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擬胃平湯治療慢性胃炎88例臨床觀察
時間:
孫浩1由 分享
自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筆者應用自擬胃平湯加減治療慢性胃炎88例療效滿意,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1 一般資料
88例均屬門診病人。其中男32例,女56例;年齡25歲~68歲;病程最長者18年,最短者1年。88例均被胃鏡檢查分別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膽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胃炎伴糜爛。
2 治療方法
自擬胃平湯:柴胡10g 茯苓15g 陳皮10g 炒白術10g 白芍15g 炒香附15g 炒枳殼10g 厚樸10g 元胡10g 生姜9g 大棗三枚。
隨證加減:偏寒者加淡干姜、吳萸;肝胃郁熱者,去白術,生姜,加丹皮、梔子;痛甚者加川棟子,佛手;若有飲食積滯者,可合保和丸;泛酸者加左金丸、烏賊骨,煅瓦楞子;慢性胃炎伴糜爛或有潰瘍者,加烏貝散、白芨等。
水煎溫服,每日一劑,服藥期間忌辛酸、肥甘油膩、生冷之品。
3 療效標準
臨床痊愈:慢性胃炎臨床癥狀消失,胃鏡復查顯示胃粘膜活動性炎癥消失;顯效:主要痛苦癥狀消失,其他癥狀基本消失,胃鏡顯示胃粘膜活動性基本消失;無效:治療前后無改變。
4 治療結(jié)果
88例病人臨床痊愈49例,占55.68%;顯效34例,占38.64%;無效5例,占5.68%??傆行蕿?4.32%。
5 病案舉例
張某某,女,46歲。胃脘脹滿隱痛一年,加重十天。胃鏡檢查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十天前因情志不遂而出現(xiàn)胃脘部疼痛陣作,伴腹脹,呔息,納差,時有惡心欲吐,舌質(zhì)淡紅,苔白膩,脈沉弦細?;颊咴梦傅脴贰⑺惯_舒、香砂養(yǎng)胃丸等藥,效果不佳,于2006年4月23日求余診治。中醫(yī)診斷為胃脘痛,證屬肝郁氣滯,肝胃不和,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止痛。方用自擬胃平湯,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溫服。并囑其調(diào)暢情志,忌食辛酸、肥甘油膩、生冷之品。藥用六貼,癥狀明顯減輕,繼以上方加減調(diào)理月余,諸癥消失。2006年6月18日九診:未見胃脘部不適,要求復查胃鏡。胃鏡顯示胃粘膜活動性炎癥消失。又上方加減六劑以鞏固療效。追訪一年未見復發(fā)。
6 體會
慢性胃炎屬祖國醫(yī)學胃脘痛(又稱胃痛)的范疇,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病癥。胃痛的病位雖在胃,但與肝、脾密切相關。脾胃屬土,同屬中焦,相互表里。脾主運化,以上升為常,胃主受納,腐熟水谷,以和降為順,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響,每多脾胃同病。肝屬木,喜條達,主疏泄,若情志不遂,肝氣橫逆,木旺乘土;或中土壅滯,木郁不達;或肝火亢熾,灼傷胃陰;或肝血瘀阻,胃失榮養(yǎng),故胃病多關乎于肝。基于以上認識,筆者認為疏肝解郁理氣,調(diào)理肝脾和胃是治療慢性胃炎的主要治療法則。自擬胃平湯乃柴胡疏肝飲去川芎加茯苓、白術、厚樸、元胡、生姜、大棗而成。方中柴胡、陳皮、枳殼、香附、元胡疏肝理氣解郁;茯苓、白術、厚樸健脾燥濕行氣;白芍、甘草緩急止痛;生姜、大棗和胃調(diào)中,補脾益氣。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健脾祛濕、和胃止痛之功,故臨床應用效果滿意。
1 一般資料
88例均屬門診病人。其中男32例,女56例;年齡25歲~68歲;病程最長者18年,最短者1年。88例均被胃鏡檢查分別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膽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胃炎伴糜爛。
2 治療方法
自擬胃平湯:柴胡10g 茯苓15g 陳皮10g 炒白術10g 白芍15g 炒香附15g 炒枳殼10g 厚樸10g 元胡10g 生姜9g 大棗三枚。
隨證加減:偏寒者加淡干姜、吳萸;肝胃郁熱者,去白術,生姜,加丹皮、梔子;痛甚者加川棟子,佛手;若有飲食積滯者,可合保和丸;泛酸者加左金丸、烏賊骨,煅瓦楞子;慢性胃炎伴糜爛或有潰瘍者,加烏貝散、白芨等。
水煎溫服,每日一劑,服藥期間忌辛酸、肥甘油膩、生冷之品。
3 療效標準
臨床痊愈:慢性胃炎臨床癥狀消失,胃鏡復查顯示胃粘膜活動性炎癥消失;顯效:主要痛苦癥狀消失,其他癥狀基本消失,胃鏡顯示胃粘膜活動性基本消失;無效:治療前后無改變。
4 治療結(jié)果
88例病人臨床痊愈49例,占55.68%;顯效34例,占38.64%;無效5例,占5.68%??傆行蕿?4.32%。
5 病案舉例
張某某,女,46歲。胃脘脹滿隱痛一年,加重十天。胃鏡檢查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十天前因情志不遂而出現(xiàn)胃脘部疼痛陣作,伴腹脹,呔息,納差,時有惡心欲吐,舌質(zhì)淡紅,苔白膩,脈沉弦細?;颊咴梦傅脴贰⑺惯_舒、香砂養(yǎng)胃丸等藥,效果不佳,于2006年4月23日求余診治。中醫(yī)診斷為胃脘痛,證屬肝郁氣滯,肝胃不和,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止痛。方用自擬胃平湯,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溫服。并囑其調(diào)暢情志,忌食辛酸、肥甘油膩、生冷之品。藥用六貼,癥狀明顯減輕,繼以上方加減調(diào)理月余,諸癥消失。2006年6月18日九診:未見胃脘部不適,要求復查胃鏡。胃鏡顯示胃粘膜活動性炎癥消失。又上方加減六劑以鞏固療效。追訪一年未見復發(fā)。
6 體會
慢性胃炎屬祖國醫(yī)學胃脘痛(又稱胃痛)的范疇,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病癥。胃痛的病位雖在胃,但與肝、脾密切相關。脾胃屬土,同屬中焦,相互表里。脾主運化,以上升為常,胃主受納,腐熟水谷,以和降為順,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響,每多脾胃同病。肝屬木,喜條達,主疏泄,若情志不遂,肝氣橫逆,木旺乘土;或中土壅滯,木郁不達;或肝火亢熾,灼傷胃陰;或肝血瘀阻,胃失榮養(yǎng),故胃病多關乎于肝。基于以上認識,筆者認為疏肝解郁理氣,調(diào)理肝脾和胃是治療慢性胃炎的主要治療法則。自擬胃平湯乃柴胡疏肝飲去川芎加茯苓、白術、厚樸、元胡、生姜、大棗而成。方中柴胡、陳皮、枳殼、香附、元胡疏肝理氣解郁;茯苓、白術、厚樸健脾燥濕行氣;白芍、甘草緩急止痛;生姜、大棗和胃調(diào)中,補脾益氣。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健脾祛濕、和胃止痛之功,故臨床應用效果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