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虛擬現實的科技論文1400字(2)
關于虛擬現實的科技論文1400字篇二
走出虛擬 回歸現實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網絡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給我們帶來了無數便利。但是,網絡在提供便利和財富的同時,也在制造著罪惡和誘惑,尤其影響了當前網絡的使用主體——青少年。那么,我們該如何正確地處理網絡與青少年的關系?
關鍵詞:網絡 犯罪 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13-01
“17歲少年小新(化名)為了偷錢上網,竟然將奶奶當場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兩年前,小新開始沉浸在網絡里,學習成績陡然下降。初中還沒有畢業(yè)便輟學。因擔心兒子整天沉迷于網吧,小新的媽媽讓他照看家里的臺球桌。小新把看臺球桌掙的錢拿去上網。后來家里不再提供上網的錢,小新就想到了偷。上網的欲望像蟲子一樣噬咬著他的心,6月15日中午去爺爺家,晚上看爺爺奶奶都已經睡了,就去翻錢,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傷了再翻。睡夢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響聲驚動了爺爺。不顧一切的小新又將菜刀砍向了他……”這樣看似殘忍的新聞在當今社會似乎已經是屢見不鮮了。
近年來,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網絡已經走入了尋常百姓家,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也給我們帶來了無數便利。電子郵件、視頻聊天、新聞查閱、資料下載、視頻教學、網絡會議、網上購物等等,都不再是我們所陌生的。甚至在不久的將來,當IP地址協(xié)議從IPV4升級到IPV6,我們家庭的每一臺電視機、每一臺冰箱都可以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IP地址。
但是,網絡的普及對傳統(tǒng)的觀念也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特別是網絡與青少年教育的問題。CNNIC最新發(fā)布的2008年發(fā)展系列報告之《中國青少年上網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25歲以下的青少年網民數量已經超過1億,其中18歲以下的網民超過6600萬。青少年無疑是目前互聯(lián)網最為關注的群體。可是,網絡在給我們帶來便利和財富的同時,也在制造誘惑和罪惡。于是,便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而眾多家長、老師也開始內心惶惶,把網絡視為毒蟲猛獸,避之唯恐不及。那么,青少年到底可不可以解除網絡?我們又該做出什么相應的保護措施?
一、現狀分析
“青年初期是個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時期。”“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與人生觀相聯(lián)系的情感,他們已經能夠比較客觀地看待自己,然而,理想的自我與現實的自我仍面臨著分裂的危機,他們對未來充滿理想,敢說敢干,但有時也會出現與生活相脫節(jié)的幻想。”①
恰逢網絡的盛行,這些心理特征便在網絡中得到了極大的彰顯。CNNIC互聯(lián)網分析師孫秀秀認為,青少年熱衷于網絡聊天、更新博客/個人空間和網絡娛樂,甚至已經成為青少年表達自我的重要渠道。
但由于青少年在心理不成熟的情況下,急不可耐地投身到網絡中,過分依賴網絡,成為“電子海洛因”的“吸食者”,網絡不但吞沒了他們的求知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也吞噬了他們寶貴的青春時光。從近幾年的網絡犯罪案件的偵破與立案情況看,我國青少年網絡犯罪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一)利用網絡實施盜竊、綁架、故意傷害、詐騙、搶劫等傳統(tǒng)型的犯罪。網絡的虛擬性使青少年很容易將自己的真實身份、地址等隱蔽起來,然后實施犯罪行為。
(二)利用網絡侵犯公共信息安全。青少年思維活躍,接受新技術新技能快,由于爭強好勝,青少年常常以黑客身份擅自侵入公共信息系統(tǒng)或侵入國家政治經濟及軍事等要害部門,盜取國家機密、商業(yè)秘密。
(三)利用計算機網絡制造傳播網絡病毒。青少年制造病毒和傳播病毒的動機各有不同,有的是為了報復、有的是為了一時之興、有的是為了打賭、有的是被人利用,但造成的危害卻都很大。2006年震驚全國的“熊貓燒香病毒案”,該病毒在短短兩個月內使上百萬個人用戶網吧及企業(yè)局域網用戶遭受感染和破壞,造成了嚴重的后果。而案件的幾名主要嫌犯的年齡是在20幾歲。
(四)利用網絡制作、傳播、出售淫穢物品等,從事網絡色情犯罪。青少年一方面成了網絡色情的最大受害群體之一。另一方面,一些青少年不僅自己瀏覽色情網頁,還單獨或伙同他人制作、傳播、出售淫穢物品,由受害者轉而變?yōu)榫W絡犯罪的行為主體。例如,轟動全國的我國淫穢色情網站第一大案“九九情色論壇”主犯的年齡僅19歲。
二、原因探求
那么,青少年網絡犯罪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一)上網目的不端正。青少年正處于一個迫切需要交流、需要展示自我的一個年紀,在現實生活中很有可能得不到滿足,于是把視線轉移到虛擬的網絡中。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不是很強,網絡的開放性和自由性常常會誤導了青少年,對網絡上一些自由的言論和不良信息,青少年沒有很好的辨別能力。
(二)缺乏正確的引導。家長和老師對網絡的印象之壞,不亞于吸毒、艾滋病等,產生的情緒往往是厭惡、恐懼、怨恨,對于孩子只是一味的禁止,而忽略了網絡也有“利”的一面。青年初期又恰好適逢叛逆期,家長、老師越是反對的事情,他越是要去做一做,在心理上便產生了一種負面的影響,所以常常有青少年為了上網偷盜、搶劫。
(三)社會法制不健全。網絡的更新速度非???,網絡犯罪現象也是層出不窮,現行的法律、法規(guī)不可能完全覆蓋,所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制止與處理。同時,國家對網吧和網站發(fā)布者的管理力度仍然不是很大,不良的網站、暴力色情的內容在網絡當中無法被完全禁止;許多網吧為了盈利,也從不限制未成年人進入網吧。
三、解決之道
(一)構建文明的環(huán)境。網絡環(huán)境的建設需要法律、道德與技術三方面的合力支持,加大網絡德育力度,提供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健康內容;加大對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教育和宣傳,明確指出哪些是非法、違法行為,使青少年能夠明辨是非。
(二)提供正確的引導。青少年畢竟處于一個不太成熟的年齡階段,辨別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有所欠缺,所以教育者不能一味否定與封閉,而是要為學生多樹立榜樣,教授學生必要的上網常識,指導青少年正確、合理、合法使用網絡。家長也應注意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利用網絡來發(fā)展其特長,讓網絡成為一個輔助學習、幫助成長的工具,而不是將其視若洪水猛獸。
(三)給予真誠的關心。青少年之所以會沉溺網絡,主要是在現實中得不到滿足,不論是人際的交流還是自我能力的展示。當前的教育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結果性評價,而在萬人擠獨木橋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學生是不被重視的,于是,他們便在網絡中尋求樹立自信的方法。所以,教師和家長都應重視孩子的心理發(fā)展,不能一味地以成績來評判好壞,要給予孩子真正的信任和關心,讓他們不再盲目依賴網絡。
郭敬明說:在這個憂傷而明媚的三月,我從我單薄的青春里打馬而過,穿過紫堇,穿過木棉,穿過時隱時現的悲喜和無常。這大概是當代青少年慣用的表達方式。每一個人都會經過青春期,都會給自己留下一些難以磨滅的記憶,那么,這些記憶是美好?是憂傷?還是承載著那一時期的痛苦呢?
就像種子萌芽生長,必須經過黑暗中的掙扎才會有破土而出時的第一縷光亮;蛹破繭而出,必須經過苦苦掙扎才會有彩蝶的翅膀美麗如畫。21世紀的青少年,也必須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抵制五彩生活中的種種誘惑,才能在學習、工作與生活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參考文獻
?、佟秾W與教心理學》,皮連生,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5
看了“關于虛擬現實的科技論文1400字”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