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文本研究的啟示論文
語文教學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文本研究的啟示論文
文本研究是當代人文學科的一種重要研究手段,不同的學科對其有著不同的解讀?,F(xiàn)代文本研究起源于語言學。語言學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文本有著不同的解讀。它不僅注重于對篇章的分析、解構,還注重于研究篇章閱讀的方法。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語文教學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文本研究的啟示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語文教學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文本研究的啟示全文如下:
摘要: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文本研究,亦被廣泛運用于語文教學之中。語文教學中的文本解讀方法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文本研究有著非常有價值的借鑒意義。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會把文本置于一定的歷史背景下解讀,而且會尊重文本作者的本意,避免歪曲誤讀,并注重把握文本完整的意義,避免斷章取義。
關鍵詞:語文教學 理論學科 文本研究
文本研究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如何更好地使用文本研究,使其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發(fā)展作出貢獻是擺在理論研究者面前首當其沖的問題。作為人文學科的重要研究方法,文本研究亦廣泛運用于語文教學之中。研究語文教學中的文本解讀方法,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文本研究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在當代中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材是語文課程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一種靜態(tài)的文本。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意識的指引下,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和教師提供的閱讀規(guī)則,去深刻體悟作者字里行間里流露出的感情或表達的想法,去挖掘作者文本背后所蘊含深刻的思想,并形成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最終培養(yǎng)出一定的語言文字素養(yǎng)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語文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對文本的解讀過程。語文教學中文本解讀的直接目的是教師向學生傳授解讀方法。因此,語文學科教師的文本解讀方法便顯得至關重要。語文學科教師在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中摸索出了一套解讀文本的方法和技巧,這些方法和技巧同樣值得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所借鑒。
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會把文本置于一定的歷史背景下
語文閱讀教學是母語教學,具有培養(yǎng)民族認同感、弘揚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先天優(yōu)勢。當代中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也多是那些能夠喚起民族認同感、反映民族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文本。教師和學生唯有把文本放置于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才能正確理解文本,才能挖掘出文本背后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和所表達的豐富的思想感情。例如《趙州橋》這篇課文,如果不把它放置在1300年前隋朝這一特定歷史條件下,就不能理解趙州橋的偉大之處。因為像趙州橋這樣的石拱橋在近現(xiàn)代比比皆是。只有考慮到它的時代背景才能感受到趙州橋設計的巧妙,才能體悟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也是如此,只有結合理論文本的時代背景,才能體悟到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高瞻遠矚的目光。
二、在語文教學中,尊重作者本意是解讀文本的應有之義
解讀任一文本,最重要的是解讀出作者創(chuàng)作的本意。作家在寫作文本的時候,寄托了自己當時的真實想法和真實感情,作者的這種真實想法和真實感情便是文本的價值所在。在解讀文本的時候,曲解或歪解文本不僅達不到解讀文本的初衷,而且是對文本作者的一種侮辱。例如,在解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這篇文章的時候,要認識到地壇只是一個載體,作者的真實意圖是描寫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若只是看到“我”與地壇的關系或對地壇的回憶,則明顯與作者原有的寫作意圖不符,便讀不出其中所蘊含的真摯感情。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文本亦是如此。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文本在幾百余年來幾代人的傳播和詮釋之下,形成了很多版本的所謂“新解”。有的“新解”甚至把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解讀得面目全非。這些“新解”的作者自以為是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的創(chuàng)造性解讀,實際上是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的歪曲,是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侮辱。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只會在尊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本意的基礎上解讀文本,這不僅有利于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含金量,更是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尊重。
三、在語文教學中,文本解讀注重把握文本完整的意義
文本是一個完整的有機世界。它不僅包含其文字符號層面,還包含了文字層面背后隱蔽的象征意義。如果只是看到文字符號層面,則并沒有把握文本的完整意義。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本全篇描寫的是月下荷塘的美麗景象。但如果只是看到這些,并沒有領悟到作者寫作該文本的完整意義。
所以我們在解讀的時候,要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設身處地地融入到作者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充分調動自己的感悟能力,便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逗商猎律凡粌H描寫了月下荷塘的美麗景象,更抒寫了作者在政治形勢劇變之后,在嚴酷現(xiàn)實的重壓下的苦悶、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現(xiàn)了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以及對未來美好自由的向往。我們在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文本的時候,切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在掌握了文本表層的文本符號的同時發(fā)現(xiàn)文本背后的意義,這樣才算是對文本的完整解讀。
受語文教學文本解讀方法的啟發(fā),馬克思主義學科理論文本研究應當學會把文本放置于特定歷史條件下,在尊重作者本意表達的基礎上,完整把握文本內涵。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界就不斷有人提出“回到馬克思”、“走進馬克思”。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文本本身的研究成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界新的研究熱點。但是,相對于語文教學中的文本研究來說,馬克思主義理論文本研究起步晚、水平低。馬克思主義理論文本研究只有不斷學習語文教育學等人文學科中的文本研究方法,才能撐起一片帶有本學科特色的成熟的學術天空。
語文教學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文本研究的啟示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