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方面論文樣本
從開始用火的原始社會,到使用各種人造物質的現代社會,人類都在享用化學成果。人類的生活能夠不斷提高和改善,化學的貢獻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化學方面論文樣本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化學方面論文樣本篇1
淺議加強素質教育更新教學觀念
摘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大力加強素質教育,更新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要從緊抓化學知識的‘雙基’著手,要讓學生知道重在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建立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和組織學生多做創(chuàng)新活動,并從"加強素質教育;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激勵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創(chuàng)造舒適而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大膽地參與不同形式的學習、實驗等創(chuàng)新性的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意識、建立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全面人才,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意識、建立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學習模式與思維品質拔高的關鍵階段。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加大力度貫徹落實加強素質教育方針,優(yōu)化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教學中的主要任務。緊抓 ‘雙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更新教學觀念,多組織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力爭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huán)景和氛圍,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多探究和創(chuàng)新學習的實踐方法。使學生通過學習中的聯(lián)想、判斷、推理及綜合分析,歸納出基本規(guī)律和學習方法。可以說上述結論是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之所在。因此,教師應該在實際的教學中,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開展教學活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一、大力加強素質教育
1、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理論是針對我國基礎教育中長期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現象提出的。所謂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需要。它體現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性質、宗旨與任務。提倡素質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應試教育”,有利于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以下是學術界較有代表性的一些論述:
——素質教育是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充分發(fā)掘人的天賦條件,提高人的各種素質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諧發(fā)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術、身體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
——素質教育的意義有三:第一是面向全體學生;第二是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第三是讓學生主動發(fā)展。
由上列引言,我們看到一個共同點: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主體,全面開發(fā)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2 充分實施素質教育:
為了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一定要排除掉“應試教育”的片面觀念,因為它偏離了人類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不要為了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對學生采取強硬措施。學生們經歷了初三一年的化學學習,對這門學科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作為老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入手,結合聯(lián)系實際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老師之間多交流;利用因特網等現代化資源;充分利用本校圖書館… … 切忌搞題海戰(zhàn)術。在教學設計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理念,突出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共同交往、發(fā)展,確定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目標。
結合化學學科特點,為學生提供開放的、面向現實的、自主能動的學習環(huán)境,把教材變?yōu)橹匾恼n程資源,以社會、生活中現實問題立意,把與社會熱點、焦點、科技及人類密切相關的問題融入教材,巧妙設計問題情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講解中,應該改變原先的原理--講解—裝置—步驟,注意點--演示等一系列教師講解模式,加大素質教育的應用,把原來枯燥無味單一的教學模式變成師生共同尋求原理的學習,然后由學生自己尋找裝置,師生共同設計實驗,并找出注意點,然后親自操作,實驗結束后及時進行交流和討論,然后總結出實驗結論。這樣就充分利用了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了主體作用,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間來,師生互動,共同探究創(chuàng)新的學習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自主鉆研,鼓勵學生求異創(chuàng)新,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體系。這樣就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把初中化學原本雜亂無章的知識進行了整體化系統(tǒng)化的處理,讓學生們得心應手地駕馭知識。
我們已經知道素質教育最重要的要求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讓學生主動發(fā)展。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而不是像以往的應試教育培養(yǎng)“高分低能”的學生?,F實中,隨著新課程改革,考試內容和考試方法的不斷改進,高分低能現象也在逐漸減少至最低程度。在化學教學中所涉及的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自學、思維等能力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觀察能力、化學實驗的動作技能及德行、體質等均能體現素質教育的應用,但作為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應單純地看分數,同樣經驗表明:作為化學教師除了上好課外,也應多與學生溝通情感,充分利用素質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關心學生的學習,思想品德,身體健康,日常生活等諸方面的情況。
雖然老師盡心盡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素質,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疑難問題。為了確保學生的學習過程的順利進行,作為化學老師也應該給學生一定的幫助。比方娓娓動聽的談心,通過談心讓學生把內心的障礙排除,采取科學的方法把學生的問題進行精辟的分析,調整學生的心態(tài),排除學生的壓力,鼓足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中作為老師我們要教會把學生置于集體之中,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學會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同時,合作學習也能成為優(yōu)差互補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化學式與化合價”的教學中,可以邊講書寫化學式的要點與步驟,邊舉例說明其寫法和表示的意義,但僅憑教師一遍兩遍地講,很難使所有同學掌握所有的要點。所以,在舉了兩個例子后,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練習前面教材學過物質的化學式的書寫,目的是讓小組每個同學都會正確書寫。小組的每一個成員先獨立寫,然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互教互學,優(yōu)差互補,共同提高,中等生和差生會從好生的書寫中得到啟發(fā),好生和中等生也能從差生中學到許多。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更新教學觀念 加大情感教育
心理學認為,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與愿望、觀點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它反映的不是客觀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觀點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一般說來,凡能滿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觀點的客觀事物,就能使人產生愉快、喜愛等肯定的情感體驗,反之,就使人產生煩悶、厭惡等否定的情感體驗。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沒有一個行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為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情感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與質量。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刺激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運用適當的途徑和方法,激發(fā)學生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以優(yōu)良的情感去波及、感染學生,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育,這是當今教育成功的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在化學教學中強調情感教育,應該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及認識過程、認識特征,遵循優(yōu)良情感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就化學學科特點而言,為了做到以上方面,我們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1、情境激發(fā)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往往對情感的產生起綜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觸發(fā)規(guī)律”。根據這一規(guī)律,在化學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有直觀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烈的氛圍可以感知,有愉快的活動可以參與,觸"境"生情,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在講述"電子云"時,教師可以利用投影疊加法,將氫原子的電子云圖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屏幕上,創(chuàng)設一幕微觀世界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愉快的境地,親自領悟原子結構的奧秘。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會情不自禁地產生探索的欲望,就可在好奇與欣喜中直觀地理解原本抽象的"電子云"概念。又如,在"鹽類的水解"教學中,針對"鹽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問題,可以創(chuàng)設實驗探索的情境:將分別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種鹽溶液的燒杯置于學生面前,先讓學生推斷它們的酸堿性,然后引導學生用PH試紙或紫色石蕊試液來測試、驗證,讓學生在主動參與、親自實踐中發(fā)現問題,解決為題:鹽不能電離出H+或OH-,為什么有的鹽溶液卻會呈現酸性或堿性?由此激起學生的探索熱情。在教學中還可創(chuàng)設演講、懸念、試誤、競答等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2、認知轉化
情感與認識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規(guī)律。一方面,認識是情感產生和發(fā)展的理論基礎,認識越深刻,情感也就越深刻;認識越淺薄,情感也就越淺薄;認識不正確,就會產生錯誤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認識。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情感對認識活動有動力、強化等功能。動力功能指情感對認識活動的增力或減力的效能,即健康積極的情感對認識活動起積極的發(fā)動和促進作用;反之,起阻礙抑制作用。強化功能指情感對主體認識活動的鞏固或改變的效能,積極情感體驗對認識起鞏固作用即正強化;反之,起改變作用即負強化或稱"情感校正"。根據這一規(guī)律,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端正和加強其情感的傾向性、深刻性和穩(wěn)定性,讓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師要善于以情促知,針對學生苦學、厭學現象,要發(fā)揮情感的動力功能,增強教育內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學藝術,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苦學、厭學轉化為"樂學"、"好學"。在化學教學中,對許多知識難點的分化,教師必須運用恰當的方法,做到深入淺出,讓學生易學、易記。使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非但不感到艱澀、困苦,而且還能夠飽嘗成功學習的歡樂。
例如在化學“氧化—還原反應”這一難點教學中,有的教師采用對比、聯(lián)想、濃縮、提煉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與還原、氧化劑與還原劑、化合價升高與降低、電子得與失等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學生感到的不是這部分知識的雜亂、難記,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別是可讓學生從對比中領悟到"對立統(tǒng)一"、"物質不滅"等閃耀人類智慧之光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錘煉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師必須善于探索,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做到寓學法訓練于教學之中。
例如,在上述提及的"鹽類的水解"教學中,可先以"探討醋酸鈉溶液呈堿性的原因"為范例,通過設計一系列富有啟發(fā)性、逐步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循著一條清晰的邏輯思路,積極思維,深入探索CH3COONa的水解過程,使學生認識到:CH3COO-與H2O電離產生的H+結合成弱電解質CH3COOH,引起H2O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而導致溶液中[H+]<[OH-]。然后,啟發(fā)學生由此及彼地獨立探索NH4Cl等其它類鹽溶液呈不同酸堿性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總結、概括出"鹽類的水解"實質。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成功之處就在于運用典型范例,指導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
3、曉之于理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在化學教學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和科學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愛科學的情感,是化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一點上,化學較其它學科有著許多獨特的優(yōu)勢。但必須采取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據,以理育情。例如,在教學中,要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融化學原理和規(guī)律于工農業(yè)生產實際和社會生活的應用中,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體生動的事例向學生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化學工業(yè)獲得了飛躍發(fā)展,我國的化學科技工作者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以此激發(fā)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在講"元素化合物"內容時,可結合我國的豐富礦產資源及其開發(fā)利用的新成就,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在實驗教學中,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指導學生認真操作、細心觀察、大膽探索,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創(chuàng)造的科學品質,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4、動之于情
情感活動具有泛化擴散的規(guī)律。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與此相關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遷移功能。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校長肩負的重大責任對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質、意志品質提出了許多要求。其中一個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質就是:深深熱愛孩子。"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徑是教師用愛心和真誠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過理之化人"。教師應該善于將深厚的情感傳遞給每一個學生。
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心理學調查表明,積極的師生關系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滿足交往、溝通、探索的欲望,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提供交往、溝通和探索的機會。例如,在化學教學中,可以多給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討論和辯論時,讓學生據理力爭,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促使他們在相互交流中達到啟迪思路、發(fā)展思維,動情、曉理、端行。教師要盡力做到對學生不指責、不呵斥、不急躁,多給予熱情鼓勵和引導。這樣,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更加熱愛學習。
其次,在課堂上,教師要以富有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到教學內容生動有趣。教學語言要飽含對學生的引導,凝聚對學生的期望。如經常用'你能用幾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誰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請你來試試,好嗎"之類的言語,引導、激勵學生積極思維,及時給予肯定性評價。
總之,要用真情感染學生,激起學生以積極情感投入學習實踐活動中。
5、以需育情
情感與需要具有相互制約的規(guī)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調節(jié)一個人的需要。一般地說,凡是與主觀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滿足的事物,就會產生肯定的、積極的情感;反之,則會產生否定的、消極的情感。如果學生將學習活動、求知欲望作為自己的優(yōu)勢需要,則他們就會產生熱愛學習、追求真理的情感。一個有嚴重厭學情緒的學生,他就會將學習看作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或累贅。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必須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合理正當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時,又必須使自己的較為低級的情緒變成較為高級的情操,從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這種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調節(jié)。在化學教學中,可聯(lián)系生產、生活及科學實驗的實際,提出一些學生熟悉的,卻又難以解釋或解決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例如,在講"原電池原理及其應用"時,教師可這樣導言:大家知道,鋼鐵制品在潮濕的空氣中極易生銹,為此全世界每年損失的鋼鐵占當年鋼鐵產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氣中鋼鐵制品卻不易生銹,這是為什么?怎樣保護鋼鐵制品?又如,在實驗室里用鋅和稀硫酸制取氫氣時,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反應速度較慢,這時如滴加進少量硫酸銅溶液,則會明顯加快反應速度(可配合演示實驗說明之),這又是為什么?此時,學生的求知欲望一定會油然而生,揭示課題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學生一旦對自己困惑不解的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就會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進而產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真理的追求之情感。在化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情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很多,教師應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積極探索和不斷創(chuàng)新,達到寓教于情、寓教于樂,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實現再創(chuàng)造的愉快活動過程。
三、 旨在培養(yǎng)綜合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我國化學家戴安邦先生也曾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又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品德,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訓練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使各項智力因素皆得到發(fā)展,故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因此,我們不應該因為升學考試中對化學實驗的動作技能沒有具體的測試而忽視實驗教學。在教學中我們已深有體會: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取化學知識、旨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我們可以從下列幾點著手:
1、布置實驗作業(yè),培養(yǎng)理解能力
化學實驗作業(yè),是學生全面運用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的一種多邊活動。包括內容繁多,例如書面練習、學做實驗、觀察操作等多種形式。學生通過做實驗作業(yè),進一步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是又一次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的再實踐。又如,在進行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堿中滴入石蕊試液變藍色,酸中滴入石蕊試液變紅色,這樣學生就可以利用已學的有關酸堿的性質來理解實驗現象,進一步對中和反應的實質獲得本質上的理解。總之,布置實驗作業(yè),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的理論知識系統(tǒng)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
2、組織分組實驗,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分組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親自實驗,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鞏固驗證,加深和擴大他們所學得的理論知識。做實驗的過程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過程。因此,要認真組織好每一次的學生分組實驗。對每一章每一節(jié)實驗做到實驗目的明確,要求具體,計劃周密,要使學生學會,掌握操作技術。如,使用試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們能正確地拿試管,夾持試管,洗刷試管等。在進行堿和酸的反應實驗中,要求他們會振蕩試管,用試管加熱物質,注意試管的傾斜方向等。要使學生掌握操作要領,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學生動手實驗時,教師必須及時防止和糾正在實驗操作上的錯誤,訓練學生正確地進行實驗。例如:學生做粗鹽提純的實驗時,常因儀器不干凈,過濾時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濾紙邊緣,做不出理想的實驗效果,教師就應及時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錯誤后,重新操作,保證實驗現象明顯,效果良好。學生動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實驗基本技能后,堅持經常練習,久之就會熟能生巧。事實證明,通過組織分組實驗,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yǎng)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3、創(chuàng)設趣味實驗,培養(yǎng)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種心理現象。學生注意聽課,他們的心理活動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師的講述;學生注意觀察實驗,他們的心理活動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師的示范操作上。學生能專心致致地獲取知識,引起注意,學習興趣盎然,產生探求知識的強大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以往有學生反映,學習化學難,對教材內容不理解,記不祝他們在完成作業(yè)時屢見錯誤,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沒有留心引起的,而創(chuàng)設趣味實驗進行教學,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講授酒精性質時,用一塊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燒杯中浸泡,待均勻濕透后取出。展開手帕,用鑷子夾住兩角,在火焰上點燃,當火焰熄滅后,手帕完好無損。奇妙的實驗表演,一片嘩然欣喜,學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科學、揭示奧秘的興趣。學生進入了學習心理的最佳狀態(tài)。
4、投影演示實驗,培養(yǎng)觀察能力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不斷用實驗啟發(fā)學生積極感覺、知覺事物的變化,自覺地進行觀察實驗中表現出來的現象,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借助攝影演示實驗,即能放大實驗現象,增強實驗的可見度,更易于學生認真、細膩有序的觀察。例如,教學《分子運動》時,把一培養(yǎng)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養(yǎng)皿中加入約2/3體積水,然后用藥匙取一小粒品紅,放入到培養(yǎng)皿中。品紅是一種紅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緩緩溶解,漸漸地明顯分成兩支,待片刻后,擴散完成。此時,分子運動的全過程通過光學投影到銀幕上,學生都真實清楚地觀察到,并透過觀察到的現象,認識分子是處在不停地運動狀態(tài)中。這就避免了以往教師枯燥無味的說教,又把微觀物質運動狀態(tài),通過投影產生清晰的表象,展現在學生眼前,直接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加深對分子概念、性質、結構的理解。實踐證明,借助投影演示實驗,能強化實驗演示效果和實驗的直觀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5、利用選做實驗,培養(yǎng)思維能力
通過選做實驗,可以培養(yǎng)和誘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在對某些化學反應進行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中,認識物質變化的規(guī)律和實質。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而且還能使他們逐步學會從事物的本質看問題的思維方法?,F行初中化學教材中,選做的實驗內容有九個。根據教學進度,有目的地選做實驗,應用實驗課題,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例如,學生學完酸、堿、鹽知識后,選做鑒別氯化銨、硫酸銨、碳酸銨、硝酸銨等四種鹽的實驗。教師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讓他們動腦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實驗過程中許多學生都能主動、認真地聯(lián)想以前學得的知識,專心研究和組織實驗程序,找出“鑒別”、“區(qū)別”或“分別”認識的幾種不同的物質解題答案。然后他們根據四種銨鹽各自的特性,通過一定的實驗操作、將其一一區(qū)分開來,并說明實驗的根據,解釋所出現的特殊現象。在物質的鑒別過程中,學生開動腦筋,想辦法,通過實驗、分析、鑒別,推斷出所鑒別的某種物質。這種實驗過程,就是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可見利用選做實驗,不僅達到完成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而且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培養(yǎng)。
6、做家庭小實驗,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學生在做家庭小實驗時,需要獨立思考,去想象、去鉆研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這就有助于學生智力與創(chuàng)造才能的發(fā)展。如,要求學生自己動手,設計一個家庭小實驗,證明蠟燭的成分里含有氫。他們會積極動腦思考,聯(lián)想過去學得的知識,并認真加工整理,發(fā)現解決問題的辦法,根據實驗原理,設計優(yōu)良的實驗方案,達到實驗成功的目的。又如,根據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和性質,讓學生制作一個簡單的家庭小凈水器等實驗。這些小小的制作,小小的發(fā)明,為將來學生成為科學的創(chuàng)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上所述,只是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闡述實驗手段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六種能力,其實在每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中,又都包含著其它能力的發(fā)展。它們是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的,教師如何真正運用好實驗這個教學手段,直接關系到教育效果好壞和學習效率的高低。我們國家由于經濟條件有限,城鄉(xiāng)發(fā)展不
平衡,各地區(qū)、各學校的教學條件也有差別,許多儀器設施還不具備,這就要求我們依據當地學校的實際情況,增加實驗投入,自購、自制一部分教具,盡可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驗條件,讓學生在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里掌握更多的知識,具備更多的能力,為二十一世紀的祖國建設輸送合格人才。
7、利用復習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復習課,是中小學各學科重要的教學課型之一,這種課型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的深層理解,加強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提升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好的復習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認知和掌握基礎知識水平上,產生質的飛躍。復習課的內容,是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不少學生覺得什么都會,但是通常會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應用起來卻不能得心應手,知識系統(tǒng)化和遷移化水平較低。如果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時,采取簡單的知識重復和題海戰(zhàn)術的方法,知識點機械羅列、知識網包攬構建,則無益于提升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教師復習課教學活動的組織應從學生獲取知識的角度出發(fā),善于促進、啟發(fā)、引導和激勵學生,形成主動參與、積極協(xié)作、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學習方式,千方百計地開發(fā)學生學習上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理解中有所創(chuàng)新、在舊知識上有所發(fā)展,在歸納知識中善于系統(tǒng)化,在運用知識水平上善于知識的遷移 。這種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創(chuàng)新學習的模式可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目標明確:
教師應根據情境創(chuàng)設的氣氛和復習的內容,恰當的引入復習目標,復習目標一要抓住平行與相關知識間的橫向聯(lián)系,進行橫向整合,還應注意縱向知識的遷移。二要抓住知識的整體構造,構建起階層分明的層次性知識網絡來組織教學,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涵的綜合能力和情感價值,設計出難易程度、思維強度、思維容量、提出時機適中的高質量問題。對于實驗內容的復習,應積極引導學生探索實驗中的規(guī)律,加強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和運用,明確專題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并能進行表述和記憶。簡明扼要的點撥,是使學生明確本堂課復習的知識目標、要求和復習的重點,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復習、小結,并用自己所總結的知識去解決目標所要解決的問題。
﹝2﹞類比分析:
教師應根據本堂課設定的知識目標,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知識歸納、整理、分析類比的綜合能力,使零散知識條理化、網絡化、系統(tǒng)化。對于實驗的裝置、操作方法、原理均相似的實驗,如實驗室制氧氣和氨氣等,復習時應從其本質入手,將反應裝置、試劑、條件、氣體的收集、驗滿、尾氣的處理等進行比較,讓學生辨別異同,對比歸納,發(fā)現和揭示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與本質區(qū)別,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設計實驗的能力?;瘜W中許多概念和原理相似或相關,許多物質的結構、性質、制法也相似或相關,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歸納,在比較中區(qū)別出它們的不同點,在歸納中提煉出它們的相同點,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會更準確、更全面、更系統(tǒng)。如氯氣和氯化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氧化鈉和過氧化鈉、氧化劑和還原劑、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等等,它們之間有某種聯(lián)系,學習時容易混淆,只有加以對比才能準確掌握它們的特性。教師在學生自主提煉時,必須巡回輔導,收集學生信息,把握學生的疑點、難點、心理動態(tài),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歸納出的方法或偶有所得時,作為老師的要真心欣賞他們的獨特發(fā)現,贊揚他們的獨到之處,注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回放他們思維上的閃光點,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做學生能力培養(yǎng)、思維發(fā)展的促進者。
﹝3﹞創(chuàng)新思維:
在夯實知識的基礎上,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創(chuàng)新思維、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在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進行科學的訓練方法。如在《堿金屬》一章中,當分析了鈉與水的反應后,提出將金屬鈉放入到硫酸銅溶液中,會出現什么現象?在《原電池》一節(jié)中,在討論了銅鋅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后,提出“形成原電池”的一般條件是什么?讓舊知識萌發(fā)“新意”,讓老為題再生“新知”,將知識縱橫聯(lián)系,融會貫通。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遷移再加工,將原來的死知識加工成規(guī)律性好、條理性強的活知識。在復習過程中,教師重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特別要注意引導適合學生自己個性發(fā)展的學習方法,并能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將各類學習方法鍛煉成自己的學習風格,以降低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運用創(chuàng)新能力與學生能否自覺、主動、順利地進行“知識遷移”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運用創(chuàng)新能力愈強,學習效率愈高,學習方法也隨之多樣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營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師生平等,共同合作,方可創(chuàng)造出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4﹞興趣培養(yǎng):
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問題激發(fā)興趣,興趣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原動力。當學生對某一事物充滿興趣時,他的感覺會變得比較敏銳,想象會變得相當自由,思維會變得無比活躍,創(chuàng)建了自由創(chuàng)新的心境,學習就有了自覺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力。不少教師的復習課常常是做現成飯,把知識要點或重點重復一次,一點也不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復習效果差,更談不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因此,在復習課的教學中,教師必須別出心裁,創(chuàng)設情境,根據那些和學生知識經驗有一定聯(lián)系,但又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在知識的結合點上巧妙設疑,以便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了解解決新問題的知識要求和能力要求,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入到復習的氛圍中來。如復習烴的衍生物知識時,可采用通過設計實驗的方式來證明乙酸、苯酚和碳酸的酸性強弱;復習電解質概念時,可采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式(1)判斷新物質是否電解質?(2)氯化氫的四氯化碳溶液能否導電?(3)氯化鈉晶體不導電,晶體中是否存在離子?(4)氧化鈉、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導電,它們是否是電解質?靈活地設置不同的情境,在于持續(xù)不斷地激發(fā)學生認知沖突,養(yǎng)成學生分析、探索、猜想、體驗的習慣,把握問題的本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要注意有趣性原則,如對一個知識點的復習,可向學生換角度提問,換形式(實驗、實例)呈現,換方式思考(一題多變)。
綜上所述,作為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多方位、多方面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化學方面論文樣本篇2
淺談對技工學生有機化學入門的教學方法
【論文摘要】有機化學與化工工業(yè)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技工化工專業(yè)學生是化工工業(yè)未來的主力軍,入校時大部分是初中畢業(yè)生,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文化實際情況,學習有機化學這門課程,必須從最簡單烷、烯、炔的分子結構、性質、制取開始再擴展到同系物,學習完簡單烷、烯、炔烴后進行綜合小結、比較,將知識有機結合,使學生順利入門。
【關鍵詞】技工學生;有機化學;入門教學方法
有機化學和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它在農業(yè)、能源、材料等科學技術研究領域里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有機化學的成就和有機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對發(fā)展國民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技工化工專業(yè)學生是化工工業(yè)未來的主力軍。今天他們必須學好專業(yè)知識,才能挑起明天的重擔,根據技工學生的年齡和文化基礎等特點,本人就對技工化工專業(yè)學生有機化學入門教學談以下幾點方法:
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從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教起
有機化合物分子最簡單的便是甲烷,在學習甲烷時,老師可以先設問:同學們聽說過瓦斯爆炸嗎?你用棍子捅過垃圾污泥池或污泥溝嗎?你家附近有燒沼氣的嗎?學生興趣來了便立即作答,這時老師告訴學生瓦斯爆炸的原因、沼氣的成分、捅踩污泥冒氣泡的原因是因為污泥里面產生了沼氣或空氣等原因,化工論文發(fā)表由瓦斯、沼氣引出甲烷,接下來講甲烷的結構性質就使學生極易接受和掌握。
在學習乙烯時,老師可以這樣先設問:同學們聽說過有催熟劑嗎?你是否注意過市場上的香蕉由購進到銷售在顏色上的變化?學生便會馬上相互討論、打聽或從書本中找答案,其活動多樣化,在學生急需答案的情況下,老師引出本堂課要學習的乙烯可作瓜果催熟劑,接下來就講乙烯的結構、制法、性質等。
二、用實驗吸引學生去分析、理解、掌握
例如在學習乙烯的氧化反應時,老師將制取的乙烯氣體通入盛有1-2毫升0.5%的高錳酸鉀溶液的試管里,觀察到高錳酸鉀溶液的紫色紅色迅速褪去。從而學生知道乙烯能被氧化劑氧化。
在學習乙烯的加成反應時,老師把乙烯氣體通入盛有溴水的試管里,可以觀察到溴水的紅棕色迅速消失。
分析:因為乙烯分子中有一個“C=C”雙鍵,雙鍵中的一個鍵成鍵電子云重疊密度不大而不穩(wěn)定,容易斷裂,與溴原子結合形成了新的化合物,不再存在單獨的溴分子。所以,溴水的紅棕色消失,可用下式表示其反應:
H H H H
H—C=C—H+Br—Br→H—C—C—H
Br Br
在此基礎上導出乙烯加H2、HCL、H2O的反應。
在學習乙炔的氧化反應時,可先這樣提問:同學們看到過用氧炔焰切割金屬嗎?氧炔焰為什么能將金屬切割下來?隨后老師將制好的乙炔點燃要學生觀察現象。
分析:乙炔在燃時火焰明亮而帶有濃煙,火焰明亮說明乙炔在空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而形成高溫使火焰顯得明亮,在氧氣中燃燒更為劇烈,氧炔焰溫度可達3000℃以上,所以工業(yè)上可用氧炔焰來焊接和切割金屬。
反應式為2C2H2 + 5O2→4CO2↑+ 2H2O(液)+2597.9千焦
得出乙炔與空氣或氧氣在點燃的情況下能被氧化,在適當條件下也能被其他氧化劑氧化。
三、利用同系物的共性鑒別非同系物,利用物質的個性鑒別出不同物質。
有機物的種類繁多,在性質上既具有共性,也具有個性。用合適的方法鑒別物質是化工行業(yè)日常之事,也是技?;I(yè)學生要學習的基本功。對有機化學入門階段的學生來說在鑒別有機物這方面主要是簡單的烷烴、烯烴、炔烴等的鑒別,但在知識面不能僅限于此,要從擴展的角度出發(fā)才能打開學生思路,才能有活力。
例如乙烷與乙烯的鑒別,老師可以演示,將乙烷乙烯二種氣體分別通入盛有1-2毫升0.5%高錳酸鉀酸性溶液的試管里,可以發(fā)現一只試管里的紫紅色迅速褪去。論文
分析:乙烷乙烯這兩種氣體的分子,在碳原子數目上是相同的,但乙烯分子中具有“C=C”雙鍵不穩(wěn)定,在通常情況下能與溴起加成反應,使溴水褪色。能被氧化劑氧化,高錳酸鉀是一種氧化劑,高價的錳得到電子后轉為了低價的錳,試管里的溶液不再是原來的高錳酸鉀溶液,所以紫紅色褪去,而乙烷結構穩(wěn)定,在通常情況下不能被氧化,所以高錳酸鉀溶液的紫紅色沒有褪去。由此學生知道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氣體是乙烯,否則是乙烷。
又如乙烯和乙炔的鑒別,兩種都是不飽和的烴,都能在空氣中燃燒,都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但一個是分子中含“C=C”雙鍵,一個是分子中含“C≡C”三鍵,兩者因結構不同,性質也有異,乙炔分子中的含碳量高于乙烯分子中的含碳量,所以乙炔在燃燒時因燃燒不完全而產生濃煙現象,乙烯沒有,根據這個現象可以定性鑒別出乙烯、乙炔。同樣體積乙烯乙炔氣體,發(fā)生雙鍵斷裂、三鍵斷裂與溴起加成反應而達到飽和所需溴的量不同,因此乙烯、乙炔也可用定量法鑒別出來。
通過對上述幾種物質的鑒別與分析可以小結為乙烷屬于烷烴,其他烷烴的結構與之相似,化學性質也相似;乙烯屬于烯烴,其同系物結構與之相似,化學性質也相似:乙炔屬于炔烴,其同系物結構與之相似,化學性質也相似;非同系物因結構不同而性質也就有不同。利用物質的不同性質就可以鑒別出不同的物質。
四、綜合復習小結使知識有機結合成整體。
例如在學習完烷烴、烯烴、炔烴之后,綜合小結如下:
1、烷烴的通式是CnH2n+2,物理性質隨碳原子數目遞增,在常溫下由氣態(tài)、液態(tài)到固態(tài)。在通常狀況下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在相應條件下能發(fā)生氧化反應,熱分解反應和取代反應。烯烴的通式為CnH2n,隨分子中碳原子數目遞增,在常溫下由氣態(tài)、液態(tài)到固態(tài)。在相應條件下能發(fā)生氧化反應、加成反應、聚合反應,乙烯可作為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農藥的原料。炔烴的通式為CnH2n-2,物理性質隨分子里碳原子數目而遞變,化學性質都能發(fā)生氧化、加成、聚合等反應。乙炔是許多化工產品的原料。
2、簡單烷烴、烯烴、炔烴的化學鑒別方法
可以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速度區(qū)別等
3、甲烷、乙烯、乙炔的實驗室制法
甲烷:可用無水乙酸鈉和燒堿共熔制取。
加熱
CH3COONa + NaOH → CH4 + Na2CO3
乙烯:可用濃度為95%以上的乙醇和濃硫酸混合加熱制?。?/p>
濃H2SO4
CH3CH2OH → CH2=CH2↑ + H2O
170℃
乙炔:企業(yè)內部會計控制論文可用電石和水反應制得:
CaC2+ 2H2O → C2H2 + Ca(OH)2
五、進行必要的考試和分析講評
根據多年對技工學生的觀察、調查和了解,發(fā)現學生沒有考試就沒有壓力,欠缺學習的主動性,進行必要的考試,學生可以將壓力變?yōu)閯恿?,努力去學習,通過考試也有便老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的教學和輔導。
對考試的分析應透徹,找到錯誤的原因所在。講評時,對成績不佳的學生少批評多鼓勵,以便提高學習積極性。
總之,對技工學生有機化學的教學,在入門階段要從最簡單的物質開始,從實用性出發(fā),利用實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逐漸拓寬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將知識有機結合,他們一定能夠順利地進入這個學科門。
參考文獻:
[1]林兆鵬、林惠澤,化學[M].勞動人事出版社,1984.
[2]劉忠喜、劉海波,中學教師手冊化學[M].南方出版社,2000.
[3]高仕榮,工業(yè)分析[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