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參與式教學法的研究范文
高校思政課參與式教學法的研究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當難做,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中國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著相對疲軟的狀況,很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要求。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校思政課參與式教學法的研究相關范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校思政課參與式教學法的研究全文如下: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參與式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在傳統(tǒng)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中,教學目標單純追求學生的知識掌握,教學內容的選擇往往主要由教材決定,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將教材內容完整地傳達給學生,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所處的位置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者,由于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對教學對象的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所以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學習熱情逐漸消失殆盡,最終導致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不佳。人本主義教學論的代表人物羅杰斯認為,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自我”實現(xiàn)是教育的生長點,“只有整個地去感知他的機體,體驗所有知覺與所處環(huán)境中其他知覺以及整個世界發(fā)生關系的方式”,才能真正影響自我,使教育發(fā)揮作用。因而,在參與式教學法中,基于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教與學的有機互動,達到思維交流,思想碰撞,情感認同,應當遵循以下一些具有思政課特殊要求的基本原則:
(一)教學內容選取的科學性原則
由于高校思政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殊需要,教學內容的選擇不能脫離教學大綱,但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墨守成規(guī)照本宣科的套用教材勢必無法吸引學生興趣。在參與式教學法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是成敗的關鍵。教師首先應當深刻領會教學大綱,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及時掌握,梳理出思政課理論知識形成的規(guī)律性和科學性。其次,在深入領會教學大綱的基礎上,要善于緊密聯(lián)系實際?!睹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雖然要求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進行學習和認識,但是這些理論成果均是來源于豐富的革命和改革開放的實踐,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這些實踐中得出正確的理論。再次,教學內容要勇于直面突出問題。強調,要站在戰(zhàn)略和全局的高度觀察和處理問題,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現(xiàn)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guī)律性。改革開放的實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充分的現(xiàn)實基礎,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我們直面問題不是為了指責和破壞社會主義制度,而是要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去直面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通過精心安排和選擇的教學內容既能滿足教學目的的需要,又能引起學生共鳴,引發(fā)學生思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可融入性原則
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投入和參與息息相關。雖然目前高校思政課也大量地采用了啟發(fā)式、研究式教學法,但很大程度上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實現(xiàn),沒有達到實際的效果。社會心理學認為,要轉變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認識,必須引導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以調動受教育者對教育內容的自我吸收和轉化,方才能達到讓受教育者接受和認同的目的。在參與式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得當與否對參與程度至關重要。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一定要遵循可融入性原則,即無論何種形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定要設身處地地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時,把自己假象成學生的角色,想學生之所想,更多地是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考慮問題,使得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主動參與,積極交流,產生共鳴,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轉化為主動求知。
(三)教學過程的引導性原則
高校思政課如果只是僵化地講解,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教條,那么必然會導致他們學習興趣低下,甚至產生逆反和排斥心理。當代大學生思維開放活躍,求知欲旺盛,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一定基礎,已經對世界、社會、人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判斷,只是不夠成熟,渴望對理論熱點和難點問題有全面認識但卻又容易受錯誤思想和言論的影響,因而,在參與式教學過程中,要全面掌握當代大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問題循循善誘,加以引導。
思政課教師在參與式教學中可以不用開門見山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認識社會和對社會制度的選擇,而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自我認識和判斷,激發(fā)學生自己成為知識的發(fā)掘者和構造者,實現(xiàn)內在認知和認同的構建。教師的引導能力和水平對于參與式教學法的成功實施十分關鍵,這種經驗也是需要不斷總結和積累的。
二、參與式教學平臺的構建
(一)教師的主導角色
高校思政課既是知識性理論性的課程,又帶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要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不是僅僅完成了知識的傳授即可,還需要有政治和思想的接受和認同,高校思政課教師期望過于注重知識理論的傳授,在課堂上把結論性的理論成果直接介紹給學生,從而給學生造成照本宣科的呆板印象,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和理論,難以產生思想共鳴,所以很難真心接受和喜愛。而參與式教學中教師的作用發(fā)生了重大改變,教師不再是權威信息的發(fā)布者,而成為了課堂的有目的的引導者,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準確把握,從啟發(fā)思考的角度出發(fā)精心設計,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在容易產生誤區(qū)和爭議的地方,甚至允許學生進行質疑,協(xié)助學生討論和交流,通過正誤的交鋒和思辨,最終得出正確結論。
教師在參與性教學中要扮演好主導角色,首先要潛心鉆研如何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吃透課程標準和基本要求,同時善于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根據理論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出科學的教學重點內容。其次,在教學中營造出與學生一起學習的平等氛圍,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狀況,深入淺出潛移默化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扮演好知識引導者的角色。
(二)學生的主體參與
學生作為參與式教學的主體,必須要調動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行為。目前,高校思政課參與式教學的最大困難就是學生的參與意識薄弱。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形成和覺醒是順利開展參與式教學的關鍵,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激發(fā)不斷鼓勵的結果,當學生體會到參與的快樂,就成為了一個具有獨立思考和運用能力的參與主體。學生參與意識和行為的養(yǎng)成,首先要求教師要放下權威的身段,成為威廉姆.多爾所說的“平等中的首席”,讓學生把自己從被動的學習中釋放出來,積極主動進行交流和學習。其次,教師要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想學生所想,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和知識需求,為他們提供合適的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參與的需求。再次,當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被喚醒,教師應當設計合理恰當的參與活動,讓學生完成由意識參與到行為參與的轉化,進一步鞏固參與的成效。
(三)形式的多樣化
一位優(yōu)秀的高校思政課教師一定是一位好的組織者和指揮家,參與形式的合理運用能夠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選擇何種具體的參與式教學形式可以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學內容來決定,一般來說,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比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社會主義本質等,適合采取主題發(fā)言或學生講課法,這種形式的參與需要學生就相關理論進行深入的理解,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制作課件,完整展示對理論的認識,同時也要接受自由提問和咨詢,教師在活動結束時進行總結和梳理。而對與現(xiàn)實有緊密聯(lián)系的內容,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建設等,適合采用案例教學、師生訪談、影像視頻、時政追蹤等方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當下中國社會發(fā)展和變化,實現(xiàn)理性和感性的統(tǒng)一。
對一些容易產生爭議和誤區(qū)的內容,比如為什么要進行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當前收入分配差距問題、政黨制度等可以采用辯論、課堂討論等方法,思政課要敢于直面難點和敏感問題,思政課教師要有很深的理論功底,能夠解決學生在這些問題上的質疑和困惑,只有這樣,高校思政課才有說服力,才能以理服人。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時期,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難前所未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yǎng)和教學水平,為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