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丁香五月婷婷,丁香五月婷婷网,欧美激情网站,日本护士xxxx,禁止18岁天天操夜夜操,18岁禁止1000免费,国产福利无码一区色费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毛概論文 > 依法治國的相關毛概論文

依法治國的相關毛概論文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依法治國的相關毛概論文

  依法治國方略的目標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鄧小平說:不能因為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能因為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依法治國的相關毛概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依法治國的相關毛概論文篇一

  《淺析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演變》

  摘要:本文分別就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到1957年間我國法制建設的漸進階段,隨后的法制向人治變革時期,改革開放后的依法治國思想萌發(fā)以及上世紀末到如今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等幾方面闡述了我國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演變。以期為我國法制進程的推動提供一些淺薄的意見。

  關鍵詞:依法治國;法制建設;演變

  目前依法治國作為我國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其發(fā)展與形成在歷史的進程中經過了諸多的演變。而為了進一步完善這一基本治國方略,研究其演變的進程對現(xiàn)在國家法治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1.1949年―1957年我國法制建設的漸進階段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人根據(jù)建國之前幾十年斗爭積累的經驗,以及國內的具體形勢,在法制建設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為我國依法治國奠定了一定基礎。194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對人民民主和專政的關系做出了辯證的闡釋,明確了新中國成立之后法制建設需要承擔的任務。毛澤東提出人民革命政權的專政只是針對敵人,對人民則應采取民主措施。這篇文章也是新中國法制建設的綱領及理論基礎。1949年9月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就是新中國的臨時憲法。《共同綱領》對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內容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為我國新中國成立之初法制建設的有序進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95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通過并頒布實施,這部憲法首次對我國國家性質、社會制度做出了系統(tǒng)性的規(guī)定,在我國政治和法制建設的歷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稇椃ā纷鳛槲覈ㄖ蔚母敬蠓?,對國家性質、政治制度、人民民主原則、多黨合作精神等做出了基本規(guī)定。并規(guī)定了國家機關之間工作、組織、權利等程序和關系,保證國家機器能根據(jù)憲法規(guī)定正常運轉。同時就公民權利與義務上,《憲法》也做出了明確的闡述,規(guī)定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1949年初,謝覺哉同志就說過:“我們不要資產階級的法治,但我們卻要我們的法治。”時任司法部長的史良也說:“新中國人民司法工作是在人民民主的法治道路上健康地前進。”1954年6月,毛澤東同志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講話中指出:“一個團體要有一個章程,一個國家也要有一個章程,憲法就是一個總章程,是根本大法。用憲法這樣一個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固定下來,使全國人民有一條清楚的軌道,使全國人民感到有一條清楚的明確的和正確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國人民的積極性。”

  在這個階段,我國的依法治國方略還處于起步地位,建設的內容都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但不可否認的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設對國家之后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文化興盛等具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也是國家經濟之所以能迅速回升,并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

  2.1957年―1976年法治遭到嚴重破壞時期

  2.1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曲折發(fā)展階段

  1957年1月,毛澤東同志在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會議上發(fā)表講話時,還專門就法制問題提出了相關的意見,并強調“一定要守法”,指出:“一定要守法,不要破壞革命的法制。法律是上層建筑。我們的法律,是勞動人民自己制定的。它是維護革命秩序,保護勞動人民利益,保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保護生產力的。我們要求所有的人都遵守革命法制”。1957年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過渡時期我國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從而改變了八大會議上對國家主要矛盾的合理判斷。1958年起毛澤東提出了“趕超戰(zhàn)略”的發(fā)展思想,發(fā)動了人民公社化以及“大躍進”運動,試圖利用群眾運動的形式實現(xiàn)理想社會主義。而在1962年的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進一步深化了階級斗爭的論斷,他提出“階級斗爭和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問題,我們從現(xiàn)在起必須年年講、月月講。”毛澤東的左傾理論在大會上得到了全面的認同,并以實質的形式進行了反應,并成為之后““””的理論來源。

  2.2社會主義法制受到嚴重破壞階段

  1966年到1976年“十年・“””期間,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受到歷史最為嚴重的破壞。十年浩劫,中國各項事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法治建設遭到嚴重踐踏,新中國之后法治建設的成果也付諸東流。與此同時,當時我國在經濟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權,這在客觀上泯滅了法制建設的需求。雖然“十年・“””期間,國家憲法中法律規(guī)定沒有明文廢除,但事實上這些法律條文只是存在于條文中,其實際效應已不復存在。地方政治制度還專門成立“革命委員會”,而這個組織的成立并沒有在全國代表大會上經過討論,且根據(jù)憲法規(guī)定每四年必須舉行的全國人大代表大會也在1966年到1975年八年時間內沒有按期舉行。可以說這個時期國家的法治建設完全脫離了正常的運行軌跡,國家法律也被政治斗爭所取代,之前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規(guī)定在這個時期全部否定。

  3.1978年―1997年依法治國思想的萌生、發(fā)展階段

  經過十年動亂之后,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事業(yè)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人們的思想也發(fā)生了諸多的變化。為了穩(wěn)定國家的發(fā)展,黨和國家的領導開始重拾法制建設的任務,認識到只有健全的國家法律才能保證社會的正常運行。為此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人提出了將國家的建設重心放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進一步加強民主法制的建設,將民主問題法制化和制度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中國的法治建設之門重新開啟。但是由于““””期間國家經濟破壞較為嚴重,國家的建設的重心主要還是放在經濟方面,而法律在這個時期更多的起到輔助經濟建設的作用,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也并沒有國家建設中得到明確的體現(xiàn),即使國家將經濟與法制作為了同樣重要的建設內容。但是國家改革開放后逐漸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而與之配套的市場經濟法制體制并不完善,從而導致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法制建設并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4.1997年至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確立

  在進入新世紀以后,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踐不斷推行,黨中央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認識也逐步加深。依法治國已經從理論到實踐,成了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主線。1997年隨著中共十五大的召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了最終的確立,使其成為黨領導人民進行國家的建設與治理的基本方略。在黨的十六大會議中,明確了人民做主、政黨和法治的基本關系以及基本原則,即黨中央領導思想是人民做主和法治的根本保障,法治是黨中央領導人民進行國家治理的基本方針,人民做主是法治的基本要求。這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以三方協(xié)調統(tǒng)一為基本原則,以強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

  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議提出了加強法治中國建設的新目標,表明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并將繼續(xù)加速推行。通過黨中央會議對依法治國工作的不斷總結思考,以及方針完善,目前依法治國的理論不僅已經深入民心,更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提供了周全的保護。

  5.結束語

  依法治國方略的演變是發(fā)展之艱辛,是我國法治進程不斷推進的一個縮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fā)展和和諧社會構建的今天,我們只有堅定地走依法治國,實現(xiàn)“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并堅決的執(zhí)行,才能實現(xiàn)中國夢。

  參考文獻:

  [1]羅重譜.改革開放以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演進軌跡[J].改革,2014,08:5-18.

  [2]孫國華,黃文藝.論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J].中國法學,1998,06:10-20.

  依法治國的相關毛概論文篇二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的重要性》

  摘要:會議強調運用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的策略來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將兩者相結合能夠滿足我國實際國情的要求,是建設與發(fā)展社會主義法治的正確選擇。依法治國是在黨的領導與指揮下,全國人民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借助不同形式和渠道對國家事物、社會事務、文化與經濟事物進行管理,實現(xiàn)社會主義法律化與制度化。以德治國是治理國家與社會過程中,重視道德建設,增強黨政干部與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進而提高全社會文明素質。兩者結合具有較強的實效性、合理性與現(xiàn)實性,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提供法律體系、道德體系,對完善法治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與理論意義。

  關鍵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依法治國;以德治國

  作者簡介:周書帆,河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圖分類號:D6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1-137-02

  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是新時期我國提出的治國方略。在社會主義建設與市場經濟發(fā)展過程中,要重視法制建設,即依法治國;要增大道德建設,即以德治國。法治與德治是黨與國家領導人總結國內外經驗而進行的科學論斷,是對治國安邦宏觀規(guī)劃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是豐富與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學說做出的新貢獻。將法治與德治妥善結合,能夠幫助我們認識此治國戰(zhàn)略的內涵,了解兩者結合的重要根據(jù)與內涵聯(lián)系。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方式是重視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構建裝起適應道德體系與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與道德體系。以法制宣傳、執(zhí)法及立法為主要方式,推動法治與德治的結合。分析兩者結合的理論及現(xiàn)實意義,在建設法治社會過程中,落實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的策略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一、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的內涵

  (一)依法治國的內涵

  法律是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構,根據(jù)立法程序制定的文件。通常而言,法律規(guī)定的是國家制度、公民基本義務及權利等根本性問題,法制也叫做法律制度,將國家事務法律化,制度化,是開展依法辦事的原則之一。社會主義法制必須在社會生活與國家活動中顯示出民主制度所具有的優(yōu)越性,做到法律完善、嚴格執(zhí)法、嚴究違法者責任。“法治”是治國之道,其概念有悠久的歷史,隨著不斷的實踐與發(fā)展,逐步豐富其內涵。“法治”既要為制止濫用職權提供必須的法律依據(jù),也要保證政府能維護正常的法律秩秩序,讓人們獲得經濟與社會生活的條件。依法治國是現(xiàn)代理念中的法治,民主既是其產生發(fā)展的基礎也是其精神思想,依法治國主要內容是所有人民圍繞在黨的領導下,根據(jù)憲法及各種法律規(guī)定,借助不同形式與方法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文化事務,確保國家各部門的工作順利進行,進而達到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律化與制度化,此法律及制度不隨著領導的改變成出現(xiàn)變化,不因為領導的注意力與意見的改變而出現(xiàn)變化。

  (二)以德治國的內涵

  以德治國是一種思想與治國之道,最先是儒家提出的,即禮治和以政為德,實質是提出“人治”的理念。雖然此思想有局限性,但其主張通過“禮”來感化與引導人們,以教化的途徑治理國家與社會。目前我們主張的“德治”,不但繼承有價值的理念也客服其局限性。其具有特定的內涵,是治理國家與社會整體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德治與法治是相互聯(lián)系、彼此對應的,法治是一種政治建設而德治是一種道德建設,法治體現(xiàn)出政治文明,而德治體現(xiàn)出精神文明。德治是治理國家與社會過程中,重視道德建設,全面體現(xiàn)出道德的作用,逐步增強黨員干部的道德程度,全面增強人民群眾的道德水準,進而提升社會的精神文明水平,保障社會和諧、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德治是對社會生活進行調整的規(guī)范體系,是生活意義、文化形態(tài)和實現(xiàn)道德價值的重要方式。

  二、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為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法律與道德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方式

  道德與法律在某種層面上是相同的。法治是明文規(guī)定的道德,以強制性與權威性對人們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道德是存在于人們內心的法律,運用勸導力與說明力增強人民群眾的道德與思想覺悟。應該說國家治理過程中,法治是“硬件”而德治是“軟件”,法治是強制性、有形性的體現(xiàn)作用,設計出國家治理體系的梗概,德治是非強制性、無形的體現(xiàn)功能,能有效的補充與強化法治作用,德治與法治是相互作用與影響的。法治的程度彰顯出國家治理的現(xiàn)代化水平,德治的程度彰顯出制度的深度與活力。在進行德治期間,一般運用教育方式,但教育不能面面俱到,加之人們道德水平的差異,思想覺悟也不相同,借助教育難以獲得成效時,要遵守懲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由于道德屬于軟約束,自身強制力較差,所以要以法律的強制力,去掉社會發(fā)展不利因素,進而促進與保障了道德。

  (二)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是建設法治社會的標志

  法治包括平等、自由、秩序等要素,其中平等維護公民尊嚴、自由提高創(chuàng)造力、秩序增強穩(wěn)定度。法治可以建立起公正、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和正常是非觀。優(yōu)秀的社會道德可以減少司法成本,在人們堅持社會道德的基礎上,更容易建立起和諧的社會風氣與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在建立正確價值觀的同時形成優(yōu)秀的社會風氣,讓人們認可的道德成為法律,既能讓法治社會更加有效的限制公權力,也可以形成廣泛的社會自由感、歸屬感和安全感。所以,道德文化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前提,而法治建設則為建設道德文化提供全面保障。道德與法律相互影響、互相輔助,體現(xiàn)出法治社會的明顯優(yōu)勢。

  (三)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是分析中外治國經驗的成果

  就歷史經驗而言,德治與法治在治理國家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獨具特色的作用,只有將二者妥善的結合在一起,國家與社會才能治理有效、健康運行。我國歷代思想家都對此提出過自己的看法,孫子指出要“寬猛相濟”;荀子認為應該“隆禮而重法”;董仲舒(漢代)提出“陰為刑、陽為德”;唐代后信奉“立行以明威,制禮以崇敬”,宋代直至清代都重視德法合洽,彰顯出法治與德治相互結合理念,經廣泛的實踐而被證實是有效的。在全球范圍內,社會治理成績較好的國家,都是將法治當作是治國的重要原則,也重視通過道德對人們的行為進行調整。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過程中,一定將道德與法律的力量、德治與法治作用全面結合起來,將他律與自律相結合,讓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全面發(fā)展、共同進步。

  三、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策略

  (一)以堅持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

  《憲法》是我國根本法,體現(xiàn)黨率領人民群眾在民主革命、社會建設、改革開放等不同時期獲得的成果,在人民與歷史的選擇中建立起我黨領導地位。我國基本法治國情與政治國情是堅持共產黨執(zhí)政與領導,將依法治國、人民當家、黨的領導有機結合是建設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經驗。否認共產黨領導,既難以建設法治社會,也會讓國家陷入分裂與動亂的局面中,人民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會議明確闡述,社會主義與黨領導的宗旨是相同的,在黨的領導下厲行法治,全面促進社會與國家法治化。逐步完善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工作機制與制度,健全法治政策方針及決策程序,在開展依法治國過程中要統(tǒng)一部署、統(tǒng)一領導、協(xié)調統(tǒng)籌,健全黨委決策機制。

  (二)轉變執(zhí)政風格,注重德治法治相結合

  盡管我國法治建設逐步深化,但千百年的封建意識仍影響當今社會,官僚作風與意識仍有所體現(xiàn)。如部分領導干部貪污腐敗、以權謀私等犯罪行為,阻礙法治建設的進程,究其原因是人治的色彩過于濃重,所以要向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方向轉變。首先要重視監(jiān)督與約束權力,對干部用權進行限制。其次法治是硬權力,德治是軟權力,硬權力導致服從,軟權力導致認同,兩者相結合不可偏廢,并建立起科學的結合機制。再次德治與法治相需要每位領導干部有效的通過硬權力建立軟權力,嚴于律己、修身、用權,腳踏實地的完成每件事。最后領導干部既要建立法治思想,也要具有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的風范,讓社會治理機制逐步符合德治、法治相結合的基本要求。

  (三)形成良好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

  第一,各級政府要借助宣傳工具讓人們建立起道德意識,在群眾中定期舉辦德育活動,引導、支持民間組織與機構開展道德教化活動。第二,政府要在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的多層次教育體系中培養(yǎng)教師及學生道德意識,讓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習慣。第三,各種媒體要積極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在輿論領域建立起支持道德建設的導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現(xiàn)階段傳播方式更加便捷與多樣化,很容易將不道德行為放大,影響德治建設。所以把握好媒體傳播源頭至關重要。世界很多國家以法治增強與保障社會道德水平,如新加坡的法制特別完善,其現(xiàn)行400余種法律,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從管理公共秩序、贍養(yǎng)父母到國家決策,都以懲罰對人們行為及社會規(guī)范進行約束。在道德教育領域,以學校為主渠道進行道德建設,體現(xiàn)出社會與家庭的功能,舉辦各種活動,讓社會建立起和諧的道德環(huán)境,為社會治理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

  (四)以德才兼?zhèn)錇橛萌诉x人標準

  擁有良好的道德可以推動法律建設。如果國家政府工作人員缺乏良好的道德意識與道德修養(yǎng),人民群眾道德水平較差,法治建設缺乏道德基礎,則會影響我國建設法治社會的進程。制度方面的懲罰與約束只是在事后實施的糾正與懲罰,補救已產生負面影響及惡性后果則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其效果也低于事前約束與防范。所以,在用人選人方面一定要重視道德,以“重視品德、德才兼?zhèn)?rdquo;為基本原則,有才能而無道德的人員堅決不能錄用??梢钥紤]以儒家思想的廉、恥、忠、義為用人理念,選擇重視效率、廉潔奉公的公務員為群眾提供服務,將品德考核列入公務員考核制度中。

  (五)提高執(zhí)法人員素質及執(zhí)法力度

  會議中提出從法律體系轉變成法治體系,明確指示法治建設的方向,代表法治建設既要建立嚴格、完善的制度,也要有效的保障、監(jiān)督與實施制度,從制定到落實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應有作用。所以,要細化法律法規(guī)的實施、修正及制定工作,提高法律操作性,為推進各種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法律依據(jù),同時要重視建設起專業(yè)素質、綜合素質較高的法治隊伍。注重司法、執(zhí)法、立法隊伍的道德建設,認真領會系列講話,培養(yǎng)他們法治理念及核心價值觀,提高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及道路自信,堅持法律至上、人民利益至上、黨的事業(yè)至上,保障法律權威性,和所有不正之風作斗爭。要改革與創(chuàng)新培育法治人才的相關機制,遵守德育為重、立德樹人的原則,讓法治理論進入學校、進入教材、進入頭腦,教育出了解法治理念的人才。

  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各個國家間的競爭既體現(xiàn)在科技、經濟等硬實力方面,也體現(xiàn)在社會秩序、文化底蘊、國民素質等軟實力方面。我國法治建設宏觀戰(zhàn)略要求將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妥善的結合起來,既滿足全球競爭的相關要求,也適合現(xiàn)階段我國發(fā)展社會經濟的實際情況。法治和德治是我國治國與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方針,應該全面分析結合的思路、研究結合的方式,讓兩者的結合更具實效性、合理性。在黨的領導下,全面落實與貫徹會議精神,提高我國法治建設的成效,使其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韓強.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黨建.2014(11).

  [2]本刊評論員.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求是.2014(24).

  [3]牛余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共產黨員(河北).2015(12).

  [4]吳紅博.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1).

  [5]王立仁、上官苗苗.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關系的理念和圖譜的現(xiàn)實把握.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

219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