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方面論文(2)
法律方面論文
法律方面論文篇2
談我國變性人代孕法律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醫(yī)學概念中的“性別取向障礙”患者在生活中通常被稱為變性人,從社會學及醫(yī)學的角度來看,他們具有性身份認同障礙。在社會的廣泛認知中,變性人,主要指的是因自身心理因素而有強烈改變自身性別欲望的人。在《牛津現(xiàn)代高級英漢雙解辭典》中,變性人(transsexuals)被定義為“心理上認為自己屬于異性者或做了變性外科手術的人”.變性人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變性人僅指做了變性手術的人。廣義的變性人除了包括已做變性手術的人以外,還包括未做變性手術但已按異性身份生活的人[1].我國當下并未就性別變更的問題進行統(tǒng)一立法,性別變更登記的主要依據是各地方的條例或規(guī)定。
從這些地方條例來看,我國各地方在實際操作中認可的是狹義范疇內的變性人,即能否進行性別變更以是否實施了變性手術為衡量的依據。但是,因為變性手術對健康的威脅以及變性需支付的高額醫(yī)療費用,許多易性癥者并未實施或者不完全實施變性手術。但他們以異性的身份生活,以異性的身份扮演社會角色,并且以異性的身份得到了社會認同。根據統(tǒng)計,我國大部分的易性癥者,都以這樣的方式存在。然而,若不將這些未實施變性手術的易性癥者視為變性人,就不能將其納入作為特殊主體的保護范圍,也使得關于變性人與他人的利益沖突無法徹底解決。因此,筆者認為,在我國將來的立法中對性別變更的標準不能僅以是否實施手術為唯一標準,對變性人的范疇應適當擴大。
一、我國現(xiàn)行立法關于變性人生育權及收養(yǎng)權的困境
(一)對變性人行使收養(yǎng)權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及其局限
我國目前法律上沒有專門關于變性人能否收養(yǎng)子女問題的規(guī)定。我國《收養(yǎng)法》中針對一般收養(yǎng)主體和特殊收養(yǎng)主體的收養(yǎng)條件分別進行了不同的規(guī)定。其中,收養(yǎng)的特殊條件主要是關于獨身者收養(yǎng)和具有親屬關系的收養(yǎng)。就一般收養(yǎng)主體而言,收養(yǎng)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無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被收養(yǎng)人的能力;未患有在醫(y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yǎng)子女的疾病;年滿三十周歲。
也就是說,我國《收養(yǎng)法》中并未明確變性人是否具有收養(yǎng)權的問題。但就社會輿論與實際操作的情形來看,變性人收養(yǎng)子女的阻力很大。反對變性人收養(yǎng)的主要理由是,研究資料顯示,在完成手術后的若干時間內,大部分變性人將患有各種由于實施手術而產生的心理問題,而因此極可能無法給孩子提供正常的成長環(huán)境,而這違背了收養(yǎng)原則中的兒童利益最優(yōu)原則[2].當然,也有部分學者贊成變性人收養(yǎng),認為不應當無理剝奪變性人的合法領養(yǎng)權,并為保障兒童利益和變性人家庭關系的良好運行,提出應當對提出申請收養(yǎng)的變性人的收養(yǎng)能力進行專門評估。
筆者認為,就我國立法情況而言,應肯定變性人有收養(yǎng)子女的權利。首先,從法理上來說,法無明文禁止即可行,而我國法律并未明文禁止變性人收養(yǎng)子女。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公民得以在法律范疇內處分身體權利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人們對變性人的觀念開始逐漸轉變,變性人在進行變更登記后的社會壓力將不如過去那么巨大,在實施手術后若加之適當的心理輔導,現(xiàn)階段展露出的變性手術后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礙問題并非無法克服。其次,筆者認為,考慮到變性人確實具有潛在的心理疾患,可能對被收養(yǎng)人不利,因此,在對收養(yǎng)者的收養(yǎng)能力進行評估時,應增加一些特別條件,比如出具由心理醫(yī)生證明的適合撫育子女的證明書,并能夠通過養(yǎng)育子女能力的評估,等等。
同時,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制度下,因對變性人進行性別變更的標準為是否實施變性手術,而以我國變性人的現(xiàn)狀,大多數變性人未能實施變性手術,仍以異性的身份生活,能進行性別變更的變性人是少數,而能夠締結婚姻者少之又少。由此,大多數變性人在進行收養(yǎng)的時候,雖有可能是有伴侶及家庭生活,但未經法律確認,只能以原本的性別和無配偶者的身份進行收養(yǎng)。雖然法律條文中沒有要求,但在現(xiàn)實中進行收養(yǎng)時,因兒童利益為最高原則,往往相較于單身的收養(yǎng)者而優(yōu)先考慮夫妻收養(yǎng)。這樣的現(xiàn)實更加迫切地要求有具體的法律加以規(guī)制。如果繼續(xù)放任這樣的立法空白,既不利于保護變性人的收養(yǎng)權,也不利于保護被收養(yǎng)者的利益。
(二)對變性人行使生育權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及其局限
由于變性人變性后喪失了自然生育的能力,在目前科學技術條件下,除非進行生殖器官的移植,否則無法完全實現(xiàn)其生育功能,其生育方式只能采用人工生殖技術來解決。目前的科學技術已經為某些變性人夫妻行使生育權提供了條件。例如,當生物學性別都是女性的一對夫妻,即丈夫是由女變男,而妻子的生物學性別為女性,妻子可以通過實施異質人工授精的方法生育子女。
也就是使用第三人提供的精子對妻子人工授精而進行生育。而這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中,是被允許的。
許多患有不育癥(男方)的夫妻,也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子女,履行生育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以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復函》中的規(guī)定:“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雙方一致同意進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應視為夫妻雙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權利義務關系適用婚姻法有關規(guī)定。”我們可以認定,只要是在夫妻雙方一致同意進行人工授精且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育子女,都應視為夫妻雙方的婚生子女。
雖然我國的變性人比例不詳,但是根據其他地區(qū)的變性人比例來看,男性易性癥者的比例遠高于女性。因此,在變性人婚姻中,男變女變性人與正常男性締結婚姻的情形是最為常見的。但由于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和人類生理的限制,在此類婚姻關系中,不可能通過現(xiàn)有合法的人工生育技術生育子女。而僅依靠收養(yǎng)單一途徑,往往無法完全滿足變性人家庭對子女的渴求。因此筆者認為,應當確立其他制度,使得此類變性人家庭能夠實現(xiàn)生育權,更好地保障變性人的權益。
二、保護變性人生育權的出路:代孕問題的相關立法及啟示
(一)域外對代孕問題的立法概況
1.美國對代孕的相關立法概況
由于美國各州立法不盡相同,因此美國各地區(qū)對于代孕的立法也不盡相同。關于代孕合法化的問題,美國大多數地區(qū)持肯定態(tài)度,只是在允許的范圍方面持有異議,比如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通過判決承認了代孕協(xié)議的合法性,認為依意思自治的私法原則而訂立的契約有效,基本完全實現(xiàn)了代孕的合法化。根據美國各州的法律,美國有26個州允許契約型代孕;有19個州禁止涉及代孕報酬和對代理孕母給予過多經濟補償的代孕協(xié)議,但準許實施非商業(yè)性代孕;其余的5個州和1個特區(qū)則仍然認為代孕是犯罪[3].綜上,可以看到,在美國地區(qū)法院依靠判例來限制所允許代孕的范圍。在允許代孕的地區(qū),主要依靠基于雙方合意而訂立的契約來規(guī)制代孕關系,司法權利和行政權力并不主動介入代孕關系。
2.英國對代孕的相關立法概況
由于英國人工生殖技術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因此相關的法律和管理也較為健全。英國在代孕問題上,經歷了從完全禁止到如今相對允許的漫長階段。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BabyCotton案,雖然在該案的判決中,法官并未支持代孕協(xié)議的合法性,但引發(fā)了關于代孕問題的熱烈探討,并最終推動了英國就代孕問題進行立法的進程,建立了英國特有的代孕法律制度。英國通過先后出臺的《代孕協(xié)議法》(SurrogacyArrangementAct)和《人類授精與胚胎法》(HumanFertilizationandEmbryologyAct)對非商業(yè)性的無償代孕的合法地位進行了確認,但必須通過人類授精與胚胎研究管理局(HFEA)許可。在法案中,否認了代孕協(xié)議的效力,但在非商業(yè)性的代孕中并不區(qū)分完全代孕和局部代孕。在代孕所育子女的親權問題上,由于否認契約效力,法律僅承認代理孕母為所育子女血親,其后需依收養(yǎng)法履行親權轉移之相關手續(xù)。英國對于代孕問題立法的特點是由政府主動介入代孕關系,對代孕關系進行較為嚴格的管制和監(jiān)督。
3.我國臺灣地區(qū)的相關規(guī)定
臺灣地區(qū)對于代孕制度的討論先是與2007年頒布實施的《人工生殖法》一并進行,但在該法實施后決定進行單獨立法。在2005年,對《人工生殖法(草案)》進行探討時,首次承認了無償代孕的合法地位。綜合各個草案對代孕問題的討論,其結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對代孕者的資格進行嚴格限制。代孕者必須經過嚴格的醫(yī)學檢查,確定必須具有較高的懷孕及生產能力。
其次是對于代孕適用的人群作出限制。必須是確無自身孕育能力的情形,且須符合一定的年齡標準。再次是對代孕中介的限制,一系列的草案中均認為必須禁止商業(yè)代孕,應由公益性質的組織承擔中介責任。最后,草案對于代孕所育之嬰兒的親子關系進行擬制規(guī)定,對依法實施代孕所育嬰兒,法律將直接推定為受術夫妻的婚生子女。
(二)域外相關代孕立法對我國的啟示
由于我國現(xiàn)行法律對于代孕持全面禁止的態(tài)度,因此在我國的法律設置中并無針對代孕所設計的制度。根據上述國家地區(qū)相關立法概況,每個國家的經驗對我國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美國允許代孕的范圍相對寬泛,且僅依靠雙方合意即可達成代孕關系。英國所允許的代孕范疇則相對狹窄,且限制諸多,并由公權力機構直接進行干預。總結這些國家代孕合法化的歷程,再觀察我國社會現(xiàn)狀,我國有限開放代孕已是大勢所趨。代孕挑戰(zhàn)著傳統(tǒng)生殖觀念,也挑戰(zhàn)著一個社會的倫理觀念。我國臺灣地區(qū)之社會倫理觀念與大陸地區(qū)同源同宗,且其對于代孕相關制度的法學研究和立法進程均早于大陸地區(qū)。故臺灣地區(qū)相關法律對代孕關系之設計,可作為重要參考。針對以上域外經驗,應綜合我國社會現(xiàn)狀,方有利于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變性人代孕法律規(guī)制。
三、現(xiàn)實的需求:我國變性人代孕法律制度的建立及完善
(一)變性人代孕制度確立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完全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根據我國衛(wèi)生部頒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中第3條規(guī)定:“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配子、合子、胚胎。醫(yī)療機構和醫(yī)務人員不得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雖然我國禁止代孕的態(tài)度十分堅決,但由于立法層級太低,以及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導致了現(xiàn)行立法與現(xiàn)實的嚴重脫節(jié)?,F(xiàn)實社會里,代孕的市場運作已經儼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生產鏈”,這更嚴重危害了社會公序良俗。因此,國內一些學者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認為應當適當開放完全代孕,但對于局部代孕仍持完全否定態(tài)度。所謂局部代孕(partialsurrogacy),就是基因型代孕,是指經過妻子同意,將委托夫妻中丈夫的精子與代孕女性的卵子以某種方式結合授精,并懷胎分娩生子的行為[4].當我們將代孕的問題聚焦到變性人群來審視,就會發(fā)現(xiàn)設置合理的局部代孕制度,對保證變性人的權益,維護變性人的婚姻關系,都是十分必要的。
1.代孕的實施有利于鞏固和維系變性人的婚姻關系
大部分變性人無法進行生育,因而變性人家庭往往沒有子女,這會對變性人夫妻關系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變性人很可能因沒有生育能力而對配偶懷有愧疚之情,承擔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久而久之必然會造成夫妻關系的不對等,導致原本和諧的婚姻破裂。彌補這一缺憾的傳統(tǒng)方法是收養(yǎng)。我國《收養(yǎng)法》中第4條對被收養(yǎng)人嚴格限制的規(guī)定將使得許多變性人夫妻無法行使領養(yǎng)權。代孕可以保證所育的孩子與變性人夫妻一方具有血緣關系,而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聯(lián)系變性人夫妻的心理層面,代孕比收養(yǎng)更接近于自然生育。因此,相較于收養(yǎng),代孕所育的孩子更有利于維系變性人的婚姻家庭關系。
2.代孕的實施有利于保障變性人的生育權
變性人雖在生育能力上有所欠缺,但這并不意味著變性人就因此喪失了生育權。生育權是一項基本人權,是人類基于自然屬性而獲得的權利。《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中規(guī)定:“公民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依法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可見,生育既是是夫妻義務,更是夫妻的權利。公民在合法前提下,在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均享有生育權。生育方式選擇權是生育權的基本內容之一。在“BabyM案”中哈爾威?索爾科法官指出:“如果一個人有權以性交的方式生育,那么他就有權以人工的方式生育,如果生育是受保護的,那么生育的方式也應受到保護,本法庭認為這種受保護的方式可以擴展到用代孕生殖。”
?、俣谧冃匀嘶橐鲋性试S局部代孕的實施,顯然不可能會違反我國的計劃生育制度,相對地,正是對我國生育權為公民切實享有的具體體現(xiàn)。而由于變性人群體在生育能力上的欠缺,若在制度設置上能夠允許代孕的有限使用,通過制度的設置來保障變性人這一特殊群體對生育權的行使,也是我國尊重人權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變性人夫妻依法享有生育權,不能僅僅因為其生育能力的欠缺,就剝奪其享有生育權的地位?,F(xiàn)代法律以權利為本位,法律的誕生是為了保護公民權利為出發(fā)點的?;谶@樣的理由,在變性人婚姻中設置代孕制度,以保障變性人生育權的行使,是合乎法理的。
3.在變性人婚姻范圍內開放局部代孕不違反公序良俗
禁止局部代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認為代孕會對公序良俗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但僅從社會影響的角度進行考量而禁止變性人通過代孕解決無法行使生育權的難題是非常不人道的。正如美國學者博登海默所說:“對于文明群體中的任一成員,之所以能夠施用權力以反對其意志而不失為正當,其唯一的目的就在于防止危害他人。然而,僅僅是自己的利益,不論是物質的還是道德上的私利,都不構成采取這種干涉措施的充足理由。”[5]
對于局部代孕的禁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與傳統(tǒng)上認為的借腹生子無異,這是對于現(xiàn)代生育觀的挑釁,也是男女平等觀念的退化。然而,在變性人家庭中,局部代孕的實施,并不會導致這種挑戰(zhàn)社會倫理底線的后果。代孕只是變性人履行其生育權的一種手段。在家庭婚姻生活中,無法生育可能會產生許多導致家庭關系不和諧的因素,而由于變性人無法生育的原因系人為造成,更容易引發(fā)家庭矛盾。出于對親緣等因素的考慮,對于變性人而言,設置代孕制度應是優(yōu)于現(xiàn)行收養(yǎng)制度的。專家在對收養(yǎng)家庭與代孕家庭進行比較調研后得出以下結論:在英美等允許代孕的國家,通過代孕進行生育的家庭僅有0.3%引起法律糾紛,但進行收養(yǎng)的卻有15%引起法律糾紛[6].另一方面,代孕對倫理上造成的爭議,莫過于對親權享有主體上的混淆。對應到為變性人夫妻設置的代孕制度上,就是容易產生究竟是變性人夫妻還是代孕母親可以成為代孕所育嬰兒的合法父母,但這樣的倫理混淆也并非不能克服,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設置來澄清這種混淆關系。
(二)變性人代孕法律制度的具體規(guī)制
1.對代孕委托方的資格須有所限制并實行嚴格審查
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制下,大部分變性人都無法進行性別變更登記從而締結婚姻,且由于代孕是對傳統(tǒng)生育方式和社會觀念構成巨大挑戰(zhàn)的一種生育子女的方式,因此,筆者認為,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體制下可以要求通過代孕以獲得子女的人,只能限定于已進行性別變更登記并締結婚姻但無法進行生育的變性人。因為生育權的正當權利基礎是合法的婚姻關系,而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下,只有實施了變性手術的變性人才能履行性別變更登記,獲得締結婚姻的資格。而在未來社會條件下,若立法逐漸放寬性別變更確認標準,采用了變性人自我認同標準,仍可以合法婚姻關系和生育能力的欠缺為獲得資格的條件。但與現(xiàn)狀不同的是,屆時變性人夫妻雙方均有可能成為代孕授精的供體,為盡可能避免日后糾紛,應要求其夫妻雙方就此內容簽訂協(xié)議,作為申請資格的補充條件。為了嚴控此類型代孕,變性人夫妻應當經過指定的醫(yī)療機構檢查后,確診是無法實現(xiàn)自身生育,并出具證明,再向相關行政部門申請獲得代孕委托方的資格。
2.對代孕受托方的資格應有所限定
對代孕受托方的資質也應做一定的規(guī)定,不能任其市場化,包括對代孕受托機構和代孕者都應進行資格審查。代孕機構的成立必須經過行政審批,且筆者認為此類型機構應以公益性質為宜。雖然此類代孕為公益性質,但考慮到孕育子女的過程極為艱辛,代孕者的付出巨大,完全無償的代孕并不可行?;诖羞^程周期漫長、風險巨大的考量,筆者認為,代孕者應當由已有生育史的成年婦女擔任,并基于自愿原則產生。有意愿接受代孕委托的女性必須到行政機關指定的醫(yī)院接受檢查,獲得代孕資質,由行政機關進行登記,方可在代孕機構的安排下進行代孕事宜。
3.在代孕關系中委托方與受托方必須采用書面方式簽訂合同
在變性人夫妻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得代孕委托方資格后,在變性人與代孕機構之間,可以以委托的方式來建立代孕關系,再由代孕機構來確認具體的合適代孕者。代孕關系的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間的合同必須是書面正式的。雙方簽訂書面合同后,將其送至相關行政機關進行審查和登記。
4.設置行政審批制度
鑒于我國現(xiàn)行代孕市場的混亂情形,在代孕開放之初應由行政機關介入協(xié)調管理,方能使公民的生育權和社會的公序良俗之間形成一種平衡,而不至于使代孕行為被濫用。筆者認為,應當設置代孕審批制度。也就是說,代孕合同的生效要件除了雙方當事人合意外,還需要國家機關的審批才能生效。而該審批也是代孕所生子女進行戶籍登記時的必要文件。雖然代孕雙方簽訂了協(xié)議,但若代孕者不履行合同,從而產生違約責任,這會大大傷害變性人夫妻的權利和社會公序良俗。若合同經過了公權機關的審批和備案,由于公權力的介入,將使得代孕關系的善始善終變得更有保障。因此,應當考慮在計劃生育或衛(wèi)生行政部門安排專人對代孕進行審批管理和監(jiān)督,對申請主體以及當事人雙方簽訂的合同進行審核以確定合同的效力,并對該合同實施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督,從而保障合同的順利履行。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鑒于當下我國變性急需通過立法來規(guī)制和保障他們的生活秩序和合法權利。在變性人締結婚姻后,為了維護他們的生育權利,應當對其開放局部代孕制度,以彌補變性人在生育能力上的欠缺,使變性人能夠行使生育權利。
參考文獻
[1]吳國平.變性人的結婚權利研究:以婚前變性為視角[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75-82.
[2]王正蒼.論建立變性人婚姻家庭之特別制度[J].湖南社會科學,2007,(4):66-69.
[3]席欣然,張金鐘.美、英、法代孕法律規(guī)制的倫理思考[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11,(7):25-27.
[4]吳國平.“局部代孕”之法律禁止初探[J].天津法學,2013,(3):48-54.
[5]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108.
[6]李龍璽.游走在法律與道德邊緣的代孕行為:以富商通過代孕生下八胞胎案例為視角[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2,(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