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邊城》是沈從文的一部優(yōu)秀中篇小說,小說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shù)形象,為此小編在此對《邊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歡迎大家閱讀!
《邊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翠翠形象產(chǎn)生的背景
翠翠的形象是由“絨線鋪里的小女孩”、青嶗山的“一個鄉(xiāng)村女子”、以及“身邊新婦”(即夫人張兆和)三個原型“合成”的。翠翠的形象絕不是簡單的合成,而是作者經(jīng)過項鏈情感與懷舊思想孕育起來的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這個小姑娘名叫小翠是沈從文同伴趙開明的女兒一雙發(fā)光烏黑的眼珠,一條直直的鼻子,一張小口,眼前這個“小翠”使沈從文想起十七年前與好友趙開明走進絨線鋪里看中的“小翠”一模一樣,似乎把作者帶到了十七年前,于是深深地感慨到:為了這再來的春天,我有點憂郁,有點寂寞。黑暗河面起了縹緲快樂的櫓歌。河中心一只船正想靠碼頭停泊,歌聲在黑暗中流動。從歌聲里我儼然徹悟了什么,我明白“我不應(yīng)當翻閱歷史”。
在理事面前,誰人不敢惆悵?《邊城》中主人公翠翠似乎已和瀘溪縣城絨線鋪里新一代“小翠”融成一體。青嶗山的“一個鄉(xiāng)村女子”的樸實無華、勤勞、樂于助人是翠翠形象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是夫人張兆和使翠翠的靈魂得到升華,達到了與作者思想的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張兆和是沈從文在中國公學講學時所教的一個女學生。時年十八,面目秀麗,身材窈窕,性格平和文靜,在學生中是公認的校花。因膚色微黑,沈從文后來稱之為“黑鳳”。“黑鳳”的身影從此費盡了沈從文大腦的屏幕,而且愈來愈鮮明,愈來愈深入,再也無從抹去,最終成為作者的終生伴侶。所以翠翠形象是集“絨線鋪里的小女孩”的天真驕傲,青嶗山的“一個鄉(xiāng)村女子”的樸實善良、“身邊新婦”(即夫人張兆和)的眉毛與沉靜的一個有血有肉的復(fù)雜合體。
二、翠翠的出身背景
翠翠的出身具有傳奇性,是其父母純潔愛情的結(jié)晶。翠翠的母親,老船夫的獨生女,同一個茶峒軍人,很秘密的背著那忠厚的爸爸發(fā)生了曖昧關(guān)系。有了小孩后,這屯戍軍人便相約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從逃走的行為來看,一個違背了軍人的職責,一個卻必得離開孤獨的父親。經(jīng)過一番考慮后,軍人見她無遠走勇氣,自己也不便毀去做軍人的名譽,就心想:一同去生即無法聚首,一同去死當無人可以阻攔,首先服了毒。女的卻關(guān)心腹中一塊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張。一面懷了羞愧一面卻懷了憐,仍舊在父親身邊,帶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卻到溪邊喝了許多冷水后死去了,以追隨情人而去。因為住處兩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來,爺爺取了一個如翠竹般響亮清脆的名字,叫作“翠翠”。翠翠是茶峒軍人與老船夫獨生女忠貞愛情的結(jié)晶,翠翠來到人間,便是愛的天使與愛的精靈。
三、翠翠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別具特色,準確反映了翠翠的形象特點與性格特征
《邊城》中外貌描寫是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作者通過外貌描寫,深刻有效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形象特色:“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心機后,便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翠翠的生長是自然教化,作者對翠翠進行刻畫是沒有安照一般作家的描寫方式,沒有刻畫翠翠如何貌美,而是把她融于大自然,使翠翠的形象和大自然美好的風光融為一體的,使讀者感到的是她的自然美。
四、重點在翠翠的愛情悲劇中刻畫人物形象
“《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使一個溫暖的作品,后面穩(wěn)伏著作品很深的悲劇感。”苗族的婚俗,是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成婚,有其與漢族婚俗的不同處。“苗族青年男女婚前兩性生活頗為自由,處女與人通者,父母如而不禁,反以為人愛其女之美,有時女引其郎至家,父母常殺雞款待。甚有設(shè)置公共房屋,專為青年男女聚會之用者。”翠翠是一個生性活潑,喜愛唱歌的姑娘。天保忠厚、老實善良,儺送也是一任其性、酷愛自由的小伙子,他相信唱出歌能使翠翠心領(lǐng)神會。
五、影響翠翠性格形成的社會文化因素
作品所反映的社會背景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戰(zhàn)云籠罩下的中國社會現(xiàn)實生活。軍閥混戰(zhàn),國民黨殘酷剝削的統(tǒng)治,苗人起義被殘酷鎮(zhèn)壓。作者目睹苗人被反動軍閥殘殺的血淋淋的事實,如“衙門從城邊已經(jīng)抬回了四百一十個人頭,一大串耳朵,起價云梯,一些別的東西。對河殺的更多,燒了七處房子,現(xiàn)在還不許人上城去看。”對苗人寄予同情,希望就中國受剝削的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作者所描述的湘西茶峒“邊城”的美好生活圖景。
總之,翠翠是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藝術(shù)形象,是在中國歷史文化背景與作者理想相互碰撞所成熟、完善起來的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她天真無邪、懂得人情、生動活潑、聰慧溫柔、矜持、嬌氣,有民間女子那種內(nèi)向的文靜與靦腆。翠翠的身上似乎重復(fù)著與母親相似的悲劇,但翠翠和儺送沒有向母親與軍人那樣雙雙殉情而死,翠翠遠比她絕望的母親更堅強,更勇敢。他懷著希望與自己的坎坷命運作持久地抗爭。顯然,翠翠形象的塑造傾注了作者同情與謳歌的激情,流露著理想化的色彩。
《邊城》內(nèi)容簡介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邊,住著一戶人家。獨門獨院里,只有爺爺老船夫和孫女翠翠兩個人,還有一只頗通人性*的黃狗。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個船總叫順順,他是個灑脫大方,喜歡交朋結(jié)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樣豪放豁達,不拘俗套小節(jié)。老二的氣質(zhì)則有些像他的母親,不愛說話,秀拔出群,叫儺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們?nèi)说拿郑瑳]有不豎大拇指的。端午節(jié)翠翠去看龍舟賽,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送,儺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汕傻氖牵瑑偷男珠L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并先儺送一步托媒人提了親。兄弟兩人都決定把話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訴了弟弟,說這愛是兩年前就已經(jīng)植下根苗的。弟弟微笑著把話聽下去,且告訴哥哥,他愛翠翠是三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著實吃了一驚.
然而此時,當?shù)氐膱F總以新磨坊為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而儺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要與翠翠成婚。爺爺自然是曉得孫女的心事,卻讓她自己做主。兄弟倆沒有按照當?shù)仫L俗以決斗論勝負,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自己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做生意。碧溪邊只聽過一夜弟弟儺送的歌聲,后來,歌卻再沒有響起來。老船夫忍不住去問,本以為是老大唱的,卻得知:老大講出實情后便去做生意。幾天后他聽說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碼頭的船總順順也忘不了兒子死的原因,所以對老船夫變得冷淡。老船夫操心著孫女的心事,后終于耐不住去問,儺送卻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責老船夫,自己下桃源去了。船總順順也不愿意翠翠再做儺送的媳婦,畢竟天保是因她而死。老船夫只好郁悶地回到家,翠翠問他,他也沒說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夾雜著嚇人的雷聲。爺爺說,翠翠莫怕,翠翠說不怕。兩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聽那雨聲雷聲。第二天翠翠起來發(fā)現(xiàn)船已被沖走,屋后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嚇得去找爺爺,卻發(fā)現(xiàn)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
老軍人楊馬兵熱心地前來陪伴翠翠,也以渡船為生,等待著儺送的歸來。儺送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邊城》的作者簡介
(1902~1988)現(xiàn)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煥,筆名小兵、懋琳、休蕓蕓等。湖南鳳凰(今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學畢業(yè)后隨本鄉(xiāng)土著部隊到沅水流域各地,隨軍在川、湘、鄂、黔四省邊區(qū)生活,開始接觸中外文學作品。1923年到北京自學并學習寫作。曾去北京大學旁聽。 1924年后開始發(fā)表作品,并與胡也頻合編《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周刊。1928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編輯《紅黑》、《人間》雜志。翌年任教于中國公學。1930年起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起編輯北平和天津的《大公報》副刊《文藝》。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到昆明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教授??箲?zhàn)勝利后,任北京大學教授,編輯《大公報》、《益世報》等文學副刊。從1926年出版第一本創(chuàng)作集《鴨子》開始,沈從文出版了7O余種作品集,被人稱為多產(chǎn)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愛》、《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駿圖》,中篇小說《一個母親》、《邊城》,長篇小說《舊夢》、《長河》,散文集《記胡也頻》、《記丁玲》、《從文自傳》、《湘行散記》、《湘西》等。
他的小說取材廣泛,描寫了從鄉(xiāng)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邊城》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表現(xiàn)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詩情畫意的鄉(xiāng)村風俗畫幅,充滿牧歌情調(diào)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xiāng)土小說。他的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手法不拘一格,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嘗試各種體式和結(jié)構(gòu)進行創(chuàng)作,成為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他的散文也獨具魅力,為現(xiàn)代散文增添了藝術(shù)光彩。一些后來的作家曾深受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沈從文被安排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從事文物、工藝美術(shù)圖案及物質(zhì)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57年放棄了文學生涯。1978年調(diào)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致力于中國古代服飾及其他史學領(lǐng)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唐宋銅鏡》、《龍鳳藝術(shù)》、《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學術(shù)著作。1980 年曾應(yīng)邀赴美國講學,1982年增補為中國文聯(lián)委員。沈從文的著作除前面列舉的外,還有論文集《沫沫集》、《廢郵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評專集《現(xiàn)代中國作家評論選》,以及多種沈從文的選集和多卷本《沈從文文集》等。
猜你喜歡:
1.沈從文人物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