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yè)論文關(guān)于英文翻譯
本科畢業(yè)論文關(guān)于英文翻譯
自改革開放以來,不同國家的人急于了解他國的文化,電影作為跨文化交流的一種方式,為電影界迎來了春天。下文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本科英文翻譯畢業(yè)論文的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本科英文翻譯畢業(yè)論文篇1
英文電影片名翻譯初探
摘要:電影作為一種藝術(shù)形式,深受大眾喜愛。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電影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國內(nèi)的好影片介紹出去,把國外的好影片引進來,翻譯是重要一環(huán),而首先吸引觀眾的就是片名。片名的翻譯起著重要的作用。翻譯片名,要以傳遞信息和喚起美感為目的。在文字轉(zhuǎn)移過程中,應(yīng)切實保留原作的信息價值和美學(xué)價值。既要忠于原片內(nèi)容,還要注意文字優(yōu)美、言簡意賅,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針對目前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現(xiàn)狀,對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有關(guān)理論展開討論,同時提出了翻譯片名的幾種基本方法。
關(guān)鍵詞:電影;英文電影;片名翻譯;方法
電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shù)形式,它能傳播信息、抒發(fā)感情、反映豐富多彩的生活。給人們帶來藝術(shù)上的享受。一部好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 除了演員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對話以及絢麗多彩的畫面外, 與其寓意深刻、回味無窮的片名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片名, 是影視片的品牌商標(biāo), 看似簡單卻是作者頗費神思的產(chǎn)物, 寥寥數(shù)詞凝聚著整個作品的精髓。電影片名翻譯是一項重要而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佳譯能夠為影片錦上添花。對豐富國內(nèi)觀眾業(yè)余文化生活,促進國際間文化藝術(shù)交流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翻譯片名大多直譯,形式與內(nèi)容皆相似,樸實明了又貼切。但是片名的翻譯也是語際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觀眾對象不同,文化和欣賞習(xí)慣也有差異,原語與譯語的表達方式和習(xí)慣有同有異。片名翻譯時,也應(yīng)深入理解影片的內(nèi)容蘊涵和風(fēng)格,揣摩措詞用語,力求準確把握原語與譯語的表層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既要考慮對等,更要考慮到譯名的傳意性和可接受性。
一、 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現(xiàn)狀
(一)一片多名的問題
日前, 電影片名翻譯中存在著混亂、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 一片多名的問題較突出。以影片Ghost的翻譯為例,大陸譯為《幽靈》,香港譯為《人鬼情未了》臺灣則譯為《第六感生死戀》。再如《我知道你是誰》、《有本事來抓我》、《抓的就是你》、《貓鼠游戲》、《神鬼交鋒》、《逍遙法外》等種種名字其實都是美國大片Catch Me if You Can的譯名。曾火爆全球的歌舞大片《紅磨坊》,引進后被武斷地改為《夢斷花都》,讓人覺得一頭霧水。
(二)過分追求票房,大肆炒作地亂譯
為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過分追求票房效果,大肆進行商業(yè)炒作,在片名的翻譯上商業(yè)味太濃。片名翻譯中并常用一些刺激、煽情的文字。如港臺把海明威的名作The Sun Also Rises《太陽照樣升起》譯為《妾是朝陽又照君》,好端端的經(jīng)典名作,卻被胡編成了“君妾之愛”。且不說影片的內(nèi)容,“君妾”之事乃中國歷史遺存,怎么一下子跑到外國去了呢?譯名與原片名和影片內(nèi)容風(fēng)馬牛不相及,嚴重影響了影片的藝術(shù)魅力。
目前我國,尤其是港臺影視界,單純追求所謂“經(jīng)濟效益”或“票房價值”,在可以直譯的原則下,仍然大砍原電影片名,另外冠之以腥風(fēng)血雨、香艷奇異的片名。如Shawshank Redemption直譯為《肖申克的救贖》,說的是一個現(xiàn)代基督山的故事,卻無端譯成《刺激1995》。
(三)機械照搬地死譯
死譯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不外乎兩種情況:1. 譯者沒有看過影片,對其內(nèi)容茫然不知,僅根據(jù)片名的字面表層意義。2. 譯者自以為是,不愿查詞典,查資料。American Beauty翻譯成《美國麗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既然片名叫《美國麗人》,說的應(yīng)是美國佳麗的故事。但結(jié)果一看,影片從頭到尾并沒有羞花閉月、沉魚落雁的麗人,相反,倒是一個其貌不揚、行為怪異的中年男子為影片主人公。影片壓根兒就沒給觀眾看什么“美國麗人”,而是讓觀眾看一部黑色幽默片。影片看后使人心沉氣悶,翻譯成《美國麗人》顯然不妥。American Beauty指的是一種產(chǎn)于美洲、季節(jié)性開花的深紅色玫瑰,意思是“美洲深紅的玫瑰”。毫無疑問,原片名是一個隱喻,譯為《殷紅玫瑰》或《血紅玫瑰》似乎更為妥當(dāng)。
二、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shù),片名的翻譯既要遵循一定的翻譯原則和方法,也需要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扎實的語言功底。譯名既要忠實傳達原片名的語義和文化品味,更要考慮觀眾的期待、審美情趣和接受能力。以嚴謹?shù)膽B(tài)度進行片名的翻譯,精雕細鑿,才能有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佳譯。
根據(jù)嚴復(fù)先生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biāo)準,一個好的片名翻譯應(yīng)最大限度地傳遞原片的信息, 做到雅俗共賞, 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同時考慮票房號召力。即要盡量與原片名相符,且不能流于淺俗,失之偏頗,同時還應(yīng)與影片的內(nèi)容相聯(lián)系,與影片的主題相呼應(yīng),從而提升觀眾的審美意識。圍繞這一標(biāo)準,靈活運用各種知識及方法進行片名的翻譯才能形成良性的效果。
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Newmark)認為語言具有六種功能: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祈使功能(vocative function)、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酬應(yīng)功能(phatic function)、元語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其中,前四種是主要的。電影片名是一種專有名詞,它是編劇精心構(gòu)思的產(chǎn)物,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主題或內(nèi)容,又能強烈激發(fā)讀者的觀看欲望。因此,它主要具有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以及美感功能。
三、 英文電影片名翻譯方法
(一)音譯
音譯是使用一種語言讀寫出另一種語言的詞或詞組發(fā)音的翻譯方法。對于片名中涉及到人名、地名,如果為觀眾所熟知,或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則應(yīng)當(dāng)音譯。音譯保留了原片名的韻律節(jié)奏,以其濃郁的異域特色吸引廣大觀眾。如:《泰坦尼克號》(Titanic),《卡薩布蘭卡》( Casablanca )等。有些外國名詞早已翻譯成中文并為中國人所熟知,具有了特定的文化意義,我們要尊重和沿用這些詞語,如《芝加哥》(Chicago)、《伊麗莎白》(Elizabeth)。
(二)直譯
凡宜直譯的片名應(yīng)該盡量直譯,以便最直接地傳達原名的信息,保持原片名與內(nèi)容的完美統(tǒng)一。直譯的優(yōu)點有四:a簡捷易行;b保持原文的格調(diào);c.求得譯名和影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美;d有利于不斷引進新鮮生動的語匯,豐富語言的表達。直譯時要原語和譯語的特點,在最大限度內(nèi)保留原語片名的形式和意義進行翻譯,這種翻譯有的甚至連語序都照搬原片名,幾乎是字對字的翻譯,如: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
Schindler'sList辛德勒的名單
Gentleman's Agreement君子協(xié)定
Four Weddings and Funeral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另外一些片名,盡管由于譯入語的特點,在詞序、結(jié)構(gòu)上稍微有所改變,但由于總體一致性,仍可看作直譯,如: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欲望號街車
Dances with Wolves與狼共舞
On the Golden Pond金色池塘這些直譯既生動簡明地傳達出原片名的意思,又保持了原汁原味,達到神形兼?zhèn)涞牡戎怠?/p>
(三)意譯
由于東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表達習(xí)慣不同。英語電影的片名很難從直譯的片名中將其表達出來。意譯是一個概括、綜合的過程,是一個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通過再創(chuàng)造,使語言能溝通觀眾的感情,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而這種感染力是通過形象化的語言來實現(xiàn)的,譯成便于讀者欣賞的新片名。如把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你不能帶走)譯成《浮生若夢》,Rebeeca(人名“呂貝卡”)譯為《蝴蝶夢》。
意譯的重點在于在翻譯允許的范疇內(nèi)最大程度的吸引觀眾,深人傳達原片內(nèi)容,增強片名感染力。影片Mr. Holland′s Opus主要講述了音樂老師霍蘭先生輔導(dǎo)一些個性叛逆的學(xué)生步上正軌的故事,他所在學(xué)校的每個學(xué)生都受到了他的巨大影響;他又是交響樂團的指揮,每一個學(xué)生都是他的音符,每一個學(xué)生都是他的作品(opus)。直譯是《霍蘭先生的作品》,意譯為《春風(fēng)化雨》,他運用我們中國人用來形容偉大教師的成語生動地體現(xiàn)了該片的主旨。該片譯名寓意深刻,得影片之神髓。
(四)直譯意譯結(jié)合
有些片名如果直譯,則觀眾會對譯名感到茫然困惑而難于理解,或者譯名過于平淡而缺乏藝術(shù)感染力,這類片名需要采用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的辦法,直譯以傳達原片名的字面意思,意譯以補充原片名的隱含之意。
直譯意譯結(jié)合得最成功的例子當(dāng)屬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描述了貴族出身的青年軍官洛依・克勞寧與妙齡貌美的芭蕾舞明星瑪拉的愛情悲劇,故事的開始和終場都在滑鐵盧橋,女主人公為了心上人的尊嚴從滑鐵盧橋上縱身而逝。“ Waterloo Bridge”是位于英國倫敦的一座橋。影片以地名為名,如果直譯就是《滑鐵盧橋》,可我國觀眾一提到“滑鐵盧”,必然會聯(lián)想到拿破侖,因為那里是他被威靈頓打敗的地方。它位于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附近,而片名中的滑鐵盧橋卻在倫敦。況且前者使人聯(lián)想到炮火連天,硝煙彌漫,而后者卻是一首幽怨動人的愛情悲歌。為避免歧義,譯者對“橋”(bridge)一詞采用直譯進行保留,而棄去易為國人誤解、客觀上會歪曲主旨的“滑鐵盧”。“藍橋’出自《太平廣記》裴航之愛情故事,戲有”藍橋會’,“魂斷”,“死’,之雅稱; “魂斷”二字,點出故事的悲劇結(jié)局,不僅吻合劇情,而且使整個片名典雅蘊藉,神似原題,高于原題。
還有不少英語電影的片名是采用直譯與意譯相結(jié)合翻譯出來的。例如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廊橋遺夢》,《Bambi》――《小鹿班比》,《Blood and Sand》――《碧血黃沙》,《High Ice 》――《冰峰搶險隊》等。
結(jié)語
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shù),片名翻譯時,應(yīng)深入理解影片的內(nèi)容蘊涵和風(fēng)格,揣摩措辭用法,力求準確把握原文和譯文的表層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既要考慮對等,又要考慮到譯名的傳譯性和可接受性。一個好的譯名就像一件藝術(shù)精品,使觀眾得到藝術(shù)的熏陶,美的享受和高尚情操的陶冶;一個好的譯名又像一塊磁鐵,能吸引觀眾去觀看欣賞影片,起到很好的導(dǎo)視和促銷作用。譯者應(yīng)靈活運用各種翻譯方法和技巧,以嚴謹?shù)膽B(tài)度進行片名的翻譯, 精益求精,從而真正體現(xiàn)出片名的導(dǎo)視功能,以提升我國人民的審美意識和電影文化品位。
參考文獻
[1]賀鶯.電影片名的翻譯理論和方法[J].外語教學(xué),2001,(1).
[2]熊啟煦,王春艷.電影片名翻譯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西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2003,(8).
[3]王述文.影視片名的翻譯及其審美意義---從《美國麗人》說起[J].四川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5,(7).
[4]肖青竹,王心潔.英文影視片名的翻譯初探[J].世界電影,2004,(6).
[5]林秋云.外國電影片名翻譯簡論[J].上海科技翻譯,1996,(3).
[6]何寧.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縱橫談[J].上??萍挤g,1998,(3).
本科英文翻譯畢業(yè)論文篇2
英文電影的字幕翻譯
【摘 要】隨著國與國之間交流的日益頻繁,翻譯已經(jīng)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交際活動,而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越來越重要。本文從異化和歸化之間的關(guān)系入手,探討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的策略,進而根據(jù)案例的具體分析,闡述如何提高電影字幕翻譯質(zhì)量,從而幫助我國觀眾更好地欣賞英文影片。
【關(guān)鍵詞】英文電影;字幕翻譯;歸化;異化
1.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不同國家的人急于了解他國的文化,電影作為跨文化交流的一種方式,為電影界迎來了春天。電影的視聽功能是為了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但是觀眾卻觀看電影的過程中發(fā)覺出一些難理解的現(xiàn)象,為了克服文化和語言的障礙,就需要優(yōu)秀的電影字幕翻譯。
字幕翻譯是跨文化交際的特殊形式,但并非個個譯者能夠表達出源語言中承載的文化因素。所謂的字幕翻譯,不僅需要譯者能在翻譯的過程中忠于原文,準確表達出源語中的內(nèi)容,還需要譯者傳達出源語的情境,而字幕翻譯策略就能夠解決譯者的困難。
異化和歸化的翻譯策略不經(jīng)能夠幫助觀眾了解影片中呈現(xiàn)出的不同國家的文化,而且能夠減少兩國文化間的落差。對電影字幕的翻譯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2.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的特點
和其他形式的翻譯相比起來,電影字幕翻譯要復(fù)雜得多,鑒于電影形式特殊,其要考慮的因素就很多。再者,不同類型的電影也會影響整個翻譯的過程,同樣,它也使得電影字幕翻譯變得與眾不同。
(1)文化限制
一種語言在轉(zhuǎn)化為另一種語言的同時,文化因素必須考慮在內(nèi)。語言之間的轉(zhuǎn)化絕非易事,因為宗教、社會、習(xí)俗等等都要納入考慮的范疇。這樣才能讓不懂源語的觀眾能完整的了解他國文化。
中英歷史文化沒有太多聯(lián)系,觀眾也就沒法理解本國文化中不從在的很多人和物,所以兩國語言之間的轉(zhuǎn)化也面臨眾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
The sun god will have his revenge.
太陽神會復(fù)仇嗎?
What’s he waiting for?
那他還等什么呢?
A right time to strike.
一個合適的時機去反擊。
I think your god is afraid of me.
我想你的太陽神害怕我。
Afraid?
害怕?
Apollo is a master of sun, he fears nothing.
阿波羅是太陽神,他無所畏懼。
―Troy
―《特洛伊》
阿波羅是宙斯的兒子,他司管文藝,主管光明。而中國的文化中沒有這么一位神,觀眾就不能理解。所以直接把他譯作“阿波羅”就有點不合適,而“太陽神”就比較明了,也傳達了影片中所要表達的含義。
(2)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英文電影的字幕翻譯受制于時間和空間。同一畫面中,字幕的出現(xiàn)必須和源語言同步,同時,字幕的長度也要適中,讓讀者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的獲取到相關(guān)的信息。其次,字幕還要和演員的嘴型相吻合,觀眾才能再觀看影片的過程中不受其影響。
語言符號也需要控制在一定的空間內(nèi),最多是兩行,這樣源語掌握不扎實的觀眾才不會受到影響。譯者還需要選擇有限的文字來表達演員的語意,來克服字幕和畫面的稍縱即逝。因此,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需要譯者使用一定的翻譯策略來壓縮語言符號。
(3)口語的限制
英文電影中的語言大多比較口語化,所以整個電影就像是發(fā)生在連貫的語境下面,長長的對話。譯者在翻譯字幕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到語境的影響,并且注意口語化語言的轉(zhuǎn)換。語境變化多端,影片中人物也有不同的特點,他們的語言也或多或少的表達出了其中人物的性格特點??谡Z不像是書面語,口語簡短有力,能夠清楚地表達出演員的觀點來。所以,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也一定要表達出源語中口語簡短有力的特點。
3.歸化和異化
(1)異化和歸化的關(guān)系
每種類型的翻譯都會運用到不同的翻譯策略,能幫助譯者塑造完整而科學(xué)的系統(tǒng),指導(dǎo)翻譯。1995年,勞倫斯・韋努蒂提出了歸化的概念。歸化是以目標(biāo)文化為導(dǎo)向的翻譯策略,使用目標(biāo)讀者熟悉的主流價值來表達源語的含義,減少語言中的異域強調(diào),便于目標(biāo)讀者理解。根據(jù)韋努蒂的觀點,歸化展現(xiàn)的了主導(dǎo)文化的社會中的政策,隱藏了外來文化的價值觀念。“隱藏”的作用在歸化中就顯得舉足輕重。讀者也能夠在直視外國文化的同時,欣賞本國的文化。
韋努蒂的另一個翻譯策略就是異化。異化就是讓譯文要打破目的語的限制,使譯文保持異域風(fēng)格,讓觀眾知曉另一種文化,有利于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異化能夠很好地傳遞原文的文化,使譯文具有異國情調(diào),有利于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不熟悉源語及其文化的讀者會很難理解。
譯者在做字幕翻譯的時候,首先要抓住電影的主題,充分理解其中的人物性格特點。其次,為了流暢的譯文,譯者需要減少電影中源語和目的語之間的距離。如果譯者為了讓觀眾能夠理解影片中的文化,可以使用他們理解的文化對等物來表達,這就需要歸化策略。譯者如果想要保持源語言的特點,豐富目的語,就可以采用異化策略。歸化和異化策略相互補充,過分強調(diào)任何一種都會影響觀眾的理解,譯者需要把握其中的度,讓觀眾了解影片內(nèi)容,增加觀影的流暢性。
(2)異化和歸化的案例分析
雖然異化和歸化之間存在差別,但是兩者之間互為補充,都是為了提高翻譯的質(zhì)量。至于怎么應(yīng)用,就需要譯者結(jié)合電影字幕的限制因素,根據(jù)具體的語境進行分析。
1) 案例一
Malcolm :Don’t you believe anybody that tries to convince you of that. That’s bullshit. You don’t have to go through your life believing that. Okay? 馬爾科姆:別相信別人說的話,那全是狗屁。你不必相信這種話,好嗎?
Cole :You said the “S” words.
科爾:你說臟話了。
―The Sixth Sense
―《靈異第六感》
首先,這段中的“S” words指詛咒人的臟話,包括了以S開頭的一些詞語,如shit, bullshit等等。該電影中的小男孩僅九歲,懂禮貌,不會隨便出口臟話,所以他就用了“S” words進行指代。這里的“S” words就用了歸化手段的處理方法,翻譯為“臟話”,為的是目標(biāo)讀者能夠理解,因為直譯成“帶有s字母的詞語”就會讓人人云亦云,不知所以。再者,兩句的譯語長度也正好可以和源語相對應(yīng),特別是第二句。英語和漢語的字數(shù)是一樣的,公眾在觀看過程中就會很輕松地獲得信息。
影片中的人名也是用了直譯的方法,因為中國人名和英文人名差異顯著。中國人給小孩起名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會比較多一些,像是不能和親戚的名字重復(fù),在孩子的名字中寄予自己的希望,希望一個好名字可以給小孩帶來好運并伴隨其一生等等。但是,在英語國家,卻沒有這么多禁忌,和長輩重名也是希望生命得到延續(xù)或者父母賦予的一些其他含義。所以,在翻譯人名的時候,譯者應(yīng)該偏向于采取異化的策略,讓觀眾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異。
2)案例二
Ben:What he promised me! I want what he promised me!
本:他答應(yīng)我的,我要他做到。
Anna: Oh, my God!
安娜:我的天!
―The Sixth Sense
―《靈異第六感》
Anna: Oh, God! Oh, God!
安娜:上帝啊!
―The Sixth Sense
―《靈異第六感》
宗教史是跨文化交際中重要的一部分,反映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談話的內(nèi)容也往往會有涉及。以上的兩段對話中,看似相似的兩句話卻使用了不同的處理方法,全是由于語境不同。第一個對話發(fā)生時,本正拿著槍對著安娜的丈夫,要安娜的丈夫兌現(xiàn)自己的諾言,安娜由于驚恐而發(fā)出的呼喊,譯者使用歸化的策略在此將其處理為“我的天”,觀眾也從中更能捉捕演員急迫的心情。而第二段對話發(fā)生時,是安娜的丈夫被搶打中,譯者在此使用了異化的手段,將其處理為“上帝啊”,該口語化的表達,充分體現(xiàn)了演員的心情和語調(diào)中對上帝存有的絲絲希望。
4.總結(jié)
英文電影字幕對文化交流的有著深遠的影響,異化和歸化的翻譯策略為譯者提供了一定的幫助,讓他們在電影字幕翻譯的路上走的更遠,把中國的文化傳播出去,同時也把外國的文化引進來,從而為跨文化交際做出巨大的貢獻。
【文獻參考】
[1]劉彬.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策略之初探[J].遼寧工學(xué)院學(xué)報,2007(5).
[2]孫致禮.翻譯的異化與歸化[J].山東外語教學(xué).2001(1).
[3]李運興.字幕翻譯的策略[J].中國翻譯,2001(4).
[4]梁漢平.影視翻譯方法探微[J].湖北成人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2(6).
[5]孫艷麗,楊自儉.也談“歸化”與“異化”[J].中國翻譯,2002(6).
[6]王平.歸化與異化:殊途同歸的翻譯策略[J].福州大學(xué)學(xué)報,2004(1).
[7]趙春梅.論譯制片的原汁原味[J].藝術(shù)創(chuàng)作研討,2001(3).
[8]趙春梅.論譯制片翻譯中的四對主要矛盾[J].中國翻譯,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