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丁香五月婷婷,丁香五月婷婷网,欧美激情网站,日本护士xxxx,禁止18岁天天操夜夜操,18岁禁止1000免费,国产福利无码一区色费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醫(yī)藥學論文 > 臨床醫(yī)學 >

手外傷手術后護理問題論文范文

時間: 張翠文1 分享

  對手外傷患者手術后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有著更好的療效。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的關于手外傷手術后護理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手外傷手術后護理論文篇1:《手外傷患者術后疼痛原因與護理對策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手外傷患者術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及護理對策。方法隨機選擇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外傷手術患者,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患者術后疼痛原因及采取的護理對策。結果疼痛原因包括環(huán)境、心理、體位以及手術感染等多個方面。手術結束3h采取護理對策后,出現(xiàn)0度(無痛)患者65例,占76.5%,Ⅰ度(疼痛)患者10例,占11.8%,Ⅲ度(中度疼痛)患者3例,占3.5%,Ⅴ度(劇烈疼痛)患者7例,占8.2%?;颊呒捌浼覍贊M意度非常高,為96.5%。結論手外傷患者疼痛原因比較多,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針對疼痛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對策,能夠較快的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培養(yǎng)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手外傷患者;術后疼痛;原因;護理對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擇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外傷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最小14歲,最大76歲,平均年齡(45.5±12.4)歲;受傷類型為車禍傷20例,占23.5%,切割傷32例,占37.6%,撕裂傷6例,占7%。擠壓傷以及電鋸傷分別為10例和15例,分別占11.8%和17.6%。

  1.2疼痛原因與護理方法

  1.2.1疼痛原因

  1.2.1.1不良心理導致由于手外傷產(chǎn)生的原因大多均是意外傷,且多數(shù)情況下都比較嚴重,流血量比較多,很多患者突然之間受創(chuàng)后就會表現(xiàn)出極度緊張和焦躁心理,擔心手術后無法完全康復,所以就會將精力過度的集中于患處以及患處的疼痛感受,若一旦有任何疼痛現(xiàn)象就會自動的將疼痛感提升,這種疼痛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心理過于敏感,心理受到打擊后的一種自然反應。

  1.2.1.2陌生環(huán)境導致手外傷患者手術后大多數(shù)患者均不能直接出院,需要進行嚴密觀察且確保傷口全部康復后才能夠出院,因此整個治療期間患者均需要在醫(yī)院中度過。由于患者對醫(yī)院、醫(yī)護人員以及周圍人員均不熟悉,且人員比較多,比較嘈雜,很多患者在剛入院后均難以正常入睡,而由于無法正常入睡,勢必會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到患處,對疼痛也更加敏感,這種現(xiàn)象在夜間人靜的時候表現(xiàn)的更加明顯。

  1.2.1.3患肢擺放位置分析血流動力學原理發(fā)現(xiàn),若有流血現(xiàn)象肢體的擺放位置與心臟水平不一致,低于心臟水平,那么將會直接導致流血患肢血液流暢不同,出現(xiàn)血液滯留形成腫脹的現(xiàn)象,且腫脹的直接后果是加劇疼痛,形成更加劇烈的疼痛,反過來又影響患者的睡眠和飲食,睡眠不足和飲食不正常又會加劇疼痛,形成惡心循環(huán)[2]。

  1.2.1.4包扎因素手外傷患者在手術后均要進行包扎,受創(chuàng)長度較為嚴重的患者還需要在患處帶上外固定物,比如石膏等,且為了保證能夠固定物能夠真正起到固定的效果,包扎時力度又不能過輕,所以,很多進行石膏包扎的患者其患處均會出現(xiàn)明顯的血液循環(huán)受阻,導致疼痛加劇的現(xiàn)象。

  1.2.2護理方法

  1.2.2.1心理護理首先就是要多加關心患者,理解患者,耐心的與患者交流,盡可能營造輕松的氛圍,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另外,可以通過給患者聽一些舒緩或輕快的音樂、與家人和朋友多聊天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

  1.2.2.2環(huán)境護理首先就是要消除患者對醫(yī)院的陌生感,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該爭取更多時間與患者交流,幫助患者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為患者整理好病房,每天做好病房的衛(wèi)生打掃和通風換氣工作。另外,要求患者或者患者家屬在病房內不得抽煙,長時間保持病房的整潔和干凈。

  1.2.2.3體位護理具體指的是幫助患者將患肢抬高至與心臟水平相同位置,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避免腫脹,減輕疼痛。

  1.2.2.4包扎護理在進行石膏或者其他外固定物包扎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要密切觀察患處的顏色變化和腫脹現(xiàn)象,若發(fā)現(xiàn)有顏色變深或者有腫脹現(xiàn)象出現(xiàn),那么必須要立即通知醫(yī)生處理。

  1.2.2.5用藥護理敷藥和換藥時必須要堅持無菌操作,且動作要非常輕柔,力度適中,要仔細詢問患者的感覺,若第一次換藥,紗布與皮膚出現(xiàn)粘連,那么操作時一定要非常緩慢,防止用力拉扯加重疼痛。在敷藥換藥過程中還需要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針對性的抗發(fā)炎和抗感染治療。另外,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還需要根據(jù)患者的疼痛情況以及醫(yī)囑適當?shù)氖褂弥雇此帯>唧w要求是,首先要給患者仔細講解止痛藥的好處與壞處(易成癮),盡可能使用鼓勵法以及放松療法方式進行止痛。對于一些疼痛已經(jīng)嚴重到正常睡眠的患者,則應該嚴格遵循醫(yī)囑合理用藥。

  2結果

  疼痛原因包括環(huán)境、心理、體位以及手術感染等多個方面原因。手術結束3h采取護理對策后,出現(xiàn)0度(無痛)患者65例,占76.5%,Ⅰ度(疼痛)患者10例,占11.8%,Ⅲ度(中度疼痛)患者3例,占3.5%,Ⅴ度(劇烈疼痛)患者7例,占8.2%?;颊呒捌浼覍贊M意度非常高,為96.5%。

  3體會

  手外傷是醫(yī)院外科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創(chuàng)傷類型比較多,如擠壓傷、車禍傷、切割傷、撕裂傷以及電鋸傷等,其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撕裂、出血嚴重、患處疼痛異常有腫脹、神經(jīng)肌腱受到較大損傷以及皮膚缺失等。手外傷患者的疼痛癥狀非常明顯,引發(fā)疼痛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人體在沖擊和創(chuàng)傷后會直接損傷其神經(jīng)末梢,刺激傷害性感受并促使體內的致痛物質(如乳酸和緩激肽)大量釋放,不斷促進神經(jīng)末梢,造成疼痛現(xiàn)象[3]。研究結果顯示,針對手外傷患者疼痛產(chǎn)生的原因采取包括環(huán)境護理、心理護理、體位護理等在內的精心護理,能夠非常有效的患者疼痛,養(yǎng)成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梢姡g后護理在臨床手外傷手術治療過程中應該多加應用和完善。

  參考文獻

  [1]謝見歡.護理干預對減輕手外傷患者術后疼痛效果比較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36(02):84-86.

  [2]陽慶芳.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老年病人術后鎮(zhèn)痛效果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19(02):201-203.

  [3]李翠蓮.綜合護理干預對急性手外傷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30(14):552-553.

  手外傷手術后護理論文篇2:《手外傷患者術前及術后護理》

  摘要:為確保手外傷患者術后恢復手部功能,消除患者的憂慮,本文通過對科室的30例患者按病情進行分類,針對具體病情提出具體的護理措施,分為術前應急護理與術后的功能恢復護理,及時地解決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有效地幫助患者恢復了手部功能。

  關鍵詞:手外傷;術前護理;術后護理;功能康復

  手外傷多由于外傷性因素引起的綜合性外傷,常伴有皮膚、骨、關節(jié)、血管、神經(jīng)、韌帶、肌腱等的損傷,影響手部功能[1,2],因此,手外傷患者不僅需術前的基本護理還需術后的功能康復護理。為保證手外傷患者手部功能得到良好的康復,本文總結了手外傷患者術前及術后的護理過程,以供參考。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為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齡在23~60歲。該組的30例患者,14例為切割傷,12例為砸壓傷,4例為絞傷。診斷結果為9例指骨骨折、7例軟組織缺損傷、9例肌腱斷裂傷和5例肌腱裂傷且并發(fā)軟組織挫傷。通過對本組30例患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總結出如下的護理方法。

  2 護理

  一般情況下,手外傷患者受傷屬于意外受傷,視傷勢的而嚴重程度對受傷部位進行緊急處理。本組的30例患者傷勢相對較為嚴重,均需進行手術,因此,整個護理過程可分為術前護理和術后護理兩個階段。

  2.1術前護理

  2.1.1腫痛控制 腫痛控制主要有如下幾種方法[1,3]:①抬高患肢,平臥時,患肢要高于心臟水平,既可以減少出血有利于靜脈、淋巴回流,減輕腫脹,緩解疼痛[4],同理,行走時,采用前臂吊帶懸掛患肢以保證其高于肘部平面;②采用超短波照射的方法加快患肢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腫脹,緩解疼痛;③早期采用冰袋局部冰敷受傷部位,24h后采用熱敷,但皮膚感覺喪失和血液循環(huán)不良的患者禁用;④所有患者抬高制動,24h后采用超短波治療。

  2.1.2心理護理 術前,由于擔心手術效果以及手術是否留下后遺癥等,手外科患者易產(chǎn)生焦慮、煩躁的心理[2,5],因此,應向患者及家屬簡單介紹治療的方法和護理過程,減輕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使其積極配合手術。

  2.1.3術前檢查 術前,除了對患者進行消腫處理、心理護理外,還應對患者進行術前檢查,通常包括對患者進行血常規(guī)、血型、凝血四項、尿常規(guī)、乙肝五項、D-D、CRP、艾滋四項、生化全項、胸片、電解質、CT、B超、心電圖及X線等的檢查。

  2.2術后護理 為加強手術效果、防止出現(xiàn)并發(fā)癥以及保證不影響手部功能,術后護理十分關鍵,本文將術后護理分為麻醉藥物解除護理、治療藥物護理和功能康復護理。

  2.2.1麻醉藥物護理 一般情況下,手術前要對患者進行麻醉處理,現(xiàn)階段手外科手術只需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處理,雖然局部麻醉處理對患者健康的危害指數(shù)低于全身麻醉,但對患者進行麻醉藥物到作用進行監(jiān)護仍然很必要,麻醉藥物的作用在未消除之前,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

  本組患者,如臂叢阻滯麻醉術后,出現(xiàn)氣胸的于蘇醒過程中血氧下降,拍片示:氣胸,予以胸腔穿刺抽氣處理,1例出現(xiàn)局麻藥毒性反應,出現(xiàn)頭暈,室顫,惡心等呼吸循環(huán)抑制,給予鎮(zhèn)靜、輔助呼吸好轉。

  2.2.2治療藥物護理 按照醫(yī)囑及時、正確地對患者進行用藥治療,一般常使用具有消腫、止痛、解痙、抗血凝等作用的藥物,例如消腫的用七葉皂苷鈉、止痛的用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片,抗血栓的用低分子肝素鈣。在用藥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者對藥物的不良反應。

  本組患者中外傷后肢體腫脹的用七葉皂苷鈉及右旋酮洛芬等藥物治療,下肢骨折患者需制動的應用低分子肝素鈣,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2.2.3功能康復護理 為確保手外傷對患者的手部功能不產(chǎn)生影響,手部康復護理十分關鍵。手部康復護理主要包括感覺訓練、功能訓練和肌肉訓練。

  2.2.3.1感覺訓練 為使患者能夠重新建立起感覺信息處理系統(tǒng),對患者要依次進行保護覺定位、定位覺和織物覺訓練。保護覺的訓練方法為:用冰、熱水或針刺等刺激傷患處,讓患者感覺不同刺激的特點:保護覺恢復后,需對患者進行定位覺的訓練,其方法為:讓患者撫摸形狀大小均不同但質地相同的物體,然后描述各自的不同:定位覺恢復后,需對患者進行織物覺得訓練,其方法為:讓患者撫摸質地不同的物體,然后描述各自的不同。

  2.2.3.2功能訓練 手部的功能訓練主要指手腕的伸屈訓練、手腕的內收、外展訓練、手掌指關節(jié)及各指間關節(jié)的伸屈訓練等。

  2.2.3.3肌肉訓練 手部的肌肉訓練主要指手腕的伸屈訓練、撓側和尺側的斜偏訓練、掌指關節(jié)的伸屈訓練和指間關節(jié)的伸屈訓練。

  3 結論

  根據(jù)本組30例手部外傷患者的傷情進行分類,針對具體傷情提出對應的合理準確的護理措施,分為術前護理和術后護理兩個階段,及時地解決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有效地幫助患者恢復了手部功能,消除了患者的憂慮。

  參考文獻:

  [1]吳娟.手外科50例的康復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7(11):4169.

  [2]胡前孜.57例手外傷皮瓣修護術前及術后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1,7:48-49.

  [3]于秀蘭.手外傷的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yī)藥,2011,1(24):155-156.

  [4]王士仿,張玉玲,陳玉霞.手外傷患者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2011,11(5):105-106.

  [5]李麗,李敏.手外傷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14(9):90-91.

  [6]冀晴.手外傷的康復護理體會[J]. 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3(17):146-147.

  手外傷手術后護理論文篇3:《手外傷病人的術前及術后護理》

  [摘要] 手外傷包括手部鈍器傷、銳器傷、毀損傷等。對72例手外傷病人實施以下的護理:①術前急診病人及擇期手術病人的準備,包括對傷肢情況的評估及全身情況的評估,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條件。②術前皮膚的充分準備,以減少術后的感染率。③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室溫及體位的特殊要求。為術后的康復打下基礎。④術后對包扎與固定的護理,功能鍛煉的指導,包括簡單的清創(chuàng)縫合,肌腱損傷、帶蒂皮瓣的移植,手部骨折和關節(jié)脫位等術后的功能鍛煉指導,以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認為手外傷病人的術前術后護理,尤其功能鍛煉的指導是極為關鍵的,是預防手外傷后手部功能障礙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 手外傷;術前術后護理;功能鍛煉

  手外傷病人的術前術后護理,尤其是功能鍛煉指導對預后很重要,現(xiàn)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為72例,男62例,女10例;年齡16~70歲,平均31.4歲。單純的皮膚損傷為30例,伴有肌腱損傷15例,伴有神經(jīng)損傷11例,伴骨折及關節(jié)脫位16例,其中有21例伴有血管損傷。簡單清創(chuàng)縫合為20例,行各種手術治療為38例,行骨折及關節(jié)脫位,石膏及夾板固定的14例。

  2術前護理

  2.1急診病人的護理

  脫去或剪開病人傷側的衣袖,使受傷的肢體充分暴露。

  2.1.1觀察全身情況觀察上肢各關節(jié)的活動情況,了解除手部以外身體其他部分有無損傷。

  2.1.2觀察手部情況觀察手部受傷情況,如皮膚的完整性、出血、腫脹、傷口污染程度以及有無畸形等,觀察手指感覺及主動運動功能。

  2.1.3止血帶的應用根據(jù)傷肢出血情況,可在手指根或上臂縛止血帶,對已經(jīng)應用止血帶的,應詳細確切了解使用時間和使用后肢體的情況。

  2.1.4注意生命體征測量血壓、脈搏、呼吸和體溫,注意病人的全身情況。

  2.2手部手術病人的護理

  手部手術的病人術后生活極不方便,術前應讓病人思想上有所準備,并做好各種適應性訓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減少依賴性。首先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病人的信任,然后耐心向病人解釋手術的目的和術后注意事項,早期功能練習的重要性,讓病人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避免產(chǎn)生恐懼感及不穩(wěn)定情緒。

  2.3術前備皮

  2.3.1溫水刷手術前2 d用溫水浸泡刷手,2次/d,每次30 min。

  2.3.2修剪指甲及汗毛術前1 d剪指甲,將手術范圍內的汗毛剃凈,清洗備皮區(qū)的皮膚。

  2.3.3瘢痕區(qū)處理瘢痕組織備皮時很容易被刮破,可用小剪刀剪去汗毛。

  2.3.4消毒處理帶蒂皮瓣移植病人,斷蒂前用溫水清潔皮瓣及其周圍的皮膚,用鹽水棉球擦拭創(chuàng)面,酒精棉球消毒創(chuàng)面周圍的皮膚,然后蓋上無菌敷料。

  3術后護理

  3.1環(huán)境要求

  要求室內溫暖、安靜、舒適、溫度應維持在25℃左右,濕度50%~60%,每日紫外線燈照射2次,每次30 min,并控制家屬探望次數(shù)及時間,防止交叉感染。

  3.2體位護理

  病人取舒適的臥位,患肢用墊枕抬高,必要時將患肢懸吊于支架上,略高于心臟水平,促進靜脈血和淋巴液的回流,減輕腫脹。病人坐位或站立時應將患肢用三角巾或頸腕懸吊帶懸吊于胸前,并經(jīng)常上舉患肢,每天200~300次。

  3.3心理護理

  經(jīng)常巡視病房,與病人交談,使其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熱情,以便了解病人心理狀態(tài)及與病情有關的思想情緒,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的動態(tài)信息,如術后可能由于疼痛及不知道術后效果如何,病人常出現(xiàn)焦慮不安,情緒不穩(wěn)定現(xiàn)象,此時應耐心啟發(fā)和疏導病人,使其配合治療,激發(fā)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以達到預期效果。

  3.4術后包扎與固定的護理

  3.4.1包扎注意點術后包扎時,指與指之間應以紗布隔開,以免導致汗液或滲出液使相接觸的皮膚發(fā)生糜爛。為了便于觀察局部血液循環(huán),包扎時還要盡量露出指端和皮瓣的中心。

  3.4.2注意患肢功能位傷手包扎時應固定于功能位,即保持腕關節(jié)背伸30°,掌關節(jié)屈曲45°,指關節(jié)稍屈曲和拇指對掌位。組織修復后,固定的位置應以修復的組織無張力為原則,如神經(jīng)、血管、肌腱修復后,應于修復組織松弛位固定。固定時間視修復的組織不同而異,如血管吻合固定時間為2周,肌腱縫合為3~4周,神經(jīng)修復為4~6周,關節(jié)脫位為3周,骨折為4~6周,并抬高患肢,減輕腫脹,以利修復組織愈合。

  3.4.3石膏注意點保持石膏固定的有效性:手術后1~3 d由于患肢腫脹,如包扎的石膏托變得過緊,應立即縱行剪開全層繃帶,再用繃帶輕輕包扎;當患肢腫脹消退后,固定的石膏托又顯得過松,也應及時更換石膏托,以保持石膏固定的效果。

  3.5術后的觀察

  3.5.1血液循環(huán)術后密切觀察患肢手指末端皮膚的色澤、溫度、彈性、感覺等情況,如發(fā)現(xiàn)皮膚蒼白或發(fā)紺、皮溫下降、顯著腫脹或指腹萎陷等,說明有血液循環(huán)障礙,應及時報告醫(yī)生予以處理。

  3.5.2傷口敷料術后還應密切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松脫、移位、滲出及滲出物的顏色、性質、量等情況,如發(fā)現(xiàn)滲出較多,病人主訴疼痛及不適,應及時給予更換敷料,觀察切口情況,為了預防感染發(fā)生,及時應用適量抗生素。

  3.6術后功能鍛煉

  手術治療僅為手部功能恢復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手部功能的完全恢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術后的功能鍛煉,應于手術后立即開始。在石膏固定期應積極進行未固定手部各關節(jié)的功能鍛煉,固定部位可做肌肉靜力收縮練習,去除固定后,應早期進行主動和被動功能鍛煉。

  3.6.1清創(chuàng)縫合術后的功能鍛煉①術后疼痛、腫脹減輕后,即可練習握拳、屈伸手指,同時做腕部的屈、伸和旋轉練習,防止關節(jié)僵硬。②傷口拆線后,練習用力握拳和手的屈伸、內收、外展等活動,保持手的正常肌力,使手部各關節(jié)的功能盡快恢復正常。

  3.6.2肌腱損傷手術后①肌腱粘連松解術后24 h,即可去除敷料,進行主動伸指、屈掌指關節(jié)鍛煉。術后的1~4 d每天練習2~3次,每次屈伸5~10次。4 d后每天練習4~6次,每次屈伸15~25次,其活動次數(shù)可根據(jù)病人情況適當增減。②肌腱修復術后,在石膏托固定的3~4周內,可活動未固定的關節(jié),不能活動患指,因過早的肌腱活動可能影響肌腱的愈合,甚至有肌腱斷裂的危險。3~4周后解除外固定,患指開始主動和被動的屈、伸活動,力量由小到大,直至患指伸、屈活動正常。

  3.6.3帶蒂皮瓣移植術后患側肢體需要在強迫體位固定3~4周,應在不影響皮瓣愈合的情況下,進行患肢各個關節(jié)的主動和被動功能鍛煉。①皮瓣斷蒂前,以健指活動為主;術后第2天起,即可用健手幫助患手健指做被動活動,1周后做健指最大限度的主動屈、伸活動。鍛煉時不能引起皮瓣牽拉。②水腫消退后,開始患指的屈、伸活動。③皮瓣斷蒂后,健指做最大幅度的屈、伸鍛煉,患指做被動和主動屈、伸活動。④拆除皮瓣縫線后,練習握拳、伸指,用手捏橡皮圈等活動。⑤揉轉石球等各種功能及協(xié)調動作,恢復手的靈活性。

  3.6.4手部骨折和關節(jié)脫位手部骨折和關節(jié)脫位復位后,一般用石膏或鉛板功能位固定4~6周。①固定期間主動活動正常手指,患手的患指可在健手的協(xié)助下被動屈、伸,待疼痛消失后變被動活動為主動活動,同時進行患手腕部的屈曲和背伸練習。②去除固定后,指導病人進行手部各關節(jié)的主動屈、伸活動,特別是掌指關節(jié)和近側指間關節(jié),每次屈、伸都要達到最大范圍,動作要緩慢,不宜過猛,以免產(chǎn)生新的損傷。

  術中精密的無創(chuàng)傷操作技術,選擇合適的縫合材料,采取對肌腱、神經(jīng)、血管損傷輕的手術方法,也是防止手外傷后手部功能障礙的重要措施,術后治療和術后護理是不可忽視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以白衣天使的同情心和責任感來對待病人,才能保證病人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康復。

  [參考文獻]

  [1]婁湘紅,楊曉霞.實用骨科護理學[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237-240.

  [2]陳成.中國醫(y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545.

  [3]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5,6,

  781-787.

  [4]曹偉新.外科護理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8,533-535.

  [5]張成安,劉曉光,朱海泉,等.帶蒂髂腹股溝骨皮瓣在急性復雜手外傷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6,3(36):25.

  [6]黃松,彭云松.掌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治療體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5(05S):38.


猜你喜歡:

1.腦外傷術后病人的護理

2.外科臨床護理論文范文

3.神經(jīng)外科護理論文

4.護理畢業(yè)論文范文

5.淺談護理類畢業(yè)論文范文

3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