)度、基礎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礎上,尊重學生意愿,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
高層學生為優(yōu)等生,他們有一定的電腦知識,對電腦很感興趣,學習自覺,理解接受能力強,潛力較大,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
中層學生為中等生,電腦基礎較好,理解接受能力較好,但在學習上只求過得去,欠缺強烈的進取心。
低層學生為后進生,電腦基礎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較差,他們在學習上往往也不努力。
但是必須注意層次的劃分是動態(tài)的,實行升降級制,學習期間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層次調(diào)整,使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因為信息技術是在計算機機房中進行組織教學的,所以恰當?shù)呐盼恢靡彩呛苤匾?。筆者將高層學生安排在機房的邊上兩排,而讓中層和低層學生交替坐在中間兩排,方便老師對他們的指導教學,低層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從心理上說,愿意接受比自己稍微好一點或者差不多的同學的幫助,高層學生在一起學習形成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從而得到提高。這種排位置的方法,有利于老師上課進行組織教學,有利于進行個別輔導,也有利于學生信息的反饋,由此充分調(diào)動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需要以下五方面的分層:
(一)、教學目標的分層
教學目標的分層就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高、中、低三個層次的不同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的過程當中就應該要明確哪一層次的學生應掌握哪些知識技能,達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層次的學生要求在知識目標上,能夠透徹理解教材的知識點,并在實踐操作方面有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標上,主要提高在理論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實踐能力,重點培養(yǎng)操作技能,通過自學掌握如書本中的開動腦筋、親身體驗或者課后的高層次習題;中層次的學生,在知識目標上,要求能夠比較透徹地理解教材的知識點,并在實踐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標上,重點培養(yǎng)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識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低層次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實踐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關的操作。
下面以教學《打字練習》一課為例進行說明。對于低層次的學生,要求學生能夠嚴格按照鍵盤指法,正確地輸入26個英文字母;對于中層次的學生,要求學生能夠較熟練地掌握鍵盤指法,正確快速地輸入26個英文字母(每分鐘輸入30個以上);高層次的學生,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鍵盤指法,正確快速地輸入26個英文字母和10個阿拉伯數(shù)字(每分鐘輸入30個以上,練習輸入數(shù)字是為了以后學習智能ABC做準備)。
(二)、課堂教學的分層
課堂教學的分層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有差異的教學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能有所收獲。
例:在教學八年級《電子郵件》這一課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采用幾種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對于高層次的學生,演示一種用Web方式收發(fā)電子郵件,然后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計論、研究其他收發(fā)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時再作一些指導和點撥。而對于中層次的學生,演示一種用Web方式收發(fā)電子郵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講解其他一、二種收發(fā)電子郵件的詳細步驟,然后讓他們自己動手。對低層次的學生,采用的方法則是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先作一些演示和講解,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給出幾個任務,讓學生去嘗試練習,必要時還要再做一些演示。
(三)、課堂練習分層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規(guī)定,一堂課學生的操作時間要占整堂課的70%,做到多練??梢娬n堂操作練習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處理得好,學生的操作能力將會得到飛速提高。因此,在分層教學中筆者很注重在這方面的思考和實踐。
比如:在做比如將一個文件從A盤復制到D盤題目時,針對不同的學生確立不同的要求,對于低層次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編輯”菜單中的“復制、粘貼”命令進行復制,而對于高層次的學生,要求掌握3種以上的復制方法,中層次的學生要求掌握2到3種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課操作任務的同學,可以讓其擔任老師的助手或者輔導員,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幫助,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調(diào)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四)、測驗分層
在學完一個單元之后,讓學生綜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性練習或作品制作,有時可以給出一些附加題供學生選做。
比如:在學完word后,可以根據(jù)層次差異設計出不同的題目。對于高層次的學生,如讓他們制作一份有關宣傳環(huán)境保護的電子小報,并提出如字體、顏色、大小、布局、行距、頁面大小、藝術字等要求,并提供網(wǎng)絡,讓他們上網(wǎng)查找收集資料。對于中層次的學生,提供幾個樣板和素材庫,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個人愛好設計一張電子小報。低層次的學生,提供一個樣板和樣板中所需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讓他們模仿著做。
(五)、教學評價的分層
由于采用了分層教學和分層測驗,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不同,為了有效的反映出學生在原有知識點上的進步,必須進行分層評價。如果再以一張試卷的分數(shù)來評價學生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效,勢必會造成不公平現(xiàn)象,并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果也反映不出學生實際的掌握水平以及提高的幅度。因此,筆者采用了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的方法,主要看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對高層學生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對中等生采用激勵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低等生,應該尋找其閃光點,采用表揚評價,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同時讓提高快的學生升層,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經(jīng)過接近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這種教學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同時,又有效的杜絕了有的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感到很難掌握,而有的學生卻覺得所學的內(nèi)容過于簡單這樣一種知識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還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基礎差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明顯提高,使優(yōu)等生課課都吃得飽。分層教學開展之后,學生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了,不少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也變得開朗活躍了許多。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方法,將有效的克服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興趣愛好之間的矛盾,克服學生掌握知識水平兩極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應了學生對不同內(nèi)容的學習需要,有效的解決了班級授課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間的矛盾,為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