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蟲害的發(fā)生及防治
時間:
若木1由 分享
摘要介紹了玉米主要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針對不同生育時期提出防治技術,以期為玉米病蟲害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發(fā)生特點;防治技術
近年來,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粗縮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紋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蟲等多種病蟲害普遍發(fā)生,嚴重影響玉米產量與品質。要做好玉米生產,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蟲害。根據玉米主要病蟲害發(fā)生趨勢及消長規(guī)律,現(xiàn)將其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玉米主要病蟲害發(fā)生特點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發(fā)生在葉鞘和苞葉上,病斑多由中下部葉片發(fā)生,逐漸向上蔓延,嚴重時葉片迅速干枯,影響灌漿,減產可達15%~30%[1]。玉米粗縮病是由傳毒介體昆蟲灰飛虱取食引起的病毒病。遲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出苗至九葉期,為易感粗縮病敏感生育期,與灰飛虱成蟲發(fā)生高峰期相吻合。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種真菌性病害,發(fā)病初期造成玉米苗心葉卷曲、萎蔫,嚴重時造成死苗。玉米褐斑病主要發(fā)生在葉片、葉鞘及莖稈上,最初為淡黃色逐漸變?yōu)辄S褐色或深褐色。玉米螟在當地一年發(fā)生3代,1代玉米螟在春玉米上發(fā)生,2代、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夏玉米[2]。其他病蟲害還有玉米繡病、玉米紋枯病、玉米黑穗病、玉米蚜蟲等。
2防治技術
根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種植抗(耐)病品種和健身栽培為基礎,采用生態(tài)控制、物理誘殺防治、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防治策略。
2.1播期防治
一是選用抗(耐)病品種。如農大108可抗玉米大斑病、粗縮病和黑粉病,中抗小斑病,鄭單958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黑粉病。二是播種時,種子要用冷水浸泡12~24h或50℃溫水浸泡6~8h,浸泡過的種子攤開陰干,然后用種衣劑或藥劑拌種,可防治玉米病蟲害[3]。三是減少遲播春玉米和早播夏玉米的播種面積,推遲夏玉米播期,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粗縮病的發(fā)病率。
2.2苗期防治
防治對象為玉米粗縮病、玉米苗枯病等。根據當地玉米生育進程及玉米病蟲發(fā)生規(guī)律,春玉米應在4月30日以前播種,夏玉米應在6月10日以后播種,以避開玉米九葉期麥灰飛虱危害傳毒,從根本上解決玉米粗縮病問題。苗期要重點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創(chuàng)造有利于作物生長而不利于病蟲害發(fā)生的外部環(huán)境,及時拔除粗縮病病株,減少毒源。玉米苗枯病一般發(fā)生在播后至7月上旬,一般可結合田間管理防治,也可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百菌清1 000倍液噴霧防治1~2次。
2.3拔節(jié)期防治
防治對象為褐斑病、紋枯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等。玉米褐斑病發(fā)病初期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5kg/hm2,或12.5%禾果利粉劑450g/hm2對水450kg噴霧。如結合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防治,可用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噴霧。有彎孢菌葉時可加5%退菌特,掌握每隔7d用藥1次,連續(xù)用2~3次。玉米紋枯病田間發(fā)病初期,用井岡霉素水劑或可溶性粉劑112.5g/hm2對水噴施玉米基部,視病情發(fā)展連噴2~3次,每次間隔7d左右。在春玉米田1代玉米螟產卵盛期和夏玉米田2代玉米螟產卵盛期,用Bt可濕性粉劑4.5kg/hm2,按藥、水、干細沙比例為0.4∶1.0∶10.0配制成顆粒劑丟心或與其他藥劑混配噴霧。玉米心葉末期(大喇叭口期),花葉株率達5%以下時可以不施藥,花葉株率在5%~10%時進行挑治,花葉株率達到10%以上時進行普治,花葉株率超過20%或玉米累計有卵30塊/百株以上,需連防2次,可選用辛硫磷顆粒劑135~180 g/hm2丟心[4,5]。另外,玉米螟性誘劑的應用效果也很好。及時追肥,培育健壯植株,增強抗病性。汛期注意排水,避免田間積水,降低濕度。
2.4灌漿期防治
防治對象為玉米銹病、玉米螟、玉米蚜蟲等。田間初見玉米銹病病葉時,用20%三唑酮乳油900mL/hm2,或12.5%烯唑醇(禾果利)450~600g/hm2對水噴霧防治,視病情酌情補治。玉米螟蟲穗率達10%或花絲有蟲50頭/百穗時,先剪去穗頂花絲,再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900mL/hm2對水噴玉米穗頂。當玉米蚜蟲株率達30%~40%,出現(xiàn)“起油株”(蜜露)時,選用對蚜蟲高效、對天敵殺傷小的藥劑防治,如24%抗蚜·吡蟲啉450~600g/hm2,或10%吡蟲啉(蚜虱凈)450~600 g/hm2,或抗蚜威150g/hm2對水噴霧[6]。玉米收獲后,要將秸稈粉碎還田,或集中銷毀,以壓低翌年玉米螟的越冬基數。
3參考文獻
[1] 柏新娣,范志軍,何香竹.玉米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四川農業(yè)科技,2009(9):36-37.
[2] 顧秀艷,王醒.玉米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民營科技,2008(7):98.
[3] 張振林.玉米主要病蟲害的防治[J].農家顧問,2007(4):35.
[4] 焦素環(huán).玉米主要病蟲害的防治[J].河北農業(yè)科技,2007(7):18-19.
[5] 呂國忠,陳捷.我國玉米病害發(fā)生現(xiàn)狀及防治策施[J].植物保護,1997,23(4):20-21.
[6] 王曉鳴,戴法超.玉米病蟲害田間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2001.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發(fā)生特點;防治技術
近年來,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粗縮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紋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蟲等多種病蟲害普遍發(fā)生,嚴重影響玉米產量與品質。要做好玉米生產,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蟲害。根據玉米主要病蟲害發(fā)生趨勢及消長規(guī)律,現(xiàn)將其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玉米主要病蟲害發(fā)生特點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發(fā)生在葉鞘和苞葉上,病斑多由中下部葉片發(fā)生,逐漸向上蔓延,嚴重時葉片迅速干枯,影響灌漿,減產可達15%~30%[1]。玉米粗縮病是由傳毒介體昆蟲灰飛虱取食引起的病毒病。遲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出苗至九葉期,為易感粗縮病敏感生育期,與灰飛虱成蟲發(fā)生高峰期相吻合。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種真菌性病害,發(fā)病初期造成玉米苗心葉卷曲、萎蔫,嚴重時造成死苗。玉米褐斑病主要發(fā)生在葉片、葉鞘及莖稈上,最初為淡黃色逐漸變?yōu)辄S褐色或深褐色。玉米螟在當地一年發(fā)生3代,1代玉米螟在春玉米上發(fā)生,2代、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夏玉米[2]。其他病蟲害還有玉米繡病、玉米紋枯病、玉米黑穗病、玉米蚜蟲等。
2防治技術
根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種植抗(耐)病品種和健身栽培為基礎,采用生態(tài)控制、物理誘殺防治、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防治策略。
2.1播期防治
一是選用抗(耐)病品種。如農大108可抗玉米大斑病、粗縮病和黑粉病,中抗小斑病,鄭單958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黑粉病。二是播種時,種子要用冷水浸泡12~24h或50℃溫水浸泡6~8h,浸泡過的種子攤開陰干,然后用種衣劑或藥劑拌種,可防治玉米病蟲害[3]。三是減少遲播春玉米和早播夏玉米的播種面積,推遲夏玉米播期,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粗縮病的發(fā)病率。
2.2苗期防治
防治對象為玉米粗縮病、玉米苗枯病等。根據當地玉米生育進程及玉米病蟲發(fā)生規(guī)律,春玉米應在4月30日以前播種,夏玉米應在6月10日以后播種,以避開玉米九葉期麥灰飛虱危害傳毒,從根本上解決玉米粗縮病問題。苗期要重點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創(chuàng)造有利于作物生長而不利于病蟲害發(fā)生的外部環(huán)境,及時拔除粗縮病病株,減少毒源。玉米苗枯病一般發(fā)生在播后至7月上旬,一般可結合田間管理防治,也可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百菌清1 000倍液噴霧防治1~2次。
2.3拔節(jié)期防治
防治對象為褐斑病、紋枯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等。玉米褐斑病發(fā)病初期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5kg/hm2,或12.5%禾果利粉劑450g/hm2對水450kg噴霧。如結合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防治,可用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噴霧。有彎孢菌葉時可加5%退菌特,掌握每隔7d用藥1次,連續(xù)用2~3次。玉米紋枯病田間發(fā)病初期,用井岡霉素水劑或可溶性粉劑112.5g/hm2對水噴施玉米基部,視病情發(fā)展連噴2~3次,每次間隔7d左右。在春玉米田1代玉米螟產卵盛期和夏玉米田2代玉米螟產卵盛期,用Bt可濕性粉劑4.5kg/hm2,按藥、水、干細沙比例為0.4∶1.0∶10.0配制成顆粒劑丟心或與其他藥劑混配噴霧。玉米心葉末期(大喇叭口期),花葉株率達5%以下時可以不施藥,花葉株率在5%~10%時進行挑治,花葉株率達到10%以上時進行普治,花葉株率超過20%或玉米累計有卵30塊/百株以上,需連防2次,可選用辛硫磷顆粒劑135~180 g/hm2丟心[4,5]。另外,玉米螟性誘劑的應用效果也很好。及時追肥,培育健壯植株,增強抗病性。汛期注意排水,避免田間積水,降低濕度。
2.4灌漿期防治
防治對象為玉米銹病、玉米螟、玉米蚜蟲等。田間初見玉米銹病病葉時,用20%三唑酮乳油900mL/hm2,或12.5%烯唑醇(禾果利)450~600g/hm2對水噴霧防治,視病情酌情補治。玉米螟蟲穗率達10%或花絲有蟲50頭/百穗時,先剪去穗頂花絲,再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900mL/hm2對水噴玉米穗頂。當玉米蚜蟲株率達30%~40%,出現(xiàn)“起油株”(蜜露)時,選用對蚜蟲高效、對天敵殺傷小的藥劑防治,如24%抗蚜·吡蟲啉450~600g/hm2,或10%吡蟲啉(蚜虱凈)450~600 g/hm2,或抗蚜威150g/hm2對水噴霧[6]。玉米收獲后,要將秸稈粉碎還田,或集中銷毀,以壓低翌年玉米螟的越冬基數。
3參考文獻
[1] 柏新娣,范志軍,何香竹.玉米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四川農業(yè)科技,2009(9):36-37.
[2] 顧秀艷,王醒.玉米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民營科技,2008(7):98.
[3] 張振林.玉米主要病蟲害的防治[J].農家顧問,2007(4):35.
[4] 焦素環(huán).玉米主要病蟲害的防治[J].河北農業(yè)科技,2007(7):18-19.
[5] 呂國忠,陳捷.我國玉米病害發(fā)生現(xiàn)狀及防治策施[J].植物保護,1997,23(4):20-21.
[6] 王曉鳴,戴法超.玉米病蟲害田間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