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學翻譯的論文
關于文學翻譯的論文
隨著翻譯活動的發(fā)展,翻譯理論體系的建立和發(fā)展日顯其重要性。翻譯批評理論在翻譯理論體系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對翻譯活動的發(fā)展起著監(jiān)督和推動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文學翻譯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于文學翻譯的論文范文一:接受美學視閥下的兒童文學翻譯研究
一、審美特征
首先,兒童文學相較成人文學最突出的特點是其獨有的稚拙性。為適應兒童的口味,兒童文學作品往往稚嫩、淳樸、清新自然,具有成人文學所沒有的原初本真的“傻里傻氣”。這種稚拙之美通過的作家的筆深入作品中,折射出兒童內(nèi)心真實的思想和情感。其次,提及兒童文學,人們就會聯(lián)想到浪漫與想象、夢幻與詩意、神秘與瑰麗的意境。兒童文學的審美創(chuàng)造往往與幻想聯(lián)系起來。沒有幻想就沒有兒童文學。兒童的理性思維偏弱、現(xiàn)實感不強,分不清現(xiàn)實與想象,也不懂得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為接近兒童的心靈世界,兒童文學主張要張揚幻想。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應該能為兒童打開通往幻想世界的大門。再次,寓言這種文學形式被兒童常態(tài)化適用。在童趣審美意象組成的單純簡約的外層結(jié)構下,兒童文學濃縮著創(chuàng)作主體的復雜深厚的社會文化積淀。單純想象的審美符號體系下,寓言形態(tài)的兒童文學容易被兒童接受,引發(fā)共鳴。蘊含于作品中關于社會、人類、自然等復雜的深層內(nèi)涵可以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的釋放能量,幫助兒童對社會、世界的認知,健康人格的建立。
二、語言特征
首先,兒童文學的語言淺顯易懂。兒童年齡小,生活經(jīng)驗少,思維能力弱,語言能力在逐步完善,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必須淺顯、簡潔、準確、流暢,能夠被兒童讀者理解接受,并未兒童的語言習得提供范本。其次,兒童文學的語言具象化。由于兒童抽象思維差,以形象思維為主,兒童文學的語言是形象、生動、具體、動態(tài)的。運用兒童熟悉、常見的具體形象進行描述,把人物和事物的聲音、色彩、形狀、神態(tài)等具體、直接的表現(xiàn)出來,與兒童鬧鐘的形象相吻合。再次,兒童喜游戲玩樂的特點決定了兒童文學語言的幽默性。幽默有趣的東西符合兒童的心理要求,可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啟發(fā)他們快樂的情趣。有經(jīng)驗的兒童文學作者往往把“引起興趣和引人發(fā)笑”作為寫作的一個重要原則。
三、接受美學理論
接受美學(ReceptionAesthetics)是20世紀60年代后期出現(xiàn)的一種文藝美學思潮,也是文學研究領域中興起的一種新的方法論。由于它主要探討讀者能動的接受活動在文學傳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也被稱為“接受理論”、“接受研究”。其代表人物是德國康斯坦茨學派的姚斯(HansRobertJauss)和伊瑟爾(WolfgangIser)。這一理論的一個重大突破就是確立了讀者的中心地位,使西方文論實現(xiàn)了從“作者中心”和“作品中心”向“讀者中心”的現(xiàn)代轉(zhuǎn)向。文學作品要以讀者為中心,讀者為導向,相應的,兒童文學的翻譯應該以兒童為中心,兒童的審美要求、視野期待是譯者翻譯活動的重要指導指標。
四、接受美學理論下的兒童文學翻譯
1.以兒童讀者為中心
不同于以往的“作者中心論”和“作品中心論”,現(xiàn)代西方文論強調(diào)“以讀者為中心”。在閱讀過程中,“讀者絕不是被動地作出反應,相反,它自身就是歷史的一個能動的構成。一部文學作品的歷史生命如果沒有接收者的積極參與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只有通過讀者的傳遞過程,作品才進入一種連續(xù)性變化的經(jīng)驗視野之中”。[2]在接受理論下,讀者的閱讀反應和創(chuàng)造性理解是文學意義、文學內(nèi)涵形成的基礎。文學的目的是為了讀者接受,沒有讀者,就沒有文學作品。讀者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文本,而是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加工”。這個理論不但有效地拓展了文學作品的研究空間,同時也為文學作品的翻譯工作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方向。兒童文學作品的讀者是兒童,因此,兒童文學翻譯應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的地位和作用為基礎。譯者在進行翻譯活動時,要深入理解兒童獨有的特點,對他們的期待視野進行分析與預測,解析其與成人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靈活的翻譯策略,保證譯作能夠為兒童讀者所理解接受。
2.滿足兒童的視野期待
期待視野指文學接受活動中讀者原先的各種經(jīng)驗、文化修養(yǎng)、心理素質(zhì)、知識水平、審美情趣、鑒賞水平等綜合組成的對文學作品的審美期待。“任何一個讀者,在其閱讀任何一部具體的文學作品之前,都已處在一種先在理解或先在知識的狀態(tài)。沒有這種先在理解與先在知識,任何新東西都不可能為經(jīng)驗所接受。這種先在理解就是文學的期待視野。”接受美學理論下,只有兒童的閱讀才使兒童文學的意義具象化。
3.尊重原作
接受美學視閥下,原文作品不但有一定的開放性,也有一定的封閉性。其開放或封閉的程度受到作品圖式化結(jié)構的影響。因此,“面對眾多的翻譯文本,除了從歷史環(huán)境以及譯者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進行合理解釋之外,還必須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標準對它們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尋找各個譯本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原作是翻譯活動的根本基礎,也是評價翻譯作品的根本基準。由于歷史、環(huán)境、個體的差異,翻譯文本的接受與理解度可能與原文本有所差異,但翻譯活動必須以原文為基礎。
五、結(jié)語
接受美學理論強調(diào)讀者的主體地位,重視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個體理解與再加工過程。在此理論下的兒童文學翻譯活動,譯者需在完整真實地再現(xiàn)原文的同時,要肯定兒童的主體地位,兒童在閱讀中的主動參與性;充分考慮兒童讀者特殊的年齡、心理、個性和閱讀能力,滿足兒童的視野期待,呈現(xiàn)出易于兒童理解接受的翻譯文本。
關于文學翻譯的論文范文二:現(xiàn)代文學翻譯的異化策略與啟示分析
翻譯是將一種文化背景下的語言信息轉(zhuǎn)換成為另一種文化背景下的語言信息的一種活動。簡言之,就是用一種語言形式把另一種語言的內(nèi)容(包括語言和文化)表現(xiàn)出來。異化翻譯是以源語中的語言文化為導向,盡可能的保留源語中的“異質(zhì)成分”。異化翻譯能夠做到在保留源語文化色彩的同時,讓讀者體會到原汁原味的異國文化,不受譯入語的的語法習慣和文化特征的干擾。隨著世界各國之間的經(jīng)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交流的不斷加強同時也帶動并促進了世界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因而,有著不同語言文字的現(xiàn)代文學翻譯活動也日益增多,異化翻譯的重要性逐漸凸現(xiàn)出來。
一、文學翻譯中異化策略的陌生化
人們對于熟悉的事物總是司空見慣,漠然的感知。藝術的功能就是要打破習慣性的感知方式。人們追新求異的這種心理同樣適用于文學翻譯。從根本上講,人類改革自新、了解世界的普遍要求促進了文學翻譯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此外,讀者的閱讀動機、審美心理和審美需求是譯者進行翻譯時所要考慮的必要因素。在文學領域,讀者同樣也希望擺脫常見的文學形式和文學內(nèi)容,得到一些新穎、陌生的東西,這些東西包括文化思想、文學本身和語言本身,從而感受新鮮的藝術魅力,這就是翻譯文學閱讀的“陌生化”訴求。簡單來說,就是要求所翻譯的文學內(nèi)容有“異于我”的東西。異化策略是滿足這種“陌生化”訴求的有效手段。
二、現(xiàn)代文學翻譯的異化策略———以《京華煙云》為例
林語堂先生旅居巴黎時曾寫了一部關于舊中國社會的英文小說,名為《京華煙云》。它不僅描寫了時代大變遷的動蕩時期幾個大家庭的命運起伏,而且介紹了舊中國民風、民俗等文化特色,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作者在書中描述了許多富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比如:賦詩作對、求道成仙、婚喪嫁娶等?!毒┤A煙云》的創(chuàng)作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漢譯英的過程。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者多采用異化法處理中國特色的文化習俗,用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為西方讀者解讀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現(xiàn)象,使其固有的文化思維模式受到一種猛烈的沖擊,領略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1.物質(zhì)文化:中國特有的器物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的建筑風景中國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環(huán)境所造就的中國器物和建筑風景必然和外國有極大的不同之處。作者在小說中對富有中國特色的器物和建筑風景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把這些器物和建筑風景的性質(zhì)狀態(tài)展現(xiàn)給讀者,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Therewasalsoajadejuyi(如意),apurelyornamentalbutimportantformalweddinggift,usuallyplacedonthetablefordisplayasasymbolofgoodluck.在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如意是一種飾物,象征著吉祥如意。作者在小說里不但對如意進行了音譯,同時又向讀者詳細描述了這種中國文化特有的器物,使讀者感受到了異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2.傳統(tǒng)的姓名、稱謂以及制度,風俗習慣以及獨特的文化名詞,民間俗語和格言在舊中國根據(jù)人們不同的性別、年齡和社會地位,會給與其不同的稱謂。作者在小說中采用了不同的翻譯策略對這些稱謂進行翻譯。比如奶奶、老爺、丫頭,作者直接使用了漢語拼音。還有一些稱謂,作者采用了音譯的方式,必要時加注。比如漢語中的“大姐”“二小姐”“三小姐”作者分別分別把它們音譯成了:Tachieh、ErhHsiaochieh和SanHsiaochiech,還在括號中加上注釋,讓讀者了解到中國家庭成員之間的稱謂與西方國家的不同之處。中國的風俗習慣對外國讀者而言是很難理解的,作者在翻譯此類文化術語時,不僅表達了每個風俗習慣字面上的意義,而且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闡釋。例如:Shetookoutofherjacketapackageofsilverandturneditovertothebride’smotherandsaidthiswasthemenpao,orpresentsofsilverfortheservantsofthebride’sfamilywhichinthiscasemeanttheservantsoftheYaos.在舊時代的中國,賞門包給下人是一種舊習俗,它能為主人面子上增光,同時顯示了主人的仁慈和大方。在小說中作者先是把門包音譯給讀者,然后對其實質(zhì)和含義進行了詳細的闡釋。這正是對異化翻譯策略成功運用。它不僅使讀者對舊中國“賞門包兒”的民間習俗有了一定的了解,還讓讀者對中國習俗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新鮮感和好奇感。民間的俗語和俚語濃縮了一個民族的集體智慧。它是民間集體智慧的精華所在。作者在翻譯此類語言時也采用了異化的翻譯策略。比如Thiswaswhatisknownas“killingalandscape.”它要表達的是中國民間俗語“大煞風景”,在英文中是沒有類似的比喻的。作者把原句中的生動、形象比喻翻譯到英文中,加深了讀者對原句含義的理解。
3.精神文化作者在《京華煙云》每部分開頭都摘選了一部分莊子著作的內(nèi)容。比如出自《莊子•大宗師》的“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作者把他們翻譯成了“Totao,thezenithisnothigh,northenadirlow:norpointintimeislongago,norbylapseofageshasitgrownold”對這些深奧難懂的哲學思想,作者采用了歸化和異化相結(jié)合的策略向讀者展示了中國哲學思想的精髓。使用英語語法結(jié)構的同時保留了原文的哲學內(nèi)涵,讓讀者在接收英語表達習慣的同時產(chǎn)生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從而領略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文學翻譯的異化價值與啟示
異化翻譯是緩和不同國家和地域間文化沖突的有效手段之一。具體來看,文學翻譯的異化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保持原語風姿、了解異國文化、豐富語言內(nèi)涵、促進文化交流、緩和文化沖突五個方面,以下內(nèi)容對這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1.異化翻譯對源語的語言表達方式和異域文化的描寫進行了最大程度的保留,把原文中有別于自身的的文化思想和藝術特色在譯文中進行還原式再現(xiàn),使譯語讀者對原文特殊的表達方式和獨特的異域文化有了深刻的感受,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2.任何民族均有其獨特的、燦爛的文化。翻譯工作者的使命不僅是把一種語言機械式的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同時也包括讓讀者了解異國文化。《紅樓夢》是中國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以異化手段對其進行翻譯,能夠讓西方讀者領略到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風采;
3.語言既是文化的產(chǎn)物,又是文化的載體,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兼容性,同時它具有很大的包容能力和吸收能力。成功的異化翻譯有利于吸收外語中的新元素。比如“因特網(wǎng)”“沙發(fā)”“啤酒”這些我們常見的生活詞匯,實際上并不存在于中國漢語詞匯中,也屬于英語的語言內(nèi)容。翻譯者通過異化翻譯使這些詞逐漸被社會接受,并得到人們的廣泛傳播和應用,極大地豐富了語言的內(nèi)涵;
4.不同的民族和國家必然有著不同的文化形式。文化形式間的差異從不同程度上阻礙了異域文化之間的交流。異化翻譯可以使讀者了解有別于自身的文化,促進不同民族和國家的文化交流,進而吸收和借鑒異國語言;
5.由于歷史環(huán)境、社會制度、宗教信仰以及價值觀念等方面的不同,不同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含義也就不同。正是這種差異使人們在閱讀譯語文化的作品時產(chǎn)生了障礙。異語翻譯可以讓讀者直接接觸異國語言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緩和文化沖突。綜上所述,異化翻譯策略在現(xiàn)代文學翻譯活動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世界各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異化翻譯策略擁有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得天獨厚的發(fā)展條件。一方面,伴隨著“地球村”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接觸也日益頻繁,各國、各民族之間迫切希望互相了解,并都想讓本國、本民族的文化得到進一步地發(fā)展。同時,國際人口快速、頻繁流動,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互相了解提供了先天優(yōu)越的條件。另一方面,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廣大讀者獲取不同的信息資源提供了便利。讀者可以通過電視、廣播、互聯(lián)網(wǎng)及其它電子媒介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源。這為不同國家、民族讀者了解異域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異語翻譯對于跨文化交際產(chǎn)生的促進作用是不可否認的。它不僅能保留原文特色,反映異國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語言風格,還能讓讀者了解異域文化,領略異域風情,同時還能將源語言和文化移植到目的語語言和文化中,豐富目的語。但是,異化翻譯有一定的適用條件,它不可能完全代替歸化翻譯。異化翻譯和歸化翻譯各有各的優(yōu)勢,各有各的不足。在文學翻譯活動中,兩者只有主輔之別,沒有高低之分。譯者應該在了解原文作者意圖和譯文讀者需求的基礎上,確定文本翻譯目的,然后綜合考慮這兩種翻譯策略的優(yōu)勢和劣勢,選用最合適的翻譯策略。必要的時候可以將這兩種翻譯策略結(jié)合使用,以達到最理想、最完美的翻譯效果。
關于文學翻譯的論文相關文章:
3.外語翻譯論文
4.文學論文范文
6.文學論文提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