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風水學的思修論文范文
淺談風水學的思修論文范文
風水學,傳統五術之一相術中的相地之術,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國古代稱堪輿術,目的是用來選擇宮殿、村落選址、墓地建設等方法及原則,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風水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思修論文相關范文:淺談風水學。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風水學全文如下:
摘要:風水學是古代建筑的靈魂與思想,風水學提倡人們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和進步,順其自然規(guī)律營造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古人常說“天人合一”就是風水的重點思想,風水學中關于建筑的影響包括選址、朝向、布局及環(huán)境整體,強調風水學是一門古人對建筑文化與靈魂的詮釋。
關鍵詞:風水學 原則 選址 五行八卦
前言:風水學不是什么迷信,它有一定的公式及推理過程與現代科學不是一個系統的產物,風水學在古代的儒家思想和五行八卦論上繁衍出來的非物質文化。但現實又具有許多的建筑物體體現如紫禁城及四合院就重點體現了中國式的建筑文化。不論我們當今如何看待風水學,它不僅是一門學科更多的是中國建筑文化發(fā)展和進步不可缺少的思想與靈魂。
主要內容:
一 住宅建筑選址的原則
系統原則:作為一種樸素的方法,中國的先哲很早就開始運用系統原則了。風水思想是把環(huán)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這個系統以人為中心,包括天地萬物。系統中的每一個子系統都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如同五行相生相克。風水術的功能就是要把宏觀地把握和協調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優(yōu)化結構,尋求最佳組合。
因地制宜原則:因地制宜是根據環(huán)境的客觀性,采取適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差異大,土質也不一樣,建筑形式亦不同。如西北干旱少雨,人們就采取穴居式窯洞。黃土高原人們挖幾米見方的洞穴,洞口立門窗,朝向南方。即簡單又不浪費當地資源,最突出的可謂冬暖夏涼。南方云南地域潮濕人們采用離地式的干闌式的竹樓,下邊養(yǎng)家畜上邊住人空氣又流通。內蒙古的蒙族牧民選用蒙古包就是為了便于隨水草遷徙,中國是一個擁有歷史悠久文化的國家,因地制宜是務實思想的體現,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方法,使人、建筑、環(huán)境順勢發(fā)展才能正真體現天人合一的風水思想真諦所在。、
適中居中原則:適中,就是恰到好處,不偏不依,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盡可能的去優(yōu)化接近至善至美。引用《易訣》說,住宅有五虛,五實,五實使人富貴,五虛使人貧窮。在選址時就應該注重人口的多少和環(huán)境的搭配。
坐北朝南原則:
(1)從大的方面講中國在地球的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回歸線以北,一年的陽光都由南方射人,面朝南方房屋便于采暖。
(2)坐北朝南更多是為了避免北風。風有陰陽之分,向西向北所受者為寒風,為陰風。應該有屏風遮擋,否者風吹寒骨,主家道衰敗稀丁??偠灾?,坐北朝南原則是對自然現象的正確認識,順應天道,得山川之靈氣,受日月之精華,頤養(yǎng)身體,陶冶情操,地杰人靈。
改造風水原則: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為自己服務?!吨芤住酚懈镓?,篆曰: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革就是改造,人們只有改造環(huán)境,才能創(chuàng)造優(yōu)化的生存條件。改造的實例有北京城,北京城處處是改造的名勝,即使在選址上不能夠完美我們可以通過后續(xù)的改造使其達到風水的效果。
二、建筑選址的影響關系
在古代風水稱之為“堪輿”堪,是上“天道”輿,是下地道”也。堪輿二字有陽與陰、上與下天與地之義。如果我們把堪輿二字引申為動義的話就是—勘測地理。它將古代哲理“天人合一”、“陰陽相濟”“剛柔互補”“五行相生相克”的辯法應用于房屋建造中得出了一套堪輿理論,影響著中國的世代建筑。
主要影響建筑的的因素有陰陽、五行、八卦、人數、天干、地支
(一)陰陽的影響:
“太極”象征著一,也就是道也。模擬著宇宙尚未演化、天地未分時的混沌狀態(tài)。太極懂而生陽,靜而生陰,一陰一陽就是倆儀。陰陽二氣決定了四季的變化和萬物的收藏?!豆茏?形式解》云:“春者,陽氣始上萬物生。夏,陽氣畢上萬物長。秋,陰氣始下萬物收。冬,陰氣畢下萬物藏。”季節(jié)不同陰陽二氣的狀態(tài)就不同,堪輿術建造住宅時很注重季節(jié)的變化,人們通常在建造房屋時都是再春天開始秋天結束。在一般的選址過程中結合陰陽而論如山南水北為陽,水南山北為陰,所以我們選著的是陽宅以陽為主,通常居住為山南水北。
所以住宅建筑在選址過程中講究陰陽和諧,山為陽,水為陰。山為實氣,水為虛氣。山越高其氣越厚,水越深其氣越大。水依靠山才能夠凝聚,山靠水才能有生機,如果只有山而沒有水那么就不能顯旺,只有水而沒有山那么水將不能凝聚。所以古人在選定住宅住址的時候要依山傍水才能才能陰陽平衡協調。北京城在選址上就遵循依山傍水的格局,背靠蜿蜒萬歲山前有修建金水河。使紫禁城處于山河拱載的環(huán)境當中將氣藏于乾坤交匯處,形成了藏風聚氣,枕山襟水,負陰抱陽的格局。
所以住宅樓的朋友可以通過下述方法來保持房屋陰陽平衡,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1.保持室內通風干燥,多開窗透氣。
2.砍掉窗外遮擋光線的樹枝,保證有充足的光源照入房間。
3.將家里明亮的冷光源(比如白光)換成溫馨的暖光源(比如黃光),在門口陰暗處點一盞長明燈以增加陽氣。
4.家中多擺植物,借助植物的生命力來增加房屋的生氣。但應注意澆水時不要弄濕地板。
5.多出門活動,多曬太陽。陽氣滋養(yǎng)萬物,多曬太陽可接天地之氣,增強身體抵抗力。
(二)五行與選址:
在五行學中,有相生、相克或相互制約的作用。相生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相生、相克互存,維持了事物的總體平衡,構成了五行 學“生與克”的抽象理論。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東、南、中、西、北;
1、波浪形或曲線形的建筑,五行屬水。常見的建筑物是體育館,很多體育館的形狀都是波浪形的或者有著比較靈動的曲線,像鳥巢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五行屬水,位于奧林匹克公園的東方,應了水生木的五行相生原理。
2、尖角形狀的建筑,五行屬火。常見的建筑物如教堂以及一些特立獨行的標志性建筑,像央視的“大褲衩”就是一個典型的五行屬火的建筑,央視本身就是做傳媒的,五行就是屬火,設計這樣的建筑就可以理解了。像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也是此類建筑。
3、方正形的建筑,五行屬土。這種建筑除了我們常能見到的一些新建樓宇之外,古代皇家多采用這種格局,故宮中的太和殿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太和殿是皇帝舉行大典、召見群臣行使權力的主要場所。土為中央,其色為黃,這些都是代表皇權的象征,而宮墻為紅色,更應了火生土的原理。
4、圓形的建筑,五行屬金。這種建筑往往被銀行采用的比較多,大家可以看看中國人民銀行的總部大樓,就是非常典型的屬金的建筑。很多銀行的LOGO也設計為圓形,就是取其五行屬金的特性,與金融行業(yè)的五行特性相匹配。
5、直而高的方形建筑,五行屬木?,F在很多的住宅小區(qū)的高層多為五行屬木的建筑,這在我們身邊是非常常見的。
大家可以結合建筑的主色調、復合的形態(tài)等因素來簡單判斷一下建筑的吉兇,例如你的公司在一幢五行屬木的大廈內,西方緊靠著一個五行屬金的圓形的建筑,那么往往就會形成金克木的格局,對公司的生意不利。如果你的行業(yè)五行屬火,卻租住在五行屬水的寫字樓內,那么很可能你的業(yè)績會受到較大的壓制。同樣的,五行屬木、屬水的行業(yè),在波浪彎曲形的建筑內,就會得到生旺和補助。在選址時應該注重旁邊事物的影響。
八卦對選址的影響:
根據《系辭》的說法:“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府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
人們常說太極生兩儀,倆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四象表述的空間的四個方位包括東南西北。四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除了我們上面說過依據陰陽在選址時應該選擇依山傍水的格局。另一種就是八卦的影響四象聚齊,通常我們把青龍釋為左為水,白虎為右為道路,玄武為北為山,朱雀為南為丘陵。所以第二種格局就是左有水右有路南有丘陵北北有山。
為什么說現在京津冀有霧霾,從大的格局上講有了山環(huán)水抱的形式,古人在選址時就是為了藏分聚氣。如今的開發(fā)不合理到小部分不能繼續(xù)遵循建筑風水文化,失去了原有格局的意義。使風聚不能動,氣聚不能換,成了一套死的格局如果能遵循風水文化在選址上突出表現的話運用建筑是能夠形成一定的風場。影響最深的就是我在電廠打工的時候有幾座冷卻塔,你走在塔外的時候絲毫感覺不到冷和有風,但是當你走到倆個塔的中間時出現的風力可能達到三級以上。此種現象我想大多數人遇到過,所以說如果我們能夠合理的運用的古人留下的風水文化結晶,驅除霧霾不一定就得靠那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結論:綜上所述我們了解到風水學在選址上是一門綜合學科。人類的任何一門學科都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都有歷史的沿襲性和繼承性。在中國,他的前身是堪輿術。陽宅堪輿術側重于聚落環(huán)境,聚落是人們的聚居之處,是最直接的區(qū)域環(huán)境。
住宅建筑在選址方面受到學術界的重視,這與環(huán)境有關:
第一,從客觀上看,人類生態(tài)的大環(huán)境正在被現代工業(yè)破壞,廢氣、廢水、廢物污染環(huán)境,人口膨脹,資源緊張,水土流失,這些已經威脅到人得生存,合理的選著住宅地址分配資源才能持續(xù)發(fā)展。
第二,從主觀上看,人們認為環(huán)境和建筑不應當與文化分離,而應當融合。建筑住宅的選址時一種文化的抉擇,風水建筑物體現了功能主義和表現主義的統一。是科學和藝術的結晶。
如果我們能將中國的建筑文化深刻的應用的當代的建筑中,改善的不只是環(huán)境更多的是一種人文文化,體現的是中國價值。面對我們當今比較關注的北京霧霾現象,現代高樓林立如果不能合理的安排和選址就會造成藏氣缺不能換氣,氣雖藏,但不換。就構成了一種死的格局。霧霾步步的錯誤中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