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論文的格式(2)
科學論文的格式
關于計算機科技的論文范文
計算主義視角下的科技傳播
【摘 要】計算主義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具有較強解釋力的新的世界觀和方法,從計算主義的視角下,對科技傳播進行研究,可以得到對科技傳播的各個要素、科技傳播的方法、目的等內(nèi)容的新的認識。
【關鍵詞】科技傳播;計算主義;信息
一、計算主義視角簡介
對于意識的認識是長久以來一直困擾人們的問題。意識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意識的運行機制是什么?這些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無論是哲學,心理學,自然科學,都為解決意識問題進行了深刻而持久的研究。隨著科技手段的進步,意識問題的自然科學研究取向逐漸成為主流,而其中,計算主義的研究取向,是認知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方向。
計算主義取向是伴隨著當代計算機科學迅猛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研究范式,計算主義的基本思想是將意識、心智的本質以及行為與計算機程序進行類比,提出“認知的本質就是計算”這樣的基本假說,當前信息、算法和計算這些計算主義的基本概念已成為當前理解人的生命及意識本質的重要概念。[1]
這種思潮,隨著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學、量子計算、元胞自動機理論等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開始廣泛的滲透到各個科學領域,繼而發(fā)展為一種哲幾乎遍及所有科學和哲學領域的超范式,即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要素是計算或信息流,世界的全部內(nèi)容是信息從一個部分傳遞到另一個部分的過程。
計算主義實際上已經(jīng)滲透到宇宙學、物理學、生物學乃至經(jīng)濟學和社會科學等諸多領域。計算或者算法不僅成為人們認識自然、生命、思維和社會的一種普適的觀念和方法,而且成為一種新的世界觀。[2]
科技傳播是基于傳播學而集中研究科學技術傳播的學科,以計算主義的視角,對科技傳播進行認識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和加深對科技傳播的最根本的理解。
二、科技傳播的四個要素
傳播是人類社會廣泛存在的現(xiàn)象,可以說,自人類出現(xiàn),傳播就一直存在于人類社會之中。傳播現(xiàn)象也許是人類認識索要面對的最為復雜的對象之一。以傳播為研究對象的傳播學是20世紀出現(xiàn)的社會科學,傳播學的研究范圍十分廣泛,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傳播相關的歷史研究,心理學研究,社會學研究,乃至傳播方式的物理學研究以及上升到哲學高度的語言哲學研究等,與傳播相關的領域的研究幾乎已經(jīng)面面俱到,而科技傳播的研究因為局限于傳播科技知識,較人類的一般傳播要簡單一些,雖然科技傳播具有不同于傳播學研究領域的特殊性,但是作為一種傳播的過程,傳播學的基本理論還是適用的。
人類的傳播是一種交流和交換信息的行為。一個基本的傳播過程由傳播者、傳播內(nèi)容、傳播渠道與傳播媒體和受傳者四個要素構成。[3]信息在四要素之中的傳遞,構成了一個傳播的過程。對這四大要素的分析是認識、理解和研究科技傳播活動和科技傳播現(xiàn)象的出發(fā)點。而如果要做一個最根本的認識,需要先對信息進行解讀。
在人類的社會傳播過程中,信息是符號和意義的統(tǒng)一體。符號簡要的說,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質載體,而意義本身是抽象和無形的,但可以通過如語言及其他符號得到表達和傳遞,一個符號和其攜帶的意義構成信息。人類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符號,就是語言。
語言是一套完整和較完善的符號體系。在計算主義的視角下,可以這樣認為,語言的符號體系是一種人類意識可以理解的算法,人類實際上通過這樣一種算法,來理解和處理信息所包含的意義。而只有在這樣一種人類可以理解的算法內(nèi),意義才得以存在。比如一個徹底陌生的自然物,我們不妨利用數(shù)學的方式定義為x,對于人類而言,在認識它的形狀和與外界的作用之前,它毫無意義,而認識它并認識它與外界的作用,實際上經(jīng)歷了將這些關系編譯為人類可以理解的形式,比如,稱之為“費米子凝聚態(tài)”,這不僅是一個單純的符號,這個符號承載了對應物的信息,也就是人類對它的認識。這個過程發(fā)生的,可以說是人類建立了一套算法,來認知這個東西。同樣的,所有的信息,只有經(jīng)過人類可理解的算法處理之后,才具有對人類而言的意義。為什么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信息就可以被理解?傳播學中,認為語言的理解是一種語義契約,基于這種達成的共識,語言得以被普遍理解。這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種算法??梢越栌糜嬎銠C領域的一個常見術語,格式化。在計算機中,硬盤經(jīng)過格式化才能被操作系統(tǒng)識別,這一過程,與人類的認知過程有些類似。
那么,傳播的四個要素,分別在這種理解中是怎樣的呢?
傳播者是指信息的提供者,亦即向受眾傳播信息的一方。在科技傳播中,傳播者的地位極其特殊,尤其是科技知識最初的發(fā)現(xiàn)或發(fā)明者,這個角色的特殊在于,他首先使對本對人類毫無意義的東西,進入到人類的可理解的范圍中,也可以說,是建立了一種新的算法,將信息進行了編碼。
科技傳播中的傳播者一般分為兩種基本類型,職業(yè)化的傳播者和非職業(yè)化的傳播者。本文認為,傳播者可以分為兩種,傳播內(nèi)容的首創(chuàng)者和首創(chuàng)者之外的傳播者。二者的區(qū)別將在后面闡述。
傳播內(nèi)容是流動在科技傳播過程中的科技知識信息。在本文中可以理解為包含了科技知識意義的算法。
傳播渠道與傳播媒體涉及到傳播的具體過程和傳播媒介,實際上,是可以認為是信息的等價變換,后文將闡述。
受傳者又稱為受眾,是與傳播者相對的信息接受者。受傳者最重要的特點是學習能力。在本文的語境中,學習能力是指解碼的能力,通過對符號的解碼,得到符號所攜帶的意義。
一個科技傳播的過程,具體是怎樣發(fā)生的呢?
三、科學傳播的模式
對于傳播的模式,在傳播學史上,學者們曾建立了很多種模式。但這些模式都是基于上述四個要素的。本文結合拉斯韋爾的5w模式、奧斯古德與施拉姆的循環(huán)模式和賴利夫婦的系統(tǒng)模式提出一種稍作改進的模式,見圖1。
最初的傳播者將沒有意義的信息進行編碼,也就是從無意義進入到人類語言中,使之變?yōu)樵谌祟惖恼Z言契約下能夠理解的形式,這一過程實際是一中算法的等價變換,換句話說,這些信息的意義,也就在于傳播者進行了怎樣的編碼。
在語義契約的約束下,傳播內(nèi)容傳遞給了受眾,如果受眾繼續(xù)傳播,那么他就是其他傳播者,所謂的職業(yè)傳播者,也就是專職負責再次傳遞信息的受眾,他們的信息來源于最初的傳播者。受眾在接觸到信息后,實際上是用語義契約進行了一個解碼,提取了其中的意義。[4]而其他傳播者可以將接受到的信息原封不動的傳播出去,但是,由于他們的專業(yè)背景,認識能力,和理解程度,尤其是職業(yè)傳播者,面對特定的受眾,通常會將接受的信息進行新的編碼,再次傳播。所謂新的編碼并沒有脫離語義契約。語言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由于人們的教育程度,認識能力,專業(yè)領域的區(qū)別,往往趨向于形成在語義契約內(nèi)的子系統(tǒng)。比如一個經(jīng)濟學者和一個化學學者,他們雖然都處于一個大的語義契約下,但是由于專業(yè)原因,對于對方專業(yè)領域的信息往往接觸不多,這使得他們的專業(yè)相對封閉。那么,經(jīng)濟學者們要了解某一項化學成果,往往需要進行多次的編碼解碼,使最初的專業(yè)化的信息變得能夠被他們?nèi)菀椎睦斫狻?/p>
這個傳播的過程是如此繼續(xù)下去的,直到受眾不再傳播。當然,這里的受眾和其他傳播者,并不是指單一的個體,而是符合定義的人或組織的集合。
傳播的媒介,是得到傳播學著重研究的領域,媒介起到一個信息傳遞中介的作用,信息無論是以文字還是聲音還是圖像的形式得到傳播,其目的是使最初的信息能夠有效的傳播,但是,從最初的信息到媒介所包含的信息再到受眾接收到攜帶信息的媒介,這一個過程需要經(jīng)過多次的解碼和編碼,由于傳播者和受眾的原因,信息也許會發(fā)生變化,其含義與最初的含義可能不同,如何確保信息的失真度最低,是科學傳播研究的問題之一。[5]
四、總結
上述分析著重強調(diào)了在科技傳播中編碼和解碼的重要作用。從計算主義的視角,對科技傳播中“科技知識信息通過跨越時空的擴散而在不同個性間實現(xiàn)知識共享”[4]這樣一個最核心的研究內(nèi)容進行了簡單的分析。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由于科技研究事業(yè)相對于人類社會來說,是相對較小和相對封閉的系統(tǒng),即使是科技研究事業(yè)內(nèi)部,不同領域和專業(yè)也相對封閉,這使得科技傳播的過程,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為有效的傳播,在本文的語境中,也就是需要更多的算法的變換或編碼解碼的過程。本文試圖從最根本的層次上分析知識、信息、共享、傳播這些概念的含義,以及在科技傳播過程中它們的意義,雖然可能這種努力現(xiàn)在還是有些粗糙和簡陋,但是在科技傳播研究的方法上,希望能夠提供一種新的角度。
參考文獻:
[1]李西林,霍涌泉.當前意識研究的自然科學取向及其意義[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1).
[2]李建會.從計算的觀點看[J].哲學研究2004(03).
[3]翟杰全.科技傳播研究與其基本方向[J].科學管理研究.1999(06).
[4]翟杰全.讓科技跨越時空[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5]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6]酈全民.計算與實在[J].科學技術哲學.2006(03).
[7]張卜天譯.邏輯的引擎[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看了“科學論文的格式”的人還看:
3.科學學術論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