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
積極心理學重視人的潛能和人本身具有的積極力量,把培養(yǎng)人的積極心理品質作為其重要使命。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進展
【論文關鍵詞】 當代大學生 心理健康 決策 新思路
近年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2011年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發(fā)生后,更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和研究。目前,該領域的理論和研究主要涉及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及其解決方法,筆者查閱了大量文獻,對此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并綜述如下。
1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具體表現
1.1 心理健康與否的判斷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內心世界與客觀環(huán)境的一種平衡關系,是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維持。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測量,其標準是隨著時代變遷和文化背景變化而變化的。根據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大致可概括為:智力正常,自我評價得當,情緒調控能力強,社會適應良好,人格完整,人際關系和諧,學習動機明確。
1.2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的心理正值一個發(fā)展時期,是從青少年不成熟的人格狀態(tài)向成熟狀態(tài)轉變的過程,也是各種矛盾的思想觀念發(fā)生碰撞、沖突的時期,還要面臨復雜的角色轉換問題,因而,大學時期正是各類心理問題的高發(fā)階段。筆者了解到,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包括學業(yè)、人際關系處理、戀愛問題、性健康、性格和情緒調節(jié)以及特殊群體心理健康問題,涉及面較廣,深入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角落。
1.3 學業(yè)問題 具體表現為學習目的不明確、兩極分化現象較嚴重和學習動機功利化;人際關系問題主要表現為很多大學生不能很好地與人和諧相處;戀愛問題則主要體現為情感的迷茫、不正確的戀愛觀以及如何應對失戀;性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性反應,產生了墮落感、恥辱感與性罪惡感,把性與不潔聯系起來并由此產生的心理壓力;性格和情緒調節(jié)問題具體表現在抑郁和情緒失衡。
1.4 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 (1)網絡群體。網絡這把雙刃劍給一部分大學生帶來了困擾。(2)貧困大學生。貧困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高于非貧困生,人際關系敏感、自卑和心理負擔過重的現象在貧困生中較為普遍。
2 剖析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當代大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加入WTO后國際競爭的加劇,對人們的心理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震蕩,在這樣一種社會大背景下,大學也不再是寧靜的港灣,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使得一些大學生原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線受到了空前的沖擊和挑戰(zhàn)。久而久之,引起了心理的迷亂和失衡。(2)家庭和學校教育的缺失。目前在校大學生,基本出生于國家改革開放之時,成長于國家經濟發(fā)展之日,由于家長對他們的過高期待,過分保護,使其對家長的依賴性強,導致他們認知和情感發(fā)育不正常。另外,在高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忽略了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訓練。(3)大學生未接受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識匱乏。當前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狀況并不樂觀,很多學校都只是流于形式,心理健康知識匱乏導致學生心理調適能力不足,進而使學生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不足,埋下了誘發(fā)心理問題的隱患。(4)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其主要表現在: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群體,他們在性格、意志力和對事物的認知及情感各方面都有別于高中生和成年人,情感方面比較熱烈,認知方面明顯不足,具體為對社會制度、人際交往和愛情等諸多方面的認識不完善,不成熟。同時,他們的柔韌性不夠好,自制力也相對較差,做事喜歡隨心所欲,缺乏長遠目標,計劃性不強。加之現代社會競爭和市場經濟加強,各種形形色色的信息帶來人們心理的復雜化,很多大學生經常感到壓抑,但由于自身認識不足、心理方面知識的缺乏或顧及個人隱私等多方面因素,他們的郁悶沒有得到及時釋放,經過長時間的積聚和沉淀,便產生了各種心理問題。
3 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決策
3.1 學校方面的應對措施
3.1.1 開展新生入學的心理健康普查 高中教育以學業(yè)為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易被忽視,帶著高中遺留下的隱性心理問題,加之離開了父母的呵護,大學新生有可能在遇到一點小挫折后就將原先存在的問題加強化,以相應的癥狀表現出來。研究表明,開展新生入學的心理健康普查是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3.1.2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 孟母三遷擇鄰而居的故事充分說明了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人產生的積極影響。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是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沃土,而校風建設又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所以學校應加強團結友愛、奮發(fā)圖強等優(yōu)良學風的建設,讓同學們在其影響下學會怎樣與人和諧相處,解決一些學習和生活上的困擾。同時學生還可通過參加學校開展的一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的情緒特征。
3.1.3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由于中學時期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大學生普遍缺乏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鑒于此現狀,校方很有必要系統(tǒng)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除了對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進行講解外還應加強認知心理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系統(tǒng)學習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
3.1.4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詢體系 學校心理咨詢體系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有效的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學生可以及時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找到應對措施解決心理問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近年來,高校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而且為每一位學生建立有心理健康檔案,比較全面地記錄學生心理健康情況。選擇適合中國文化環(huán)境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測查量表,對其大學四年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跟蹤調查、分析、歸類,評價并記錄在案,針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的大學生。
3.2 家庭社會方面的應對措施
3.2.1 家庭教育模式的轉變 當代大學生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嬌慣等原因造成了他們嬌生慣養(yǎng)、依賴性強、適應性差、以自我為中心等性格缺陷。一旦進入大學獨立面對生活的考驗時,問題便會接踵而至,如同學關系緊張、不適應寢室集體生活、報復心理強、不關心他人等。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是家庭,解決方法自然也得從家庭著手,現代社會的家長們應該意識到過去那種全權代勞的呵護方式往往是孩子成長的障礙,放手讓他們自己處理一些生活中的事情,積累生活經驗才是健全的家庭教育方式。
3.2.2 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完善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導致的最嚴重后果就是自殺,近幾年,高校學生因為各種心理問題自殺的事件并不少見。巢傳宣等研究表明,社會支持系統(tǒng)在自殺意念的產生中可發(fā)揮緩沖作用,社會支持系統(tǒng)比較好的學生相對而言產生自殺意念的機會較少。因此,在預防大學生自殺工作中,應考慮構建比較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3.3 學生自身方面的應對措施
3.3.1 學會自我保健,加強心理調節(jié) 大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論和知識的基礎上,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jié),首先從認識上入手,學生要對自身心理狀態(tài)、性格特征等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對自己在大學里的位置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其次,應該學會自我調適消極情緒。正確的調節(jié)方法可以是通過寫日記、聽音樂、聊天散步購物等,以便及時釋放負面情緒。此外,郝霞研究表明經常運用幽默緩解壓力的大學生的抑郁和交往焦慮水平都較低,且自我效能和自信都較高,鑒于此大學生可以積極培養(yǎng)采用幽默方式來緩解壓力的能力,以促進自身心理健康。
3.3.2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促進心理健康 體育鍛煉有益于身體和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互相依賴。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其意志品質,弱化、扭轉不良的心理傾向。同樣,由于體育鍛煉中的情感體驗強烈而又深刻,成功與失敗、進取與挫折共存,歡樂與痛苦、憂傷與憧憬相互交織,這種豐富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發(fā)展。
4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新思路
4.1 完善研究的操作方法,努力推進研究本土化 我們必須在借鑒國外先進研究經驗的同時,大力加強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研究,加快大學生心理健康理論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并結合中國大學生的自身特點,研發(fā)適合中國學生的心理評估量表及問卷,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大學生心理研究的本土化發(fā)展。
4.2 拓寬研究的視野范圍,努力推進研究具體化 在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同時,我們不僅要考慮學校這個大環(huán)境的影響還要將研究視野擴大到家庭及社會環(huán)境等領域,密切關注其成長過程中一些特定因素的影響,使研究細化和具體化。
4.3 擴大研究的文化維度,努力推進研究國際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留學生群體逐漸融入各大院校。對外國大學生來說,國外長期的學習與生活是一個重要的轉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那么校方在著手研究中國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同時也不得不重視起這些群體的問題。所以我們應對外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研究,擴大研究的文化維度,從而推進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國際化。
【參考文獻】
1 路文煥,徐炳亭.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析.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4,25(4):449-450.
2 李殿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研究.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87.
3 李淑英.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應對方式.中國校醫(yī),2008,6:761.
4 王定福,陳福生.論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4,5:185-188.
5 王魯慧,張揚.認知心理教育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及相關因素的實驗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1:1203-1204.
6 楊彩云,潘素芳,劉建宏.應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蘭臺世界,2005,7:59.
7 巢傳宣,劉建平,付茶英.江西某大學學生社會支持與自殺意念的關系研究.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1:87.
8 郝霞.幽默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研究.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1(9):84-85.
9 朱德明.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重要關系探析.中國科技財富,2009,8:97.
10 孫曉青,姚本先,王東華.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現狀、趨
勢及啟示.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8,6:414-417.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二:醫(yī)科與文科大學生心理素質比較分析
【論文關鍵詞】 醫(yī)科 文科 大學生 心理素質
有研究報道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神經或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較其它專業(yè)高[1,2]。我們應用加利福尼亞心理調查表(CPI?RC),對醫(yī)科(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和文科中的藝術專業(yè)、中文專業(yè)大學生進行了測試,并將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為我院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與文科中的藝術專業(yè)和中文專業(yè)本科生,均為一年級學生,其中臨床醫(yī)學專業(yè)60人,藝術專業(yè)60人,中文專業(yè)45人,男生83人,女生82人,年齡18~22歲,平均20.6歲。學生來自我國18個省、市、自治區(qū)的城市和農村。各專業(yè)學生性別、年齡、生源構成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應用CPI?RC對3種專業(yè)的大學生分別進行集體測試,收回問卷165份。用Cm的T分女<24、男<29或CPI?RC識別無效記錄的3個方程,去除隨機回答,獲得有效答卷146份。其中臨床醫(yī)學專業(yè)53份,藝術專業(yè)55份,中文專業(yè)38份,將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CPI?RC的T分分別與藝術專業(yè)、中文專業(yè)學生進行比較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資料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 果
CPI?RC的23項人格因素中,Do(支配性)、Ac(順從成就)醫(yī)學專業(yè)學生較藝術專業(yè)學生低(P<0.05),Wb(適意性)、V1(內?外向)醫(yī)學專業(yè)學生較藝術專業(yè)學生高(P<0.05)。Py(心理感受)、Fx(靈活性)醫(yī)學專業(yè)學生較中文專業(yè)學生高(P<0.05),Cm(同眾性)、Ac(順從成就)醫(yī)學專業(yè)學生較中文專業(yè)學生低(P<0.05)。(表1)表1 醫(yī)學、藝術及中文專業(yè)學生 CPI?RC量表分比較 與醫(yī)學專業(yè)學生比較,*P<0.05、△P<0.05
3 討 論
隨著醫(yī)學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人格培養(yǎng)已成為人們所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面對社會的發(fā)展,大學生如何調整心態(tài),處理好精神追求和社會競爭,健全良好的人格品質,對于將來更好地從事社會服務至關重要。CPI?RC自修訂以來,以其直觀、簡便、有效的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尤其是用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測試指標,對指導大學生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價值。近年來對醫(yī)學生心理素質的研究頗多,發(fā)現醫(yī)學生神經衰弱和精神分裂癥高于全國大學生常模。本研究結果顯示,醫(yī)學生與文科生(藝術和中文)在CPI?RC的23項人格因素中,共有7項因子分值差異有顯著性(P<0.05),提示醫(y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低。醫(yī)學專業(yè)大學生與藝術專業(yè)大學生比較,Do、Ac較藝術生低,Wb、V1較藝術生高,提示醫(yī)學生不及藝術系大學生聰慧、穩(wěn)定,創(chuàng)造能力和成長能力較藝術生差,而注重個人享樂,缺乏自信,行為古怪,思維缺乏變式,性格多內向,而藝術專業(yè)大學生性格多外向。醫(yī)學生與中文專業(yè)大學生比較,醫(yī)學生Cm、Ac較中文專業(yè)大學生低,而Fx、Py較中文專業(yè)高,這提示中文專業(yè)大學生多合群、果敢、適應性強,而醫(yī)學生在這方面表現較差。心理健康問題是困擾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人格完善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人格因素偏差問題在醫(yī)學生中相對較為突出。因此,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根據其專業(yè)特點,深層次的培養(yǎng)和訓練大學生確立良好的人格。
【參考文獻】
劉華,詢增產.大學生常見心理障礙原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7,18(2):115
馬立驥,周強.醫(yī)科和工科大學生心理素質比較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7,18(2):113
楊堅,龔耀先,全國協(xié)作組.加利福尼亞心理調查表中國修訂本的制定[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3,1(1):11
朱心怡,霍黃琦,霍金芝,等.醫(yī)學生多項人格特質(MMPI)的13年資料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15(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