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系統(tǒng)運行信用的具體策略
我國加入 WTO 后,強化電子政務的服務職能成為了公眾的心理預期和要求,更是我國當前行政改革的總方向。其目標是要轉變政府職能,治理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七個方面強化電子政務的服務職能[5][11]:
(1) 為電子商務運行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政府在推進電子商務的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從戰(zhàn)略的高度認識發(fā)展我國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強化對電子商務的輿論宣傳,提高社會和公眾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大力培養(yǎng)電子商務專門人才,在公眾中開展電子商務教育,使公眾基本掌握電子商務的應用技能和相關知識;建立由國家授權的權威機構擔任的安全認證機制及系統(tǒng);積極推動電子資料交換技術的廣泛應用;加快電子商務立法等。
(2) 組建公共信息服務系統(tǒng)。電子政務運行通過建立各種資料庫,收集政府各方面的數(shù)據和信息,可以為政府部門和社會提供多種信息服務,如政府信息、政務期刊、政策法規(guī)、信息公告、通訊錄、新聞、大事記、政府機構簡介、反腐倡廉信息、熱點追蹤、市場動態(tài)、網上論壇、在線調查等。整合信息資源創(chuàng)建公共信息服務系統(tǒng),就是為了解決政府管理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問題,它不僅是電子政務運行的義務和責任,也是法律賦予公眾知情權的有力體現(xiàn)。
完善電子身份認證系統(tǒng)。電子身份認證不僅可以保證電子政務運行的可*性和安全性,而且它也可以通過一張智能卡或其他形式集合個人的醫(yī)療資料、個人身份證、工作狀況、個人信用、個人經歷,收入及繳稅情況、公積金、養(yǎng)老保險、房產資料、指紋等身份
識別信息,通過網絡實現(xiàn)政府部門的各項便民服務程序。
(3) 為社會保障事業(yè)提供技術平臺。借鑒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政府的社會保障部門應運用電子資料交換、磁卡、職能卡等技術處理各種社會保障業(yè)務,直接將政府的各種社會福利、社會保險交付受益人。電子政務運行要完善電子支付功能,必須加強“網絡銀行”的建設。按照目前較為公認的評價標準,網絡銀行至少要提供五種業(yè)務中的一種,即網上支票帳戶、電子異地結算、網上貨幣數(shù)據傳輸、網上互動服務和網上個人信貸。此外,社會保障電子系統(tǒng)還應努力拓展更為廣泛的功能[12]。
強化電子政務處理政府事務的能力。首先,電子政務通過建立整體性電子郵遞系統(tǒng),并提供電子目錄服務,以提高政府之間以及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溝通效率;其次,通過運行電子公文系統(tǒng),保證公文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無紙化;再次,電子檔案管理也實現(xiàn)了電子文件案卷管理、目錄管理、檔案借閱、檔案統(tǒng)計、檔案銷毀等整個程序;最后,政府數(shù)據處理系統(tǒng)服務為政府處理各種業(yè)務提供了便利。如海關保單、單位和個人報稅、政府批文、政府文告的發(fā)布等,使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向政府進行業(yè)務申辦,并在網上直接獲得有關批文。
⒊
健全法律制度體系,保證電子政務的廉潔公正加快電子政務的法律體系建設,以維護電子政務的信用形象。電子政務運行不僅關乎我國政府的前途,還關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途。為了確保電子政務不辜負公眾的期望,就必須加速推進電子政務的法律體系建設。從我國的現(xiàn)實情況來看,加強電子政務法律體系建設就應該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4]:
第一,修改一些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為健全電子政務法律體系鋪平道路。
第二,實施電子政務的基礎性法律法規(guī)。這主要是建立與政府一般信息行為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guī)。其中包括規(guī)范電子政務運行主體及其程序的組織法和程序法,主要是與實施電子政務的行政主體以及實施行政行為的程序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第三,實施電子政務活動的核心性法律法規(guī)。這主要是有關政府信息網絡、政府信息網站、政府無紙化辦公等直接規(guī)范電子政務活動的法律法規(guī)。第四,制定具體的電子政務運作性法律法規(guī)。這方面的法律主要涉及電子簽名、網上采購、網上申報、網上解答等活動。
電子政務應制定詳細的方針政策,鼓勵公民、企業(yè)、各級政府及部門積極地投入監(jiān)督電子政務運行的活動中來,促成強有力的電子政務監(jiān)督機制。以網絡通信技術為核心的大眾傳媒的普及,使得電子政務乃至整個政府都像魚缸中的金魚一樣,無時無刻不受到公眾的審視和評判。政府所制定的規(guī)范電子政務運行的各項方針政策事無巨細地“暴露”在公眾面前,電子政務的運行程度、合法性、責任性都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監(jiān)督。這些都避免了以權謀私、貪贓枉法和權錢交易等政府失信行為的出現(xiàn)。電子政務運行所帶來的政務公開將增加公共權力運行的透明度,有效地抑制了各種腐敗、徇私現(xiàn)象的滋生,使公民、企業(yè)、各級政府及部門更容易對電子政務及整個政府進行有效監(jiān)督,從而確立完備的政府監(jiān)督機制,保證公共
行政行為的廉潔公正。
參考文獻:
[1] 王惠巖.行政管理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
[2] 夏書章.行政管理學[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
[3] 張銳昕.電子政府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 張銳昕.政府上網與行政管理[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
[5] 國家信息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信息安全基礎設施研究
[6] 吳愛明.中國電子政務——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 吳愛明.中國電子政務——法規(guī)與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 吳愛明.中國電子政務——技術與應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 [美]藍志勇.行政官僚與現(xiàn)代社會[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
[10] 彭和平,竹立家.國外公共行政理論精選[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
[11] 丁煌.西方行政學說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12] 李文良等.中國政府職能轉變問題報告[R].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3.
[13] 黃小勇.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官僚制:韋伯官僚制理論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14] 孫立平.斷裂[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15] 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電子政務理論與實踐[M].北京:當建讀物出版社,2003.
我國加入 WTO 后,強化電子政務的服務職能成為了公眾的心理預期和要求,更是我國當前行政改革的總方向。其目標是要轉變政府職能,治理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七個方面強化電子政務的服務職能[5][11]:
(1) 為電子商務運行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政府在推進電子商務的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從戰(zhàn)略的高度認識發(fā)展我國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強化對電子商務的輿論宣傳,提高社會和公眾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大力培養(yǎng)電子商務專門人才,在公眾中開展電子商務教育,使公眾基本掌握電子商務的應用技能和相關知識;建立由國家授權的權威機構擔任的安全認證機制及系統(tǒng);積極推動電子資料交換技術的廣泛應用;加快電子商務立法等。
(2) 組建公共信息服務系統(tǒng)。電子政務運行通過建立各種資料庫,收集政府各方面的數(shù)據和信息,可以為政府部門和社會提供多種信息服務,如政府信息、政務期刊、政策法規(guī)、信息公告、通訊錄、新聞、大事記、政府機構簡介、反腐倡廉信息、熱點追蹤、市場動態(tài)、網上論壇、在線調查等。整合信息資源創(chuàng)建公共信息服務系統(tǒng),就是為了解決政府管理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問題,它不僅是電子政務運行的義務和責任,也是法律賦予公眾知情權的有力體現(xiàn)。
完善電子身份認證系統(tǒng)。電子身份認證不僅可以保證電子政務運行的可*性和安全性,而且它也可以通過一張智能卡或其他形式集合個人的醫(yī)療資料、個人身份證、工作狀況、個人信用、個人經歷,收入及繳稅情況、公積金、養(yǎng)老保險、房產資料、指紋等身份
識別信息,通過網絡實現(xiàn)政府部門的各項便民服務程序。
(3) 為社會保障事業(yè)提供技術平臺。借鑒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政府的社會保障部門應運用電子資料交換、磁卡、職能卡等技術處理各種社會保障業(yè)務,直接將政府的各種社會福利、社會保險交付受益人。電子政務運行要完善電子支付功能,必須加強“網絡銀行”的建設。按照目前較為公認的評價標準,網絡銀行至少要提供五種業(yè)務中的一種,即網上支票帳戶、電子異地結算、網上貨幣數(shù)據傳輸、網上互動服務和網上個人信貸。此外,社會保障電子系統(tǒng)還應努力拓展更為廣泛的功能[12]。
強化電子政務處理政府事務的能力。首先,電子政務通過建立整體性電子郵遞系統(tǒng),并提供電子目錄服務,以提高政府之間以及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溝通效率;其次,通過運行電子公文系統(tǒng),保證公文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無紙化;再次,電子檔案管理也實現(xiàn)了電子文件案卷管理、目錄管理、檔案借閱、檔案統(tǒng)計、檔案銷毀等整個程序;最后,政府數(shù)據處理系統(tǒng)服務為政府處理各種業(yè)務提供了便利。如海關保單、單位和個人報稅、政府批文、政府文告的發(fā)布等,使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向政府進行業(yè)務申辦,并在網上直接獲得有關批文。
⒊
健全法律制度體系,保證電子政務的廉潔公正加快電子政務的法律體系建設,以維護電子政務的信用形象。電子政務運行不僅關乎我國政府的前途,還關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途。為了確保電子政務不辜負公眾的期望,就必須加速推進電子政務的法律體系建設。從我國的現(xiàn)實情況來看,加強電子政務法律體系建設就應該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4]:
第一,修改一些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為健全電子政務法律體系鋪平道路。
第二,實施電子政務的基礎性法律法規(guī)。這主要是建立與政府一般信息行為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guī)。其中包括規(guī)范電子政務運行主體及其程序的組織法和程序法,主要是與實施電子政務的行政主體以及實施行政行為的程序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第三,實施電子政務活動的核心性法律法規(guī)。這主要是有關政府信息網絡、政府信息網站、政府無紙化辦公等直接規(guī)范電子政務活動的法律法規(guī)。第四,制定具體的電子政務運作性法律法規(guī)。這方面的法律主要涉及電子簽名、網上采購、網上申報、網上解答等活動。
電子政務應制定詳細的方針政策,鼓勵公民、企業(yè)、各級政府及部門積極地投入監(jiān)督電子政務運行的活動中來,促成強有力的電子政務監(jiān)督機制。以網絡通信技術為核心的大眾傳媒的普及,使得電子政務乃至整個政府都像魚缸中的金魚一樣,無時無刻不受到公眾的審視和評判。政府所制定的規(guī)范電子政務運行的各項方針政策事無巨細地“暴露”在公眾面前,電子政務的運行程度、合法性、責任性都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監(jiān)督。這些都避免了以權謀私、貪贓枉法和權錢交易等政府失信行為的出現(xiàn)。電子政務運行所帶來的政務公開將增加公共權力運行的透明度,有效地抑制了各種腐敗、徇私現(xiàn)象的滋生,使公民、企業(yè)、各級政府及部門更容易對電子政務及整個政府進行有效監(jiān)督,從而確立完備的政府監(jiān)督機制,保證公共
行政行為的廉潔公正。
參考文獻:
[1] 王惠巖.行政管理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
[2] 夏書章.行政管理學[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
[3] 張銳昕.電子政府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 張銳昕.政府上網與行政管理[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
[5] 國家信息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信息安全基礎設施研究
[6] 吳愛明.中國電子政務——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 吳愛明.中國電子政務——法規(guī)與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 吳愛明.中國電子政務——技術與應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 [美]藍志勇.行政官僚與現(xiàn)代社會[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
[10] 彭和平,竹立家.國外公共行政理論精選[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
[11] 丁煌.西方行政學說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12] 李文良等.中國政府職能轉變問題報告[R].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3.
[13] 黃小勇.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官僚制:韋伯官僚制理論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14] 孫立平.斷裂[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15] 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電子政務理論與實踐[M].北京:當建讀物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