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丁香五月婷婷,丁香五月婷婷网,欧美激情网站,日本护士xxxx,禁止18岁天天操夜夜操,18岁禁止1000免费,国产福利无码一区色费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文學論文 > > 淺談比較文學大學論文范文

淺談比較文學大學論文范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淺談比較文學大學論文范文

  比較文學的研究對象是那些具有跨越性的文學現象,是這些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必須具備可比性。 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比較文學大學論文范文,供大家參考。

  淺談比較文學大學論文范文篇一

  《 新升本院??蒲信c教學互動發(fā)展實踐 》

  一、問題的提出

  科研與教學,是評價本科高校綜合實力的兩個重要指標。剛從專科升本不久的新升本院校,無論在科研還是教學方面,自然也都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方法得當,科研與教學可以相互推動,共同促進新升本院校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如果處理不好,科研與教學的矛盾性將會更為凸顯,阻礙新升本院??焖侔l(fā)展的步伐。比較文學一般都會成為新升本院校的中文專業(yè)必然要增開的新課程。這與比較文學的課程性質有一定關系。時至今日,在全球化語境中,早已無需證明比較文學作為一門顯學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顯然,比較文學的意義超出了文學研究本身,而與人的素質教育密切相關。它更重視培養(yǎng)人的開放的胸襟,世界的眼光,多元并存的立場,對話與溝通的視域。

  比較文學在增進人類的相互理解、溝通各種文化以促進其發(fā)展等方面,有著其它學科無可替代的作用。”[1]但是,??圃盒5闹形膶I(yè)通常并不開設比較文學課程,因為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比較文學體現出較高的綜合性和難度,不太適合專科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特點。比較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古今中外文學作品及文學理論的基礎上所開設的一門專業(yè)拓展課,它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匯通整合的能力,并在跨國家、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的視野下,培養(yǎng)一種比較視域和開闊胸襟。可以說,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化背景下,比較文學在加強跨民族文化溝通、深入探析中西文化差異、輔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大有可為。

  因此,新升本院校的中文專業(yè)基本上都會增開這門課程,因為它能夠比較全面地鍛煉和衡量本科生綜合運用所學中文知識的能力,對于提升本科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非常有幫助。但是,正由于是新增設的課程,教師們對其接觸時間比較短,所以,新升本院校的比較文學無論在科研還是教學方面往往都面臨著很多問題。

  在科研方面,教師們從事比較文學科研的時間不長,相關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經驗都比較欠缺,甚至不知該如何著手去做比較文學的科研,因此,能夠申請到的科研資源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自然都會少一些。而在教學方面,教師們也還處于對比較文學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進行探索的階段,課堂上常常呈現出填鴨式教學模式令課堂氣氛尷尬、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現象。如何在新升本院校中就新增設的比較文學展開科研,并實現比較文學科研與教學的良性互動發(fā)展?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對于新課程的建設以及新升本院校的健康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依托教育教學尋找科研方向

  對新升本院校的比較文學教師來說,想在比較文學領域展開科研并迅速取得成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較文學的研究涉及到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不同學科的知識,要想做好比較文學的研究,不僅需要扎實而廣泛的知識積累,還要具有敏銳的眼光,能夠發(fā)現兩種不同文化現象之間的可比性,并據此引出對兩種文化的深度分析,因此,很多學者并不敢輕易涉足比較文學的科研。對新升本院校的比較文學教師來說,由于對這門新增設的課程接觸時間并不長,要從事相關的科研難度自然就更高了。但也正由于是新增設的課程,新升本院校急需對其展開課程建設,需要教師在這一領域能夠迅速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那么,新升本院校的比較文學教師該從哪些角度去尋找合適的科研選題,并促進比較文學科研與教學的良性互動發(fā)展呢?首先,新升本院校的比較文學教師可以針對教學中的現象和問題展開科研。這是最有利也最易于操作的科研視角,既能依據比較文學教學實踐推進科研發(fā)展,又利于將科研成果轉化于教學實踐,從而真正實現科研與教學的良性互動發(fā)展。針對新升本院校比較文學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科研非常有必要。比較文學是一門難度高但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填鴨式教學模式顯然難以在比較文學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枯燥的理論講述會讓學生覺得“比較文學難而無用”,[2]而讓學生多參與實際的比較則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對于活躍課堂,提升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應用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為學生在課堂上留出時間去進行比較實踐固然好,但是,隨之而來的另外一個問題便是,教師如何在剩余的有限課時中完成比較文學眾多繁難的基本理論的教學?鑒于新升本院校的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相對薄弱,教師在講授比較文學課程時,可以精簡理論,并對各種理論分級處理,不妨大膽刪減過于繁難或對學生而言實踐性較差、難于操作的“無用”的理論,而精講指導性強的理論,這樣就可以留出時間來,讓學生去參與比較實踐。那么,一系列值得探索的科研選題就會出現:教師該如何對這些理論進行分級,以什么標準來確定理論的有用性,如何有效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依據課程特點和學生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等。

  針對這些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展開的研究,既比較容易在比較文學領域取得科研成果,也能夠真正帶來有的放矢的教學改革,從而形成科研與教學的良性互動發(fā)展。其次,新升本院校的教師可以針對比較文學對于大學生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貢獻展開科研。正如樂黛云所言:“比較文學可以是一種高深的、屬于精英的學問,同時它確實又是培養(yǎng)國際精神,提高人文素質,促進跨文化溝通,有益于大眾的一條十分重要的途徑。”[3]

  在當今時代,比較文學對于大學生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貢獻更是不可低估。那么,如何使比較文學順利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這當然是非常有意義的研究課題。而這一課題的研究,必然會涉及對當代大學生特點的考察,這無疑也會有助于教師對學生和教學中的現象與問題的認識,從而促進教學。要發(fā)揮比較文學對于大學生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新升本院校的教師在講授比較文學時,應該多向當代文化傾斜,多向中國文化傾斜。

  當代大學生面臨很多新現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全新環(huán)境即為,全球化語境中日益繁密的多元文化交流和碰撞。他們可以跟隨父母出國旅游、或者參與學校的留學交流活動,更多的時候,則是通過雜志、影視、網絡等各種大眾傳媒接受到鋪天蓋地、良莠不齊的宣傳攻勢影響,而這些大眾傳媒往往為了商業(yè)目的而有傾向性地刻意渲染一些異國異味、低俗價值,從而降低甚至消弭大眾的判斷和價值立場。而仍然處于價值觀建立時期的大學生,他們是大眾傳媒最大的受眾群體,他們渴求刺激,更愿意接受花樣百出的文化轟擊,也更易于盲從大眾傳媒的宣傳,從而形成對傳統(tǒng)文化的輕視和對他國文化的盲目傾慕。

  因此,新升本院校的比較文學教師在講授比較文學課程時,可以適當增加以當代文化和中國文化為出發(fā)點的研究比重。這樣既利于學生與當代文化和本土文化相銜接,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另外,也有助于加深學生的中國文化修養(yǎng)以及對當代文化的鑒別和批判能力。當代大學生容易盲從外來文化,人云亦云,很大原因是不了解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因此傳統(tǒng)文化無法發(fā)揮在接受影響中的過濾機制。新升本院校的比較文學教師,如果能夠針對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時代特點和興趣指向,就如何在比較文學教學中突出中國文化和當代文化部分、如何發(fā)揮比較文學對于大學生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展開科研,這無疑也是很有價值的科研選題。

  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

  科研與教學的良性互動發(fā)展,既涉及到科研,也涉及到教學,那么它必然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才能真正實現良性互動的實踐。在教育部大力提倡培養(yǎng)應用型、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背景下,新升本院校的比較文學教師應該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科研能力。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已經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根據科技進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提倡實驗教學與科研課題相結合,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較早地參與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活動。”[4]畢竟,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現代大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要培養(yǎng)新升本院校本科生的科研興趣和科研能力,最直接的一個方式是,吸收學生參加教師的比較文學科研項目,使學生在真正參與科研實踐的過程中得到科研能力的鍛煉。這個方式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有機會全程接受教師的指導,能夠針對解決比較文學某一特定的科研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科研訓練和科研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將比較文學的理論學以致用,還可以耳濡目染地從老師那里學習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與方法。這些都對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以及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但是,比較文學作為新升本院校的新增設課程,課程建設剛剛起步,諸多因素都決定了教師能在這一領域申請到的科研資源會相對有限,因此,能夠參與到教師科研項目中的學生人數自然也不會太多。與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這一方式相比,課堂上的科研訓練能夠讓更多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新升本院校的比較文學教師應該多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本科生的科研興趣和科研能力,引導學生多參與課堂的科研實踐,這既符合比較文學的課程特點,又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實際比較的成果,這個過程不僅會使學生對比較文學的學科理論有更為深入的了解,還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科研創(chuàng)新意識等各種綜合能力。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針對他們的具體表現,在平時成績中酌情加1至5分作獎勵。當然,鼓勵機制只能調動一部分學生參與比較文學的科研興趣,教師還可以采取下達任務的形式以保證每位同學都得到科研鍛煉。例如,可以宿舍為單位,每個宿舍都要在比較文學范圍內選擇一個題目,在討論中完成比較,并在全班面前展示成果。這一做法,既能深化比較文學理論,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商能力、分工合作能力,而且能夠保證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的機會。

  當然,這一任務的形式也要結合鼓勵機制,針對宿舍集體成果,評出優(yōu)秀,予以口頭和加分表揚。另外,把好畢業(yè)論文關也是提升新升本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比較文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傾向的畢業(yè)去向,據此指導學生選擇能夠真正對他們而言“有用”的題目進行比較文學的研究。新升本院校的學生畢業(yè)去向主要有三個方向:學校、讀研、企業(yè),因此可以分成三個模塊。針對準備進入中小學任教的學生,可以指導他們將比較文學理論與中小學課本中的篇目相結合,這樣可以為有志于到中小學教書的學生日后試講、從教提供一些經驗。這一策略更側重于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對于考研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以自己喜歡的專業(yè)為出發(fā)點,選取比較文學理論用于比較研究。例如,考文藝學方向的學生,可以多做比較詩學研究;考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的學生,可以選擇中外文學比較;報考語言學方向的學生則可以選擇譯介學。這一策略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

  對于準備進入公司、企業(yè)工作的學生,由于他們日后的工作環(huán)境較少直接接觸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而更可能接觸到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以及與各種不同類型的藝術相接觸的工作,因此,可以指導他們選做中外文化的比較以及跨學科研究,這將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復合型人才打下一個基礎。教學相長,如果學生對知識和科研的訴求提高了,自然會在無形中促進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的自我提升。因此,在新升本院校中,積極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參與比較文學實踐的科研興趣和科研能力,必然會對比較文學科研與教學的良性互動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傊鳛樾律驹盒5男略鲈O課程,比較文學在科研與教學方面都急需建設和發(fā)展,如何促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動發(fā)展,這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課題,需要我們繼續(xù)探索。

  參考文獻:

  [1]吳家榮.比較文學教學的四個關鍵詞[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1):116-118.

  [2]馬衡.高等師范院校比較文學課程教學困境與策略分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5):10-12.

  [3]樂黛云,李曉衛(wèi).關于當前比較文學研究與教學的若干問題[J].甘肅社會科學,2009,(1):127-130.

  [4]呂瑩,陳璧州.教學研究型大學學生科研能力培養(yǎng)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3):69-71.

  淺談比較文學大學論文范文篇二

  《 瑤族文學植入比較文學教學思路 》

  [摘要]比較文學課程的教學,離不開豐富的跨文化、跨語言、跨區(qū)域的實例。將當代廣東瑤族文學植入比較文學的教學中,既能形成較有嶺南特色的少數民族比較文學教學,又能彰顯教學改革實踐中比較文學課程的民族文化資源整合特色。本文就此展開教學實例研究,以期實現比較文學特色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比較文學教學;瑤族文學;實例研究

  比較文學課程是當代高校中文系課程中較為重要的一環(huán)。比較文學相對其他分門別類的文學課程而言,其最鮮明的課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語言、跨國別、跨區(qū)域,這一課程特色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的通識指向,區(qū)域特色資源整合利用到比較文學的教學之中,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廣東高校的比較文學教學中,將瑤族文學植入比較文學的課程實踐,有著廣泛的學科基礎和地緣優(yōu)勢。從教學對象來看,學生中的少數民族學生群體,大多來自廣東省連南、乳源等瑤族自治縣的瑤族學生,其對民族文學加入教學內容的接受也更為清晰。因此在比較文學課程中,結合少數民族文學、尤其是當代瑤族文學與文化的內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本文試圖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較文學教學與當代廣東瑤族文學相結合的教學實例研究。

  一、教學目標

  無論在以文學文科為主的高等院校,還是師范類高等院校,以及綜合類普通本科院校,比較文學課程的教學目的始終有著通識教育的帽子。因此教學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確具體。本人在教授比較文學的課程中,既經歷過作為選修課的比較文學教學,也經歷過作為必修課的比較文學教學。中文專業(yè)本科和中文師范專業(yè)本科的課程設置有所不同,雖然都有比較文學的課程,但前者是作為必修課程設置,而后者是作為選修課程設置,因此教學目標也因課程設置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本人曾經參考了部分高校比較文學教學的實例,力圖克服學生因教學目標不甚明確而產生的學習難題。

  比較文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反饋該如何看待這門學科的意見。不僅是教材五花八門,而且類似于古代文學教學綱要的材料也良莠不齊。由于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生的疑慮隨比較文學課程設置之初就存在。本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力求培養(yǎng)學生對于文學的比較意識,對于不同文化的寬容接受,以及在日后科研過程中較為敏感的思維方式。相對于集中講解枯燥理論和單純灌輸西方文化的單調性,本人發(fā)現,從區(qū)域特色出發(fā),加入少數民族文學文化的內容,顯然更能提高學生對于比較文學的興趣和學習的效率。

  在參考其他民族類院校比較文學的課程中,本人發(fā)現,以羅慶春教授為主導的西南民族大學的比較文學課程研究較有特色。西南民族大學在比較文學教學中,將“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語境中與外國文學進行比較研究,特別是與境外少數族裔文學如拉美文學、印第安文學、黑人文學、亞洲各國文學等的比較研究,致力于通過對民族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動中外文化的平等對話,促進世界少數族裔文學之間的交流和共同發(fā)展……加強中國各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已經成為全球文化發(fā)展的一種趨勢和中國民族文學學科建設自身的訴求”。[1]

  在比較文學課程中融入多民族文學研究的內容也有其學科建設的基礎和依據。以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為例,其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專業(yè)下設有中國多民族文學比較研究、中外文學比較研究兩個研究方向。在中央民族大學的民族學碩士招生目錄中,有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意研究、中國民族社會與文化研究、宗教文化研究、中外文化比較研究等方向,恰恰相反,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專業(yè)下,有中外比較文學、多民族比較文學、東方文學等研究方向。

  也就是說,比較文學與民族文學學科交融的情況在中國高校中普遍存在,有其合理性并且已經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就廣東省高校而言,比較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中顯然也包括少數民族文學和世界文學的比較研究,實質上,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當代廣東瑤族文學)是世界民族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社會語境下,瑤族作為廣東省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其當代文學(即當代瑤歌的創(chuàng)作)隸屬于廣東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當代瑤歌的發(fā)展和流變可以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廣東當代文學的流變特征,亦可為研究轉型期廣東社會文化的發(fā)展提供參照。將如此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學與文化加入比較文學教學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其自身所處社會環(huán)境的洞察力,從而使得比較文學教學遠離枯燥的理論,變得更加明晰,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進一步說,在比較文學課程中結合對當代廣東瑤族文學的變遷研究,亦有助于透視轉型期中國社會少數民族文學的流變、集結和多聲部共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漢族文學書寫中,宏大敘事被逐漸解構,取而代之的是對個體價值的重視和書寫。

  在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中,主線則由對社會主義民族大家庭的歌唱轉向了對本民族的歌唱和書寫。世紀之交,在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態(tài)被現代工業(yè)化社會的洪流沖擊愈加嚴重之時,文學創(chuàng)作者也幾乎在同時做出反應??趥魑膶W作為一種能夠表達少數族裔民眾情感的文學形式,既活躍在少數民族文學的大舞臺上,又成為當代文學中的一朵絢麗的奇葩。

  瑤族也是如此,瑤族的主要藝術表現形式的瑤歌,而瑤歌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歌唱內容,這一點完全貫穿到了比較文學教學過程中,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比較文學課程所具有的社會性。與此同時,為學生講述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瑤族歌謠,和比較文學教學相結合,能夠更加激起學生重視少數民族母語文化的保護,從而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理解比較文學課程本身,是如何對世界少數族裔文學進行關照的。如何明晰比較文學的教學目標,區(qū)域特色的文學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教學內容

  在比較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將民族文學和比較文學相結合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提綱劃分為幾個大類。眾所周知,比較文學中有兩大研究需要厘清: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這兩大研究構成了比較文學研究的兩大支柱。比較文學既包括了超越國界的文學研究,又涵蓋了有關文學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的研究。美國學派更注重超越事實聯系的平行研究,而法國學者由于其固有的歐洲中心主義,和對歐洲文學的考據優(yōu)勢,強調考證和依靠事實憑據來解決問題的影響研究。因此,在中國高校的課堂上,對比較文學理論中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的講述缺一不可。其一,影響研究。

  首先,在講述淵源學的時候,課本上原本是以中國文字作品中的外來因素為例做詳細的考證,而本人加入了一場課堂討論,討論當代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中的原型,以及少數民族文學文化中的原型問題。例如廣東的瑤族地區(qū)學生,在課堂討論中,會講述自身民族的淵源和神話傳說。本人在課堂討論中,一并補充和列舉瑤族的文學傳統(tǒng):瑤族是個古老的中國南方山地民族,起源于遠古時代,《山海經》中就提及盤瓠神話?,幾鍖⒈P瓠奉為祖先,瑤族歌謠在整個民族的文化藝術中舉足輕重,其中以《盤王歌》為最,歌詞長達3000多行,歌名多至數十種。

  在講述淵源學中的口傳淵源一節(jié),本人又重新舉證,將《盤王歌》作為范例講述給學生聽,更加明晰了口傳淵源的特征和表現形式。在講述了口傳史詩之后的若干周,我又在影響研究中加入了新的討論內容,如何看待當代瑤族文學中的盤王形象。當代瑤族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神明和祖先、圖騰一起被重新建構、創(chuàng)作了。

  其余少數民族的作品也是如此。在指導學生寫畢業(yè)論文的時候,有個本科生寫的學位論文是關于一部黎族小說的。本人將課堂上所涉及的有關淵源學和影響研究的理論問題整合,加入對其的指導意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影響研究不僅僅體現在漢族文學和瑤族文學的交融上,另外,還涉及到瑤族有語言無文字所衍生出的創(chuàng)作問題?,幾遄髡叩膭?chuàng)作和記述一般以漢字漢語寫作為主,所以在比較文學的教學中,本人尤其強調非母語寫作的割裂與比較文學本身的聯系。

  然而在比較文學的教材中,很少涉及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不能不說是一個缺陷。有些民族的文學盡管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然而,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漢化過程中,文學創(chuàng)作往往漸漸以漢語為主了,而本民族的語言卻已博物館化地以經書的形式存在著,已不再為人們書寫所使用,這樣的例子有彝族。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特地把以漢語漢字為主要寫作記述工具的民族文學作為案例,和學生討論如何看待非母語敘事的問題。

  這一點在比較文學中較為常見,例如用英文寫作的印度人、用法文寫作的加拿大人,用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寫作的拉丁美洲人等等,這樣的雜糅和交融產生了大量的燦若群星的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然后,我再給學生展示彝族和藏族用漢語寫作的詩歌的精煉與優(yōu)美,展示瑤族對歌手抄的用漢語寫就的底本等等。讓他們展開課堂討論,分析非母語寫作的文學品質。生態(tài)主義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文藝理論之一。交叉學科的研究剛好契合這一理論。很多山地民族都有著天然的保護自然的傳統(tǒng),而其文學作品和史詩中的顯現也很常見。在比較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將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中有關生態(tài)主義的描寫、有關故鄉(xiāng)被現代文明和工業(yè)化社會所沖擊的焦慮展示出來,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于文藝理論的接受和理解?,幾迨巧降孛褡?,瑤歌是一種主要的藝術形式,在瑤歌中,內容五花八門,從瑤歌出發(fā)可以管窺當代社會的種種變化。另外,瑤族是一個世界性的民族。作為一種跨界族群,主要分布在中國、泰國、越南、老撾、以及一些歐美國家。

  因此國外瑤族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不遜于國內,這樣,影響研究也可以部分提及國內外瑤族文學的區(qū)別和聯系。正如比較文學教學中常提及的中日文學聯系,中印文學聯系等等。苗族和瑤族的文學的比較研究也可列入其中。比如,瑤學研究者較為關注的瑤族經書問題,就具有著比較文學的意味。

  如瑤族在長期的跨境遷徙的過程中,諸多瑤族經書隨著瑤族的海外遷徙流傳到了國外。美、法、荷、德等歐美國家的圖書館都有不少瑤族經書。2010年,學者郭武在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所訪問時,在伯德雷恩圖書館發(fā)現了近三十冊清代及民國時期流傳于云南、廣西以及東南亞地區(qū)鮮為人知的瑤族文獻手抄本,其中大部分是道教經卷。經過細致的甄別后,他對這些經書進行了分類,主要瑤族道教科儀、驅瘟除疾、超度亡魂與合和婚姻、治病除患等等。[2]瑤族經書在國外的流傳,在比較文學教學中可以作為流傳學的案例來探討。

  另外,在形象學的教學之中,本人會將瑤族文學中的漢族形象,漢族文學作品中的瑤族形象提取出來,并加以闡釋?,幾甯柚{作為最為常見的瑤族文學樣式,很容易作為教學素材,融入到比較文學的教學中去。以乳源瑤族自治縣為例,縣城位于廣東省北部,這一瑤族聚居地在瑤族的分支體系中屬“過山瑤”,其瑤歌屬勉語系。乳源過山瑤山歌可分為傳統(tǒng)原始體系、近代古典體系以及當代的生活散歌體系;按照內容形式可分為念歌、嘔歌兩種。[3]瑤歌圍繞《大歌書》(即《盤王歌》)的底本展開,但并非一成不變,隨著大的社會背景的變化,瑤歌的內容和歌者也有所變化。在這個流變之中,尤其是生活散歌,漢族人的形象通常會根據時代的變化而改變。

  中國社會的轉型、廣東社會生活文化的轉型皆可從這一側面管窺一二。這也正是比較文學的附屬作用之一。其二,平行研究。按照美國學派的定義,平行研究就是對各民族文學所作的比較研究,其研究對象被允許彼此之間并無直接影響和聯系,平行研究是二戰(zhàn)后由美國學者首先提出的,也符合新批評學派直接切入文本的要求。

  這一定義,不僅強調了對并無相互影響或聯系的各民族文學的比較研究,也提出了比較文學還包括對文學與其他交叉學科的關系研究。那么,對于比較文學和少數民族文學結合而言,“各民族文學”的平行研究十分契合。本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會引入瑤族和世界其他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平行研究。另外,跨學科研究也是如此,將比較文學課程引出人類學、民俗學以及田野調查的部分研究方法,能夠豐富此門課程的內容。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將瑤族文學作為比較文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講述,還將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人類學博士生關于瑤族的田野調查、語言研究文化傳播研究等納入到課程中來。

  在教學過程中,本人會將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和世界文學(尤其是第三世界文學)作品來進行比較。在少數民族歌者、詩人或者小說家創(chuàng)作的初期,其中大多數人都曾閱讀或模仿過國外的現代主義文學作品,或者受其影響。以比較文學教學中所講述的詩歌為例,在加漢•拉馬賈尼在其《混血的繆斯———英語后殖民詩學》一書中,認為“詩歌是一個充滿矛盾和復合象征、反諷和隱喻的文體———很適合傳達和記錄分裂的文化經驗和沖突”。[4]他對第三世界用英語寫作的詩人作出了詳盡的分析,包括語言的混雜、隱喻的使用、詩歌形式的民俗化等等。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中國的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在創(chuàng)作中所經歷的雙語經驗的雜糅性和第三世界的英語詩人是極為相近的———因為他們同樣書寫了傳統(tǒng)的消失、母語的困境以及對“原鄉(xiāng)”的守望。另外,在比較文學課程中,現當代文學、少數民族文學以及相關的分支研究都被納入課堂教學分析中來。

  如打工文學的發(fā)展在中國現當代文學領域不容忽視,當代少數民族打工文學的發(fā)展也如火如荼。這個新近出現的文學現象雖然并未大張旗鼓進入現當代文學研究的視野,然而在比較文學層面,卻別有一番意義。首先,少數民族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以工人的身份離開故鄉(xiāng),他們進入城市,具有雙重身份,少數民族身份和鄉(xiāng)村打工者身份。與此同時,他們又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在打工之余寫作,這樣的作品頗有離散的意味,和拉馬賈尼所言的斷裂與疼痛頗為相似。

  在教學中,本人會引用一些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作品來說明這一點。原鄉(xiāng)在工業(yè)化社會中的消失殆盡,加之作為外來務工人員在城市化的夾縫中生存的困境,都會體現在他們雜糅的作品中。假若從比較文學視野看乳源瑤族瑤歌的變遷,不難發(fā)現,政府將居住在山上的瑤族村民,遷移到平地或者城鎮(zhèn),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產生了變化,對歌的樣式不變,但是歌謠的內容卻變化了。本人和學生在課堂上討論這種變化發(fā)生的原因,并從社會學和人類學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能產生良好的互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學方法

  在以上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中提到,本人之所以踐行了在比較文學教學中加入民族文學研究的內容,是因為在全球化語境下,研究者和學習者無法僅僅滿足于就外國文學來認識比較文學,而比較文學的視野又能夠契合于民族文學研究。過去的民族文學研究則多在某一民族的范圍內進行和展開,而在比較文學視閾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是在不同民族文學之間進行的比較性質的文學研究。

  從另一個側面來說,文學人類學也是比較文學的一個分支。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樂黛云教授就曾指出,文學人類學研究改變了原有的學科格局和文論體系,它將代表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的一個方向。[5]因此,我們將少數民族研究方法也融入到比較文學的教學方法中去,也是一種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

  這種創(chuàng)新不僅僅是錦上添花,而且可以稱之為雪中送炭。在比較文學教學中,常常有“文學史化”的傾向,“比較文學研究的理論化與空洞化,是近30年來中國比較文學學科建設的一種明顯走向,無論是在比較文學教材建設還是比較文學研究工作中,基本上都是如此。”[6]也就是說,將比較文學課程作為“比較文學”學科史來講述、把外國文學史改頭換面來充當比較文學的課程素材,是一種常態(tài)。

  因此,在我們的高等院校比較文學教學中,急需個案和素材,來充實這樣一門學科教學,使其系統(tǒng)化并且生動化。另外,在不提及“少數民族”概念的時候,歌德所言的“世界文學”是跨民族和跨國界的,那么,僅僅談國別文學并不能代表比較文學的全部,如果將少數民族納入到比較文學的研究中,民族和國家這兩個概念在某種程度上有交叉,在特定的時空下某一國家可能包括有多個民族,某一民族卻分布在多個國家,這在比較文學的課程中,都是較為有意義的議題。

  例如,在比較文學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延伸到,就一個民族而言,也可以分布在各個區(qū)域。例如湖南、貴州、廣西以及廣東瑤歌的不同之處,在瑤族的文學傳統(tǒng)中,《大歌書》是最為重要的底本,然而,瑤歌的流變卻因時代、環(huán)境的變化而沿著各自不同的脈絡進行著。在以乳源瑤族自治縣為例進行考察的時候,趙天銀編著的《乳源瑤山歌謠》就十分耐人尋味。他本人在注釋中如是說:“瑤歌歌詞聯系物質實際、聯系國情文化……歌書內容豐富,有古老歌為基礎,有新時代的歌詞,親見見歷了我們乳源一些重大的歷史變遷……唱歌形成了一種自樂自娛的風俗活動。與歌謠書本是融入了客家文字的元素,仍然頑強的保留著自己民族文化向前發(fā)展”。[7]

  在這本瑤歌的集子里,既能看到《大歌書》的影子,又能看到轉型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生態(tài)的變化。這樣的案例運用到比較文學課程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從周圍的熟悉的地理環(huán)境出發(fā),從身邊熟知的民族文化特色出發(fā),去體會丹納在《藝術空間》中所言的時代、種族、環(huán)境對于文學藝術影響的分析。在講述影響研究的時候,瑤族的宗教儀式歌謠被本人當做教學案例植入到課程中。本人用多個國家關于《盤王歌》的記述來強調比較文學的跨地域性和跨國性的“地方性知識”。每年陰歷十月十六日是瑤族的盤王節(jié),這是瑤族人們祭祀祖先盤瓠的節(jié)日,在這個節(jié)日里,廣西、廣東、湖南等地的瑤族人都會舉行宗教儀式慶祝,稱為“拜盤王”。節(jié)日延續(xù)三天三夜,以祭祀、歌舞為主,其內容主要有請神、祈福、唱盤王歌。拜王儀式由瑤族師爺主持,儀程有請神、敬獻、調神、掛燈、拋兵等,所用禱詞、咒語奇特,和漢族的儺戲有相同之處。

  在祭祀的儀式結束后,瑤族民眾開始唱《盤王歌》,歌詞長達3000多行;舞蹈方面,每人手拿長約80厘米的長鼓群舞,一般為雙人或四人對舞。在盤才萬的《拜王歌堂》中,有著詳細的描述和宗教儀式祈禱詞。[8]這樣的儀式歌謠,被文本化并不僅僅是中國瑤族人的事業(yè),在其他國家的瑤族文化研究中也多有出現。這顯然算不上是國別文學,而是一個民族在多個國家的文學。

  其中美國趙春道的《盤古大王傜孫書歌牒》、日本白鳥茅郎編寫的《徭人文書》、法國雅克•勒穆瓦納編寫的《瑤人儀典繪畫》都從淵源學的角度證明了瑤族的歷史傳統(tǒng)和神話意象是如何跨國際傳播的。本人在列舉了相關文本以后,希望學生能夠從比較文學的方法論出發(fā),指出這些文本和國內盤王歌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分別以“十二姓瑤族人”、“廣東韶州府”等關鍵詞為例來分析他們的異同,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人還在比較文學課堂上展示了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生深入瑤山進行田野調查的資料,瑤族人民對歌的視頻等等,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瑤族文化生態(tài),從而對比較文學課程特色有著更明確的認知。總而言之,比較文學的課程教學有其多面性,如何在本科比較文學課程中注入少數民族文學(尤其是在地的少數民族)的內容,是關乎比較文學本科教學改革的一個創(chuàng)新議題,本文希望能得到其他比較文學本科教學與研究同行的重視和建議,進一步地探討其學理基礎與可行性。

  [參考文獻]

  [1]楊榮.比較文學視閾下的四川民族文學教學與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9(11).

  [2]郭武.牛津大學圖書館藏瑤族道經考述[J].文獻.2012(4).

  [3]盤桂清.乳源瑤歌與瑤族歷史簡析.廣東省文化館官方網站,電子資料.

  [4]JahanRamazani.TheHybridMuse[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2001.

  [5]樂黛云.比較文學原理新編[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6]鄒建軍.論高校本科比較文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文學史化[J].世界文學評論.2007(1).

  [7]趙天銀.乳源瑤山歌謠[M].未出版.[8]盤才萬,房先清.拜王歌堂[M].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

  淺談比較文學大學論文范文篇三

  《 比較文學課程改革探究 》

  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比較文學發(fā)展的歷程還十分短暫,自1998年國務院將其與世界文學合并為一個專業(yè)以來,比較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獲得了比較大的發(fā)展,并歸為中國語言文學類的二級學科。目前國內許多高校爭相開設比較文學課程,其重要性也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凸顯出來。雖然其作為高校文學專業(yè)必修課開設已久,但是與其他主干課程相比,無論是從學科體系方面,還是教學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講授這門新興學科的時候,如何處理好“教學內容”與“教學重點”的關系,“采取何種教學方法”等問題成為教學過程中面臨的難點和挑戰(zhàn)。本文擬就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生比較文學專業(yè)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問題提出些自己的觀點,以期對比較文學課程的發(fā)展有所幫助。

  一、比較文學課程的背景與挑戰(zhàn)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文化不斷受到來自多方面的挑戰(zhàn),面臨兩方面的危機:一方面是全球一體化所產生的對于文化多元化的沖擊。經濟與科技的發(fā)展使得全球一體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種趨勢的沖擊下,有的民族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所同化,丟掉了本民族的精神實質和內涵,而有的民族文化則被徹底遺忘、拋棄,成為歷史;另一方面,有些民族則為了保護本身文化的獨立性而采取封閉、孤立的態(tài)度,他們拒絕與外界文化交流、接觸,以此來維護本民族文化的獨立性和純潔性。面對這種趨勢,當務之急就是增強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對話,使其能夠面對全球化的沖擊,適應新的發(fā)展需要,這些現實都為比較文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和發(fā)展平臺。

  按比較文學所建構的比較視域來看,任何一種文化的發(fā)展都需要其他文化的存在,而一旦有了“他者”的對比,“自我”才能更加明確自己的存在意義。尤其是在這種全球化語境中,采取何種態(tài)度對待文學是關系到我們人類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問題。將“比較”納入到文學領域,可以給予其以新的視角審視本土傳統(tǒng)文化,并保護邊緣文化免遭文化同質化的侵蝕,對于文化多樣性的保護意義十分重要。

  二、確立切實的教學目標

  雖然比較文學學科表現出了巨大的生命力,但其又時時存在著危機。一方面人文社會學科的發(fā)展沖擊了比較文學的研究范圍和領域,許多之前屬于比較文學領域的問題現在正逐漸被其他領域所侵蝕,特別是文化研究的興起,使得其研究范圍從政治文化、影視文化,直至大眾文化等方面無所不包,滲透到任何一個學科領域之中,比較文學的范圍也逐漸模糊。另一方面研究方法上的改變也給這個學科帶來極大的影響,泛文化的研究方法使得比較文化與其他學科很難區(qū)分,其合法性受到挑戰(zhàn)。

  目前我國高校本科教學的現狀是,比較文學教學無論是從教學效果還是重視程度上,都無法得到教育部規(guī)定的其作為必修課的地位,教學模式更多的是直接復制研究生的成功經驗,而缺乏針對本科生所需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目標不清楚導致的后果一則是教師在講授本門課程時目標過高,本著“學貫中西”的目的,這就導致學生對比較文學產生畏難情緒,部分學生干脆敬而遠之,或者應付了事;二來部分高校教師過于重視理論課程而輕視實踐課程,導致課堂變成了定義和基本理論的堆砌,學生很難從中真正體會到比較文學的美感與實際意義。

  教師這種“灌輸式”教育往往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方法很明顯不適合這門新興學科教學。根據筆者在高校中的任教經驗,我非常贊同一些專家學者對于比較文學課程的看法和觀點,其認為比較文學在本科中的教學目標應為初步確立打通意識,以一種開闊的視覺審視問題,即“比較視域”。所謂“視域”,在比較文學中指的是“一種多元觀察的、多視點透視的研究視野”。對本科學生來說,能夠把握“打通”、“融會貫通”等能力,熟練的用其來比較兩種不同文學之間的差異和共同點,或者是比較本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異同,這才是學生學習本門課程應具備的能力。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有更加開闊的視野,他們的心智得到擴展,更具有同情心與移情力。就像某位教育學者所說的,比較文學的思維方式使我們心智更具彈性,能使我們超越自己狹隘的界限去看待其他關系。正是比較文學的這種特性,使得其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顯得更加重要。

  三、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比較視域”的教學目標決定了高校本科教師不能再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不應將理論與學科史作為教學內容的重點來把握,而是應該及時調整、充實教學內容,增加本科生實踐能力與文學思維的培養(yǎng)。目前高校比較文學課程設置很多還未達到高校必修課的要求,更多的還是以選修課形式存在,不僅形式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課時安排上也相對較少,而這門課程包羅的內容又比較多,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所學知識,提升觀念顯然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應注意把握重點,有選擇、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與其籠統(tǒng)的講授理論,不如著重強調個案的舉例教學。個案教學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讓學生產生具體可感的知識內容,從而更好的理解比較文學,有利于學生比較視域的培養(yǎng)。例如在講到中外文學對“復仇主題”的表現手法及人物性格刻畫時,可以以《趙氏孤兒》與《哈姆雷特》的對比來展開,雖然二者都是采取復仇作為作品的主線,中間故事情節(jié)也有部分重合或相似之處,但由于二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與人文景觀不同,導致了其無論從戲劇沖突、主題思想或人物性格刻畫等方面均有不同,體現了不同文化觀念下的文化價值差異。

  通過比較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異及深層原因,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中西不同文化內涵,從而能貫通中外文學知識,并深入到未來的學習中。在確定了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之后,如何將其貫穿到教學過程中變成了關鍵因素,特別是教學方式方法會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達成,更應針對不同的學校、不同教學對象等具體情況考慮教學方法。筆者認為比較文學課程可采取如下方式進行,已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組織好課堂教學,奠定扎實基礎知識

  時至今日,課堂教學仍然是最基本、最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對比較文學課程有大致的了解與認識。但是,教師的任務并不僅僅是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應該在介紹基礎知識與理論的同時,指導學生將所學理論與腦海中已儲備的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相關知識聯系起來,擴展自己的思路。正如楊周翰先生曾經說過的那樣:“研究外國文學的人必須要有一個中國人的靈魂。”那么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在學習比較文學的過程中,應立足于我國文化,以中國文化作為根基,體現中國比較文學的特色。在當前的比較文學教學、研究領域存在一種偏頗,即對西方文學的注重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學忽視。不少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在談起外國文學時如數家珍,對于外國文學理論也能侃侃而談,而一旦談到中國文學理論,則知之甚少,缺少扎實的中文功底作為支撐,因而很難把握到這門課程的重點和精髓。

  (二)增加課外閱讀量,拓展思維

  大量的閱讀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素材和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己在閱讀中的感悟來更深入的理解比較文學。在比較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學習完相關理論后,應以比較的視域去重讀經典、闡釋經典,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對基礎理論理解的更加透徹,對經典文學也有了個人更深的見解。就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必要的閱讀量是其應該具備的能力,而本科生的比較文學不是以“精英”培養(yǎng)作為教學重點的,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到這一點,努力讓學生通過學習,拓展自己的思維,開拓文學視野,從而能用比較的、聯系的、平等的視域看待事物和現象,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三)促進學生交流溝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師可利用課堂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理論的討論,具體資料的查閱學生可在課下完成。例如在講到“主題學”這一章內容時,由于其有不同研究角度和內容,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可分步進行。首先抽出一節(jié)課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之后指導學生將理論與示例范文結合,讓學生把握具體的研究方法,隨后組織課堂辯論與討論。以此為話題,學生可結合所學材料,也可根據在網上搜集到的內容來進行“主題學”大討論,交流各自的心得體會,并在交流過程中相互啟發(fā),碰撞思想的火花。對于師范院校比較文學課程教學來說,理論如何與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是決定教學效果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為此,學??梢酝ㄟ^組織優(yōu)秀畢業(yè)人才或專家來學校參與教學活動和組織講座等形式,結合各自的經驗現身說法,促進學生更好的領悟這門學科的實際應用與意義,并能自覺運用到未來的科研寫作中去,提高實際運用能力。

有關淺談比較文學大學論文范文推薦:

1.淺議比較文學論文范文

2.淺談古代文學研究論文范文

3.有關比較文學論文

4.淺談文學鑒賞論文范文

5.淺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論文范文

165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