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的論文
藝術設計的論文
藝術設計專業(yè)作為高等院校教育體系重要一員,發(fā)揮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藝術設計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藝術設計的論文范文一:裝飾藝術設計中傳統(tǒng)工藝美術教學研究
摘要:我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當今社會,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發(fā)展需要以現代設計理念作為基本的理論支持,而現代裝飾設計更不能脫離傳統(tǒng)工藝美術來發(fā)展和生存。從傳統(tǒng)實踐中汲取營養(yǎng),融會古今,并通過高校地方特色藝術文化與社會的交流,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傳統(tǒng)工藝美術,促進裝飾藝術設計教學水平的提高。下面本文主要圍繞傳統(tǒng)工藝美術在裝飾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分析和探討。
傳統(tǒng)工藝美術形成于手工業(yè)時代,主要以實用和美觀為特征來進行物件的設計,其特點是手工技藝性強、傳統(tǒng)型突出、藝術性強,具有絢爛多彩的外在形式和深遠厚重的文化內涵,常見的例如剪紙、風箏、木雕、陶瓷等。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發(fā)展與人們的審美意識息息相關,與中國現代裝飾設計作品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將兩者理性的糅合在一起,就能夠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藝術作品,并更好的弘揚民族精神。
一、關于傳統(tǒng)工藝美術
工藝美術,又可稱為實用工藝,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觀上具有審美價值,與人類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環(huán)境相關的藝術。它具備一定的實用性和欣賞性。從用途上分,有生活日用品和裝飾欣賞品;從制作上分,有手工制作和機器生產,包括現代電子生產;從材料分,有陶瓷、金工、木工、漆器、染織等。工藝美術既是一種物質生產,也是一種精神生產,具有物質的和精神的雙重屬性,并直接為人們的生活服務,這是它在藝術領域中區(qū)別于其他藝術的根本點。它包括設計和制作兩個過程,即它不只是紙面上的美的圖案,而且要通過工藝材料,制成具體的物質成品。在現實生活中,傳統(tǒng)工藝美術作品往往與個人的思想情感、情趣愛好以及感性的經驗相結合,重點能夠起到一定的裝飾審美作用。而選擇大批量生產、標準化操作、統(tǒng)一化管理的現代設計工藝品更多的融入了一些功能美和技術美。正是對于生活用品和生活環(huán)境的美術加工,所以它的物質功能是第一的、基本的,美觀則是第二的、從屬的。
二、傳統(tǒng)工藝美術應用于裝飾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意義
1.發(fā)掘傳統(tǒng)工藝美術資源生態(tài)理念的創(chuàng)造價值
傳統(tǒng)工藝美術資源在發(fā)展中形成了一種人、物、自然合一的相互依存的平等生態(tài)關系,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也要重視生態(tài)教學?,F代社會中,很多設計作品都存在在商業(yè)動機驅使下以“設計創(chuàng)新”的名義而進行的過分包裝設計的問題,導致資源的浪費與污染的現象。在這種背景下,更有必要提出和培養(yǎng)學生的生態(tài)理念下創(chuàng)造性設計觀念,并可將其作為創(chuàng)造性設計優(yōu)劣的重要評判標準,可見其教育的生態(tài)價值。
2.發(fā)掘傳統(tǒng)工藝美術資源物質性特征的實踐價值
所有的創(chuàng)作都是由人進行的,而人參與自然社會的實踐活動則是創(chuàng)作的動力和源泉,鑒于此,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應該走出課堂走向真實的實踐活動獲取能量。再加上現在高校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缺乏實踐教學,這與其以培養(yǎng)設計創(chuàng)造能力和具有健全人格與藝術素質相結合的人才教學目標相違背。傳統(tǒng)工藝美術包含從學習到親自動手制作的的全過程,學生可以直接進入生產實踐中來鍛煉自己,因此重要的實踐教學價值,高??沙浞掷眠@一點來幫助推進了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學脫離實踐的重“學”輕“術”教學現狀的改革進程,進而順利實現藝術設計教學長遠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
3.發(fā)掘傳統(tǒng)工藝美術資源非物質性特征的文化價值
從文化學的角度看,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具有文化遺產的性質,是以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為特質,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藝術內容和技術內容,既是物質文化又具有非物質文化成分,是我們了解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的窗口,可見其文化價值,除此之外,傳統(tǒng)工藝美術資源還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三、如何將傳統(tǒng)工藝美術元素融入裝飾藝術設計教學
無論經濟如何發(fā)展,時代如何變化,裝飾藝術設計教學都必須要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基本教學觀念,與時俱進,順應經濟發(fā)展的新趨勢,并傳承民族文化的意識,創(chuàng)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這就要求其裝飾藝術設計教育必須要具有民族性特點。首先,美術教師需要收集大量的藝術作品與創(chuàng)作心得,并對這些作品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與歸納,為教學中的靈活運用提供豐富的基本素材。其次,教師需要對傳統(tǒng)工藝美術中的各項再創(chuàng)作元素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從而在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教學當中提供更多的范例與理論依據。再次,學校可以開展一些學術交流活動,通過講座、咨詢等活動,既能夠使教師總結更多的教學經驗,也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心得[6]。最后,需要對美術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提高美術教師對傳統(tǒng)美術元素的認識水平,從而保證在今后的教學當中更好地融入傳統(tǒng)元素。
四、總結語
中國傳統(tǒng)的工藝美術與現代裝飾藝術設計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當今時代,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必須要能夠滿足社會經濟文化對于新型藝術類人才的需求。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應該突破傳統(tǒng)的工藝美術教育的束縛,尋求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裝飾藝術設計的形成和創(chuàng)新離不開以傳統(tǒng)工藝美術作品作為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源泉,而傳統(tǒng)工藝美術資源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其蘊含著大量的可用價值。高校裝飾藝術設計教學可以結合傳統(tǒng)工藝美術資源,充分利用和借鑒其文化價值、創(chuàng)造價值和實踐價值,從而更好的推動裝飾藝術設計教學水平的提高。
藝術設計的論文范文二:現代藝術設計交互性分析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語境的不斷變化與發(fā)展,當代藝術設計中人性化思維與對于受眾的情感共鳴的激發(fā)變得越來越重要。藝術設計中的“User-Research”用戶研究和“Human-CenteredDesign”以人為中心的研究(簡稱HCD),成為藝術設計領域的關注點。藝術設計領域中的“交互性”的概念和范疇更加接近“交互”概念的本質——“互相”“彼此”,藝術設計的“交互性”也由此拓展到以受眾互動反饋為主體的交流范疇。
關鍵詞:藝術設計;交互性;受眾
“交互”作為一個舶來之詞,譯為“互相”。這一概念在計算機應用中比較廣泛,其意思主要為參與活動的對象,可以相互交流,雙方面互動。在其他研究領域,“交互性”(英語譯為interactive)所定義的范疇與內容較為廣泛,在不同的研究范疇交互性的意思也有區(qū)別。百度百科對這一概念進行如此解釋:交互性主要運用于計算機及多媒體領域。第一,“人機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簡寫HCI):是研究關于設計、評價和實現供人們使用的交互計算系統(tǒng)以及有關這些現象進行研究的科學”。[1]第二,“人機界面(Human-ComputerInterface,簡寫HCI):是人與計算機之間傳遞、交換信息的媒介和對話接口,是計算機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文中,“interactive”的意思是互相作用的,相互影響的。在現代藝術設計領域,藝術設計的“交互性”隨著傳播學科的概念而引入,最早出現在軟件與網頁設計領域的“交互性”概念,其核心內容——交流性、相互性在現代藝術設計領域被廣泛采用。借助于現代藝術設計語義學對于設計的理解,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地體驗現代藝術設計的“交互性”——設計“是對符號與符號結構的組織,是‘編碼’過程,是賦予物以‘意義’,使用者則被看做‘解碼’者,這樣,‘意義’便從解碼者通過‘物’到達解碼者,設計是‘施語者’‘書寫者’,用戶是‘受語者’‘閱讀者’,就如同人們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一樣”。[2]
實時性參與交互程度與受眾的參與意愿和藝術設計的組織程序密切關聯。從整個流程上觀察藝術設計作品的生成,具有以下發(fā)展的路程:藝術作品的設計者通過作品向受眾發(fā)出消息,并依據受眾(接受者)對于消息的接受程度來判斷設計效果;受眾(接受者)要接受設計者的消息,并通過自身的能動性決定對于消息的接納程度和反饋意見。通過這樣的發(fā)出-接納-反饋路徑,設計者要通過作品的“交互性”與受眾建立起聯系,其聯系的層面一方面呈現為物質關系。以作為物質關系的藝術設計作品手表為例,藝術設計者在創(chuàng)作時首先要從人機工程學角度把握作品表帶與使用者手腕、作品指針與使用者眼睛角度等元素的匹配程度,使用者也就是受眾通過使用過程中的行為互動與作為物質的設計作品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另一層面是精神關系,它是勞力士?還是歐米茄?還是上海?是國外的?還是本土的?這些要素使其在精神層面與受眾(接受者)建立起不同的聯系和不同的對應意義,這種意義、價值與情感切合了視覺炫耀性消費對于消費者的身份認定,是精神層面的。因而,廣義上的藝術設計過程的完結應理解為:當“施語者”“編碼”賦予的“意義”被“受語者”接收并加以反饋,那么整個藝術設計流程才能稱得上大功告成。設計的“交互性”在現代藝術設計中不僅能左右藝術設計本體的功能性,更能夠拓展設計的外延。例如,藝術設計的人本——注重人的感受的交流;藝術設計的觀念與文化——注重精神表達的交流、注重藝術設計的本土文化表達與交流;藝術設計的生態(tài)與發(fā)展——注重與大自然交流與表達、注重與未來生活的交流等。由此可見,“交互性”在現代藝術設計及其表達上占有重要的地位?,F代藝術設計的“交互性”表達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藝術設計的參與性和體驗性
現代藝術設計參與性和體驗性需求核心在于,在藝術設計規(guī)劃中為受眾預留參與性體驗的符號和空間,其參與性體驗的符號和空間具體為:
1.1感覺參與體驗
在《收買感官,信仰品牌》中馬汀•林斯壯曾言:“借由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理解品牌,甚至可以直接決定消費者潛意識的購買行為”。[3]在藝術設計領域中,設計者的作品與受眾感覺、參與體驗感觸交流的越多,其作品與受眾越容易建立起親密的聯系,就越能夠贏得受眾的認可,其藝術設計的價值與藝術設計中所呈現出來的受眾的感覺參與體驗多少有著直接聯系。因而,以視聽體驗、觸感體驗、味感體驗為主打的參與性體驗符號是當下藝術設計“交互性”表達不容忽視的部分。
1.2互動參與體驗
以受眾體驗為中心,并與受眾在交互產品設計預期上達成廣泛一致成為藝術設計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戶體驗成為藝術設計的中心要素。吳卓浩曾在中國交互設計體驗日活動中提到:當下我們正處在一個與用戶一起做設計的新時代,這昭示了現代藝術設計要注重受眾的互動參與體驗,而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和發(fā)展為藝術設計打造參與性體驗提供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直接參與讓受眾充分領略到溝通感和互動感,成為藝術設計的積極回饋和參與者。例如,越來越多的參與性互動櫥窗展示設計、博物館與展館中的互動體驗展示設計等。因而,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充分運用現代技術實現受眾與藝術設計作品的充分互動和溝通交流,更能充分實現藝術設計的“交互性”表達。
1.3情感參與體驗
藝術設計者需要通過作品的“交互性”內容設計與受眾建立緊密聯系,這就需要在作品設計中考慮“情感”層面的要素,并在設計中注重情感共鳴的建構,通過注入情感參與體驗激發(fā)受眾的共鳴心理,使受眾在情感參與體驗中產生情緒與情感滿足進行情感交流與表達。正如ZIBA總裁梭羅•凡史杰所認為的那樣,偉大的設計作品在于其能夠在人們與其感情間搭建聯系的橋梁,設計偉大的作品就是幫助人們建立聯系的橋梁的過程。通過在藝術設計作品中建立廣泛的情感基礎與交流,能夠促使受眾在使用中增強對設計品牌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像Google、騰訊、百度在界面與首頁運用受眾對于節(jié)假日和傳統(tǒng)中國節(jié)日的情感關注進行封面內容設計,以民族傳統(tǒng)文化建立共同歸屬感的情感交流,拉近了與受眾間的關系和距離。
2注重與未來的交流
藝術設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致力于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引領和導航,它不僅是對當下生活方式給予的思考,更是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探求?,F代藝術設計與未來交流的核心在于解決未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問題。具體表現為:在藝術設計作品中融入創(chuàng)新性要素,進行創(chuàng)新性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性藝術設計是以新的設計思維思路,結合藝術設計者的創(chuàng)造能力,運用人類已經掌握的相關科技與技術成果進行構思與創(chuàng)造,設計出符合當下人類生活的新穎、科學、實用的藝術者及作品的設計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性藝術設計來源于人們對于問題和生活的思考,它以人的生活方式為依托,通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人們未來的生活方式,引領、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這點在查爾斯•伊姆斯(CharlesEames)與蕾•伊姆斯(RayEames)的設計作品中顯而易見。從長躺椅到多功能的玻璃纖維一次成型座椅,查爾斯•伊姆斯與蕾•伊姆斯的設計改變了20世紀人們“坐”的方式。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伊姆斯所倡導的坐及其方法也就是每個人所遵從的坐的方法。
3注重與本土文化的交流
現代藝術設計的“交互性”還體現在注重對于文化歸屬感、認同感的發(fā)掘與關注。隨著國際設計風格受到受眾的質疑與抵制,以強調個性化、民族風和文化認同的藝術設計成為設計的理念。本土文化在不斷的積累和沉淀中融入了風格迥異的人文情結,各個地域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孕育了特有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和審美追求,表現出了獨特的地域和本土化特征,這些鮮明的本土性格、精神和認同是每個人擁有的情感需求。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傳播技術的發(fā)展促使各地區(qū)在面對國際文化沖擊中更加注重民族本土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從另一角度看,藝術設計即有生命的文化,在視覺文化沖擊的時代,藝術設計下的作品更多地通過與受眾建立起共鳴區(qū)域,在共鳴的交流中實現對視覺本土文化的消費。例如可口可樂從2005年起就在其藝術設計中融入中國回家過年的團圓元素,直至現在在藝術設計中推出新年特輯——“團圓就該這個味兒”“三招搞定三姑六婆春節(jié)拷問”等都在藝術設計中既實現了人本的情感因素,又極大地融合了本土文化。因而,在現代藝術設計中通過與本土文化建立有效的“交互性”表達,能使藝術設計凝聚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4注重與自然生態(tài)的交流
現代藝術設計的“交互性”引發(fā)了人們對于環(huán)境與傳承、未來生活進一步發(fā)展可能與空間的思考,從而在現代藝術設計中關注與自然生態(tài)的交流,為人類的發(fā)展提供進一步的可能。與自然關系的交流源于人們對于未來生存環(huán)境的傳承思考,其核心出發(fā)點基于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并引入綠色、生態(tài)環(huán)保概念和要求,以環(huán)境性能作為關注出發(fā)點和歸宿。正如一句話:“建筑師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應該是一個和諧的、嘗試用線把生活的過去和將來編織在一起的世界,而用來編織的最基本的經緯,就是人紛繁的情感之線與包括人在內的自然之線”。當下,人類生存競爭下面臨的日益惡化的環(huán)境及能源缺失越來越引起世界的重視,從而更加促使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注重與自然關系的“交互性”交流,并使其逐漸成為發(fā)展趨勢和主流原則。綜上所論,在現代藝術設計中,“交互性”的設計語言和表達方式具有不可取代的位置,由注重藝術設計的參與性和體驗性、注重與未來的交流、注重與本土文化的交流、注重與自然生態(tài)的交流建構的現代藝術設計的核心要素成為藝術設計者與受眾建立良好關系及廣泛聯系不可缺少的部分。
參考文獻:
[1]什么是人機界面[DB/OL].http://info.machine.hc360.com/2009/10/28142868248.shtml.2009-10-28/2016-2-14.
[2]唐林濤.設計事理學理論、方法與實踐[D].北京:清華大學,2004:72.
[3]品牌經營要找到品牌的生命力[DB/OL].http://www.yingsheng.com/pxzx-zjlbd/29863.html.2009-12-24/2016-2-14.
藝術設計的論文相關文章: