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法治思維重要性的哲學依托論文
何為法治思維?簡言之,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于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guī)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維需以法治概念為前設。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試論法治思維重要性的哲學依托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試論法治思維重要性的哲學依托全文如下:
報告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這也是迄今為止,黨和國家的歷史上,第一次將法治作為一次全會的主題被提出,由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成為當前國家工作的重點內容,依法治國、法治思維也就成為了全國上下,乃至全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問題[1]。法治思維作為一種正確的主觀意識,能夠促進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能夠促進法治國家的建立,理清法治思維重要性的哲學依托,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并踐行依法治國。
1 法治思維的內涵
法治是迄今為止人類能夠認識到的最佳治國理政方式。簡言之,法治就是依法而治,即管理國家、治理社會主要依靠法律這種普遍、穩(wěn)定、明確的規(guī)范和規(guī)則,那么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各種要求運用于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guī)范為基本準則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更簡單的來說,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對錯的準繩,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2]。
2 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矛盾關系及哲學依據
相對于法治思維,人治思維是指人們以信奉人之治為核心形成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也就是說,法治思維的核心,是以法律為準繩,而相對的,人治思維的核心,是以人,是以某些個人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對錯,來處理國家事務。
那么由此可見,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是存在著矛盾的,甚至可以說,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二者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是不可調和的,是根本性的。那么,我們究竟應該信奉人治思維,還是法治思維呢?
在1958年,偉大領袖毛主席曾經明確指出:“要人治,不要法治?!度嗣袢請蟆芬黄缯摚珖鴪?zhí)行,何必要什么法律。”[3]主席的這句話也成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此后的中國便陷入了規(guī)則難行的境遇,陷入了“人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的境遇。由他親自領導編撰的1954年《憲法》變成了一紙空文,全國上下一片混亂,國家主席劉少奇手持憲法,卻維護不了他作為國家主席的權利,甚至維護不了他作為公民的個人權利,“”十年,給國家?guī)砹瞬豢晒懒康膿p失,給人民帶來了不可磨滅的痛苦和傷害。這也是“人治思維”取代“法治思維”給我們上的代價慘重的一課。可見,人治思維并不可靠。
鄧小平同志在1988年《總結歷史是為了開辟未來》中提出:“如果一個黨、一個國家把希望寄托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那樣,只要這個人一有變動,就會出現不穩(wěn)定。”經過改革開放后30余年的艱辛探索,我們黨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法治才“靠得住”,并最終把法治確定為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由此,也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國。法治有比人治更加優(yōu)越的特點,就是它不會因為領導人個人觀點和想法的改變,而對國家造成任何不良的影響,它比人治更具有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和權威性[4]。
可見,“人治思維”與“法治思維”之間是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起源于幾百年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哲學陣營的沖突和斗爭,起源于客觀存在和主觀意識的辯證關系,這也是幾百年哲學史上爭論不休的根本矛盾。人治思維奉行個人主義,崇拜并且依靠個別偉人的力量,認為某些個人的意志和力量能夠影響歷史前進和發(fā)展的方向,而法治思維則相反,認為個人的力量和能力是不可靠的,是不足以影響歷史的發(fā)展和前進的,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的那樣,如果把國家全部的希望寄托于一兩個人的威望上,那么這個人如果出現了變動,后果就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法治思維崇尚依靠客觀事實,要尋求一種更加可靠的,更加穩(wěn)定的,更值得信任的治國理政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要制定法律,靠客觀事實的力量來約束、制約人和社會的發(fā)展,所有歷史前進發(fā)展的方向和軌跡,都證明了唯物主義的觀點是正確的,個人的主觀意識是起源于物質的,它能夠反作用于物質,但卻不能決定物質,要想國家平穩(wěn)發(fā)展,人民生活安定,要想實現人治社會向法治社會的成功轉型,就必須確立法治思維的主導地位,就必須要依靠法治思維。
3 堅持法治思維是依法治國的根本前提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了新的法治十六字方針,要求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分別從立法部門、執(zhí)法部門、司法部門以及全體民眾四個方向提出了法治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全社會各個層面、各個部門都要懂法、守法、用法,那么怎么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怎么才能夠實現這樣一種法治社會、法治國家的狀態(tài),這里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形成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是一種以法律規(guī)范為基本準則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也就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對錯的準繩,說到底,法治思維是一種意識,是一種能夠促進事物發(fā)展的正確的意識。只有具備了法治思維,才會主動的運用法治方式認識和解決問題,這種正確意識能夠促進我們全社會各個層面、各個部門懂法、守法、用法,才能徹底全面地實現依法治國,法治社會、法治國家也才能順理成章的形成,這也正是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事物的發(fā)展這一哲學原理的現實體現。
4 結語
堅持法治思維是依法治國的根本前提,這是由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事物的發(fā)展,錯誤的意識能夠阻礙事物的發(fā)展這一哲學原理所決定的。能否運用法治思維來思考問題,是關系到法治中國建成,關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更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堅持法治思維,才能夠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才能夠真正實現法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