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理的終極目的是屬性
提要:當我們已經(jīng)獲得了事物的屬性(本質(zhì)或本能)的認識(確切的認識)時,就已經(jīng)是認識的"最終結果"了。如果還要問屬性來源于什么,就畫蛇添足了。
我在我的《引力與廣義力學、整體天體》的文章中的開頭,就表達了我的"屬性"原則,由于是在雜志上發(fā)表的,沒有在本網(wǎng)站上論述,所以,我就在此網(wǎng)絡上再多論述一下。
我在與一些也"研究"廣義相對論的人談話時,我就說我主要是從哲學的角度來研究的。通常的反映是"不屑一顧"地說:什么哲學,哲學頂什么用。每當我聽到此話時,我就不說第二句話,談別的話題得了。那我就在下面說一說關于"屬性"的哲學,如果你沒有此"哲學"的認識,你還研究什么科學,還研究什么相對論!你沒有明確的哲學觀點,明確的哲學前提,不是"瞎"研究嗎,研究得亂七八糟,亂七八糟地研究嗎。豈不知每個人在研究時,一定是在某種哲學觀點下思想的,區(qū)別的僅是你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罷了。
一、關于屬性的哲學
一物(本體)的屬性是由其本身內(nèi)部結構等等因素的特點所決定的,并從該物對他物的關系中體現(xiàn)出來。有不同的關系,其屬性就有不同的表現(xiàn)。關系有其相對性;屬性有其絕對性。違背屬性原則,就是拋開物體的內(nèi)部特點或屬性,只注意關系,或把關系當作了屬性。
整體的屬性不僅體現(xiàn)在對他物的關系上,也體現(xiàn)在對其部分的關系上,而其部分不具備該整體的屬性。非整體則相反,其部分仍具備該非整體的屬性,其屬性僅體現(xiàn)在對他物的關系上。這也是整體與非整體的區(qū)別標志。
邏輯學中有一類概念,分為本體(實體)概念、關系概念與屬性概念。實際上還有中間狀態(tài)的概念,分為關系本體概念、屬性本體概念與屬性關系概念。屬性概念一般是獨立的抽象詞。(注:此"中間狀態(tài)的概念"的分類是我在邏輯學上的研究成果,原來的邏輯學中沒有此新的分類,這是我的知識"產(chǎn)權"。)………
二、關于力學的有關概念
當我們已經(jīng)獲得了事物的屬性(本質(zhì)或本能)的認識(確切的認識)時,就已經(jīng)是認識的"最終結果"了。然而有許多人好"畫蛇添足",還要問什么"為什么"、" 是什么"。比如:牛頓第二定律中的外力的反作用力就是物體本身的慣性力(只不過是在其定律里沒有反映出來罷了,在我的"慣性力學三定律"里的廣義慣性力定律里就反映了出來),是實實在在的"作用"。慣性力,慣性力,就是由于物體本身的慣"性"(屬性)的原因對外力的反作用力,這就已經(jīng)認識到了"本質(zhì)",就已經(jīng)是"最終結果了",有人至今還要問"慣性力"是哪來了,豈不"畫蛇添足"!………
"力"是純關系概念。推、摩擦、碰撞等都是作用方式,都是關系詞,與"力"加起來還是關系概念,如推力、碰撞力等,并且都有直接作用的涵義。在"由于力"這句話里,不僅指作用,同時還有區(qū)別其它類作用的涵義,如區(qū)別于熱輻射作用等。但人們又常常說"由于力的作用"時,其涵義就容易向錯誤涵義轉化了,無形中會產(chǎn)生力是存在于被作用物之外的某種獨立存在的東西的作用,力成了某種"東西"的代名詞,此時,力成了"本體概念",這種錯誤的涵義的轉化是在許多人那里經(jīng)常看到的。為什么有人熱衷于"虛構"什么"引力子、斥力子"等等,也有此錯誤轉化思想原因的一個因素。
力學還有一類力,像彈性力、磁性力、慣性力等,叫屬性力,是屬性關系概念。屬性力是指由于物體自身屬性的原因,具有某屬性的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屬性力與前面講的純關系的力不同,因為其涵義是作用物的作用的原因,而不是作用的結果與被作用物。然而人們沒有此區(qū)別之,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思維的混亂及思維混亂的結果。
我在我的《用我的慣性力學三定律解力學習題》的文章里,提到"接觸力"就是"廣義慣性力"的涵義,接觸力是關系概念,而廣義慣性力是屬性關系概念。如果在解題時不以屬性力而僅以純關系力來分析,就容易思維混亂。我說用我的新三定律解力學習題可以變得簡單明了,也有此原因意思。因為"純關系"具有"相對性"。沒有屬性概念的純關系分析,就容易"相對"迷糊了。有人對"相對論"的理解之所以"相對"不清楚,也是由于不重視"屬性"的絕對性。
物體的慣性對外關系的體現(xiàn)有兩種,一種就是"力";另一種就是"運動"。力是作用關系;運動是對某物(參考系)的"位置"關系。"關系"就有相對性。之所以在我的廣義慣性三定律中,有廣義慣性定律;廣義慣性力定律與廣義慣性運動定律之分,就是由于此哲學前提的結果。
"引力"是什么概念呢?是純關系概念?還是屬性關系概念?說不準,誰也說不準。"引"是屬性?如果世界上僅有一個物體,它"引"誰去? "引"是純關系?那么你還是沒有"屬性的認識。所以,僅從本節(jié)的概念角度,引力就是混亂的概念。然而可悲的是,目前許多人還是舍不得扔下"引力"。扔不下,你的思維還是會混亂不堪!那怪誰?
"場"是本體概念。為什么?就是因為它有不依賴"被作用物"的存在而存在的特點。無線電臺所發(fā)出的"電磁波"(電磁場)不會因為沒有收音機而不存在。有人在給我的E-mail中問我這個力與那個力的存在與否,我沒有回答,我也不好回答,因為"力"不是個"東西"(本體),在物體互相作用的時候就存在,沒有相互作用的時候就不存在。 "引力場"概念還是混亂的概念。而 "重力場"概念的涵義應該這樣理解:物體有一個"廣義慣性"屬性,重力場有一個讓物體在其中可以表現(xiàn)其慣性(重性)的屬性。而絕不是重力場有"施力"于物體的屬性。如果你不這樣認為,就會造成這樣的思維混亂:當你著重從"力"的角度來表達時,"場"就容易變成了"純關系概念";著重從"場"的角度來表達時,"力"又從何而來?還是回到超距作用的引力那里去吧,而"場"(或彎曲時空?)又沒有存在的意義了,而超距作用還是不可理解。如此的混亂結果,在目前的許多書中及許多人的議論中不是經(jīng)??吹絾帷?br/>有人有"力"的傳播速度的說法(引力波?),"力"又成了本體概念,又是某種"東西"了,又要虛構什么在"云室"里永遠看不到的"力子"了??茖W發(fā)展的歷史中,有多少個虛構的東西,如燃素說、以太等等,其命運怎樣了!
我在網(wǎng)上看到了上??萍脊芾砀刹繉W院的莊一龍教授的主頁的名為《論慣性和慣性定律》的論文,我覺得是我所看到的關于"引力"內(nèi)容的所有文章中最接近我的"慣性三定律"的內(nèi)容,他說: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情況下,將保持靜止和沿引力等勢面的勻速圓周運動。然而可惜的是,又畫蛇添足地假設什么"斥力子"。他的定義已經(jīng)探到了"重力的本質(zhì)(屬性)",已經(jīng)是認識的最終結果。
如果上面的論述有人有了一定的理解,就會感到"哲學"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了吧。
三、理論就是有內(nèi)在邏輯的知識"系統(tǒng)"
十多年以前,我對一位有名的研究廣義相對論的教授說:我主要是從哲學角度來認識"相對論"的,他很生氣地對我說,我不管什么哲學,我計算對了,就是好理論,就是證明了理論。人們都認為愛因斯坦計算對了"星光在太陽附近的偏轉角度",有人就認為證明了他的廣義相對論,那我就感到納悶了,愛因斯坦在沒有建立他的廣義相對論之前就發(fā)表過名為《論引力對光線傳播的影響》論文,其論文中就已經(jīng)計算了其"角度",那么,此"角度"的證實是證實了此論文理論,還是證實了后來的張量引力場方程及時空彎曲的理論?當我們把廣義相對論歸于理論物理學的時候,我不反對把運用數(shù)學方法的物理學叫理論物理學,但容易給人們一個誤導:理論就是數(shù)學方程式,進而擴大化以后,就容易造成認識上的偏激,忽視了對理論基本概念的注意,忽視了理論內(nèi)在的概念間的邏輯關系,然而,之所以叫理論,其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概念及概念的邏輯關系。一個理論的數(shù)學方程式推導得再巧妙,什么"嚴格解"再嚴格,如果其概念及概念體系如此地"混沌",能算是個"嚴格"理論嗎?沒有確切的物理涵義的數(shù)學方程式是物理學嗎?不還是數(shù)學嗎?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式中的能量動量張量項,沒有確切的物理涵義,能是成功的理論物理學嗎?拋開狹義的"理論物理學"的理論涵義,廣義的科學理論的含義應該是有內(nèi)在邏輯的知識"系統(tǒng)"。既然是"系統(tǒng)",就意味著是有諸多要素的有結構的"整體"。所以,理論的證實問題是很復雜問題,之所以科學哲學家們有"好的理論"與"差的理論"之分,而不說有"正確的理論"與"錯誤的理論"之分,就在于此理。(有人會問:地心說與日心說就是對與錯的理論,怎么解釋?這兩個學說不是關于"屬性"的理論,僅是現(xiàn)象層次的"判斷性質(zhì)"的學說。)單純的一件客觀事實的"證實",不能簡單地就能證明理論,也許僅證明了該理論中的某一個要素。"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這一客觀事實是證明了"地心說"還是證明了"日中心說"?"光線在太陽附近的偏轉"這一客觀事實是證明了"時空彎曲"還是證實了太陽附近有"光折射媒質(zhì)的存在"?
四、作為結尾的箴言:
(1)我們現(xiàn)在關于" 引力"方面的探討,基本上都是以牛頓的"慣性"為出發(fā)點的探討,這就是構成"外力"觀的根源之一(認識論方面的根源,我在適當?shù)臅r候再說一說。)。外力觀的錯誤就容易引發(fā)這樣的惡性思維因果鏈:外力是由另外的"東西"造成的,另外的"東西"的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又是由另外的外力造成的……,沒完沒了。那些人的人為"虛構"的"粒子"不就是如此惡性思維因果鏈的結果嗎。如果你看到有人還"虛構"什么粒子,你就可以追問他,那"虛構"的粒子的運動又是由什么力造成的?所以,總得有一個不靠"外力"而靠"自己"的屬性而"主動作用"的東西。我的慣性三定律中的"重力",就是靠"屬性"(廣義慣性)主動作用的(就是原動力,主動與被動是相對的。)。(要堅持從世界本身來說明世界?。┯腥苏f"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這是最容易造成思維混亂的提法。準確的提法應該是"外力是改變物體"慣性"(已經(jīng)是廣義慣性)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如果誰還以牛頓"慣性"觀念來理解我的"廣義慣性",那當然不容易了,但是只要"重新"換一個出發(fā)點,就非常容易(腦筋急轉彎)。我說中學生就容易理解,就是因為中學生還沒有完全形成牛頓"慣性"的"思維定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